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调肝理脾方联合熊去氧胆酸干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小鼠的作用机制

    作者:郭琲婷;郭晓霞

    目的:通过研究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及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模型小鼠回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中药调肝理脾方(TGLP)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干预PBC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C57BL/6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UDCA 0.1g·kg-·d-1)、中药组(TGLP 5.4g·kg-·d-1)、联合组(TGLP 5.4g·kg-·d-+ UDCA 0.1g·kg-1·d-1),每组20只;采用聚肌胞苷酸(poly l:C) 5mg/kg复制PBC小鼠模型;给药8w、16w后颈脱位法处死小鼠,采集末端回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法检测回肠组织中TLR4、TNF-α的表达水平,RT-PCR法测定回肠组织中TLR4、NF-κ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小鼠回肠组织中NF-κB、TNF-α表达水平较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叭);经治疗后3个治疗组小鼠TLR4、NF-κB、TNF-α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且联合组小鼠TLR4、NF-κB、TNF-α表达水平下降显著;与联合组相比,中药组小鼠NF-κB表达水平较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负性调节小鼠回肠组织中TLR4/NF-κB信号通路并抑制TNF-α因子的释放可能是TGLP联合UDCA干预PBC模型小鼠的作用机制之一.

  • 地五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分析

    作者:陆定波;江诗怡;高翔;叶之华;李瀚旻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数据,观察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地五养肝方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诊疗的71例PB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地五养肝方联合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的38例为治疗组,采用UDCA治疗的33例为对照组.治疗24周时,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生化指标(ALT、AST、GGT、TBil、ALP)、肝脏硬度值、证候积分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AST、GGT、TBil、ALP水平、肝脏硬度值、证候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在完全反应、部分生化指标(GGT、TBil)改善、肝脏硬度值下降、证候积分减少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体现补肾生髓成肝治疗法则的地五养肝方治疗PBC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熊去氧胆酸应答不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非诺贝特治疗的护理

    作者:刘莹波;顾永雯

    探讨25例熊去氧胆酸治疗未发生完全应答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联用非诺贝特治疗的效果和护理要点.通过给予熊去氧胆酸应答欠佳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联合使用非诺贝特,并给予患者科学综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经12周治疗后25例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改善,72%(18/25)的患者乏力症状明显减轻,57%(12/21)的患者皮肤瘙痒缓解,82%(18/22)的患者腹胀减轻,并在短期内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指标,能够达到较理想和安全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 清肝利胆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临床观察

    作者:姜小艳;唐海鸿;魏春山;周大桥;谢伟昌;黄彬

    目的 观察清肝利胆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92例PBC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接受6个月的药物治疗及治疗期间的随访.对照组服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观察组服用清肝利胆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患者各项酶学指标(ALT、AST、GGT、TB、TBA、ALP)、免疫指标(IgM、IgG、IgA、补体C3)、肝脏弹性硬度值、证候积分及有效率等资料.结果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对照组ALT、AST、GGT、TB、TBA、ALP、IgM、IgG、证候积分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ALT、AST、GGT、TB、TBA、ALP、IgM、IgG、IgA、补体C3、肝脏瞬时弹性成像、证候积分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组间比较:观察组ALT、GGT、TB、ALP、IgM、补体C3、证候积分变化及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清肝利胆方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PBC安全有效.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家系筛查及其低频突变的全外显子组测序研究

    作者:张帅;郭冠亚;周霞;韩英

    目的 筛查家族性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资料,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寻找PBC家系患者的共有低频突变,初步探讨其发病机制. 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16年西京医院确诊的PBC患者资料,筛查其一级亲属自身抗体并明确诊断.提取2个高发家系中的PBC患者和正常对照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家系患者共有的低频突变. 结果 共计筛查435例PBC患者及其946例一级亲属资料,其中18例(1.90%)一级亲属也被诊断为PBC,共分布在16个家系(3.68%)中.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显示2个家系7名患者共同的低频突变包括1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和2个插入缺失标记,其中ANO2 (rs17788563)可能与PBC的发病相关. 结论 PBC患者群体中存在高度聚集的家系患者,其具有共同的低频突变位点,其位点可能参与了PBC的发病.

  • 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肝脏免疫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王璐;张苗;孙可帅;周霞;韩英

    目的 探讨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A(LAMP-2A)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肝脏免疫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借助PBC患者肝脏组织样本,利用免疫组化及电镜检测技术,分析LAMP-2A表达与PBC疾病的相关性;进一步借助腺相关病毒(AAV)过表达技术,观察LAMP-2A过表达对小鼠肝脏的免疫损伤作用.mRNA表达水平分析采用Student's t检验,Prism 5(GraphPad Software)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作图,双侧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PBC患者肝脏组织LAMP-2A表达增加,肝细胞中可见自噬体形成;C57BL/6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LAMP-2A AAV 6周后,小鼠肝细胞中自噬体形成明显增加,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相关分子表达异常;与此同时,小鼠肝脏组织淋巴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 PBC患者肝脏LAMP-2A过表达可能诱发和(或)加重PBC患者肝脏的炎症反应,尤其是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胆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瑞贤;汪保灿;范建高

    近年的研究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胆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相关性.现对NAFLD与胆汁淤积、胆结石、胆管细胞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及胆道微生态的发生和发展,危险因素及严重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可能的联系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究NAFLD和胆道疾病的发病机制,更好地预防和治疗NAFLD和胆道相关疾病.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与胆汁酸代谢

    作者:王璐;韩易宸;韩英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肝内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病机制至今不清.既往在免疫损伤方面的研究,对认识该病提供了重要帮助,但PBC研究领域仍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现围绕PBC的胆汁淤积特征,重点综述了胆汁酸代谢在PBC研究领域的进展,以期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 自身免疫性肝病2018年研究进展

    作者:陈勇;王绮夏;马雄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因异常免疫介导的肝胆损伤,其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近年来,由于诊疗技术的进步,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出率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易与其他肝脏疾病混淆又使得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治的规范性成为当务之急.2018年,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皆有新进展.现就诊疗与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介绍.

  • 自身免疫性肝病2016年研究进展

    作者:李博;王绮夏;马雄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由异常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胆炎症性损伤,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作为非病毒性肝病的重要成员,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与治疗日益成为肝病领域的突出问题之一.2016年,自身免疫性肝病在临床和基础研究方面又有了许多新进展,包括奥贝胆酸的临床Ⅲ期试验,UK-PBC危险评分的提出,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相关的肠道微生态研究等.现就自身免疫性肝病2016年的诊疗与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如何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

    作者:闫惠平;张海萍;陈欣欣

    自身抗体是诊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重要指标.PBC患者的自身抗体主要有两类: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核抗体(ANA).AMA是PBC诊断指标之一.PBC特异性抗核抗体(核点型或核周型ANA,抗-sp100和抗-gp210)对AMA阴性的PBC具有重要诊断作用.现综述这些自身抗体的临床意义,并对临床诊断AMA阴性PBC和PBC-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的某些误解进行分析.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进展

    作者:李艳梅;王绮夏;马雄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主要累及肝内小叶间胆管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可发展至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衰竭.熊去氧胆酸(UDCA)是用于PBC的一线治疗药物,可缓解疾病进程,但仍有高达40%的患者对UDCA应答不佳.201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法尼酯X受体激动剂奥贝胆酸(OCA)用于治疗UDCA无应答或不耐受的PBC患者.其他药物如贝特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及间充质细胞已逐步开展临床应用,为难治性患者带来希望.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研究进展

    作者:段维佳;贾继东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抗线粒体抗体阳性对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熊去氧胆酸是治疗PBC主要的药物,但是大约40%的患者对熊去氧胆酸生物化学应答欠佳.奥贝胆酸是新批准的用于PBC治疗的药物,肝移植是疾病终末阶段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

  •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从共识到指南

    作者:马雄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由异常自身免疫介导的肝胆炎症性损伤,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及其生活质量.本次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消化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推出的自身免疫性肝病4部共识意见,是我国肝病学界里程碑事件之一,必将对规范和提高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治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亟需开展多中心的合作研究特别是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以阐明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优化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为终提出我国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治指南提供循证医学依据.

  • 国际自身免疫肝炎组织2016年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闫惠平;张海萍;陈欣欣

    在我国近十余年来,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在自身免疫肝病中,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具有明确的诊断标志物,得以确诊的患者数量明显增多.而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使许多患者在确诊方面受到制约.国际自身免疫性肝炎组织(IAIHG)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这一疾病的临床管理和基础研究.

  • 2017欧洲肝脏病学会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诊治指南解读

    作者:韩英;陈瑜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的胆汁淤积性疾病,如不给予有效治疗则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及失代偿期,甚至终末期肝病.该疾病的诊断主要基于提示胆汁淤积性肝炎的生物化学指标以及循环中出现的特异性自身抗体.PBC治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预防终末期肝病的发生,并改善疾病相关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PBC是一种相对异质性较强的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经过可有较大差异,因此给予患者长期的个体化治疗和随访是非常重要的.现对2017欧洲肝脏病学会发布的PBC诊治指南进行解读,以更好地理解新近出现的重要临床研究证据以及更新的推荐意见.尤其关注针对PBC的诊断、治疗及随访方面向临床提出的关键点,并强调及时准确地风险分层并将患者及时入组至恰当的临床研究可使难治性PBC患者受益.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的特征分析

    作者:周晓冬;刘会利;赵汉东;刘红莉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及生化指标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64例PBC,81例病毒性肝病,50例健康体检者三组血清中的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三组的自身免疫肝病抗体(AMA-M2,M2-3E,抗 Sp100抗体,抗 PML抗体,抗 gp210抗体,抗 LKM-1抗体,抗 LC-1抗体,抗 SLA/LP 抗体,Ro52);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其生化指标。结果 PBC组 ANA和 AMA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性肝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07,54.72,均P<0.01);PBC组自身免疫肝病抗体(AMA-M2,M2-3E,抗 Sp100抗体,抗gp210抗体,Ro52)阳性率与病毒性肝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6~98.70,均P<0.01);PBC组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病毒性肝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6.069,P>0.05),其余总胆红素(T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与病毒性肝病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069~35.56,均P<0.05);AMA-M2阳性和阴性的 PBC患者之间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5~2.775,P>0.05);抗gp210抗体阳性患者的TC高于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1,P=0.044)。结论自身抗体 ANA,AMA,AMA-M2,M2-3E,抗 Sp100抗体,抗 gp210抗体有助于 PBC的早期诊断,结合生化指标则有利于 PBC和病毒性肝病的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此外,抗 gp210抗体阳性与 PBC患者的 TC有一定的相关性。

  • 免疫抑制剂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俊丽;赵绵松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及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异常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PBC多见于中老年女性,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和皮肤瘙痒;其病理特点为进行性、非化脓性、破坏性肝内小胆管炎,终可发展至肝硬化;血清抗线粒体抗体( 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ies,AMA)阳性,特别是AMA-M2 亚型阳性对本病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符合下列三个标准中的两项即可诊断为PBC:存在胆汁淤积的生物化学指标,血清AMA或AMA-M2 阳性,组织学表现为门管区炎症、胆管反应与纤维化. 对于AMA和(或) AMA-M2 阳性的患者,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并非诊断所必需. 但是AMA/AMA-M2 阴性患者,或者临床怀疑合并其他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需行肝穿刺活组织病理学检查.

  • 65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谱结果分析

    作者:张秀琴;冯磊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慢性炎症性肝病,既往认为本病在我国少见或罕见,随着检验技术的提高和检验项目的普及,发现并不少见.PBC以进行性小胆管损伤破坏及慢性胆汁淤积性、伴汇管区及周围炎症、肝纤维化终至肝硬化或肝衰竭,黄疸和皮肤瘙痒为主要首发症状或有无法解释的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胺酰转肽酶升高,多见于中老年妇女.自身免疫性肝病谱是PBC重要血清学标志,且较早出现于临床症状之前,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疾病特异性或相关性自身抗体也是其诊断标准之一[1,2].因此AILD谱的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疾病作出更准确的诊断.本文对65例PBC患者的血清进行AILD谱(ANA,AMA+靶抗原lC-1,SLA/LP,LKM-1,AMA-M2,AMA-3E,PML,sp100,gp210等10种)检测并进行结果分析.

  • 非肝硬化阶段PBC患者与肝硬化阶段PBC患者对UDCA的疗效分析

    作者:雷柳洁;唐映梅

    目的 研究非肝硬化阶段的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与肝硬化阶段的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UDCA)的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PBC患者于初诊时(94例)、治疗3月后(40例)、治疗6月后(38例)、治疗1年后(52例)、治疗2年后(54例)的血清生化学资料,并将患者于初诊时分为非肝硬化组与肝硬化组,比较其对熊去氧胆酸(UDCA)的疗效.结果 非肝硬化组PBC患者的血清ALT、AST、ALP、GGT、TBA、TBIL、DBIL水平在治疗2年后显著下降,血清ALB水平在治疗2年内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硬化组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后虽有所改善,但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DCA能显著改善非肝硬化阶段的PBC患者血清生化学指标,而对肝硬化阶段的PBC患者无显著疗效.

80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