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砷中毒两例报道——做好门诊药房窗口发药交待工作的体会

    作者:王心涵

    两例为青年兄弟,因腹痛、腹泻、呕吐入我院门诊观察室,自诉:三天来吃过粽子和少量雄黄酒,发生当天中午多饮雄黄酒一口约20CC.检:腹软、无压痛,化验:血象无左移.即给予补液、消炎、抗胆碱药物治疗,二天后症状消失,出院.

  • 一例右大腿后侧鲍温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邱优霞

    鲍温病(bowen disease)又称鳞状细胞原位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in situ),是发生于皮肤或粘膜的表皮内鳞状细胞癌.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典型皮损为缓慢扩大的孤立、境界清楚的暗红色斑片或斑块,圆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常有鳞屑、结痂和渗出.通常发生于下肢和面颈部,也可发生于甲下、甲周、手掌、生殖器和肛周.一般情况下为单发,10%~20% 可为多发.约3%~5% 生殖器外皮损可演变为鳞状细胞癌[1].发病与过度紫外线暴露、砷中毒、外伤、遗传倾向及人乳头状瘤病毒[2]感染有关.我科于2012年8月16日收治一例右大腿后侧鲍温病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使患者恢复出院,现报道如下.

  •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周围神经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赖燕;肖雄斌;李海霞;张晓华

    目的 探讨职业性慢性砷中毒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72例职业性慢性砷中毒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与发砷含量之间进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72例职业性砷中毒病例中,临床表现以乏力、四肢麻木等症状为主;发砷含量与神经传导速度之间呈负相关;与神经末端潜伏期呈正相关;不同发砷组别中发砷值越高,外周神经损害程度越明显.结论 职业性慢性砷中毒周围神经病,以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和潜伏期延长为主要改变,损害程度与发砷含量有明显相关,提示砷在体内的蓄积程度与周围神经损害呈明显关联.

  • 一起砷中毒事件的调查处理

    作者:詹戈;向志强

    目的为了解疑似砷中毒的原因.方法利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人进行详细的询问检查和现场勘查,对可能引起的环境因素,食物及病人的尿等采样并送实验室检测.结果7名中毒病人是由于饮用被砷污染的井水而导致砷中毒.结论乡镇企业负责人要进行职业危害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对可能造成人体健康危害的因素进行评价和监测,对职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检查.

  • Tei指数在职业性慢性砷中毒心肌损害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海霞;赖燕;肖耀成

    目的 探讨Tei指数在砷中毒心肌损害中的超声监测指标,为职业性慢性砷中毒患者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53例职业性慢性轻度砷中毒与30例健康体检者的Tei指数超声资料,按照《超声医学》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53例砷中毒者Tei指数异常22例(41.5%),正常体检者Tei指数异常3例(10%).结论 职业性慢性轻度砷中毒可引起心肌Tei指数异常,为保护职业人群身体健康,建议砷中毒患者注意心脏的损害.

  • 对大批砷中毒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作者:黄红玉;廖友英

    为探讨健康教育在急性砷中毒病人治疗中的作用,我们对124例砷中毒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取二琉基丙磺酸钠解毒和对症、支持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加健康教育.结果显示:观察组接受健康教育后消除或减轻了不良心理反应,病人情绪稳定,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病人自觉症状消失快,住院时间缩短,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因此认为:健康教育有利于减轻或消除病人的不良心理反应,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康复.

  • 群体性亚急性砷化物中毒患者的护理

    作者:刘红薇

    "砷",俗称白砒,类金属,可经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体内,砷中毒属职业病范畴.非职业性接触主要来源于被污染的井水、食物、含砷煤[1],砷中毒是以皮肤、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2],饮水型砷中毒患者皮肤改变更为明显.

    关键词: 砷中毒 护理 预防
  • 1例外擦雄磺致严重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作者:贺玉兰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累及全身或几乎全身皮肤的慢性红斑鳞肘性皮肤病.通常病因不明,某螳病人继发于某些皮肤病(如异位性皮炎,银屑病,毛发红糠疹,接触性皮炎),或由其他原因如全身用药(如青霉素,磺胺,雷米封,苯妥英或巴比妥类),或局部外用药引起,亦可伴发于蕈样肉芽肿或淋巴瘤.药物过敏或接触毒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是严重的一种,该病急性期发病急骤.严重损伤皮肤及粘膜,创面似Ⅱ度烧伤,往往并发感染,继而损伤肝、肾及肺等脏器,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危及生命,病死率较高[1].2008年5月7日本科收治了1例因外擦雄磺致剥脱性皮炎的病人,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病人于2008年6月5日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1982~2000年郴州市砷中毒事件分析

    作者:李军;曾晓军;周少平;阳本华;段良松;周一平

    目的分析郴州市历年来砷中毒情况,为制定预防砷危害提供依据.方法查阅郴州市有关砷中毒的记录、专题报告、总结,公开发表的文献,新闻媒体的报道.结果1982年以来,郴州市发生6起砷中毒事件,其原因为在食品卫生、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监督、管理不力.结论加强食品卫生、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的行政执法,开展预防砷危害的基础研究,制定预防砷中毒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砷中毒 事件 防制
  • 684例砷中毒患者的护理

    作者:谭柏英

    1997年3月31日至4月1日,我县某乡中心完小和中学师生因误食被装过砷化物容器污染的大米饭后,先后引起684例急性砷化物中毒.本次中毒是因有人用装过砷的编织袋装大米,由于编织袋所粘的砷被氧化,形成三氧化二砷所引起.全部病例均在我院诊治,无一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砷中毒 观察 护理
  • VEGF、VEGFR2在慢性砷中毒大鼠生精小管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戴研平;王平;高晓勤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2(VEGFR2)在慢性砷中毒大鼠生精小管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男性不育的关系及致男性不育的机制.方法 健康清洁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160~200 g,随机分为高(60.0 mg/L)、中(12.0 mg/L)、低(2.4 mg/L)剂量染毒组和对照组(蒸馏水),采用经口自由饮水方式染毒,连续染毒6个月.染毒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VEGF、VEGFR2的表达,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大鼠睾丸生精上皮凋亡细胞灰度值,并观察精子形态,测定精子活力.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VEGF、VEGFR2表达水平较低(P <0.05).TUNEL法结果显示,各染毒组大鼠生精上皮凋亡细胞灰度值较对照组低(P <0.05);随着砷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睾丸生精上皮凋亡细胞灰度值呈降低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正常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精子比例逐渐升高,精子活力下降(P <0.05).结论 慢性砷中毒可影响大鼠睾丸中VEGF、VEGFR2的表达,引起生精上皮细胞凋亡,导致男性不育.

  • 砷中毒地区女性妊娠结局及生殖系统疾病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

    作者:冯琳;张瑗;孟玉春;杨静逸;孙浏;余雄武

    目的 探讨不同砷中毒地区女性生殖系统损伤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曲靖市不同砷暴露地区女性的资料,将不同砷暴露地区的女性按照暴露剂量不同分为低砷暴露组和高砷暴露组,把非暴露地区的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液中和外周血中砷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中砷含量及雌激素水平.结果 生活在高砷地区的女性妊娠期出现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不良妊娠结局的概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砷地区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砷暴露浓度增高,女性的血砷和尿砷呈增高的趋势,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砷暴露组女性体内的血砷和尿砷高于对照组女性体内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砷暴露组和低砷暴露组女性体内的雌二醇(E2)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女性体内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砷暴露组和低砷暴露组女性体内的孕激素(P4)、黄体生成素(LH)激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水平的砷暴露影响女性性腺的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在低砷暴露组和高砷暴露组女性的子宫和卵巢中发生了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高表达的情况.结论 尿砷、血砷可以作为砷暴露地区女性生殖系统损害的暴露标志物,E2、P4、LH、ER、PR可作为效应标志物.

  • 以全血细胞减少伴血糖增高为首发表现的砷中毒一例报告

    作者:张妍;王亮;徐家敏;叶丽萍

    患者,女,32岁,5年前因腰背部及右小腿前侧2块硬币样大小皮疹在空军总院确诊为银屑病,多年无明显变化.1年前,涂用个体行医配制的"祖传秘方"药膏后皮疹病灶遍及全身.

  • 广东省水源性疾病及供k模式的研究

    作者:甘日华

    广东省水源性疾病主要是介水肠道传染病和地球化学性因素引起的氟中毒以及化学物质污染引起急慢性中毒症状.介水肠道传染病主要是致病菌引起的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寄生虫引起阿米巴痢疾,致病病毒引起甲型传染性肝炎以及人类轮状病毒等;地球化学性因素引起水性疾病主要是地方性氟中毒;化学物质污染引起主要有砷中毒,由于农药等引起急性中毒也有报道[1].WHO指出人类中80%的疾病是由于水的污染和缺乏起码的卫生条件所造成的.现将我省水源性疾病及供水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 海尔福口服液对染砷小鼠血清某些指标的影响

    作者:覃淑云;秦小云;张庆金;冯照善;林俊华;张树球

    目的 观察中药海尔福口服液对染砷小鼠中毒肝脏、肾脏的保护作用,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砷中毒药物.方法 建立砷中毒小鼠动物模型,按随机方法将小鼠分为对照组、砷中毒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先行染砷再给予海尔福口服液进行治疗;各组处理60 d后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GSH)和肌酐(Cr)含量.结果 砷中毒组小鼠SOD活力下降、GSH含量降低、Cr含量升高;治疗组SOD活力、GSH和Cr含量明显恢复.结论 海尔福口服液对染砷中毒小鼠的肝脏、肾脏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1例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致慢性砷中毒报告

    作者:王燕兰

    目的 提醒人们注意牛黄解毒片的毒性作用.方法 采用临床观察的方法.结果 患者因便秘,在5~6年时间里每天或隔日服5~6片牛黄解毒片,引起慢性砷中毒.结论 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可致慢性砷中毒.

  • 二巯基丙磺钠驱砷治疗所致药疹33例临床分析

    作者:袁娟;肖雄斌;李颖;赖燕

    目的 分析二巯基丙磺钠(DMPS)驱砷治疗所致药疹的临床特点,为该类药疹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41例采用DMPS驱砷治疗的患者发生药疹的临床特点.结果 341例采用DMPS驱砷治疗的患者中,33例(9.68%)出现以躯干、四肢皮肤片状红斑、丘疹为主要表现的药疹反应,集中发生在DMPS驱砷治疗的第8 ~10天,潜伏期为(9.0±1.6)d.其中40岁~组患者的药疹发病率高于30岁~组和20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35% vs 5.08%、21.35%vs5.97%,P<0.01).有过敏史患者的药疹发病率为26.32%,高于无过敏史患者的发病率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MPS驱砷治疗时药疹发病率较高,年龄≥40岁和既往有过敏史的患者更易发生药疹,且多发生在第8~10天.发生药疹后应立即停用DMPS并采用抗过敏治疗.

  • 2000-2009年广西砷中毒事件分析

    作者:黎海红;麦志丹;黄才千;江世强;黄世文;王萍

    目的 分析2000-2009年广西发生的砷中毒事件原因,为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循证医学理论,收集2000-2009年国内发表的有关广西区内砷中毒的文献,以及各医疗机构填报的<职业中毒和职业病报告卡>的砷中毒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文献显示,10年间发生砷中毒事故11起,砷中毒人数累计超过1000人.除1例为自服外,其余均为群体水源性急性砷中毒.主要原因是冶炼废渣废水管理不善和群众防护意识不强导致.结论 加强时冶炼废渣、废水的管理和治理,防止冶炼废渣、废水污染水源.

    关键词: 砷中毒 砷污染 水源
  • 24例急性砷中毒的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谱分析

    作者:陈年芬

    目的 探讨急性砷中毒者的心电图与血清心肌酶谱改变的意义.方法 对急性砷中毒者与健康者(对照组)的心电图及血清心肌酶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急性砷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与血清心肌酶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电图与血清心肌酶测定对观察急性砷中毒具有临床意义.

  • 慢性砷中毒患者的护理

    作者:许丽梅;刘丽萍

    砷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生成三氧化二砷.三氧化二砷又名亚砷酐,俗称砒霜、砒石、信石、白砒,为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三氧化二砷作为外用中药、灭鼠药、杀虫剂、消毒防腐剂[1].在自然界中,砷主要以硫化物的形式存在,如雄黄、雌黄等.民间治疗疮疡皮肤病及便秘时,有使用含砷中药偏方的情况.我院于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了因口服中药偏方导致砷中毒患者共20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砷中毒 护理
524 条记录 21/27 页 « 12...18192021222324...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