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冬菊抑制DMBA/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生成的作用观察

    作者:沈雪敏;姚辉;周曾同

    目的:应用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生成模型,验证复方冬菊对化学致癌剂的对抗作用.方法:ICR雄性小鼠60只,随机分成模型组、复方冬菊给药组和阳性药物(增生平)对照组.小鼠背部脱毛,涂抹致癌剂DMBA/巴豆油至实验结束.12周后清点小鼠背部乳头状瘤数,以各组荷瘤动物占该组存活动物数的百分比值计算肿瘤发生率,用各组小鼠乳头瘤发生总数和该组存活小鼠数计算每鼠平均荷瘤数.比较复方冬菊给药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模型组肿瘤发生情况,评价药物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实验第6周,模型组小鼠背部开始出现乳头状瘤,每鼠平均荷瘤数1.4个;复方冬菊给药组于第8周开始出现肿瘤,复方冬菊给药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每鼠平均荷瘤数较模型组下降,分别为0.25个和0.5个,抑瘤率分别达到82.1%和64.3%.结论:复方冬菊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迟肿瘤发生时间,减少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发生.可见,复方冬菊对化学致癌剂有一定的对抗作用.

  • 复方冬菊抑制巴豆油诱导小鼠耳廓肿胀的作用观察

    作者:沈雪敏;史朋;姚辉;周曾同

    目的:验证复方冬菊对上皮性癌发生促癌阶段的抑制作用.方法:3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复方冬菊组.给药组小鼠分别连续灌胃干预药物6d,末次给药后将致炎剂涂抹于3组实验小鼠一侧耳廓,5 h后处死动物,用打孔器取两侧耳片,比较给药组与模型组耳肿胀程度.结果:复方冬菊组和模型组之间小鼠耳片重量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方冬菊组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冬菊在上皮性癌发生的促癌阶段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关键词: 化学预防 中药
  • 口腔白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扬

    口腔黏膜白斑(OLK)是一类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有癌变的可能.OLK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目前世界各国尚未制订、公布白斑的临床路径.本文试从OLK的治疗入手,对其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云芝糖肽对金地鼠颊囊白斑癌变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化学预防作用研究

    作者:娄佳宁;周曾同

    目的:探讨中药云芝糖肽(Yun Zhi Polysaccharopeptide, PSP)对实验性口腔白斑癌变过程的干预作用及其对端粒酶活性影响,探索PSP作为癌化学预防药物的可能药理机制.方法:以Salley法建立金地鼠颊囊癌变模型,PSP进行体内干预,110只金地鼠分4组: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先、后服用PSP组(C组、D组).双盲判别病理分级;TRAP-ELISA法检测标本端粒酶活性.结果:各组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A组0%、8组52.27%,C组8.7%,D组26.92%.C组、D组与B组相同时段病理分级、端粒酶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或p<0.05);各处理组之间端粒酶活性在中度异常增生阶段差异明显.结论:PSP有确切的抑制实验性口腔白斑癌变的功效.端粒酶可能是PSP发挥癌化学预防作用的众多靶点之一,PSP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佳时相是在中度异常增生阶段.

  • 绞股蓝总甙对金地鼠颊囊白斑癌变过程中端粒酶活性化学预防作用研究

    作者:娄佳宁;周曾同

    目的:探讨中药绞股蓝(Gynostema Pentaphyllum Mak,GP)对实验性口腔白斑癌变过程的干预作用及其对端粒酶活性影响,探索GP防癌的可能药理机制.方法:以Salley法建立金地鼠颊囊癌变模型,GP进行体内干预,160只实验动物分4组: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先、后服用GP组(C组、D组).双盲判别病理分级;TRAP-ELISA法检测标本端粒酶活性.结果:各组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A组0%、B组52.27%,C组15.38%,D组18.18%.C组、D组与B组相同时段病理分级、端粒酶阳性率差异显著(p<0.01或p<0.05);各处理组之间端粒酶活性在中度异常增生阶段差异明显.结论:GP有确切的抑制OLK癌变的功效.端粒酶可能是GP发挥抗癌作用的众多靶点之一,GP抑制端粒酶活性的佳时相是在中度异常增生阶段.

  • 天然产物黄腐醇研究概况

    作者:顾晓凤

    黄腐醇是结构简单的异戊烯查尔酮类化合物.近年来,黄腐醇在药理研究中表现出广泛的抗氧化、抗真菌、抗病毒等活性,尤其是显著的肿瘤化学预防作用,引起了国内外药学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对黄腐醇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并对其日后发展进行展望.

  • 3634例高校新生卡介苗接种情况和PPD试验结果

    作者:咸红莲;杨继成

    为了防止结核病在人群高度密集的高校学生中发生,并筛检出PPD强阳性人群进行化学预防,以控制其流行,固原市疾控中心于2009年开始,连续2年对宁夏师范学院全部新人校的本科生进行人型结核菌素(PPD)试验,并对既往卡介苗的接种情况及全身健康状况进行检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基于表观遗传学的肿瘤化学预防

    作者:董欣;肖兰博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重要部分,同组蛋白修饰相互作用,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调控基因表达.在哺乳类细胞或人体细胞中,DNA甲基化与细胞的增殖、衰老、癌变等生命现象有着重大关系.以DNA甲基化作为切入点,总结近年来关于饮食化合物对表观遗传学调控的新进展,并阐述抑制DNA甲基化或组蛋白去乙酰化的作用来发挥其对肿瘤的化学预防作用.

  •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作者:刘斌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直肠及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和黏液脓血便为特征.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是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的并发症及重要死亡原因,其危险因素包括病程、病变范围、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结直肠癌家族史、发病年龄及炎症严重程度等.不典型增生是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环节,早期发现不典型增生,积极化学预防是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关键.

  • 环氧化酶-2与肺癌研究进展

    作者:张卿;胡成平

    环氧化酶-2在肺癌中有较高表达,并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环氧化酶-2可能通过促进血管的新生,打破机体的免疫平衡,参与肺癌的发生发展.

  • 食用植物及其植物化学物质对慢性疾病的化学预防概述

    作者:李安国;贺石林;邓常清

    慢性疾病的化学预防(Chemoprevention)是降低心脑血管病、癌症、老年脑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慢性疾病发病率的重要途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足量进食水果蔬菜等食用植物是预防这些重大慢性疾病的有效方法.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表明,可食用植物中种类繁多的植物化学物质(Phytochemicals)具有抗氧化、抗炎、抑制肿瘤增生、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等广泛的生物活性.植物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生物活性及植物化学物质之间的协同作用是可食用植物对慢性疾病化学预防作用的基础.可食用植物及中草药含有的植物化学物质由于其有益的生物活性和人体安全性,在重大慢性疾病的化学预防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肿瘤的化学预防治疗靶点——NF-κB

    作者:杨洋;蔡雪婷;曹鹏

    肿瘤的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肿瘤依然是目前威胁八类的死亡的主要疾病.化学预防作为一种新的肿瘤预防治疗手段,针对该领域的研究也在近些年取得了较多的研究进展.

  • 维生素C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蒙古沙鼠胃上皮的保护效应

    作者:兰春慧;张渊智;房殿春

    目的通过建立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蒙古沙鼠的动物模型,观察H.pylori及H.pylori与N-甲基-N'-硝基-N-亚甲基胍(MNNG)联用作用后胃黏膜的组织学改变,并观察了维生素C的预防作用.方法160只SPF级蒙古沙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2只.A组单用Hpylori菌液灌胃;B组在接种H.pylori后4周,摄入MNNG水(20μg/mL),连续30周;C组单用MNNG水(20μg/mL),连续30周;D组在B组基础上同时摄入加维生素C的食料;E组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在实验后12、36、48、52周各处死8只,取胃黏膜行组织学检查,用Warthin-starry银染、PCR和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ylori.结果累计至52周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发生率A组(87.5%,62.5%)、B组(78.1%,56.3%)显著高于C组(6.2%,6.3%)、D组(15.6%,9.4%)和E组(0%,0%),P<0.01.B组的H.pylori感染率从接种后12周的100%下降到52周的66.7%.结论H.pylori感染与胃癌发生有关,维生素C在预防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癌前病变上有一定作用.

  • 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2018)

    作者: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写作组

    质子泵抑制剂的诞生是二十世纪消化系统疾病治疗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但近年来,全国乃至欧美医学发达国家,从治疗性应用到预防性应用,临床使用原子泵抑制剂的科室愈来愈多,用药指征不断扩大,预防性不合理应用现象愈来愈严重.但目前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涉及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的内容比较零散,并多从疾病角度阐述,因此临床医师和药师急需一个全面、权威的预防性应用规范.自2012年起,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开始对门诊处方、医嘱中质子泵抑制剂应用合理性进行点评,2014年召开“全国质子泵抑制剂合理应用研讨会”,三次组织药学、消化病学、神经病学、重症医学、外科学等领域专家论证并起草“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指导意见”,在作为医院内部规定执行三年后,结合新国内外权威文献补充、完善后形成“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性应用专家共识”,用以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并作为药师处方、医嘱审核依据.

  • 硒化螺旋藻对实验诱发大鼠肝癌过程的作用

    作者:欧超;吴开国;李瑗;苏建家;吴英德;刘宗河

    目的:观察硒化螺旋藻(Se-spirulina)对黄曲霉毒素B1(AFB1)致肝癌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按随机区域分组法分为A、B、C组,每组15只,A、B、C组分别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各组动物腹腔注射AFB1两周,A、B组大鼠在接受AFB1期间分别喂食含量分别为9.3×10-3和2.3×10-3的硒化螺旋藻混合饲料,8周后处死动物,观察各组动物肝组织内γ-谷氨酰转肽酶阳性肝细胞增生灶(γ-GT灶)的数量(个/cm2)和大小(mm2/个).结果:高、低剂量硒化螺旋藻均能抑制AFB1诱发的γ-GT灶的数量和大小,高剂量组、低剂量组γ-GT灶的数量分别为(0.90±1.07)个/cm2和(3.72±4.72)个/cm2, 均低于对照组(6.10±6.30)个/cm2, 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意义(P<0.05),抑制率分别为85%和39%;高剂量组、低剂量组γ-GT灶大小分别为(0.24±0.28) mm2/个和(1.94±2.32) mm2/个, 均低于对照组(2.36±3.76) mm2/个, 但无显著意义(P>0.05),抑制率分别为90%和17%.结论:硒化螺旋藻有抑制AFB1诱发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而高剂量硒化螺旋藻的抑制作用更优.

  • 硒对癌症的预防和临床问题的研究现状

    作者:吴英德;吴开国

    从流行病学、实验室和临床等的研究均表明微量元素硒具有化学防癌的潜力,特别是近来富硒酵母应用于肺癌、肠癌、前列腺癌和肝癌等临床干预试验,表现出硒具有强大的保护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硒化合物发展成为化学防癌药物的作用机制问题,这些机制表现在硒具有抗致癌的生物活性.还讨论了对硒的化学预防试验人群的选择,硒的干预试验,临床应用结果和安全范围的指标等问题.

    关键词: 肿瘤 化学预防
  • 煤工尘肺潜在结核感染的化学预防

    作者:蔡淑琪;王建国;曹香府;张建芳;唐艾华;田占鹏;霍燃;卫晓鹏;刘景明

    目的 观察煤工尘肺潜在结核感染联合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化学预防尘肺结核的效果.方法 将448例煤工尘肺潜在结核感染患者按尘肺期别、年龄分为两组,一组为投药组,采用异烟肼、利福平联合服用3个月,间断3个月,再服3个月,晨起顿服,另一组为同期对照组,观察5年中两组尘肺结核发病情况.结果 通过5年临床观察,有效观察例数421例,投药组213例患者中尘肺结核7例(3.29%),对照组208例患者中尘肺结核29例(13.9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其中Ⅰ期投药组尘肺结核0例,对照组8例(7.34%),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期投药组尘肺结核1例(1.45%),对照组9例(13.64%),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期投药组尘肺结核6例(16.22%),对照组12例(36.36%),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煤工尘肺潜在结核感染的化学预防可以降低各期煤工尘肺结核的患病率,Ⅰ、Ⅱ期效果显著.

  • 小春花对小鼠二阶段皮肤乳头状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少明;阮君山

    目的:评价小春花在癌症化学预防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经典的DMBA/巴豆油诱导小鼠皮肤乳头状瘤形成的二阶段致癌模型,观察和评价小春花在不同阶段的抗化学致癌作用.结果:小春花对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DMBA/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小春花具有较强的癌症化学预防作用.

  • 三苯氧胺对乳腺良性疾病的化学预防作用

    作者:王坤;杨学宁

    1文献类型预防2证据水平lb3文献来源

  • 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用于食管腺癌化学预防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涛;苏立伟;朱以芳;郎红娟;张峰;周勇安;梁晓华;王云杰

    目的 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用于食管腺癌化学预防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胃空肠吻合加食管空肠吻合术建立混合反流SD大鼠动物模型,分为模型组(60只)和塞来昔布处理组(处理组,60只);对照组(20只)仅行单纯剖腹术.术后28周取食管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炎性反应程度和致癌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OX-2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 模型组与处理组Barrett食管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41/49)比75%(39/52),P>0.05],但模型组食管腺癌发生率显著高于处理组[57%(28/49)比17%(9/52),P<0.01].对照组未见Barrett食管或食管腺癌改变.在大鼠正常食管和空肠组织中均未检测到COX-2表达,而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组织中COX-2表达率为100%.模型组食管组织中PGE2含量显著高于无反流组(P<0.01),而处理组大鼠食管组织中PGE2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塞来昔布显著降低了酸和十二指肠液混合反流模型大鼠Barrett食管癌变的危险.COX-2有可能成为食管腺癌化学预防药物的有效作用靶点.

302 条记录 13/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