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植物多酚对胃癌的化学预防

    作者:刘入铭;姜晶;马麟;曹雪源

    胃癌的发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宿主因素、幽门螺杆菌(Hp)感染、饮食等因素相关.植物多酚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一大类多酚化合物的总称,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许多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多酚类物质能够通过抑制Hp感染、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实现对胃癌的抑制.植物多酚的应用拓宽了胃癌化学预防的途径.

  • 大肠癌的化学预防

    作者:周平;段新星;刘剑

    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及环氧合酶-2抑制剂是有效的大肠癌预防剂,但其消化道及心血管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二氟甲基鸟氨酸与舒林酸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腺瘤复发、不良反应极少,是当前研究热点.5-氨基水杨酸及熊去氧胆酸是化学预防炎症性肠病癌变的主要研究方向.叶酸的双重调节作用仍值得探讨.他汀类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显示出一定疗效,但仍处于早期临床研究.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化学预防
  • 肺癌的化学预防

    作者:姜战胜

    虽然近年来肺癌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5年生存率依然不高.因此,有效的化学预防比肺癌的治疗更有意义.化学预防在肺癌以外的肿瘤中已经得到应用.在肺癌化学预防领域也对很多物质进行了研究,有些显示预防效果很好.

    关键词: 肺肿瘤 化学预防
  • 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及保护因素

    作者:黎(韋華);李军辉;马清涌

    研究发现吸烟、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遗传、乙肝病毒等多种因素都是胰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适量运动、白藜芦醇以及维生素等物质的摄入可使胰腺癌发病风险降低.研究胰腺癌的危险及保护因素对于预防胰腺肿瘤发生有重要意义.

  • 绿茶对前列腺癌的化学预防作用

    作者:贾晓龙;秦杰

    绿茶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要饮料之一,近年来不断有体外和动物体内实验表明绿茶可以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凋亡、抑制前列腺癌浸润及转移,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试验也发现绿茶对前列腺癌具有预防作用,可减少高分级前列腺上皮内瘤发展成为前列腺癌的概率,将有可能成为良好的前列腺癌化学预防物质.

  • 乳腺癌的药物预防

    作者:周亮

    药物通过直接或间接与雌激素作用起到预防乳腺癌之作用,主要预防药物包括三苯氧胺、雷洛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和环氧合酶-2抑制剂等.常用乳腺癌风险预测模型为Gail模型和Claus模型,多组大宗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以寻找预防乳腺癌的新手段.

  • 乳腺癌化学预防研究进展

    作者:范江;邵志敏;沈镇宙

    雌激素与乳腺癌发生发展之间存在联系,使用药物干预这个过程可以达到抑制癌变的作用.目前允许用于临床的化学预防药物仅有三苯氧胺一种,其他药物的应用尚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依据.在进行化学预防之前应该对人群进行风险预测,选择合适人群进行用药.现介绍几种乳腺癌化学预防药物与相关临床试验以及对高危易患人群进行筛选的手段.

  • 阿司匹林预防结直肠腺瘤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元莉;关泉林;王千千;史树勋

    目的 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评价服用阿司匹林对结直肠腺瘤的化学预防.方法 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SJD)等,并辅以手工检索和其他检索.结果 共6个随机对照试验2 858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4个随机对照研究来自欧美国家,2个来自中国.Meta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结直肠腺瘤的复发(P=0.003,RR =0.66,95%CI:0.50~0.86),对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29,RR =0.65,95% CI:0.30~1.44).亚组分析显示,服用高剂量(≥300 mg/d)、低剂量(<300 mg/d)阿司匹林均可影响结直肠腺瘤的发生(P=0.10,RR =0.85,95% C1:0.71~1.03;P=0.02,RR =0.57,95% CI:0.36~0.90),显示阿司匹林预防腺瘤复发有剂量依赖关系.各剂量阿司匹林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但中风的发生高于安慰剂组(P=0.04).结论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直肠腺瘤的复发,但对结直肠癌的发生无影响.

  • 叶绿酸对肿瘤化学预防研究进展

    作者:丁小文;郑树

    叶绿酸(CHL)是天然叶绿素的衍生物.近的实验研究表明CHL对肝肿瘤、肠肿瘤、皮肤肿瘤、乳腺肿瘤等多种肿瘤具有潜在预防作用,并且基本无毒副作用,其效果与致癌物种类、CHL用药方案和靶器官等有关,其作用机制被认为是影响致癌物引起的DNA加成物形成和与致癌物形成复合物影响其吸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 叶绿酸 化学预防
  • 乳腺癌化学预防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黄焰;宋三泰

    介绍乳腺癌高危妇女药物预防性治疗前瞻性临床试验的现状和新进展,并综述高危妇女的危险估计、乳腺癌化学预防的风险和效益.

  • 非甾体类抗炎药对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化学预防

    作者:杨蕾;高歌

    近年来研究表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能抑制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长期规律服用NSAID能够显著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本文主要综述NSAID经不同途径的抑癌机制及其对结肠癌、胃癌的化学预防前景。

  • 麻风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与化学预防的实施

    作者:温艳;刘健;张连华;潘江武;杨寿先;李桓英;翁小满

    目的:评价化学预防的保护性,本研究依据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两个麻风病高流行村麻风病接触者和一般人群实施利福平化学预防.方法:采用临床查体、检测血清酚糖脂-1(PGL-Ⅰ)抗体和鼻分泌物麻风菌,了解人群的麻风菌感染状况,为评价预防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结果:YG村临床普查率达98%,发现早期病人2例;接触者血清PGL-Ⅰ抗体阳性率76%,麻风菌鼻携带率35%,预防服药率达98%.HG村临床普查率91%,发现早期病人1例,人群血清PGL-Ⅰ抗体受检率54%,其中血清PGL-Ⅰ抗体阳性率33%,服药率达85%.结论:对亚临床感染率较高的人群实施化学预防很有必要.预防后的发病率与血清学等实验室数据可为评价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 喷他佐辛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

    作者:孟镇镇;张林;王世端;马建宝;李强

    目的 观察预先静脉注射喷他佐辛抑制全麻诱导期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拟行全麻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病人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20例.Ⅰ组于麻醉诱导前2min缓慢静脉推注喷他佐辛0.3 mg/kg,Ⅱ组不推注喷他佐辛.观察注射芬太尼后两组病人呛咳发生率.结果 Ⅰ组没有发生呛咳,Ⅱ组呛咳发生率为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9.176,P<0.05).结论 预先静脉注射喷他佐辛可有效预防麻醉诱导期芬太尼所致的呛咳反应.

  • 尼可地尔对吡柔比星化疗中心脏毒性的预防作用

    作者:黄伶茜;吴建语;李绍龙

    目的 探讨在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中,应用尼可地尔预防吡柔比星心脏毒性的临床效果.方法 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病人3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两组病人均应用CHOPE方案化疗,研究组加用尼可地尔.于化疗2、4、6个周期后,分别观察两组病人超声心动图、心电图ST段及T波、肌钙蛋白等变化以及非血液性毒性反应.结果 随着化疗周期的延长,两组病人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下降,在化疗4、6个周期后,对照组病人的LVEF明显低于研究组(t=9.56、11.26,P<0.05).化疗6个周期后,对照组病人ST段及T波异常发生率、肌钙蛋白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x 2=6.46、6.46,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的非血液性毒性反应.结论 尼可地尔能够预防吡柔比星的心脏毒性,且毒副作用可耐受,有望为临床防治吡柔比星的心脏毒性提供一种新方法.

  • 乙醇、丁二醇改性对牛颈静脉的抗钙化作用

    作者:张竞超;赵文增

    目的探讨两种醇类改性对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抗钙化作用.方法将戊二醛固定的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分别用80%乙醇(A组)和100%2,3-丁二醇(B组)进行化学改性,分别将两组管壁片及瓣膜片植入12只刚离乳的SD大鼠背部两侧皮下,90 d后处死大鼠,取出植入的组织片进行组织钙质量分数、总蛋白水平测定与光镜、电镜检查.结果 A组的牛颈静脉管壁及瓣膜组织钙质量分数分别为(173±6μg/mg和(2.13±0.85)μg/mg,B组钙质量分数分别为(181±29)μg/mg和(1.73±1.20)μg/mg,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两组改性管壁及瓣膜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较少,胶原纤维结构保持良好.A组管壁及瓣膜片总蛋白水平分别为(337±293)mg/L和(142±82)mg/L,B组管壁及瓣膜片总蛋白水平分别为(269±230)mg/L和(139±111)mg/L,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醇类均可作为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的改性剂;生物材料钙化与蛋白吸附相关;丁二醇及乙醇改性减少了生物材料的蛋白吸附,从而增强其抗钙化性能.

  • 白藜芦醇防癌抗癌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胡凌云;王海钠;裴俊俊;刘玉国

    白藜芦醇是重要的天然活性化合物,是许多植物在受到真菌感染、紫外照射或病理状况下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其化学名称为反-3,5,4'-三羟基-1,2-二苯乙烯.目前已知70多种天然植物中含有白藜芦醇及其苷.早期研究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炎、抗菌、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降血脂、保肝、镇咳、平喘、免疫调节等生物学活性.

  • 消化道肿瘤的化学预防

    作者:王爱光;单容

    肿瘤的化学预防是指在目标群体中应用特异性药物或营养剂进行干预治疗,从而防止、推迟、减慢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将对消化道肿瘤的化学预防作一综述.现阶段主要的消化道肿瘤预防药物有四类,分述如下.

  • 维甲类化合物对妇科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刘红;郑英;张静

    维生素A类化合物(retinoid)是包括维甲酸、视黄醇在内的一大类天然及合成的具有维生素A类似结构或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它们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对脊椎动物的生长发育,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

  • 5-氨基水杨酸对炎症性肠病相关性结肠癌和上皮内瘤变化学预防:Meta分析

    作者:王承党;喻春梅

    目的 探讨5-氨基水杨酸(5-ASA)对炎症性肠病(IBD)相关性结肠癌(IBDACa)和上皮内瘤变(IBDADys)发生率的影响,评估5-ASA对IBDACa/Dys的化学预防作用.方法 检索正式发表的关于5-ASA对IBDACa/Dys化学预防的临床研究.外文数据库包括PubMed (Medline)、EMCC、OVID、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包括万方、维普、CNKI、谷歌学术搜索.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利用统计软件RevMan统计OR值和95% CI.对研究设计类型、IBD类型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10篇为病例对照研究,4篇为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与未使用5-ASA相比,使用5-ASA患者的IBDACa和IBDADys发生率为50%,OR=0.50(95% CI:0.34 ~0.73),其中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示OR =0.30(95% CI:0.10 ~0.92),队列研究示OR =0.56(95% CI:0.37~0.85);使用5-ASA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发生UCCa/Dys的OR=0.45 (95% CI:0.27~0.77),使用5-ASA的克罗恩病(CD)患者发生CDCa/Dys的OR =0.39(95% CI:0.16~0.97).结论 5-ASA对IBDACa/Dys有化学预防作用.

  • 川乌对小鼠二阶段皮肤乳头状瘤的抑制作用

    作者:郑亚秋;耿胜男;孟明静;杜钢军

    [目的]评价川乌对小鼠二阶段皮肤乳头状瘤的抑制作用以及在癌症化学预防方面的作用.[方法]本实验诱发小鼠形成皮肤乳头状瘤的二阶段致癌模型所采用的是经典的DMBA/巴豆油方法,以灌胃的方式给一组小鼠川乌水煎液,以另一组灌蒸馏水的小鼠为对照,利用观察和对比小鼠的动态,以及小鼠的荷瘤数、体质量、体温、自主活动的变化,来观察和评价川乌在不同阶段的抗化学致癌作用.[结果]川乌对DMBA/巴豆油诱发的小鼠皮肤乳头状瘤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结论]川乌具有较强的癌症化学预防作用.

302 条记录 11/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