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监测

    作者:班海群;巴月;程学敏;王广州;张敬清;崔留欣

    目的 了解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浮游藻类、蓝藻、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情况.方法 从2005年3月~2006年1月,用2.5L有机玻璃采水器在该调蓄池共采样15次.采用血细胞计数板法计数浮游藻类细胞密度,用全细胞PCR检测产毒微囊藻的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用ELISA法检测水体微囊藻毒素浓度,并对全细胞PCR和ELISA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该调蓄池浮游藻类主要是硅藻、绿藻、蓝藻和裸藻,其他藻类较少;优势藻门有随季节变化逐渐演替的规律,总藻细胞密度和蓝藻细胞密度夏秋季较高.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从2005年7月至11月PCR检测结果阳性;微囊藻毒素从6月份开始检出,其变化范围在0~0.251 μg/L之间,夏季高;全细胞PCR与ELISA的阳性结果没有差异.结论 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有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全细胞PCR可以用于自然水体中产毒微囊藻的快速检测.

  • 江西鄱阳湖微囊藻毒素污染及其在鱼体内的动态研究

    作者:徐海滨;孙明;隋海霞;李建平;严卫星

    为了解淡水湖泊微囊藻毒素污染水平和掌握其在鱼体内的动态变化,2000年7月和10月份采集了江西鄱阳湖的水样及鱼样,用ELISA法对样品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7月份和10月份各采样点水样都有蓝藻的污染,蓝藻已成为鄱阳湖的优势藻种.10月份各点微囊藻毒素高于7月份,10月份污染较重的采样点(岸边、永修河)微囊藻毒素平均含量888.8 pg/ml,是污染轻的采样点(蚌湖1、蚌湖2和大湖池)微囊藻毒素平均含量83.6 pg/ml的10倍左右,其中以永修河水高为1036.9pg/ml.各采样点鱼肌肉和鱼肝样中都可以测出微囊藻毒素, 10月份鱼肌肉微囊藻毒素含量约是7月份肌肉的1.2~2倍,10月份鱼肝微囊藻毒素含量约是7月份鱼肝脏的2~20倍.污染较重的采样点(岸边、永修河)10月份鱼肝微囊藻毒素平均含量为27.2ng/g,明显高于污染轻的采样点(蚌湖1、蚌湖2和大湖池,平均含量2.8ng/g).本研究为微囊藻毒素对水产品的污染和制订其在水产品中的限量标准提供依据.

  • 中国饮用水源水中藻类卫生标准的研究

    作者:施玮;蒋颂辉;朱惠刚

    为制定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结合国内外文献调查研究毒理学试验和现场生态学调查资料,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推荐的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MC-LR的限值、藻类生物量和MC-LR浓度关系以及毒理学实验所得到的藻类的无作用浓度而制定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结果显示,推荐饮用水源中藻类三级限值分别为:安全限值:1.0×104个/升;警戒限值:2.1×105个/升;危险限值:1.2×106个/升.提示饮用水源中藻类限值在日常工作中有显著意义和可行性.

  • 武汉东湖微囊藻毒素污染及其在鱼体内的动态研究

    作者:隋海霞;严卫星;徐海滨;陈艳

    目的了解武汉东湖微囊藻毒素污染水平及其在鱼体内的富集状况.方法2000年7月和10月,采集了湖边和湖中的水样和鱼样,用ELISA法对样品的微囊藻毒素(MC)进行测定.结果各采样点都有蓝藻的污染,蓝藻已成为东湖的优势藻种.10月份水中MC含量,显著高于7月份水中MC含量(P<0.05);肝脏中MC含量,显著高于肌肉中MC含量(P<0.05).

  • 螺旋藻类保健食品生产原料及产品中微囊藻毒素污染现状调查

    作者:徐海滨;陈艳;李芳;俞顺章;陈传炜;严卫星

    为了观察微囊藻毒素对螺旋藻类保健食品的污染状况,于2002年7~8月份对江苏、云南、福建和广东我国主要螺旋藻生产基地的33份水源水、160份养殖用水、86份螺旋藻浆、70份螺旋藻原料粉进行了微囊藻毒素的测定,同时随机采集了上述四省的19种71份市售螺旋藻产品,用ELISA法对样品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结果提示:水源水中的12份自来水样中均未检测出微囊藻毒素,9份地下水样中有6份、12份地表水样中有8份检测出不同污染水平的微囊藻毒素;160份螺旋藻养殖场池水和86份螺旋藻浆中的微囊藻毒素平均污染水平分别是207.9pg/ ml和31.9ng/g,两者相差153倍;70份螺旋藻原料粉中的微囊藻毒素平均污染水平是206.4 ng/g;19种71份市售螺旋藻产品中总微囊藻毒素污染水平平均为317.2ng/g,其中主要剂型是片剂和胶囊,片剂和胶囊中的微囊藻毒素污染平均水平分别为142.7 ng/g 和222.6ng/g.提示螺旋藻生产过程和市售产品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囊藻毒素污染,通过服用螺旋藻而摄入的微囊藻毒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可忽视,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符合我国特点的藻类保健食品中微囊藻毒素限量标准.

  • 淮河流域某县水体富营养化及水体、底泥微囊藻毒素污染状况研究

    作者:田大军;郑唯韡;韦霄;张皓;陈涵一;何民富;孙新;郑玉新;张二鹏;蒋颂辉;庞磊;杨功焕;屈卫东

    目的 研究淮河流域某县不同水体中富营养化状态和藻类及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状况.方法 分别于平水期(5 月)和丰水期(8 月),采集淮河流域某县 S 河、Y 河和代表性池塘的水和底泥,国标方法测定水中总氮、总磷、叶绿素 a、化学耗氧量、藻细胞密度;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性、藻细胞内和底泥中微囊藻毒素 MC-LF/LR/LW/RR/YR.结果该县水污染严重,氮磷严重超标,多数检测指标处于Ⅲ类~劣 V 类水质.干流 S 河以总氮污染为严重(4.78mg/L),丰水期水质显著好于平水期(P<0.05).内河 Y 河和池塘水则是丰水期水质劣于平水期,池塘水中叶绿素 a 浓度高达 648.4mg/m3.不同水体平水期蓝藻比例低于 10%,丰水期急剧增高至 40%,成为优势藻,池塘水蓝藻占 44%.水中溶解性、藻细胞内、底泥中的主要微囊藻毒素为 MC-RR,水中 MC-RR 浓度高达 17.731μg/L,底泥中 MC-RR 浓度高达0.802μg/g,而多数样品中 MC-LR/LF/LR/YR 检出率和浓度均较低.结论 该县水体处于中度和重度富营养化状态,丰水期底泥中的 MC-RR 含量显著高于平水期(P<0.05).

  • 微囊藻的分离纯化培养及产毒特性鉴定

    作者:班海群;程学敏;张慧珍;朱静媛;庄东刚;崔留欣

    目的 建立微囊藻的分离纯化培养方法,并鉴定其生长和产毒特性.方法 采用96孔板结合极限稀释法,对郑州市西流湖微囊藻进行分离纯化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分离微囊藻株的细胞学和生长特点;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分离微囊藻培养液的吸光度,并绘制分离藻株的生长曲线,计算其生长速率常数和倍增时间;用全细胞PCR和ELISA鉴定分离微囊藻株的产毒性,用ELISA测定其微囊藻毒素粗提物的浓度,并计算其产毒量.结果 成功从郑州市西流湖分离出2株微囊藻Microcystis XLH6和Microcystis XLH10,其生长曲线均呈"S"型,生长速率常数均呈先迅速升高然后逐渐降低的趋势;一个生长周期内Micmcystis XLH6 和Microcystis XLH10的平均生长速率常数分别为0.294和0.345,平均倍增时间分别为82h和70h.全细胞PCR和ELISA结果均为阳性,2株微囊藻均为产毒株,冻干藻细胞Microcystis XLH6和Micmcvstis XLH10的微囊藻毒素产量分别为1.0μg/mg和2.4μg/mg.结论 郑州市西流湖有产毒微囊藻污染,96孔细胞培养板可用于分离纯化微囊藻.

  • 洋葱乳酸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效应

    作者:文竹;闫浩;施媚;陈波;张庭廷

    目的 以铜绿微囊藻FACHB-905(Microcystis aeruginosaus FACHB-905)为实验对象,研究和比较乳酸、洋葱水浸提液以及洋葱乳酸浸提液的抑藻效应,探讨洋葱乳酸浸提液对细胞内外藻毒素和多糖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1.25、2.5、5、10和15 μL/L的乳酸、洋葱水浸提液以及洋葱乳酸浸提液作用于铜绿微囊藻,测定藻密度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测定抑藻效果佳的浸提液对藻细胞内外藻毒素和多糖变化的影响.结果 单独乳酸和洋葱水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率在大浓度96 h时仅达到71.72%和75.17%;而洋葱乳酸浸提液处理48 h其2.5μL/L实验组的抑制率就达到了78.87%,96 h时达到90.34%,15 μL/L组96 h时则达到了99.59%.洋葱乳酸浸提液作用于铜绿微囊藻96 h时,藻细胞内外微囊藻毒素和大分子多糖的含量均随着浸提液浓度增大而增加.结论 洋葱乳酸浸提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藻细胞内外微囊藻毒素和多糖含量有升高作用.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中5种微囊藻毒素

    作者:刘红河;毛丽莎;朱舟;刘桂华;陈裕华

    目的 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5种微囊藻毒素(MC-LR、MC-LW、MC-RR、MC-LF、MC-YR)检测的方法.方法 采用直接进样方式,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饮用水和水源水中的微囊藻毒素.水样经0.22μm微孔滤膜过滤,采用HPLC/MS/MS电喷雾电离阳离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 ~50.0μg/L,线性相关系数0.9994~1.0000,检出限0.06~0.08μg/L;高低两个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2%~102%和93.0% ~99.0%;相对标准偏差(RSD)2.11% ~3.264%;日内重复取样测定的RSD≤3.26%,日间重复取样测定的RSD≤4.36%.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测定水中5种微囊藻毒素,方法操作简单、干扰少、快速、准确可靠,检测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质量控制的要求.

  • 水杨酸对铜绿微囊藻胞外多糖和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影响

    作者:闫浩;张胜娟;李诚;刘璐;张庭廷

    目的 研究在化感抑藻物质水杨酸(SA)作用下,铜绿微囊藻PCC7806胞外多糖(PS,包括胶鞘多糖CPS、可溶性胞外多糖EPS)和微囊藻毒素(MC-RR)的变化.方法 0、0.25、0.50、0.75和1.00 mmol/L SA加入对数期的铜绿微囊藻PCC7806培养液中,以硫酸苯酚法和液相色谱法,在第6d和12d分别测量PS和MC-RR的量,从单个细胞和培养液角度探讨SA对PS和MC-RR的影响.结果 第6d时,CPS随SA浓度增加而增多,第12d时,CPS随SA浓度增加而减少.整个培养期间,培养液中EPS以及胞内MC-RR浓度随SA浓度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结论 SA作用初期铜绿微囊藻胞外多糖CPS和MC-RR含量增加以应对SA造成的胁迫,但后期胞内外MC-RR含量均有所下降.

  • 北京密云水库富营养化和微囊藻毒素污染水平初步调查分析

    作者:郑和辉;钱城;邵兵;朱志勤;郑德生;刘玉敏;魏建荣

    目的 调查北京密云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和微囊藻毒素污染水平.方法 选取密云水库的5个点,用LC/MS/MS测定了水中微囊藻毒素-LR和RR.富营养化的有关指标:藻细胞数、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化学耗氧量(COD)、总有机体(TOC)、铁(Fe)和浊度用常规的分析方法,现场测定水温.结果 密云水库受到有机污染物污染较小.根据叶绿素和总磷的评价标准,结合评分法进行综合评价表明密云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还很低.在密云水库中检出了微囊藻毒素,高值出现在9月份,MC-LR和MC-RR的浓度分别为41 ng/L和18ng/L.结论 北京大的水源地密云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还很低,属于贫营养型.密云水库中的微囊藻毒素浓度大值还远低于我国的卫生标准,北京的饮用水源应该是安全的.

  • 重庆市涪陵区城乡居民饮用水微囊藻毒素污染现状及消除方法调查

    作者:蒲朝文;封雷;张仁平;何军;赵廷容;代敏;虞平;王萍

    随着工业、农业的发展,人们日常活动,大量含氮、含磷类化合物排放量与日俱增,由藻类引起的水及保健品污染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1].在有毒的蓝藻中,常见的一种叫铜绿藻,它能产生一种微囊藻毒素.

  • 淡水湖泊微囊藻毒素的污染和毒理学研究

    作者:徐海滨;严卫星

    微囊藻毒素是淡水湖泊蓝藻产生的一类肽类毒素,它的产生受到藻类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微囊藻毒以肝脏为靶器官,通过多种作用引起肝细胞坏死,抑制蛋白磷酸酶1(PP1)和蛋白磷酸酶2A(PP2A)的活性,具有致癌性,是肿瘤促进剂.微囊藻及其毒素的污染已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微囊藻毒素污染的广泛性、持续性以及它所具有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可能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综述了微囊藻及其毒素的污染、微囊藻毒素的产生原因和毒理学研究现状,预防的基本原则,并就其在食品安全方面将要开展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 微囊藻毒素及其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柳丽丽;钟儒刚;曾毅

    微囊藻毒素是富营养化淡水水体中常见的藻类毒素,它是一类具有多种异构体的环状多肽物质.由于其毒性大、分布广,从而成为水环境中的重要潜在危害物质.作者总结了微囊藻毒素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污染现状,并综述了有关其毒性及作用机理的国内外新研究进展.

  • 微囊藻毒素遗传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杨松芹;崔留欣

    微囊藻毒素是淡水水体污染物中对人体健康威胁大的一种细胞内毒素,主要表现为肝毒性[1],长期接触可损害细胞遗传物质.目前主要用微核试验、Ames试验、彗星试验等体内外试验检测其遗传毒性.作者综述了微囊藻毒素遗传毒性研究的试验方法、检测终点,并对其可能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 微囊藻毒素的毒性以及水生生物的富集作用

    作者:隋海霞;严卫星;徐海滨

    微囊藻毒素是微囊藻等淡水藻类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七肽物质, 它能抑制蛋白磷酸酶1 和蛋白磷酸酶2A的活性, 打破细胞内蛋白磷酸化/脱磷酸化的平衡, 引起肝损伤甚至肝坏死. 而且它是强促癌剂. 然而, 其毒性及富集作用很少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拟综述微囊藻毒素的毒性及其生物富集作用.

  • 微囊藻毒素无害化处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明岚;楼晓明

    富营养化湖泊中的微囊藻毒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而常用的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彻底去除,开发用于处理微囊藻毒素的新技术越来越迫切.本文就微囊藻毒素无害化处理的研究进展作综述.

  • 微囊藻毒素污染及其促肝癌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柳丽丽;钟儒刚;曾毅

    淡水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了蓝藻水华的普遍发生,微囊藻毒素是由蓝藻的部分藻属产生的环肽化合物,具有毒性大、分布广、结构稳定等特性,从而成为水环境中的重要潜在危害物质.微囊藻毒素已被证明具有明显的肝毒性,是肝肿瘤的促进剂之一.本文就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现状、肝毒性作用及其促肝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淡水微囊藻毒素毒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陈国永;杨振波;陶茂萱

    微囊藻毒素是由淡水蓝藻产生的一类具有肝毒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它能够抑制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的活性,使细胞内的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失衡.微囊藻毒素能够对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危害,如肝毒性、肾毒性、肠毒性和促癌作用等.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微囊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何小维;郭秋华;彭运平;黄强

    微囊藻毒素(MCs)是蓝绿藻属产生的一类密切相关的环状七肽毒素,其毒性主要表现在特异性抑制细胞内的蛋白磷酸酶(分别为PP1和PP2A).目前有关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的研究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LC-MS)、蛋白磷酸酶抑制试验(PP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Cs的研究进展,并对ELISA在天然水中检测微囊藻毒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96 条记录 2/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