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囊藻毒素在鲤鱼体内生物富集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徐海滨;隋海霞;高士荣;严卫星

    为了解微囊藻毒素在鲤鱼体内生物富集作用,用ELISA法对饲养不同时间的鲤鱼肝脏和肌肉以及饲养用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鲤鱼肝脏和肌肉的微囊藻毒素含量在试验第七天达到峰值,分别为1.43 ng/g和2.53 ng/g.饲养用水微囊藻毒素在第四天达到11.36 ng/g,是整个试验期间的高值.不同时间鲤鱼肝脏对微囊藻毒素的生物富集能力均明显高于肌肉,鲤鱼肝脏的生物富集系数在实验第三十五天达到3 961.6,为整个试验的高值,肌肉的生物富集系数在试验开始后28 d内平缓上升,维持在800左右,整个试验期间肝脏的生物富集系数基本是肌肉的3.9倍.本研究为囊藻毒素对水产品的污染和制定其在水产品中的限量标准提供了依据.

  • 淡水湖泊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

    作者:隋海霞;陈艳;严卫星;徐海滨

    为探讨淀山湖、东湖、鄱阳湖水系浮游藻类和藻类毒素的污染及鱼体内微囊藻毒素的富集情况,于2000年7月和10月,采集了上述湖泊的水样和鱼样,用ELISA方法对样品的微囊藻毒素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蓝藻已经成为上述三大湖泊的优势藻种.发生水华的同一湖泊中,10月份水中的微囊藻毒素(MC)含量,显著高于7月份水中MC含量(P<0.05).淀山湖水中MC含量,显著高于鄱阳湖水中的MC含量(P<0.05),后者又显著高于东湖水中的MC含量(P<0.05).东湖鱼体中的MC含量,显著低于鄱阳湖和淀山湖鱼体中的MC含量(P<0.05).鱼样肌肉中MC含量,均显著低于肝脏中MC含量(P<0.05).本研究为制定水及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安全限量标准,提供了科学依据.

  • 微囊藻毒素在水产品中的积累规律研究

    作者:刘萍;李雪;周伟杰

    微囊藻毒素是淡水湖泊蓝藻产生的一种肽类毒素,在水体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微囊藻毒素对动物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综述了微囊藻毒素在水产品中的积累和分布规律,以探讨微囊藻毒素对水产品的污染规律,为水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以及水产品中微囊藻毒素的污染防治研究提供资料.

  • 福建水华微囊藻毒素主要亚型及其亚慢性肝毒性

    作者:陈铁晖;薛常镐;曾毅丹;汪家梨;谢建忠;陈华

    目的 鉴定福建省某水库水华微囊藻毒素的主要亚型,研究该毒素对大鼠的亚慢性肝毒性.方法 采集微囊藻水华,固相萃取法提取微囊藻毒素,以微囊藻毒素LR和RR纯毒素为标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亚型;SD大鼠0.42μg/(kg bw)MC-LR亚慢性染毒35 d,观察血清酶学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该微囊藻水华检测出MC-LR,未检测出MC-RR;用藻细胞裂解液[相当于0.42μg/(kg bw))MC-IR]亚慢性染毒大鼠,血清SOD活性显著降低,SDH水平显著升高,肝脏系数显著增大,肝组织出现炎症样变化.结论 福建某水库水华微囊藻毒素的主要亚型为MC-LR;亚慢性接触0.42μg/(kg bw)MC-LR的微囊藻毒素可引起肝损伤.

  • 桐庐县生活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调查

    作者:应萍君;周金贤;宣才洪

    桐庐县生活饮用水主要取自富春江,富春江是浙江省大的河流钱塘江的干流,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和生活中排入水体的污染物不断增加,特别是含氮、磷化合物的大量排放,加速了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一些地区藻类水华频发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

  • 藻类毒素对健康危害和控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洁;吕榜军

    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加剧,人类向水体排放了大量含N、P的有机物,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在代谢过程中或藻体破裂后向水体中排出藻毒素,主要有毒成分为微囊藻毒素(MC),MC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七肽化合物.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动物试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MC具有机体肝毒性、促癌、胚胎毒性、遗传毒性、免疫损害等作用,我们就有关藻毒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构建用于相关基因筛选的微囊藻产毒株基因组文库

    作者:周晓明;姚露洋;俞顺章

    目的构建含有微囊藻毒素(MC)表达相关基因的基因组文库,用于分离MC相关基因或鉴别MC表达藻株. 方法使用MC产毒藻株NIES-90,获取基因组DNA,酶切制备片段,克隆到质粒pUC18中,转化JM109构成基因组文库.结果建成容量覆盖蓝绿藻基因组10倍以上,插入片段介于200~700 bp的NIES-90基因组文库,其中获得至少一段序列具有NIES-90特异性,可能为MC相关基因.结论构建文库成功,可用于后续MC特异性基因研究.

  • 饮水中微囊藻毒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横断面研究

    作者:连民;刘颖;俞顺章;陈传炜;周学富;周余春;丁保国;王如鸿

    目的 初步了解饮水中微囊藻毒素(MC)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在泰兴肝癌高发区两个不同饮水类型的学校里分别随机抽取111名和92名学生,对其进行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标志物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按照HBV感染进行分层,比较两组人群血清三种酶学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人群三种酶学指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暴露组高于对照组.结论 长期饮用有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水可能对肝脏有损害作用,引起血清中某些肝脏酶学指标的升高.

  • 微囊藻毒素与食品安全

    作者:陈艳;刘秀梅

    由于人类活动,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农田肥料的流失等因素的影响,内陆水体中蓝藻(Cyanobacteria)水华的发生日益严重.蓝藻在爆发生长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内源性毒素,对动物和人群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即是由某些种属的淡水蓝藻,主要是铜绿微囊藻产生的一个结构相似的环七肽家族,已知有60余种异构体(图1)[1].

  • 微囊藻毒素对肝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志坚;陈华;庞春艳;林奇英;XIE Lian-hui

    目的 探讨微囊藻毒素MC-LR促肝癌过程对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阶段致癌理论建立中期试验动物模型,GGT染色检验MC-LR的促癌作用,并以免疫组化法、RTPCR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精确测定大鼠肝脏Bcl-2和Bax的蛋白与mRNA表达情况.结果 MC-LR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增加γ-谷氨酰转肽酶(GGT)阳性率,GGT染色的阳性率DEN+纯毒素组为100%显著高于二乙基亚硝胺(DEN)对照组22.22%.MC-LR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增加大鼠肝脏BCL-2蛋白表达强度和面积,Bcl-2表达的强度和面积DEN+纯毒素组分别为0.0977和0.0315,显著高于强度和面积分别为0.0460和0.0205的DEN对照组.同时显著降低大鼠肝脏Bax蛋白表达强度和面积,Bax蛋白表达的强度和面积DEN+纯毒素组分别为0.0283和0.0073,显著低于强度和面积分别为0.0655和0.0244的DEN对照组.MC-LR在促大鼠肝癌过程中能显著增加大鼠肝脏Bcl-2mRNA表达强度,DEN+纯毒素组表达强度为2.244,显著高于其他各组.Bax mRNA表达强度DEN+纯毒素组虽然比其他各组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调节与细胞凋亡相关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可能是MC-LR促癌过程的重要机制之一.

  • 绿茶对微囊藻毒素诱导肝肾氧化损伤的拮抗效应

    作者:许川;舒为群;曹佳;邱志群;赵清;陈济安;曾惠;付文娟

    目的 探究绿茶对微囊藻毒素LR(MC-LR)诱导肝肾氧化损伤的拮抗效应.方法 40只雄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MC-LR染毒组(MC-LR)、绿茶低剂量拮抗组(MC-LR+绿茶2)、绿茶高剂量拮抗组(MC-LR+绿茶12)共4组,实验第1天起MC-LR+绿茶2、MC-LR+绿茶12组即每日给予2 g/L和12 g/L的绿茶自由饮用,连续18 d.自第6天开始,MC-LR、MC-LR+绿茶2、MC-LR+绿茶12组均每日给予MC-LR 10 μg/kg腹腔注射1次,空白对照组给予二甲砜腹腔注射,连续13 d.第19天眶静脉取血后处死动物,对脏器系数、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酶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等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绿茶明显拮抗MC-LR所致小鼠体重的下降.绿茶明显拮抗MC-LR造成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肌酐的升高.绿茶可抑制MC-LR致小鼠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水平的升高,较MC-LR染毒组MDA均值13.98 nmol/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绿茶高剂量拮抗明显升高血清谷胱甘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其均值分别为467.29 mg/L和139.22 U/ml,与空白、MC-LR染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给予绿茶可使MC-LR所致的肝肾病理损伤减轻.结论 绿茶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体内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从而明显拮抗MC-LR诱导的肝肾毒性损伤.

  •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

    作者:栾伟

    微囊藻毒素是一类具生物活性的单环七肽,目前所检测到的微囊藻毒素异构体已超过50多种,其中主要的有MC-LR、MC-YR和MC-RR三种.

  • 微囊藻毒素-L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自来水处理中降解产物分析

    作者:丁新良;朱鹏飞;黄春华;张琦;朱晶颖;刘文卫;周伟杰

    目的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建立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LR (MC-LR)的定量检测方法,分析自来水深度处理工艺对MC-LR的去除效果,探讨出厂水中可能含有的MC-LR降解产物情况.方法 2015年9、11月和2016年1月分别采集自来水处理工艺各步骤平行水样2份,经混匀、过滤、富集、洗脱、氮吹、复溶等处理后,采用建立的LC/MS/MS检测方法对各样品进行MC-LR检测并分析处理流程对MC-LR的去除效果.利用实际采集水样富集与实验室模拟水样相结合的方式,采用Orbitrap组合型质谱对50倍和1 500倍浓缩的水源水富集物,50倍和2 500倍浓缩的出厂水富集物,以及质量比为1∶10、1∶20、1∶100、1∶1 000的MC-LR标准品与液氯混合的模拟水样进行MC-LR降解产物的定性分析.结果 MC-LR在2~2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07 9 μg/L、定量限为0.026 3 μg/L;饮用水加标回收率94.88%~101.47%;日内精密度为2.51%~7.93%;日间精密度为3.24%~8.41%.水源水MC-LR的浓度为(0.631±0.262)μg/L,经臭氧接触池、生物预处理和加氯处理后,94.0%的MC-LR能够被去除,MC-LR浓度为(00.038±0.016)μg/L,后续工艺几乎无法去除残留的MC-LR,出厂水MC-LR浓度为(0.036±0.016)μg/L.在模拟水样中发现4种可能的降解产物,分别为羟基-微囊藻毒素、甲基-羟基-微囊藻毒素和甲基-微囊藻毒素.结论 建立的MC-LR检测方法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能很好地应用于日常饮用水MC-LR的监测,水样分析得到4种不同的MC-LR降解产物.

  • 饮水微囊藻毒素污染促肝癌作用实验研究

    作者:陈华;孙昌盛;胡志坚;薛常镐;陈铁辉;康天尝

    目的:探讨饮用水低剂量微囊藻毒素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促癌作用.方法:应用二乙基亚硝胺(DEN)致大鼠肝癌前病变细胞增生灶(Gamma-谷氨酰转肽酶阳性灶)发生的短期实验模型研究经饮水摄入低剂量微囊藻毒素的促肝癌作用.结果:二乙基亚硝胺启动后连续9周饮用含微囊藻毒素0.529μg/L的藻培养水,大鼠肝Gamma-谷氨酰转肽酶阳性灶数量和面积均出现上升趋势.结论:长期饮用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水促肝癌作用不可忽视.

  • 微囊藻毒素-LR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活性氧水平的影响

    作者:梁艳;卢彦;沈萍萍

    目的 观察微囊藻毒素LR(MC-LR)对原代和传代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10,100和1000 nmol·L-1的MC-LR,同时以巨噬细胞株RAW264.7为对照,分别采用中性红吞噬实验和二氢罗丹明123探针检测实验,测定细胞吞噬活性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MC-LR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当MC-LR浓度高于10 nmol·L-1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胞内ROS水平也明显降低.但MC-LR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细胞内ROS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MC-LR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ROS水平,原代巨噬细胞对MC-LR的敏感性高于传代细胞RAW264.7.

  • 太湖水华微囊藻毒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露;沈萍萍;周莹;华子春

    目的蓝藻水华已成为太湖的严重污染物,本文旨在阐明其对哺乳动物的潜在危害.方法应用巨噬细胞吞噬实验、脾淋巴细胞转化法、溶血分光光度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以及酶联免疫测定等手段较系统地分析了太湖微囊藻毒素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当ip 5 mL*kg-1(相当于20 mg*kg-1)连续7 d时,该微囊藻毒素不仅引起小鼠肝、脾肿大,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而且抑制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及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使得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的表达及其在血清中的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太湖微囊藻毒素对小鼠的毒性涉及到免疫系统基因和分子的多层次、多方面,它对小鼠免疫功能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 微囊藻毒素-LR 超灵敏均相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与优化

    作者:张艺;黄飚;钮伟民;赵灿培;金坚

    目的:基于多克隆抗体免疫分析,构建并优化一种超灵敏、均相的光激化学发光法(AlphaLISA),用以检测水体中微囊藻毒素(MC)-LR含量。方法采用竞争原理,MC-LR人工抗原偶联的发光微球与标准品或样品MC-LR共同竞争限量一抗,再被二抗捕获,然后再通过生物素-亲和素与感光微球形成成免疫复合物,此时感光微球与发光微球发生接近,则产生并传递能量,发出特殊荧光。选择了合适的一抗和二抗工作稀释度,比较缓冲体系和反应时间的作用,从而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即筛选合适的一抗和二抗反应浓度、缓冲体系和反应时间,从而构建了MC-LR AlphaLISA检测法,其总反应时间40 min,灵敏度0.006μg·L-1,可测线性范围0.006~5μg·L-1,变异系数小于10%,平均添加回收率107.7%,与MC-RR和MC-RY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3.2%和0.91%。结论本研究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免疫反应迅速,适用于多样本量水体的MC-LR检测。

  • 广西饮用水源水及出厂水微囊藻毒素含量调查

    作者:吕榜军;潘洁;吴升善;韦川尤;李昌明;吴和岩

    近年来由于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加剧,人类向水体排放了大量含N、P的有机物,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剧,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藻类在死亡、裂解后向水体中排出藻毒素,主要有毒成分为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MC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七肽化合物,国内外动物试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其具有强烈的机体肝毒性和促癌等作用[1-3].近研究显示MC还具有胚胎毒性、免疫功能损害等作用.

  • 微囊藻毒素引起肝脏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文国;曾庆旺

    微囊藻毒素可以特异性作用于肝脏,引起肝脏损伤,进而导致肝癌发生,本文对微囊藻毒素肝脏损伤作用特点及作用机理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微囊藻毒素可明显损伤肝脏细胞,影响肝脏细胞形态的完整性,同时影响肝细胞的生理生化功能,引起细胞内酶学改变。另外,藻毒素对DNA可造成损伤,进而影响肝脏功能,造成肝脏损伤。其机制包括:抑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P P1和P P2A活性,使体内蛋白质过磷酸化;引起肝细胞内活性氧类(R O S)如过氧化物、羟基增加,造成脂质过氧化和DNA损伤;抑制肝细胞GJIC功能。

  • 秦皇岛洋河水库微囊藻毒素污染状况初探

    作者:杨希存;王素凤;霍长友;罗永松;鄂学礼

    目的 调查2007年夏季秦皇岛洋河水库水华高发期微囊藻毒素(MC)污染状况,探索变化规律.方法 于2007年7月7日-8月24日.采用ELISA法.连续49 d监测水源水样品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结果 水体中MC的浓度范围为0.13~0.9μg/L,x±s为(0.26±0.13μg/L,49 d中MC浓度呈明显波动下降趋势.结论 洋河水库已受到微囊藻毒素污染.MC浓度尚未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定的Ⅱ类水体MC-LR安全值(1 μg/L).通过MC变化规律的研究为该水库藻类污染预警预报提供了基础资料.

196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