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慢性的肺部疾病,常因感染因素导致急性发作,使气通阻塞进一步加重,加之呼吸肌疲劳,使气道功能变化,发生明显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导致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呼吸衰竭时常可导致死亡.
-
肺结节(肿块)MS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肺结节(肿块)MS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三位医师独立对经临床确诊的32例肺结节(肿块)病例的MSCT灌注原始图像进行成像研究,并对三组CT灌注成像参数值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CT灌注成像参数值受感兴趣区的部位、大小和输出静脉的选择影响较大.恶性肺结节(肿块)的CT灌注成像参数值均高于良性肺结节(肿块),其中BF、BV、PS值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MT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能评估肺结节(肿块)的血流模式,可为肺结节(肿块)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临床应用296例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介入放射学的范畴,该方法具有定位准确、并发症少、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为肺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取得可靠的细胞和组织学依据提供了技术支持.
-
静脉滴注青霉素致迟发型过敏反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因患肺部疾病并有心脏病于2007年10月20日来我院门诊就诊,在门诊使用抗生素治疗,当日下午4时30分于门诊治疗室使用青霉素钠(80万U)皮试阴性后,用青霉素钠800万U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滴,输液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次日下午按以上药量给予静滴,采取适用心肺疾病病人的滴速,于5时40分药液滴入近100ml时,患者出现胸闷、气短,面部及口唇轻度发绀,全身皮肤瘙痒,出现皮疹,尤以四肢为明显,血压8/6kPa.采取措施:立即停药,扶病人平卧,进行就地抢救,即刻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5ml,根据医嘱立即给予50%葡萄糖20ml、地塞米松6mg缓慢静注,给予氧气吸入,随时观察生命体征,20min后症状开始逐渐减轻,但皮疹无消退,血压恢复正常,48h后皮疹消退,以后用其他抗生素治疗无此类现象发生.
-
手辅助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肺部疾病方面的应用
目的:探讨手辅助下电视胸腔镜手术(HVATS)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操作时做一小切口将手指或一只手伸入胸腔内,协助胸腔镜操作器械作探查、解剖分离、切割或钳夹等操作,来完成一些较复杂的内镜手术.结果:HVATS 342例,其中左全肺6例、右中肺袖状切除1例,肺叶切除276例,合并部分心房切除11例,淋巴清扫250例,肺大疱切除43例,肺良性肿物楔形切除16例.结论:与传统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相比,HVATS可安全快速地完成一些较复杂的、用胸腔镜不能单独完成的手术,尤其在肺癌手术中发挥出重要作用,使VATS应用范围进一步加大,也可减少一次性耗材的使用.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HVATS可以减轻病人术后的痛苦,促进病人的早日康复.
-
新生儿常见肺部疾病的X线诊断
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其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
-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内病变的定性诊断有很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日渐广泛.我院自2002年2月~2006年6月对380名经常规检查未能确诊的肺内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抽吸加弹簧切割针活检,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
高频喷射通气辅佐治疗重症肺部疾病的体会
高频喷射通气(HFJV)技术出来以来,国内外做了大量有关实验研究的临床观察,它以近于或小于正常潮气量和较高频率进行通气,能有效的提高血氧浓度,改善缺氧状况.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气管插管的方式进行通气,由于其操作繁琐,使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我科使用的JN-Ⅲ(DL)型高频喷射呼吸机,采用普通鼻导管连接,进行氧疗,辅佐治疗小儿重症肺部疾患,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使高频通气在临床上充分发挥作用,本文介绍对30例中、重度缺氧患儿HFJV前后做了经皮无创血氧饱和度(Tcso2)监测的比较,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驱动压和频率,避免以往的盲目性,可作为判断氧疗效果的一项可靠指标,通过此项监测,也可充分证明,高频喷射通气对各种小儿肺部疾病所致的低氧血症,以及一般状况的改善,效果非常明显,为其它治疗发挥作用,争得了宝贵的时间.
-
春天,挂个香囊防疾病
在中国古代,用“香”治病的例子比比皆是。早在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部疾病。唐代医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有佩“绎囊”,“避疫气,令人不染”的记载。中医药理指出,芳香药通过肌肤、穴位、经络等途径“渗入”人体,起到开泄腠理、活血化淤、宣畅肺卫、平衡阴阳的作用。到了现代,人们将用香囊防病的作用继续发扬,成为养生保健的“绿色疗法”之一。
-
瑜伽缓解哮喘症状
哮喘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词汇,意思是"剧烈地喘气".这是一种可逆的肺部疾病,症状是咳嗽、气喘以及呼吸道感染、红肿.那么,对于哮喘患者来说,他们适合练体位、呼吸、意识三位一体的瑜伽运动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新研究表明,每天做几分钟的瑜伽练习,可以有效帮助哮喘患者控制病情,使他们减少哮喘药物的使用量.
-
家中小霉点可致命
据台湾《康健》杂志报道,浴室、厨房常见的发霉小黑点,竟然可以成为“杀人凶手”。
台湾哮喘卫教协会发表的研究指出,有31%的过敏哮喘患者对霉菌过敏。台中中山医学院的研究也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中有67.8%的人至少对一种霉菌过敏。霉菌不但会释放出致敏物质,引发过敏、气喘,有些毒性强的霉菌,更会引起严重的肺部病变,甚至死亡。例如麴菌等,会让有的人产生类似感冒的过敏反应,出现头痛、流鼻涕、眼睛不舒服,或是哮喘发作等。霉菌孢子体积小,在空气中容易飞散,还会从鼻腔、呼吸道进入肺部,造成感染,或使肺部疾病加重。专家建议,如果有不明原因的头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不停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鼻子发痒或慢性疲倦等症状,应该到医院做过敏原试验,看看是否对霉菌过敏。 -
超细支气管镜在肺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超细支气管镜因外径较小,可以深入至远端较为细小的支气管管腔当中对疾病进行检查,因此其在外周小支气管病变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分析在肺部疾病诊治当中应用超细支气管镜的效果,特就此展开综述.
-
肺部疾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中医防控护理研究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肺部疾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肺部疾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入选者分入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给予西医护理,干预组实施西医护理+中医护理干预.统计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感染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32±4.07)天,短于常规组的(16.45±5.56)天,感染率为2.56%,低于常规组的15.38%,护理满意度为97.44%,高于常规组的82.05%,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肺病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治疗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可减少感染事件,促使患者尽快康复出院,且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患者的护理体会及其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其临床表现为通气受限,而通气受限即可由于气道狭窄也可因肺弹性回缩力的减弱而引起?。自发性气胸阻塞性肺气肿并发症之一。我科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共收治42例阻塞性肺气肿合并气胸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我院心胸外科2013年9月~2014年1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选取114例需进行手术治疗的肺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7例。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传统三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在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切口疼痛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拔出胸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疼痛程度比较上,研究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比对照组明显要低,且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其治疗效果较好,且能够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对肺部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
比较两种胸腔镜手术方式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在胸部疾病诊治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对比在两种胸腔镜手术中单操作孔胸腔手术治疗肺部疾病时的疗效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有胸部疾病的患者作为此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应用常规胸腔镜手术的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应用单操作孔胸腔手术治疗的肺部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观察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疼痛感评分和住院时间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疼痛感评分和住院时间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肺部疾患的患者应用单操作孔胸腔手术,可以彻底切除患病组织,手术对机体的伤害性小,术后恢复时间短.
-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患者行盐酸氨溴索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2组患者各为25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盐酸氨溴索治疗,并对比2组患者经相应治疗方案干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情况.结果:研究组慢阻肺患者经盐酸氨溴索治疗的总好转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消失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患者行盐酸氨溴索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低剂量CT扫描在肺部疾病诊断的应用
目的:评价肺部疾病诊断中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5年~2016年在我院行胸部CT检查筛查肺部疾病的546例受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扫查剂量不同分为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将两组病变检出情况、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作以比较.结果:低剂量组胸部与胸膜病变、心血管病变、胸主动脉钙化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0.6%、29.7%、14.7%与常规剂量组11.0%、30.0%、15.0%近似(P>0.05).低剂量组剂量指数与累计辐射量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扫查在满足诊断需求得到同时,辐射照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且图像质量并不受影响,是诊断肺部疾病的一项重要技术.
-
IL-35与肺部疾病的研究现状
IL-35(白介素35)是近些年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是一种新型的抑制型细胞因子,从属于白介素12家族.经多项研究初步了解到IL-35与许多临床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密切相关.本文就IL-35得概况以及IL-35与肺部疾病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
早产宝宝历险记之循环关
“导管未闭”隐患大导致动脉导管未闭的主要原因包括早产、肺部疾病、遗传等.刚出生宝宝的肺动脉压力较高,动脉导管内的血流由肺动脉流向主动脉,或双向流动.两个月以后,宝宝的肺动脉压力逐渐减低,此时若动脉导管仍未闭合,主动脉内的血液会持续流向肺动脉,使宝宝发生肺部充血、水肿,甚至出血.同时,充血的肺部还是细菌的“理想居住环境”,大大增加宝宝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与此同时,由于主动脉内的部分血液流入了肺部,其供应全身组织器官的血量减少,会影响脑、肾、肠道的供血,导致脏器损伤,甚至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