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江苏省部分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析

    作者:殷璐;佘远红;邵莹莹;王丽;丁叶;汪之顼

    目的:分析江苏省部分孕期妇女不同季节血清维生素D水平,了解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江苏省8个地区不同医院的围产营养门诊采集18 478名健康孕妇的空腹血样,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量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的浓度.25(OH)D2和25(OH)D3总和为25-羟基维生素D[25(OH)D],以25(OH)D为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18 478名孕妇的血清25(OH)D浓度平均为(19.2±9.4) ng/mL,维生素D缺乏率[25(OH)D<20 ng/mL]为59.7%,严重缺乏率[25(OH)D<12 ng/mL]为24.9%,充足率[25(OH)D>30 ng/mL]为13.7%.2013、2014、2015年孕妇的平均血清25(OH)D浓度分别为(17.3±8.5)、(18.2±9.0)、(20.5±9.7) ng/mL,其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69.4%、63.6% 、54.4%.不同年份孕妇25(OH)D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孕妇血清25(OH)D浓度平均分别为(19.2±9.5)、(19.6±9.0)、(18.4±8.7)ng/mL,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60.0%、57.9% 、62.8%,不同地区间孕妇25(OH)D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血清25(OH)D浓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8,P<0.01).孕妇维生素D的水平与检测血清25(OH)D浓度的季节有关,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其血清25(OH)D浓度依次为(22.7±9.2)、(22.2±9.3)、(15.3±7.3)、(12.3±6.4) ng/mL.结论:孕妇维生素D缺乏率高,应加强对孕妇维生素D水平的监测,及时指导维生素D缺乏的孕妇合理补充维生素D.

  • 连续性腹膜透析患者维生素D水平检测及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文文;石永兵

    目的 探讨连续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骨矿物质代谢、微炎症状态-营养状况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87例终末期肾脏病并行CAPD患者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常规检测血清肌酐(SCr)、钙、磷、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及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等指标.结果 患者平均25(OH)D水平为(28.99±9.76) nmol/L,维生素D不足[15 nmol/L<25(OH)D3 <30 nmol/L]及缺乏[25(OH)D3≤15nmol/L]率分别为58.62%及1.15%.单因素分析显示,25(OH)D3与Alb呈正相关(r=0.328,P<0.01),与LDL-C和CRP呈负相关(r=-0.278,P<0.01和r=-0.180,P<0.05),而与传统的钙、磷、iPTH等无相关性(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25 (OH) D3与Alb呈正相关(B=0.481,P<0.01),与LDL-C呈负相关(B=-2.432,P<0.05).结论 终末期肾脏病行CAPD患者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发生率较高.Alb和LDL-C是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重要因素.

  • 不同孕期妇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的比较研究

    作者:陈益明;褚雪莲;王莉钦;顾琳媛;何丽;王洁;董莉倩

    目的 了解不同孕期妇女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 (OH) D]水平分布及营养状况.方法 选取2012年8-12月在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及产前病区就诊的健康孕妇1899人,年龄为16~ 45岁,平均年龄(26±4)岁.按不同孕龄分成中孕期和晚孕期两组,其中,中孕期493人,晚孕期1406人.分别检测其血清25 (OH)D水平,并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情况.结果 中孕期妇女血清25 (OH)D中位数为15.9 (8.1 ~32.0) ng/mL,晚孕期妇女血清25 (OH)D水平为20.0 (10.0~37.9) ng/mL,两组孕妇血清25 (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孕妇血清25 (OH)D营养缺乏状况经两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不同孕期25 (OH)D的营养状况有差异.结论 孕妇普遍存在25 (OH)D缺乏,在判断孕妇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时,应在不同孕期采用不同的参考区间来判断.

  • 维生素D缺乏与脓毒症风险的Meta分析

    作者:杨进;何贤松;秦杰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与脓毒症风险的关系.方法 以"维生素D""脓毒症"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以"vitamin D""sepsis"等为关键词检索Embase、PubMed等英文数据库,检索维生素D与脓毒症风险病例对照研究的相关文献,时间范围为2000年1月—2017年10月.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43篇,终纳入11个病例对照研究,其中病例组5431例,对照组16915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维生素D缺乏者患脓毒症的风险是维生素D正常者的1.68倍(95%CI:1.58~1.80).依次剔除6篇结果差异较大或大样本文献进一步分析,结果无明显改变,说明本研究结果稳定可信.本研究结果未显示发表偏倚(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是脓毒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 新生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易小莲;陈益明;王忠平;黄芳;褚雪莲;万政

    目的:评价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在新生儿不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依据不同性别、年龄、季节、疾病对797例新生儿进行分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各组新生儿血清中[25(OH)D]含量,并统计分析各组间[25(OH) D]水平差异。结果男性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为(14.91±7.55)(14.20~15.61)ng/ml,女性为(15.51±7.43)(14.73~16.29) ng/ml;不同性别新生儿[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3,P=0.138)。不同日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75,P=0.132)。不同季节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以秋季高,夏季低,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夏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2,<0.001)。不同疾病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12,P=0.002)。其中,以败血症、上呼吸道感染、黄疸和早产儿组[25(OH)D]水平较低;而吸入综合征、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综合征、窒息和肺炎组新生儿[25(OH) D]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97例住院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为:维生素D适宜188例,不足158例,缺乏426例,严重缺乏25例,其构成比分别为23.59%、19.82%、53.45%;和3.14%。不同疾病组间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08, P=0.001)。结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不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不同疾病新生儿血清[25(OH)D]水平及营养状况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浙江省诸暨市3~12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章董萍;孙新祥;宣彩君

    目的 了解浙江省诸暨市3~12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及维生素D缺乏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12岁儿童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对5所幼儿园以及3所小学的2 436名3~12岁儿童进行了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检测.结果显示:3~5岁儿童平均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为(70.3±30.4) nmol/L,6~10岁儿童为(55.9±20.0) nmol/L,10~12岁儿童为(51.1±17.4)nmol/L.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季节、户外活动时间及是否规律服用鱼肝油与儿童维生素D缺乏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经常户外活动、规律服用鱼肝油是儿童保持维生素D正常水平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3~12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仍然较为突出,应该加强儿童保健的科普教育.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检测及临床价值评估

    作者:陈益明;王忠平;褚雪莲;万政;顾琳媛;董丽倩

    目的 评价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67例新生儿,根据有无黄疸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10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两组新生儿血清中25(OH)D3含量.结果 试验组男性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为(29.69±2.05)ng/ml,女性为(33.86±3.54) ng/ml;对照组男性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为(28.59±1.65)ng/ml,女性为(34.76±2.75)ng/ml,两组同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中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15例(22.73%);对照组29例(28.7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25(OH)D3水平检测不能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的指标,但可作为判断新生儿维生素D营养状况,以指导补充维生素D治疗的一项可靠指标.

  • 健康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参考区间的调查

    作者:熊翠莲;陈益明;王忠平;褚雪莲;冉启美

    目的:了解本地区不同年龄和不同季节健康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 ) D ]正常参考区间。方法选择杭州市余杭区妇幼保健院体检健康的1天~15岁儿童757例。按不同年龄分成≤1岁、>1~2岁、>2~3岁、>3~4岁、>4~6岁共5组。按不同季节分成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共4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清中25(OH)D水平,确定相应的参考区间,并比较不同组间25(OH)D水平。结果757例1天~15岁健康儿童血清25(OH) D水平为(36.61±11.20) ng/mL ,其中,男性为(36.14±11.07) ng/mL ,女性为(37.26±11.36) ng/mL ,不同性别儿童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年龄儿童血清25(OH ) 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1.965, P<0.01),健康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血清25(OH ) D水平逐渐下降;不同季节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96, P<0.01)。健康儿童血清25(OH ) D水平在冬季时水平低,秋季时水平高。结论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健康儿童血清25(OH ) D水平不同,临床在诊断儿童血清维生素D缺乏时,应根据年龄和季节来判断结果。

  • 值夜班的医护人员25-羟维生素D水平的调查

    作者:黄桂英;莫寿勇

    目的:调查经常上夜班的医院医护人员维生素D的水平.方法: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3月丽水市中心医院国际体检中心本院医护人员684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ECILA)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浓度.结果:684名需轮值夜班的医护人员血清25(0H)D的平均水平为(18.8±7.3)ng/ml,25(OH)D缺乏(<20.0 ng/ml)、不足(≥20.0且<30.0 ng/ml)、正常(≥30.0ng/ml)比率分别为66.1%、25.9%、8.0%.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间的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年龄不同性别间的25(OH)D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班高频组血清25(OH)D)缺乏率达69.2%,显著高于低频组(P<0.01).结论:医务工作者中需轮值夜班人员25(OH)D营养状况不佳,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状况.

  • 维生素D缺乏对四氯化碳急性肝损伤过程肝脏炎症的影响

    作者:何薇;陈熙;陶莉;齐军;黄家惠;张程;徐德祥;许建明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急性肝损伤过程肝脏炎症的影响.方法 36只成年健康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维生素D缺乏(LVD)组和标准饲料(STD)组.LVD组喂养缺乏维生素D的饲料;STD组喂养标准饲料.所有小鼠喂养1周后经腹腔注射给予CCl4(0.3 ml/kg)处理,于不同时点(0、24、72 h)剖杀小鼠并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HE染色分析肝脏病理学改变;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肝脏角蛋白趋化因子(keratinocyte chemoattractant,KC)、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mRNA水平.结果 与STD组比较,LVD组小鼠各时点ALT水平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 >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STD组同时点相比,LVD组小鼠肝脏趋化因子KC和MCP-1 mRNA水平上调更明显,促炎因子TNF-α以及促纤维化因子TGF-β1和α-SMA mRNA水平升高更显著.结论 维生素D缺乏加重CCl4急性肝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和促纤维化反应.

  • 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血清甲状旁腺素值与股骨颈骨密度的相关性

    作者:杨坤

    目的 探讨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血清甲状旁腺素(PTH)值与股骨颈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 将128例维生素D缺乏(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50 nmol/L)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根据血清PTH水平分为PTH正常组(n=86)和PTH升高组(n=42).测定股骨颈BMD、BMD(T值)及各临床指标.各临床指标与股骨颈BMD(T值)的相关性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年龄、PTH:PTH正常组显著低于PTH升高组(P<0.05).血磷、肾小球滤过率、BMD(T值)、BMD:PTH正常组显著高于PTH升高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H、年龄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P<0.05),BMI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P<0.05).PTH正常组中有52例(60.47%) BMD(T值)≤-2.5,PTH升高组中有30例(71.43%) BMD(T值)≤-2.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PTH、BMI是BMD(T值)≤-2.5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维生素D缺乏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PTH水平与股骨颈BMD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症的防治在血清PTH升高的女性髋部骨折患者中可能尤为重要.

  • 骨质疏松应与骨软化相鉴别

    作者:邱明才

    目前,骨质疏松的防治与研究已引起医务界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国家在预防和治疗的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这是因为该病易诱发骨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患者而言,检测血和尿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骨丢失率.结合双能X线吸收法(DEXA),医生可以计算出每年的骨丢失率[1].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了诊断骨质疏松的标准,即所测患者的骨密度若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人2.5 s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然而,如果仅依靠骨密度来诊断骨质疏松容易误诊,例如软骨病.因此,结合临床的各项检查,参考骨密度的测定结果,全面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除原发性骨质疏松外(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临床上遇到的骨密度减低的患者常患有肾小管疾患,准确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于我们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肝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豆正莉;陈熙;任晓非;马维娟;李自生

    目的 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与肝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探讨25(OH)D水平在肝硬化组、CHB组、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分析肝硬化组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肝脏储备功能量化评估分级标准(Child-Pugh)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肝硬化组中25(OH)D水平缺乏或不足者共占73%;肝硬化组中25(OH)D水平缺乏的比例(38%)多于肝炎组(1%)及健康对照组(15%)(P均<0.05).肝硬化组中,25(OH)D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rs2=-0.559,P<0.001);25 (OH)D水平与MELD评分呈负相关(r2=-0.551,P<0.001).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普遍较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尤甚;慢性肝病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具有相关性,肝功能分级越差,血清25(OH)D水平越低.

  • 维生素D缺乏对宫内胎鼠发育的影响

    作者:陈雪;于震;陈远华;徐德祥

    目的探讨孕前和孕期母体维生素D缺乏对胎鼠妊娠率、死亡和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8周龄ICR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维生素D缺乏组(VDD组, n=20)。对照组喂养标准饲料(维生素D3>800 IU/kg),VDD组喂养维生素D缺乏饲料(维生素D3<25 IU/kg),适应性喂养2周后与雄鼠按4:2交配,以查到阴栓者认为交配成功,并定为受孕第0天(GD0),以完成整个妊娠过程的定为受孕成功,记录受孕成功数。所有孕鼠均于GD18剖杀,统计活胎、死胎和吸收胎数,称量活胎体重,测量活胎鼠身长,并对胎鼠骨骼发育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VDD组妊娠率明显下降(P<0.05);VDD组平均每窝死胎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胎鼠均重和胎盘均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骨骼检查发现,母鼠维生素D缺乏饮食导致胎鼠肋骨畸形和尾椎骨骨化不全(P<0.05)。结论孕前和孕期母体维生素D缺乏引起妊娠率下降、胎鼠死亡和宫内生长发育迟缓。

  • 大剂量维生素D对佝偻病模型的实验观察

    作者:董训兰;钱幼琼;徐波

    目的:观察维生素D(Vit D)突击疗法对Vit D缺乏性佝偻病的作用效果.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幼鼠佝偻病模型并采用4个等级剂量的Vit D3(15万IU,30万IU,60万IU,120万IU)分别一次性肌肉注射,并与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比较,观察幼鼠身长、体重、血钙、血磷、骨X片以及骨、肾、大血管病理切片.结果:治疗各组的体格、血生化、骨X片及骨病理学改变均恢复到正常对照组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各实验组差异均无显著性,各组肾、腹主动脉均未见钙化灶.结论:大剂量Vit D可用于佝偻病治疗.

  • 佝偻病动物模型建立及骨损伤实验观察

    作者:董训兰;钱幼琼;洪昭毅

    目的:建立佝偻病幼鼠动物模型并观察骨组织病理变化,为儿科临床佝偻病防治提供理论实验依据.方法:选用Wistar幼鼠随机分模型组(36只)和正常对照组(12只),模型组避光并使用经典缺D饲料配方喂养,与正常组比较观察幼鼠生长发育、性情、血生化、X片及骨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饲养1月后幼鼠生长缓慢,身长、体重均低于正常组(P<0.01);血钙、磷较正常组降低(P<0.01),血AKP较正常组升高(P<0.01);股骨灰重较正常对照组减轻(P<0.01);骨病理显微测量骺板厚度、软骨细胞层数、肥大的软骨细胞直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模型组幼鼠出现腹胀,脊柱弯曲,胸部畸形,串珠,"手躅"征.X片表现为临时钙化带模糊不清.结论:在缺D避光一月时,Wistar幼鼠佝偻病动物模型制造成功,其骨组织病理与人佝偻病骨病变基本一致.

  • 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AD滴剂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严芳芝;陈小莲

    目的:观察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D治疗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51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8例。对照组采用维生素D联合碳酸钙片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D口服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恢复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67.83%(175/258)、总有效率为93.80%(242/25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02%(111/258)、77.13%(199/258)(χ2=32.130、28.846,均P<0.01);观察组有92.64%(239/258)患儿血清25-(OH)D3水平恢复正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03%(191/258)(χ2=32.149,P<0.01)。结论小儿四维葡钙颗粒联合维生素D能够提高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使用方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血清25羟维生素D3缺乏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晨露;杨立勇;陈秀清;刘东晖;严孙杰;吴佩文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的关系.方法 评估81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DMAP情况,包括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其中无DMAP 371例、单一DMAP 296例、复合DMAP 145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OH)D3水平,并记录病程、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肌酐比值等指标.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 纳入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67.5%维生素D缺乏,24.8%维生素D不足.单一DMAP组25(OH)D3水平[(16.95±6.97)ng/mL]及复合DMAP组25(OH)D3水平[(16.23±8.28)ng/mL]均显著低于无DMAP组[(19.41±8.13)ng/mL],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205,3.976,均P<0.01).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3与DMAP呈独立负相关(Est=-0.027,OR=0.947,95%CI:0.954~0.994,P=0.011).结论 血清25(OH)D3缺乏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DMAP的独立危险因素,25(OH)D3水平越低越容易合并复合DMAP.

  • 儿童母亲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知晓情况调查

    作者:曹菊华

    目的 了解儿童母亲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知识知晓情况,为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促进合理补钙,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1日~6月30日进行健康体检的0~3岁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320名.前来为儿童体检的家长均认真填写“曲靖市儿童保健系统管理手册”.,主要内容包括:母亲文化程度、职业、孕产史、喂养史;儿童保健医生对婴幼儿进行认真体格检查并作详细记录.收回后进行分析.结果 知道佝偻病是营养缺乏性疾病,占68.75%;知道婴儿生长速度快,维生素D需要量应增加,占57.19%;知道颅骨软化,“肋串珠”、“手镯”骨样改变,占84.06%;知道补充钙剂,占85.31%;通过书、报、电视、网络、广播获得,占55.63%.结论 儿童母亲对佝偻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佝偻病的病因认识不清,防治措施不当.医疗、保健部门应加强对佝偻病知识的宣教工作.

  • 泰兴镇0~3岁儿童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因素分析

    作者:王玉美;曹荣华;刘洪生;石峰

    目的 了解泰兴镇0~3岁儿童佝偻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社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检测680名门诊体检儿童外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e,BALP)活性,并对其母亲作佝偻病发病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680名儿童中佝偻病发生率22.1%,其发病与孕期缺钙、早产、低体重、双胎、喂养及辅食添加不当等因素有关,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居住地区、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佝偻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母亲给予营养及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儿童喂养方式,促进正常发育.

312 条记录 9/16 页 « 12...6789101112...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