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结构蛋白1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法评价登革病毒抗体中和活性

    作者:温坤;丁彦青;丘立文;潘玉先;蔡建飘;岳彩峰;狄飚;车小燕

    目的 在获得具有中和活性的针对Ⅰ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serotype Ⅰ,DENV-1)的抗体基础上,评价已建立的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I)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抗体中和活性的可行性,为中和抗体的筛选和疫苗效果的评价提供一个更为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 使用重组DENV-1包膜蛋白Ⅲ区(envelopeprotein domainⅢ,EDⅢ)免疫5只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采用间接ELISA、间接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ee assay,IFA)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对单抗进行筛选及鉴定;同时用该重组蛋白免疫1只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血清;以传统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laque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PRNT)作为参比方法,采用NSI抗原捕获ELISA对所获抗体进行中和活性检测.结果 获得4株针对DENV-1 EDⅢ单抗和1份兔多抗血清,且被PRNT试验证明均具有中和活性,四株单抗腹水(1A1、1B3、3D3、9D6)和兔多抗血清中和效价分别为1:1024、1:512、1:256、1:4096和1:4096.使用NS1抗原捕获ELISA法检测不到PRNT中和效价低的3D3抗体对DENV-1有中和能力,而检测其余3株单抗(1A1、1B3、9D6)和多抗兔血清中和效价均远低于PRNT测定结果,分别为1:32、1:32、1:128和1:128.结论 简单、快速的NS1抗原捕获ELISA可用于评价DENV抗体的中和活性,该方法适合于高效价中和抗体的筛选,有望成为评价疫苗效果的方法之一.

  • 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IgG抗体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胡冬梅;蔡建飘;王大虎;狄飚;丘立文;王压娣;陈月;丁细霞;车小燕

    目的 建立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包膜蛋白Ⅲ区(envelope protein domain Ⅲ,ED Ⅲ)IgG抗体的检测方法,并探索这种方法在登革热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毕赤酵母表达系统制备的重组全长DENV EDⅢ作为抗原,建立DENV EDⅢIgG抗体捕获ELISA.用这种方法检测来自同一组35例DENV-1初次感染患者在2006年发病期和2010年随访期的血清标本,并将其检测的敏感性与商品化的Panbio DENV IgG抗体捕获ELISA试剂盒进行对比.结果 DENV ED Ⅲ IgG ELISA试剂盒对发病期和随访期血清标本检测的灵敏度分别是87%(20/23)和94% (33/35),而Panbio DENV IgG ELISA试剂盒对这两个时期血清标本检测的灵敏度分别是71% (25/35)和0.DENV ED Ⅲ IgG ELISA试剂盒对两个时期血清检测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46,P=0.331).对于发病期血清标本,DENV ED Ⅲ IgG ELISA试剂盒与Panbio DENV IgG ELISA试剂盒检测的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24,P=0.165);而对随访期血清标本,DENV ED Ⅲ IgG ELISA试剂盒检测灵敏度高于Panbio DENV IgG ELISA试剂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32,P=0.000).结论 DENV ED Ⅲ IgG抗体捕获ELISA试剂盒对登革热患者发病期血清及随访期血清中IgG抗体的检测均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有可能成为DF诊断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有效工具.

  • 急性感染期内恒河猴外周血中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包膜蛋白的N糖基化位点分析

    作者:石银;万延民;陈健;王婧;任艳琴;魏强;从喆;徐建青

    目的:分析人/猴嵌合免疫缺陷病毒(SHIVSF162P3)包膜蛋白N糖基化位点的数量和分布及病毒传播能力。方法两只雌性成年(4周岁)中国恒河猴,编号Rh1和Rh2,体重分别为4和5 kg。通过静脉攻毒的方式向Rh1和Rh2接种SHIVSF162P3,每只剂量为30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在攻毒后第3、7、10、14、17、21、24、28、35、42、49、56、63、70和77天采集血液样本。对样本进行病毒RNA抽提和cDNA合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病毒RNA水平。对攻毒后第7、14、28和77天的血浆样本进行单基因组扩增,使用Bio-edit中的Clustal W软件进行包膜蛋白全长多序列比对,用MEGA6.06软件计算配对差异距离,采用HIV Databases中的软件计算包膜蛋白N糖基化位点和可变区氨基酸数目,比较序列多样性、N糖基化位点数量的差异。结果从接种的病毒中共扩增得到55条包膜蛋白全长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平均配对差异距离为(0.1666±0.0963)%。病毒载量在攻毒后第10天达到峰值,lg转换值分别为7.68和7.49拷贝/ml;在攻毒后第42天,病毒载量达到调定点,lg转换值分别为4.27和4.81拷贝/ml。攻毒后第7天,Rh1和Rh2血样中包含25个N糖基化位点的病毒包膜蛋白序列的比例分别达到83%(20/24)和94%(29/31),高于接种病毒中的比例[49%(27/55)]。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Rh1和Rh2血浆中SHIVSF162P3病毒包膜序列的多样性逐渐增大,包含25个N糖基化位点的包膜蛋白序列比例逐渐降低,包含27个N糖基化位点病毒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在第28天Rh1体内包含27个N糖基化位点的序列比例达到29%(6/21),Rh2在第77天达到35%(13/37)。V1~V5区糖基化位点分析发现,N糖基化位点数目的变化主要来自于V4区。与包含27个糖基化位点的包膜蛋白序列相比,包含25个糖基化位点的病毒包膜蛋白序列在V4区缺失7个氨基酸(TWNNTIG),导致V4区在392位和396位缺少2个N糖基化位点。结论 V4区低糖基化的SHIVSF162P3在传播过程中占优势地位;而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V4区高糖基化的SHIVSF162P3逐渐在猴体内获得复制优势。

  • HIV-1 C亚型Gp120蛋白表达、纯化及其抗体制备的研究

    作者:杨海儒;冯霞;余双庆;张晓光;张晓梅;陈国敏;李泽琳;曾毅

    目的 制备HIV-1 C亚型Gp120蛋白及其抗体.方法 用PCR技术从表达C亚型HIV-1全长gp16O基因的质粒上扩增gP120基因羧基末端部分片段,其长度为612个核苷酸,编码204个氨基酸.将测序鉴定正确的gp120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上,以包涵体的形式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高效表达,Gp120蛋白C端融合6×His标签便于纯化.将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C亚型Gp120特异性兔多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滴度,并用Western Blot方法验证该抗体是否可识别在哺乳动物细胞内表达的C亚型Gp160蛋白.结果 成功地获得高纯度的C亚型Gp120融合蛋白,用其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滴度可达1:204 800,该抗体可特异性识别在COS-1细胞中瞬时表达的C亚型Gp160蛋白.结论 获得了高纯度的C亚型Gp120融合蛋白及其高效价的抗体.

  • DC-LMP2与rAd-LMP2所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效果研究

    作者:杜海军;王湛;尉秀霞;周玲;叶树清;曾毅

    目的 比较DC-LMP2与rAd-LMP2在BALB/c小鼠中的免疫效果.方法 从BALB/c小鼠中分离骨髓细胞,在细胞因子作用下体外诱导培养获得小鼠树突状细胞(mDC),再以100 MOI的含EB病潜伏膜蛋白2的重组腺病毒(rAd-LMP2)感染,获得DC-LMP2,免疫酶法确定LMP2在DC中表达.于0,2,4周,分别以PBS、DC-LMP2和rAd-LMP2肌肉免疫BALB/c小鼠,第5和8周检测小鼠体内LMP2特异性细胞应答水平.结果 骨髓细胞体外成功诱导获得DC,LMP2在DC中表达.DC-LMP2和rAd-LMP2均可诱导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随时间推移而减弱.rAd-LMP2诱导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水平高于DC-LMP2.结论 肌肉免疫rAd-LMP2能够在BALB/c小鼠中诱导较强的LMP2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

  • 登革病毒1~4型E蛋白结构域Ⅲ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功能研究

    作者:牛国宇;陆鹏;张硕;张全福;李川;梁米芳;徐方;李德新

    目的 了解原核表达的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1~4型融合的E蛋白结构域Ⅲ直接抑制登革病毒感染及其抗体的中和作用.方法 通过连接肽将1~4型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串联的基因产物插入PET30a在大肠埃希菌中进行表达、纯化后,应用Western Blot及间接ELISA验证表达产物.将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免疫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多抗血清的活性.将融合蛋白及多抗血清分别进行阻断实验和中和实验,对抗原及抗体的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在大肠埃希菌中成功表达了串联的登革病毒1~4型E蛋白结构域Ⅲ融合蛋白,并得到兔抗免疫血清,分别对融合蛋白及兔抗免疫血清进行验证.融合蛋白能够阻断1~4型DV感染,兔抗免疫血清能中和1~4型DV,但中和抗体效价不同.结论 串联表达的登革病毒包膜蛋白Ⅲ区可抑制登革病毒感染,串联rEⅢ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产生的针对DV1~4型包膜蛋白结构域Ⅲ区的抗体对登革病毒具有中和作用.

  •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囊膜蛋白GP90的表达及其免疫效果研究

    作者:戴传斌;肖瑶;陆红;沈荣显;邵一鸣

    目的探索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野毒株(强毒,LN)和疫苗毒株(弱毒,DLV)的囊膜蛋白GP90作为鉴别诊断试剂的效果及基因工程疫苗的可能性.方法将中国EIAV疫苗株(DLV)及其亲本毒株辽毒株(LN)接种于驴外周血白细胞培养物,提取前病毒DNA,并以其为模板,经聚合酶链法(PCR)扩增出LN和DLV的GP90片段,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表达的GP90蛋白经金属离子亲和层析(IMAC)纯化后免疫小鼠,ELISA法检测抗EIAV抗体,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活性.同时对DLV和LN GP90的核苷酸与氨基酸进行比较.结果 DLV和LN GP90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5.3%, 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7.7%.未加佐剂组抗体滴度为800,佐剂组抗体滴度达1 600;不加佐剂组的中和抗体滴度在40~80之间,加佐剂组中和抗体滴度在80~160之间.结论成功构建了分别表达EIAV野毒株LN和疫苗毒株DLV囊膜蛋白GP90的重组杆状病毒,大量表达的蛋白纯化后纯度较好,该纯化产物在小鼠体内可激发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正林;张文洛;钟小强;刘键;陆学东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个体HBV DNA检出情况,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大蛋白(HBLP)用于筛查临床隐匿性HBV感染的血清学检测策略.方法 根据日常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模式(HBVM)结果,将HBsAg阴性标本分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和阴性两大类,除外HBVM抗原抗体同时阳性等特殊模式,从临床检测备份管随机收集各1000份共计2000份血清标本,双份分装-20℃冻存;用多管混合的方法实施HBV DNA定量分析,筛选出阳性标本;HBV DNA阳性标本行HBLP检测,再经美国超敏MONOLISA HBsAg ULTRA试剂复检HBsAg.结果 1000份HBsAb阳性标本未检出HBV DNA阳性;1000份HBsAb阴性标本共检出19例HBV DNA阳性;19份HBV DNA阳性标本经HBLP检测和美国超敏试剂复检HBsAg均呈阳性.19份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大于500拷贝/ml 2例,400~500拷贝/ml 3例,300~400拷贝/ml 3例,200~300拷贝/ml 7例,100~200拷贝/ml 4例.结论 用国产ELISA试剂常规检测HBsAg漏检标本多来自HBsAb阴性个体;漏检个体HBLP结果可能阳性,检测HBLP有利于筛查隐匿性HBV感染;本研究为积极寻找临床隐匿性HBV感染的检测策略提供了血清学参考.

  • 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在不同类型慢性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妙婵;过建春;王青青;徐爱芳

    目的 探讨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的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在慢性乙型肝炎(CHB)、乙肝后肝硬化(LC)、乙肝原发性肝癌(PHCC)患者血清中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一种新的基于上转发光法的免疫层析检测技术(UPT)检测260例慢性乙型肝炎、190例乙肝肝硬化及45例乙肝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的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E抗原(HBeA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核酸(HBV DNA).结果 HBV-LP阳性结果浓度水平CHB组主要以>40 U/ml的高浓度为主,LC组和PHCC组主要集中在<10 U/ml的低浓度范围内;HBeAg、HBV DNA和HBV-LP的阳性率均表现为CHB组>LC组>PHCC组,HBeAg和HBV DNA在LC和PHCC患者中的阳性率均明显低于CHB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LP在LC和PHCC患者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V DNA和HBe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检测HBV-LP水平快捷可靠并且对慢性肝病进展的诊断以及疗效监测有重要的价值.

  • 应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制备肠道病毒71型VP1蛋白

    作者:张国良;刘威龙;詹森林;刘映霞;陈圆圆;杨桂林;聂广;周伯平

    目的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系统表达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VP1蛋白.方法 使用基因特异性引物扩增VP1开放读码框(ORF),构建包含VP1完整开放读码框的pSac-VP1穿梭载体.根据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双交叉同源重组的特点,将EV71的结构抗原基因VP1整合在枯草芽孢杆菌sacA染色体,并经测序鉴定.使用VP1特异性抗体,通过蛋白印记(Western-Blot)鉴定枯草芽孢杆菌中V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成功克隆EV71的VP1基因,长度1361 bp,并将其克隆入穿梭载体pSac-Kan.测序结果显示VP1基因成功整合如sacA染色体.Western-Blot证实VP1抗原在枯草芽孢杆菌的成功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5×103.结论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成功制备EV71病毒VP1抗原,为后续EV71诊断试剂、疫苗研发奠定基础.

  • 北京地区儿童EB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作者:杜海军;周玲;刘宏图;王琦;詹少兵;贾志远;毛乃颖;曾毅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儿童EB病毒感染现状.方法 选取北京地区0~14岁儿童的血清589份,应用微润赛润ELISA classic EBV VCA IgG试剂盒,在波长405 nm下检测血清样品的吸光度值.参照试剂盒内专用的标准曲线和临界值判定血清样品EB病毒感染与否.根据专用公式计算EBV VCA IgG抗体活性.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比较北京城区和农村儿童EBV感染阳性百分率及EBV VCA IgG抗体强度.结果 血清学检测显示北京地区0~14岁儿童EBV感染阳性率为83.6%,其中城市为80.8%,农村为86.2%.EBV感染高峰集中在3岁之前为71%,其中城市为67.7%低于农村75.3%,6岁之前为82.5%.统计学分析比较城市和农村儿童不同年龄的EBV感染阳性百分率和EBV VCA IgG抗体活性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北京城区儿童6岁之前EBV感染阳性百分率有所降低,部分儿童初次感染年龄向后推移.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DNA载量与外膜大蛋白关系研究

    作者:饶高峰;陈恩福;颜鸣鹤;郑敏巧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DNA载量与外膜大蛋白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 ,ELISA法和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法分别检测1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LHBs(Hepatitis B Virus Large Envelope Protein,LHBs)和HBV血清标志物,对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基因测序鉴定基因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HBV LHBs与HBV DNA阳性率在HBcAg阴性和阳性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LHBs吸光度A值与HBV DNA载量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267;乙型肝炎病毒B、C基因型间HBV-LHBs吸光度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LHBs水平与HBV DNA载量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能反映HBV感染者体内HBV复制程度,可作为判断HBV复制新的血清学指标;HBV LHBs的含量与HBV基因型无关.

  • 国产HIV-1p24抗原检测试剂盒的评价

    作者:杨怡姝;王润田;张晓光;张红中;王惠芬;李泽琳;曾毅

    目的 探讨国产的HIV-1 p24抗原检测试剂盒进行药物筛选研究的可行性.方法 对国产试剂盒的使用性能与Biomerieux公司商品化的Vironostika试剂盒进行比较,评估国产试剂盒的敏感性、重复性及检验效能.结果 国产试剂盒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重复性,在体外药效学筛选实验中国产试剂盒的阳性检出率及药物评价结果与Vironostika试剂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试剂盒具有较好的使用特性,在药物筛选中可以用国产试剂盒替代Vironostika试剂盒.

  • 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检测分析

    作者:施前锋;王叶萍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HBV-LP)检测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06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M、HBV-LP和HBV.DNA.结果 (1)在未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LP阳性率和HBV DNA无明显差异,而且HBV-LP的吸光度(A值)和HBV DNA拷贝数呈正相关性;(2)在经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中HBV-L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V DNA.结论 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水平能反映HBV感染者体内HBV复制程度,对于判断HBeAg阴性患者体内复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用于公共卫生体检领域检测意义的研究

    作者:潘国绍;蒋兴祥;陈金堃;曹栋青;赵丹燕;见明智;张屹

    目的 通过检测餐饮从业人员、学生等体检人员中乙肝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proteins,HBV-LP)的情况,探讨乙肝病毒大蛋白用于公共体检领域的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乙肝两对半(HBV-M)以及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HBV-DNA,对各类体检人员的709份标本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1)HBV-LP法与HBV-DNA 法检测709例中HBsAg阳性的体检人员的检测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和P值分别为1.47和0.23.(2)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中HBV-LP法与HBV-DNA法的检测结果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和P值分别为2.67,0.60,0.00和0.10,0.44,1.00;(3)HBV-LP S/A值与HBV-DNA的拷贝数呈正相关性(r=0.959,P<0.05).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能够有效、真实地反映HBV病毒复制情况,可以广泛应用于公共体检领域.

  • 肺癌患者EBV感染、LMP1和Bcl-2表达状况的研究

    作者:李翠梅;张淑杰;朱建华;韩光亮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癌组织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EBV潜伏膜蛋白1 (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和B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基因(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检测肺癌组织标本中EBV编码的小RNA( EBER1),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Bcl-2和LMP1的表达,以GD-6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形态学定量,以图像的平均面积(average area,AA)和积分吸光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A)表示表达量的多少。结果 在108例肺癌癌组织中36例EBV阳性,阳性率为33.3%;LMP1阳性表达7例,阳性率6.5%。EBV阳性肺癌组中Bcl-2表达显著高于EBV阴性组,其AA分别为58014.23±6918.45和38156.22±4096.79,其IA分别为11.00±1.48和8.03±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LMPI和Bcl-2表达的关系,可见LMP1可使Bcl-2表达率增加,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BV感染使Bcl-2表达增加,可能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在肺癌组织中EBV可能不是通过LMP1来影响Bcl-2的表达,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2a型HCV E1、E2/NS1区基因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封波;吴文漪;陈红松;陈勇;丛旭;魏来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2a型基因组E1 E2/NS1区序列,为进一步研究HCV包膜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用逆转录套式PCR(RT-nPCR)从江苏省1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扩增出两条分别约770 bp、1 100 bp的片段,分别以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BamH Ⅰ和EcoR Ⅰ、Hind Ⅲ双酶切后连入pUC19载体中,转化感受态细胞,经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PCR法证实为阳性克隆后,用全自动序列分析仪测序.结果分别测得约770 bp、1 100 bp的核苷酸序列,拼接后得到的完整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HCV-1、HC-C2、HCV-BK、HC-J6、HC-J8相应序列作比较,显示分离株HCV在核苷酸水平上与以上分离株的同源性分别为60.5%、60.1%、59.7%、87.8%、67.5%;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67.3%、66.4%、65.0%、87.8%、79.0%.结论分离株(HCV-JS)与HC-J6同属2a型,但同源性有一定差异.

  • 乙肝病毒YMDD变异与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相关性的探讨

    作者:王立军;孙燕;付海平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 B Virus Large Surface Protein,LHBs),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的检测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 选取经过拉米夫定治疗后的患者,进行YMDD变异检测,再对所有患者进行HBVDNA和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的检测;YMDD变异和HBV 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LHBs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结果 65例YMDD变异患者中,HBV DNA拷贝数对数值与LHBs吸光度(A值)呈良好的相关关系(r=0.961);75例非变异患者中,HBV DNA拷贝数对数值与LHBs吸光度(A值)呈良好的相关关系(r=0.954).结论 在YMDD变异患者和非变异患者中LHBs吸光度与HBV DNA拷贝数均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表明患者体内LHBs与病毒复制程度密切相关,而且不受乙肝病毒YMDD变异的影响.

  •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黎广益;盛江来;黄海军

    目的 通过检测拉米夫定治疗患者血清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BV-LP),同时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探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HBV-LP与HBV-DNA的关系,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用于评估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HBV-LP进行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HBV-DNA进行检测.结果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患者HBV-DNA和HBV-LP下降趋势一致,HBV-LP出现阴转的时间要晚3个月于HBV-DNA阴转;抗病毒治疗无效的患者HBV-DNA和HBV-LP都是始终没有出现阴转;抗病毒治疗效果反复组中患者HBV-LP始终没有出现阴转,HBV-DNA则暂时阴转.结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动态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可用于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

  •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HBV-LHBs反式激活功能与抗病毒疗效关系的研究

    作者:徐爱芳;陈刚;王妙婵;眭东呜;朱秀亚;施军平;张永乐;娄国强

    目的 探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分子(HBV-LHBs)反式激活功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关系.方法 对60例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每3个月进行HBV DNA、HBV-LHBs以及乙肝免疫标志物检测观察各指标间的变化.结果 入组时60例抗病毒组HBV DNA与HBV-LHBs检出率有较高的一致性检出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LHBs阳性率与HBeAg阳性率存在差异(X2=4.08,P<0.05).经过24个月抗病毒治疗HBV-LHBs始终表达者29例,其中HBV DNA在24个月里出现转阴后反弹的20例、HBV DNA持续阳性未转阴者7例.60例患者24个月里未发现HBsAg血清转换,4例出现HBeAg血清转换.结论 (1)血清HBV-LHBs检测能够反映出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与HBVDN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2)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HBV-LHBs的表达能够预测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