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巨细胞瘤中骨保护因子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表达

    作者:扈英伟;于世凤

    目的检测骨巨细胞瘤中骨保护因子(OPG)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 mRNA的表达,并探讨多核巨细胞的来源及造成骨吸收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骨巨细胞瘤和正常骨组织中OPG、ODF及其辅助因子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信号受体RANK mRNA的表达,并将两种组织中各因子的表达情况进行半定量比较.结果正常骨组织中OPG、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RANK mRNA有表达,ODF呈微弱表达; 骨巨细胞瘤中OPG、ODF、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RANK mRNA均有表达,ODF的表达非常丰富.骨巨细胞瘤中ODF与OPG的比值远远高于正常骨组织.结论骨巨细胞瘤中的微环境具备破骨细胞形成及其促进骨吸收的必要条件,多核巨细胞的来源及其骨吸收功能与上述几种因子的表达有关.

  • 富于巨细胞的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病理鉴别诊断

    作者:黄瑾;蒋智铭;张惠箴

    目的 探讨富于巨细胞的骨肉瘤(GCRO)和骨巨细胞瘤(GC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从临床、影像学、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等方面对18例GCRO和118例GCT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 GCRO 18例,平均年龄24.6岁,大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15/18),影像学表现为渗透性骨质破坏,肿瘤边界不清,伴或不伴骨膜反应和软组织肿块.镜下大量反应性破骨细胞样巨细胞之间的肿瘤性单核细胞有不同程度异型,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并产生幼稚的肿瘤性骨样基质.GCT118例,平均年龄34.5岁,大多发生于长骨骨端(108/118),影像学表现为膨胀性地图样骨质破坏,病灶边缘清楚,早期骨皮质连续,侵袭期骨皮质破坏,偶有软组织肿块.镜下由卵圆形或短梭形的单核间质细胞、多核巨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组成,单核间质细胞边界不清,无明显异型和病理性核分裂象,单核间质细胞多表达p63(83.9%,99/118).肿瘤边缘区域常有反应性骨.结论 GCRO是普通型骨肉瘤中的罕见组织学亚型,与侵袭期GCT在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改变上都有交叉.虽然单核肿瘤细胞的异型性、病理性核分裂象及其直接形成的肿瘤性骨样组织这三项GCRO的主要诊断依据是GCT所缺乏的,但这三项特征在活检组织中并不一定都出现,综合分析资料对确定诊断尤为重要.

  • c-myc、p53和p16的表达及GNAS1基因突变在骨的纤维结构不良中的意义

    作者:唐娟;赵红叶;郑莉;张惠箴;蒋智铭

    目的 检测c-myc、p53和p16蛋白在骨的纤维结构不良(FD)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检测FD中GNAS1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探讨FD的病变性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5例FD(包括1例FD恶变,1例Mazabraud综合征)及20例对照组(10例骨痂、10例骨肉瘤)中c-myc、p53和p16蛋白表达.采用基因组DNA抽提、PCR扩增及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35例FD中GNAS1基因第8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 91%(32/35)FD中检测到c-myc蛋白表达,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53阳性表达仅出现于1例FD合并骨肉瘤变病例中.p16蛋白在34例FD中阳性,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35例FD中,12例GNAS1基因第8外显子DNA扩增成功,其中2例(1例Mazabraud综合征的FD;1例单骨性FD)检测到GNAS1基因突变.结论 c-myc可能是除c-fos外的又一FD相关的原癌基因,p16基因的异常表达在FD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p53蛋白过表达有助于FD恶变的预测及预后的判断.FD中存在有GNAS1的基因突变.FD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骨成熟障碍的肿瘤性病变.

  • 骨的恶性巨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

    作者:宫丽华;孙晓淇;孟淑琴;黄啸原

    目的 探讨骨的恶性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对13例恶性巨细胞瘤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例恶性巨细胞瘤中原发性恶性巨细胞瘤6例,发病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39.5岁.复发后继发性恶性巨细胞瘤7例,发病年龄27-52岁,平均年龄36.7岁.6例原发性恶性巨细胞瘤除可见到骨巨细胞瘤区域外,还可见到高度恶性的梭形细胞肉瘤区域,7例继发性恶性巨细胞瘤其原发性肿瘤均为骨巨细胞瘤,而复发性肿瘤则呈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肉瘤形态.结论 诊断恶性巨细胞瘤时需将临床、影像及病理结合,并除外其他肉瘤如富含巨细胞的骨肉瘤、富含巨细胞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

  •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 2基因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田保玲;文剑明;张萌;谢丹;李奇

    目的检测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2(ADAM12)基因在骨巨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探讨其对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形成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BT-PCR)检测18例、用BNA原位杂交检测1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瘤组织、6例体外培养骨巨细胞瘤瘤细胞、2例胚胎横纹肌和5例成人横纹肌组织的ADAM12 mRNA.结果 RT-PCR显示,18例骨巨细胞瘤组织中,12例(67%)有ADAM12 mRNA表达;RNA原位杂交则显示12例骨巨细胞瘤组织全部呈ADAM12阳性反应,并且位于几乎所有的多核巨细胞和单核基质细胞胞质中.随着骨巨细胞瘤培养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和多核巨细胞的消失,ADAM12 mRNA的表达也逐渐消失.结论骨巨细胞瘤中的多核巨细胞可能是由单核基质细胞融合而成,ADAM12基因参与了这一融合过程.

  • 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作者:宫丽华;刘巍峰;丁宜;张文;杨勇昆;鱼锋;黄国全;黄啸原;牛晓辉

    目的 探讨核因子 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ligand,RANKL)抑制剂denosumab治疗前后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11例就诊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术前经denosumab治疗的骨巨细胞瘤病例资料,分析治疗前后影像学及组织学形态改变.结果 女性5例,男性6例,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5岁.骶骨6例,股骨2例,桡骨、胫骨及髌骨各1例.经denosumab治疗3~6个月后,肿瘤组织学上表现为巨细胞减少甚至消失;单一性的梭形细胞增生伴不同程度的纤维化或新骨形成,骨的形态可以是幼稚的骨样基质、编织状骨及较成熟的板层骨.影像学上显示显著的骨硬化,病变周边的硬化缘形成.3例发生于骶骨的患者分别于术后5、6、11个月复发,其余术后经随访1~1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经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组织形态与原病理表现截然不同,应与一些良性及恶性的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相鉴别.denosumab治疗时间与形态学表现及复发情况的关系仍需进一步观察.

  •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作者:邹洪达;Ju Guohua;金花玉;彭强;邓晓春;高晓虹

    目的 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超声图像特征并探讨超声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为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14例患者中,单发病变13例,多发病变1例.早期病变位于骨髓腔内时,超声无明显异常发现.随着病变的进展,超声可以发现局部骨质的破坏及破坏区周围形成的软组织肿块,并且能清晰显示软组织肿块内的出血坏死病灶及肿块内的血流分布情况.结论 进展期骨嗜酸性肉芽肿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上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结合X-线、CT及临床表现,超声检查能够提高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水平.

  • 急诊骨创伤院内外救治的无缝隙衔接

    作者:张谦;杨同群

    近年来随着交通、建筑、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及社会治安问题的突出,创伤率日趋升高,创伤程度日益复杂和危重,骨创伤患者也大量增加.1 急诊骨创伤疾病的基本特点骨创伤疾病是严重创伤的一种类型,以高能量损伤(如交通伤、坠落伤等)多见,以四肢、胸腹、头颅伤居多,发生时暴力大,往往伤员数量多,常伴有多器官、多部位的损伤,伤情危重复杂,并发症多,易发生大出血,骨折程度严重,常为多部位、多节段或粉碎性骨折,损伤常危及生命重要器官,存在休克等各种并发症,且往往由于患者意识障碍、醉酒、伤情严重行气管插管等,及时正确诊断的困难明显增大,漏误诊发生率也较高,救治时容易重视局部忽略整体,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1-2], 所以应积极采取综合性的救治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控制明显或隐蔽性出血、容量复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

  • 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多种类型椎体骨折

    作者:高景春;宓士军;刘长林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多种类型骨折疗效与可行性.方法 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多种类型骨折126例;按椎体骨折形态改变将骨折分为5种类型(Ⅰ型:无变形型17例;Ⅱ型:单纯压缩型29例;Ⅲ型:非后缘崩裂型47例;Ⅳ后缘崩裂形21例;Ⅴ椎管占位型12例).结果 术后48 h后腰痛明显减轻可预期下床活动121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0个月),症状完全缓解(CR)117例,CR率92.86%.部分缓解(PR)9例,PR率7.14%,有效率100%(CR+PR).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多种类型骨折是一种有效地方法 .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折
  • 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影像学表现

    作者:刘德浩;郁万江

    目的 探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PB)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或活检证实的24例骨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回顾性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所有患者均为单发病变,发病部位:脊柱10例(胸椎2例、腰椎4例、骶椎4例),扁骨10例(髂骨4例、耻骨3例、肩胛骨3例),长骨4例(肱骨2例、股骨2例).X线和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膨胀程度差异较大,内见粗糙或细小骨性间隔、如皂泡或蜂窝状,未见骨膜反应.脊椎和扁骨病灶突破骨包壳形成软组织肿物.长骨病灶3例局限于髓腔内,1例突破骨皮质.MRI可清楚显示病灶侵犯骨髓及周围软组织情况,但信号表现不一.结论 SPB、尤其是分化差的SPB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CT和MR联合应用是目前SPB的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在骨折合并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作者:解银立;张大春;支兴兴;朱锐;翁高洁;周峰;杨丽;徐虔;周石

    目的 探讨下肢/盆骨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IVC)滤器预防围术期肺栓塞(PE)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 891例下肢/盆腔骨折合并DVT患者的临床资料.411例置入永久型滤器的患者未纳入研究,其余患者根据是否置入可回收IVC滤器,将患者分为滤器组(n=843)与对照组(n=637);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症状性PE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滤器组218例置入Optease型滤器,平均于(14.3±3.6)天取出可回收滤器;625例置入Celcet滤器,其中578例行滤器取出术,566例成功取出滤器(97.92%,566/578),滤器平均留存时间(15.8±4.1)天.与对照组[1.57%(10/637)]相比,滤器组PE发生率[0.12%(1/843)]明显下降(P<0.05).接受抗凝治疗患者中,滤器组和对照组PE发生率分别为0.14% (1/700)、1.47%(9/6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盆骨骨折合并DVT患者置入可回收IVC滤器预防围术期症状性或致死性PE安全、有效.

  • 急诊介入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小动脉损伤隐匿性出血

    作者:林志东;文宠佩;王宾;陈琼辉;曾军梅

    目的 探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骨盆骨折小动脉损伤隐匿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骨盆骨折小动脉损伤隐匿性出血患者的资料.14例均接受急诊介入栓塞止血,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颗粒、微弹簧圈.结果 14例动脉期造影均未见明显对比剂染色或积聚,延迟期共发现34条小动脉中远端表现为少量对比剂轻度染色或积聚,超选择性插管造影可见明显对比剂外溢.对34条出血小动脉均成功栓塞止血.术后2例患者因失血性休克、严重酸中毒及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 对骨盆骨折小动脉损伤隐匿性出血患者,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是有效止血措施,延迟期造影有利于提高对小动脉损伤的检出率.

  •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诊断

    作者:王龙胜;郑穗生;江安红;赵红;宫希军

    目的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CT及MRI表现.10例患儿均接受CT检查,3例同时接受患部X线平片检查,5例同时接受患部MR检查,其中4例接受MR增强扫描.结果 病变单发8例,多发2例.累及颅面骨4例,长骨3例(肱骨1例,胫骨1例,股骨1例),髂骨2例,锁骨2例,椎体1例,肩胛骨1例.不同部位病变影像学表现有差异,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形成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无硬化.结论 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显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病变形态、范围、特点,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5.12汶川8.0级地震伤员的四肢放射学表现分析

    作者:王忠;刘启榆;林华;谢步东;王富春;郑卓肇;周西

    目的 分析5.12汶川8.0级地震中伤员四肢损伤类型和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8年5月13日-5月27日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就诊的1121例地震伤员中四肢检查的671伤员的放射学资料,其中平片检查668人,约1200处投照部位,CT检查19人23个部位.结果 446例伤员放射学检查为阳性,总阳性率约为66.47%,其中四肢单部位损伤为355例(52.91%),多个四肢损伤为91例(13.56%).共有558个部位损伤,按发生率高低排列,依次为胫腓骨142例(25.45%),足踝113例(20.25%)、髋关节及股骨112例(20.07%),肘关节及尺桡骨54例(9.68%)、肱骨47例(8.42%),手腕38例(6.81%),肩关节36例(6.45%),锁骨16例(2.87%);按照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317例(56.81%),横行骨折102例(18.28%),关节脱位37例(6.63%),斜行骨折37例(6.63%),螺旋形骨折31例(5.56%),线形骨折17例(3.05%),嵌插骨折13例(2.33%),骺分离4例(0.72%).结论 地震造成四肢损害以下肢为主,骨折类型以粉碎性骨折及横行骨折为主.

    关键词: 地震 放射学 骨折
  • 双源CT低剂量扫描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杨诚;曹建新;王一民;黄毅;杨博

    目的 探讨双源CT 100 kV管电压低剂量扫描模式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行颌面部双源CT扫描,并随机分成100 kV组和120 kV组,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和背景噪声,并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100 kV组的有效辐射剂量[(0.39±0.01)mSv]低于120 kV组[(0.64±0.03)mSv,t=55.902,P<0.001].与120 kV组比较,100 kV组的有效辐射剂量下降了39.06%.100 kV组图像的背景噪声[(29.3±4.0)HU]高于120 kV组[(26.5±3.4) HU,t=3.771,P<0.001],但二者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源CT低管电压扫描对图像质量无影响,而辐射剂量明显下降.

  • 影像学引导物理消融及经皮骨水泥成形术治疗骨转移疼痛研究进展

    作者:邱媛媛;吴清松;张旭升;杨森;张开贤

    约50%以上恶性肿瘤晚期可发生骨转移,疼痛、病理性骨折和活动障碍是骨转移患者的主要症状.影像学引导物理消融治疗骨转移可明显减轻疼痛;影像学引导经皮骨水泥成形术可增强骨稳定性,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疗效较好.本文对影像学引导物理消融、经皮骨水泥成形术及二者联合治疗骨转移疼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肾移植后骨病

    作者: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衰的佳治疗手段,但移植后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如骨病.肾移植成功后骨病的表现有赖于移植前的骨代谢状态,以及移植及其后治疗所带来的新的因素.

    关键词: 肾移植 综述
  • 成年女性骨健康管理研究进展1

    作者:牛鑫鑫;任园春

    本文对近10年来国内外有关成年女性骨健康管理的新研究报道进行综述,主要针对骨健康管理的方法,如健康教育、营养干预、运动干预及综合干预的实施和效果进行评述。

    关键词: 健康管理 女性 综述
  • 骨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影像观察

    作者:杨毅;陈彪

    目的:探讨骨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骨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的CT、MRI表现。结果:5例患者,3例呈膨胀性改变,2例呈溶骨性改变伴软组织肿块形成,病变区信号不均匀,增强呈环形强化。结论:骨韧带样瘤是一种罕见骨肿瘤,在CT、MRI没有特征性表现,诊断须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注意与其它骨肿瘤进行鉴别。

    关键词: 韧带样纤维瘤 CT MRI
  • 骨组织工程中的支架材料

    作者:张阳德;顾红;李晓莉;李坚

    支架材料是骨组织工程中的关键环节,支架材料与许多可降解材料一起也在进行研究和探讨.该文对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高分子材料、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和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1148 条记录 4/58 页 « 12345678...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