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ailer气房骨壁骨折1例

    作者:高远翔;徐文坚;张忻宇;张黎芳

    患者,男,24岁.因车祸伤入院,查体发现左侧颧骨颧弓骨折,眶周淤斑,张口受限,上唇麻木.行CT三维重组(0.75 mm薄层扫描,MPR冠状面重组),发现左侧上颌窦前、外侧壁、Haller气房上壁和外侧壁、眶下神经管外侧壁、左侧眶外壁、颧弓多发骨质不连续及骨碎片,左侧上颌窦、左眶外侧壁碎骨片向窦内、眶内凹陷,左眼外直肌略受压.鼻骨凹陷.

  • 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1例

    作者:李湘义;刘铁峰;张俊萍;王小兰;包丽霞

    患儿男,8岁.因反复咳喘、气促、尿少等症状8次入住我院儿科病房.综合8次入院病历记录有以下共同病程: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呼吸促,继而伴有气喘,明显的呼吸困难,唇周发绀,端坐呼吸,不能平卧,烦燥不安等.多次在我院以"支气管肺炎并心衰"治疗,病情反复.无家族遗传病史.腹部B超示:肝下垂.X线检查:胸廓呈"桶状",其横径明显变小,纵径变长.双侧肋骨均短而呈水平走行,前端膨大,肋间隙变窄,锁骨位置明显升高.胸椎曲度消失变直.双肺透过度减低,双膈位置较低,平第11肋.心影左缘与左侧胸壁相贴,心缘膈面均模糊不清(图1).骨盆片:骨盆上下径变短,髂骨翼较小,髋臼变平,双髋臼内外缘见"尖角状"骨质突出,以外侧明显.坐骨上支增宽,下支细小,闭孔增大.双股骨头增大,股骨颈干角增大,双股骨颈呈网格状骨质密度增高改变(图2).X线诊断:①结合临床考虑肺内感染;②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

  • 肩胛骨溶骨型骨巨细胞瘤1例

    作者:贾铭;黄信华;黄婵桃;闫慧敏;涂茜

    患者女,32岁,因左肩部包块18个月,疼痛伴功能受限4个月余入院.起初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肩背部有一鸡蛋大小包块,无疼痛不适.后包块逐渐增大,伴局部发热,出现疼痛,夜间疼痛为著.查体:左肩背可见一25 cm×20 cm×15 cm大小包块,质硬,压痛明显.局部皮色稍红,皮温高于对侧,局部轻度浅静脉怒张,腋窝部淋巴结无肿大,左肩关节活动受限.X线示:左肩胛骨喙突至肩胛下角连线内侧呈溶骨样骨质破坏,破坏区边缘不清,肩胛下角可见筛孔状破坏,周围可见巨大软组织肿块,未见明确钙化影(图1).X线诊断:左肩胛骨恶性骨肿瘤.术后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

  • 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

    作者:武刚;苏平;杨振燕;吴元佐;张蕾

    目的探讨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29例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均作CT扫描,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分析其CT表现。结果 CT诊断正确率为93.5%(27/29)。它易于显示病变的特征,对骨质破坏、骨膨胀、硬化缘、出血、骨间隔、钙化及软组织肿块等均能很好的显示。结论根据CT扫描的特点及表现,大多数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可作出正确诊断。

  • 长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

    作者:杨振燕;吴元佐;张蕾;武刚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对长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长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长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的影像资料结合手术病理对照,其主要影像表现为,囊性和浸溶性骨质破坏54例(100%);骨髓侵犯52例(96 .3%);骨骺板或关节破坏25例(46.3%);骨膜反应45例(83.3%);多呈不规则、中断或三角状45例(83.3%);异常新生骨或瘤软骨28例(51.9%);软组织肿块51例(94.4%). 结论 X线平片、CT、MRI三者结合对骨肿瘤的术前正确判断有很大价值.

  • 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掌指骨骨折

    作者:沈素红;王孝辉;付卓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引导掌指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固定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26例急性期掌指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3例.对试验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闭合复位固定,对照组采用C形臂X线透视辅助下复位固定.对2组进行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试验组骨折闭合复位成功率为76.92%(10/13),对照组成功率为84.62%(1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P=1.00).试验组术中平均C形臂投照次数为(0.62±1.19)次,对照组为(3.46±0.7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P<0.01).试验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45±0.64)周,对照组为(5.71±0.78)周;试验组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优良率为84.62%(11/13),对照组为92.31%(12/13);试验组平均握力为(32.22±2.44)kg;对照组为(34.11±2.74)k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掌指骨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治疗疗效可靠且可减少X线辐射.

  • 99Tcm-MDP SPECT/CT图像融合诊断隐匿性骨折

    作者:张斌青;宋青凤;刘玉珂;郭会利;张敏

    目的 探讨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诊断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隐匿性骨折患者的SPECT/CT资料,所有病灶均以病理学诊断或6个月以上的影像学随访为终诊断结果,依据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对隐匿性骨折进行分类,观察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54例中,SPECT/CT诊断隐匿性创伤骨折或隐匿性骨内骨折12例,发现病灶58处;疲劳骨折6例,发现病灶8处;衰竭骨折36例,发现病灶72处.结论 SPECT/CT能在明确诊断骨折的基础上作出分类诊断,有助于隐匿性骨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

  • 脊椎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临床研究

    作者:杨海涛;WANG Ren-fa;宋少辉;WANG Min;张海栋;XIA Li-ming;王承缘

    目的 分析脊椎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术前诊断及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脊椎骨巨细胞瘤的CT和MRI.结果 11例中肿瘤位于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4例,骶椎1例.CT表现为椎体和/或附件溶骨性破坏区;内见不规则骨嵴分隔;椎旁软组织肿块内部或周边见线样高密度钙化影.MRI信号表现具有多样性,T1WI呈等/低信号;T2WI和STIR上肿瘤实性部分呈中等或稍高信号,囊变和出血区呈高信号;1例可见液-液平面.结论 脊椎骨巨细胞瘤具有一定的CT、MRI表现特征,对术前正确诊断、临床分期、手术方式选择和术后处理有重要价值.

  • 动态多层面MR T1W灌注成像鉴别良恶性肌骨病变

    作者:郁万江;杜湘珂

    目的观察动态多层面MR T1W灌注良恶性肌骨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99例良、恶性肌骨病灶进行多层面MR T1W灌注研究.将灌注曲线分成四型;对良、恶性病灶灌注曲线的形态、首过(FP)期信号增幅、信号强度-时间(SI-T)曲线大线性斜率和首过时间进行统计学比较;采用ROC法确定诊断恶性的阈值,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良恶性病灶SI-T曲线的形态、FP期信号增幅和SI-T曲线大斜率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Ⅰ型灌注曲线多见于恶性病灶,Ⅲ型、Ⅳ型灌注曲线多见于良性病灶;良性病变的FP期信号增幅均值为29.18%,恶性病变均值为73.93%(P<0.001);良性病变的SI-T曲线大斜率均值为3.49,恶性病变均值为9.57(P<0.001);ROC分析发现,当首过增幅以43.20%作为诊断恶性的阈值时,其诊断敏感度为98.39%,特异度为86.49%,准确度为93.94%;当SI-T曲线大线性斜率以5.09作为恶性阈值时,诊断敏感度为96.77%,特异度为83.78%,准确度为91.92%.结论动态多层面MRT1W灌注成像良恶性肌骨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对常规影像学检查不能确定良恶性的病例可选择应用.

  • 肋软骨骨折:高频超声与MSCT对照观察

    作者:赵建;韩奕;朱瑾;郭智萍;李石玲

    目的 评价高频超声和MSCT对于肋软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高度怀疑肋软骨骨折的患者21例,分别行高频超声及MSCT检查,MSCT重建包括VR、CPR、MPR及MIP、表面遮盖显示(SSD),获取肋软骨图像.结果 21例中,发现肋软骨骨折17例、共28处,包括第3肋软骨2处,第4肋软骨2处,第5肋软骨5处,第6肋软骨8处,第7肋软骨10处,第8肋1处.MSCT重建技术检出肋软骨骨折28处,高频超声检出肋软骨骨折26处,超声未检出第7、8肋软骨骨折各1处.MSCT和超声均发现25处骨折发生错位.结论 高频超声和MSCT对肋软骨骨折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对于无胸壁软组织积气患者,高频超声可作为检查肋软骨骨折的重要方法.

  • 高频超声诊断足踝部微小骨折

    作者:何秀珍;梁峭嵘;周伟生;黄钰坚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足踝部微小骨折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37例首诊X线阴性而高频超声提示微小骨折的患者再行针对性的X线检查,对针对性X线检查阴性病例再行CT和(或)MR检查,统计针对性X线检查的结果,并分析微小骨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 结果①损伤部位:腓骨(外踝部)16例、胫骨(内踝部)12例、距骨(颈部)2例、舟骨4例、蹠骨2例、跟骨1例.②针对性X线检查检出26例阳性(26/37,70.27%),检出率较常规X线检查明显提高.③高频超声微小骨折声像图表现:局部骨组织不完整(表面不光滑),骨折周软组织肿胀增厚,骨组织无错位. 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微小骨折可作为X线检查的补充,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全面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踝部 骨折
  • 常规MRI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良性压缩骨折

    作者:马新发;葛颖;关春爽

    目的 探讨常规MRI对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椎体良性压缩骨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144个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MRI资料,其中良性压缩骨折36例92个椎体(外伤性10例14个椎体,非外伤性26例78个椎体),转移瘤所致骨折22例52个椎体,观察椎体形态、信号、椎体后缘形态、椎弓根形态及信号、椎间隙、椎旁软组织及强化表现.结果 良性压缩骨折在T1WI上40.21%(52/92)椎体呈低信号,T2WI上27.17%(25/92)椎体呈高信号;椎体转移瘤压缩骨折T1WI上92.31%(48/52)椎体呈低信号,在T2WI上96.15%(50/52)椎体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后呈明显强化.良性压缩骨折中楔形及凹形椎体分别占41.30%(38/92)和57.61%(52/92),41.30%(38/92)椎体后缘成角,13个椎体旁软组织肿块呈环形;椎体转移瘤压缩骨折中42.31%(22/52)椎体为倒楔形,圆隆状椎体后缘占73.08%(38/52),椎体椎弓根膨隆且T2WI均呈高信号占59.62%(31/52),25个椎体(48.08%)旁软组织肿块呈不规则结节状.结论 常规MRI征象有助于鉴别诊断椎体转移瘤与椎体良性压缩骨折.

  • 软骨母细胞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于爱红;顾祥;屈辉;陈祥述;白荣杰;程晓光

    目的 探讨软骨母细胞瘤(CB)的CT表现,观察CT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4例CB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病灶位置、形态、密度及增强表现等特征. 结果 28例(82.35%)患者病灶位于长骨;19例(55.88%)病灶边缘可见硬化边;21例(61.76%)病灶内可见点状或沙粒状钙化;全部21例接受增强扫描者均表现为轻中度强化. 结论 CB有较为典型的CT表现;CT对C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

    作者:赵燕风;罗德红;吴宁;罗斗强;赵心明;黄遥;蒋力明;蒋玲霞;李静;李琳;周纯武

    目的回顾性分析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20例,与病理对照,分析各类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恶性肿瘤8例,CT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物,其中骨肉瘤3例,明显溶骨性骨质破坏3例,肿物内均有瘤骨形成;软骨肉瘤3例,局部有骨质破坏,肿物内有钙化灶者2例,有瘤骨及瘤软骨形成者1例;尤文氏肉瘤1例,内见钙化;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7例,为边缘规则肿物,未见钙化、瘤骨及骨膜反应.成釉细胞瘤5例,为边缘规则的分房状肿物、骨质膨胀性破坏4例,广泛侵犯1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4例,均为多骨膨胀性改变,其内骨结构紊乱,正常骨小梁消失.结论各类颌面部骨源性肿瘤与类肿瘤病变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CT扫描对颌面部骨源性的肿瘤与类肿瘤病变定性诊断及侵犯范围的准确评估有重要意义.

  • 老年女性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Singh指数分析

    作者:李新民;侯雪;苏永彬;张勇;程晓光

    目的 探讨Singh指数在老年女性髋部脆性骨折患者骨密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16例老年女性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按年龄分为4组,60~70岁组53例,71~80岁组83例,81~90岁组68例,>90岁组12例.行髋部X线摄影,评估患者健侧Singh指数,并将Singh指数≤Ⅳ级作为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分析2名诊断医师间隔1个月前后两次评估Singh指数分级的一致性;比较各年龄组患者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及Singh指数的差异;并评价髋部Singh指数与患者年龄、BMI的相关性.结果 2名医师评估Singh指数分级的观察者内Kappa值分别为0.631、0.615,观察者间Kappa值分别为0.622、0.598.应用Singh指数诊断骨质疏松的总体检出率为89.35%(193/216).各年龄组患者身高、体质量及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ingh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6.077,P<0.001).Singh指数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r=-0.656,P<0.001),与BMI无相关性(r=-0.008,P=0.902).结论 X线平片Singh指数虽然相对经济、简便且较为实用,但重复性较低,不能完全反映老年女性脆性骨折患者骨密度情况.

  • 初次高强度体能训练后99mTc-MDP骨显像表现

    作者:陈燕;蒲朝煜;王发强;李秉志;李菲;蔡莉;徐江莉;张海英;赵刚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了解高强度体能训练后机体损伤情况。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首次参加高强度体能训练12周者(初训组)和经1年适应训练者(适应组)各35人,用99mTc-MDP对其行全身骨显像以及相应部位X线摄片。结果:初训组中32人121个浓聚灶,其中轻度浓度聚灶93个,中度浓聚灶28个。浓聚灶分布于股骨、胫骨和足部骨分别占10.7%、33.7%和52.9%。适应组9人18个轻度浓聚灶。28个中度浓聚灶中仅3个灶X线片有骨膜反应,轻度浓聚灶X线片均正常。结论:高强度体能训练中肢体组织损伤普遍存在,大多位于下肢,其损伤与持续应力作用有关。99mTc-MDP骨显像是早期诊断体能训练中组织损伤的敏感和准确的方法。

  •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诊断

    作者:强永乾;牛刚;王秋萍;李妙龄;孙兴旺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男50例,女22例,平均年龄45岁,病程2个月~20年.病例均行X线检查,35例行CT检查,21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CT及MRI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率分别是72%、89%及100%.结论:按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差异,诊断股骨头缺血坏死MRI应为首选,其次为CT,后为X线检查.

    关键词: 缺血坏死 影像学
  • 幼儿髂骨嗜酸性肉芽肿动脉造影及栓塞成功1例

    作者:宋锦文;印建国

    1 病历简介患儿男,2周岁。半年前发现行走时右腿跛行,右臀部可触及软组织样包块。骨盆X线平片见右髂骨巨大椭圆形骨质缺损,其外下并有不规则骨质破坏区(图1)。CT显示右髂骨大部骨质破坏,破坏缘骨质锐利,破坏区被软组织填充,并主要向盆腔内破入,肿瘤界限清楚(图2)。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经左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插管,将5FCobra导管置于右髂总动脉内造影,见病变区血管走行及分布尚自然,无明显增多增粗和迂曲改变,亦未见实质期异常浓染着色(图3)。诊断为右髂骨良性肿瘤。后将导管超选入其主要供血血管右臀上动脉内,将明胶海绵碎粒混入5ml造影剂内在透视示踪下进行栓塞,直至该动脉起始段远端造影剂停滞为止(图4)。

  • 骨显像上颌骨额突浓聚灶随访及CT对照分析

    作者:宋乐;袁慧书;张卫方;张燕燕

    目的:部分肿瘤患者骨显像发现上颌骨额突单发放射性浓聚灶,诊断困难,并且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旨在探讨骨显像上颌骨额突放射性浓聚灶的性质及原因,以提高对该病变的认识。资料与方法选择上颌骨额突放射性浓聚但不伴其他骨转移瘤的21例患者,分析骨显像放射性浓聚灶的形态及分布,对比随访骨显像,观察病变有无变化,总结相应CT所见病变的部位、数目、大小、内部密度、边缘等形态学特点。结果21例上颌骨额突浓聚灶累及单侧17例,双侧4例,1例伴其他颅骨病变。14例复查骨显像病变均未见变化,且未见新增病变。12例发现16个放射性浓聚灶,其中15个CT有异常表现,14个位于额突基底部鼻泪管周围。所有病变边界清楚,横截面大径线平均7.1 mm。10个呈均匀磨玻璃密度,5个内部可见更低密度区。结论骨显像上颌骨额突浓聚灶倾向良性病变,CT提示骨纤维异常增生症样病变为导致异常浓聚的原因之一。

  • 肋骨骨巨细胞瘤侵犯胸椎1例

    作者:殷慧康;夏云宝

    女,46岁,发现右颈肩部包块7年余。右颈肩部触及一包块,渐进性增大,周围无红肿,皮温不高,无明显压痛、叩痛,肩关节活动未见明显受限,右侧颈神经根牵拉试验阴性。右肩关节CT平扫后行多平面重建(图1A~C):右侧第1肋骨见骨质破坏侵犯T1椎体及横突,病灶呈膨胀性改变,大小约7 cm×5 cm,密度不均,内见不规则的条片状骨样密度影,骨皮质不连续处可见软组织密度影,周围肌肉软组织及右肺尖呈推压改变。CT诊断:右侧第1肋骨软骨肉瘤可能性大。术中牵开前、中斜角肌后可见一约拳头大小病灶,有完整骨性包膜,向下顶压肺尖,向内连于T1椎体横突,包膜部分破裂后有骨样组织溢出。病理镜下见肿瘤组织由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及间质细胞构成,大多位于骨小梁间,瘤细胞呈圆形或短梭形,细胞核未见核分裂象,瘤细胞弥漫分布,细胞质少,核数量多,可见少量核仁,灶性区见吞噬脂质的黄色瘤细胞核梭形纤维细胞。术后病理诊断:(肋骨)骨巨细胞瘤(图1D)。

1148 条记录 5/58 页 « 12345678...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