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筋、肌肉”三位一体对膝骨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作者:谢平金;史桐雨;柴生颋;万雷;曹学伟;孙赫;林勇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以膝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关节周围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局部疼痛、晨僵、肿胀、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的畸形,并终可导致残疾的风险,据其证候特点属于中医学“膝痹病”、“骨痹”、“痹证”等范畴,该病核心病机为本痿标痹,以肝肾亏虚、筋骨失养为本,以腠理空虚易感风寒湿邪、瘀血阻滞筋络为标,主要病位在软骨,但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应涵盖骨、筋、肌肉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故笔者分别就对KOA“骨、筋、肌肉”三者关系认识、不同发病因素对“骨、筋、肌肉”的影响,以及在KOA临床治疗中的对“骨、筋、肌肉”的调节三方面说明“骨、筋、肌肉”与KOA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等密切关系,为“骨、筋、肌肉”三位一体理论在指导认识KOA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 后路经关节螺钉固定颗粒状植骨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定

    作者:王超;阎明;周海涛;党耕町

    目的:探讨后路经C1、C2侧块关节螺钉固定、颗粒状松质骨植骨行寰枢关节融合治疗寰枢关节不稳的效果.方法:自1999年12月~2003年4月对58例因齿状突不连、寰椎横韧带断裂或松弛导致寰枢关节不稳定的病例施行了后路经C1、C2侧块关节的螺钉固定术,然后在C1、C2后弓间植入颗粒状松质骨.术中不用钛缆固定寰椎后弓与枢椎棘突.术后不需任何外固定.结果:无手术中损伤脊髓和椎动脉的病例.49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10个月,平均20个月,全部获得了骨性融合.结论:当寰枢关节不稳定时用两枚螺钉由后路经C1、C2侧块关节固定即可起到足够的稳定作用;在C1、C2后弓间植入颗粒状松质骨可获得很高的融合率.

  • 原位微波灭活瘤段+重建治疗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进;吴晔;杨国华;曾祥

    目的 应用微波原位灭活瘤段+重建技术治疗骨巨细胞瘤,观察临床疗效和肢体功能.方法 2004年3月至2011年4月本组共应用此方法治疗3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骨盆1例,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10例,桡骨远端4例,肱骨近端3例,肱骨远端1例,跟骨1例.病理分级:Ⅰ级4例,Ⅱ级11例,Ⅲ级17例.术中边缘外分离肿瘤,原位插入微波针,控制性高温灭活瘤体,自体骨粒或骨水泥填充病灶腔隙,填充骨水泥和异体骨混合物,部分需行内固定,观察术后肿瘤复发和肢体功能评分.结果 32例患者皆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年8个月.发现1例复发,1例感染,肢体关节功能评定:好者28例,可者4例,差者0例.结论 原位微波灭活瘤段+重建技术治疗骨巨细胞瘤可能降低了骨巨细胞瘤术后的复发,并保留较好的肢体功能.

    关键词: 巨细胞瘤 微波 高温
  • 富血小板血浆在肌肉骨骼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梁大伟;卫小春;魏垒

    治疗慢性复杂性的肌肉骨骼损伤对于医生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骨生物活性材料是一种相对前沿的技术,如人类自身的细胞和血浆,为促进和加速骨与软组织的愈合提供了希望.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一种近来得到关注的骨生物活性材料.α颗粒是血小板的主要成分,富含多种生长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等,这些因子在疾病发展及组织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回顾总结了PRP的作用机制及近年来其用于治疗肌肉骨骼疾病的文献.

  • 肾癌骨转移的治疗

    作者:刘流;梁德江;郝林;李宪;满立波;何峰;黄广林;王海;赵雨辰

    目的探讨肾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方法对26例肾癌骨转移患者先期行辅助性肾切除后,根据骨转移情况不同分三组进行治疗.第1组:骨孤立转移灶12例,行彻底切除;第2组:多发骨转移有潜在性病理骨折或截瘫危险患者8例,选择性行骨病灶肿瘤囊内刮除或椎板减压+固定术;第3组:多发骨转移患者6例,骨转移病灶未行手术治疗.3组均接受系统性免疫治疗.随访时间4~66个月,平均(45.8±11.7)个月,分析三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 结果第1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75%、58%,平均生存期(48.5±6.7)个月、半数生存期(37±13.2)个月,均高于2、3组.生存曲线比较,1组与2、3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3组之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3组中出现病理性骨折和截瘫各1例. 结论肾癌骨转移患者除实施辅助性肾切除+辅助性治疗外,有指征的针对骨转移病灶进行手术可提高肾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或生存质量.

  • 单纯血管束、神经束分别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神经肽Y表达的影响

    作者:崔建德;裴国献;江汕;戴金良;刘勇;姚旺祥;黄爱文;王秋实;赵培冉;梁双武

    目的 比较单纯血管、神经束分别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对神经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和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表达影响. 方法 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为组织工程骨+股血管束植入,B组为组织工程骨+感觉神经束植入,C组为单纯组织工程骨.每只动物均在右侧股骨制作长1.5 cm的段缺性骨与骨膜缺损,钢板固定后分别用以上方法修复大段骨缺损.术后3、6、12个月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修复骨段内的CGRP和NPY的表达,并采用图像分析软件行半定量分析. 结果 CGRP和NPY的表达量在A、B、C 3组均随时间推移而增多(P=0.000),在3个月时A组较B组多(P=0.000),但在6个月和12个月时A组和B组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在3、6、12个月时的表达均较C组多(P=0.000). 结论 与单纯神经束植入组相比,单纯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在术后3个月可以明显促进CGRP和NPY表达,但后期两组对神经肽表达的影响作用无明显差异.

  •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外科治疗

    作者:刘巍峰;杨发军;李远;李斌;郝林;牛晓辉

    目的 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在局部复发、重建持久性及功能评价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4年7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患者资料.男性3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为33.7岁(范围:17~71岁).骨折部位为股骨远端45例,胫骨近端5例.按照AO骨折分型,A型3例,B型36例,C型11例.Campanacci影像学分级,Ⅱ级5例,Ⅲ级45例.20例接受扩大刮除术,30例采用整块切除术.重建方式包括骨水泥填充内固定16例,单髁异体骨移植内固定5例,骨端1/2异体骨大段移植1例,人工关节置换28例.对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纳入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分型、外科治疗方式、外科边界、重建方法、术后并发症、术后肿瘤学评价、功能评分等临床资料,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方式的差异,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均数差异,无复发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66.9个月(范围:24~149个月),共4例局部复发(扩大刮除组3例,整块切除组1例),扩大刮除组和整块切除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9),且扩大刮除组(3/20,15.0%)与我科骨巨细胞瘤大宗无病理性骨折病例刮除复发率(10/116,8.6%)比较无差异(P=0.407).不同骨折类型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0),不同骨折类型的手术方式选择有明显差异(P=0.006).并发症情况:扩大刮除组出现并发症2例(2/20,10.0%),均为关节退变;整块切除组出现并发症15例(15/30,50.0%),其中单髁异体骨移植组异体骨吸收1例,关节置换组感染2例,无菌性松动12例(含1例合并假体周围骨折、1例合并假体断裂).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扩大刮除组和整块切除组术后MSTS功能评分分别为(93.5±6.5)%和(82.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8,P=0.033).结论 扩大刮除术不增加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合并病理性骨折的复发风险.不同骨折类型对复发率无影响,但骨折类型影响手术方式的选择.整块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扩大刮除组,扩大刮除组术后功能优于整块切除组.

  • 骨盆和骶骨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策略

    作者:郭卫;汤小东;李晓;姬涛;孙馨

    目的 探讨骨盆和骶骨骨巨细胞瘤(GCT)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局部复发率、并发症.方法 1997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骶骨、骨盆GCT 4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17~64岁,平均32岁.骶骨GCT 24例、骨盆GCT 22例.骨盆Ⅰ区GCT(髂骨)8例,Ⅱ区(髋臼)10例,Ⅲ区(坐骨耻骨)4例.S1-5 GCT 2例,S1-4 4例,S1-3 12例,S1-2 5例,S3-5 1例.手术方法:行3次手术者2例,行2次手术者7例.骶骨GCT患者的治疗方式包括19例患者进行了病灶内边缘切除术,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病灶内边缘切除术和放疗,3例患者进行了广泛边缘切除术.骨盆22例GCT患者中,除2例坐骨及1例髂骨GCT患者采用刮除术外,其余19例均行大块切除术.结果 1例患者在外院手术后复发,肿瘤巨大、表面溃烂,再次手术后2周死于严重感染.余45例患者,随访时间12个月至8年,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2例患者1年后死亡.1例骶骨GCT患者术后2年出现肺转移,化疗1周期,随访1年,肺部病灶无明显增大.1例髋臼部GCT患者刮除术后2年出现肺转移、局部复发,行肺部照射、髋臼部肿瘤广泛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肺部病灶随访1年,控制良好.局部复发:骶骨:9/24(37.5%),其中复发2次的患者2例,复发1次的患者7例;骨盆:2/22(9.1%),2例坐骨GCT刮除后均局部复发;行大块切除的19例GCT均未复发.结论 对于骶骨GCT,由于刮除术后局部复发率高,治疗应该更具侵袭性.肿瘤广泛边缘切除术可能会引起骶神经损害,但由于局部复发率降低,所以仍为治疗的佳选择.

    关键词: 巨细胞瘤 骶骨 骨盆
  • 桡骨远端巨细胞瘤切除自体腓骨头移植重建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林秾;叶招明;李伟栩;陶惠民;杨迪生

    目的 观察桡骨远端巨细胞瘤切除后取自体腓骨头移植重建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994年3月至2004年11月31例桡骨远端巨细胞瘤患者行肿瘤大段切除,取自体腓骨上段移植重建.其中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19~48岁,平均31岁.Campanacci分期Ⅲ期24例,Ⅱ期7例.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6例,其余25例行单纯腓骨移植.对本组患者进行临床及影像学评估,测量患者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前及旋后的活动度,测量患肢的握力.分别以MSTS评分及Mayo腕关节评分系统评价上肢及腕关节功能.结果 随访时间41~169个月,平均86.3个月.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骨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5.1个月.单纯腓骨移植患者骨愈合时间为7~15个月,平均10.3个月.1例单纯腓骨移植患者术后出现骨不愈合.1例患者术后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复发率为3.2%.5例患者术后出现桡腕关节脱位.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度为背伸(67.3±9.4)°、掌屈(31.2±5.1)°、桡偏(14.1±4.7)°、尺偏(19.4±3.9)°、前臂旋前(33.8±6.6)°、前臂旋后(15.3±4.0)°.对桡腕关节成型的28例患者进行握力测量为15.5~52.1 kg,平均33.1 kg,占健侧握力的73%.MSTS评分为23~29分,平均25.5分,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40~65分,平均56分.结论 取自体腓骨上端移植重建是治疗桡骨远端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理想.腕关节囊的重建对于维持桡腕关节的术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的选择

    作者:杨正明;陶惠民;杨迪生;叶招明;李伟栩

    目的 回顾性分析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方法,前瞻性分析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方法选择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8至1997年住院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121例,71例采用病损内手术(刮除,液氮冷冻,自体或异体骨植骨,病损内手术组),50例采用大块切除异体半关节移植治疗(大块切除重建组).根据随访患者临床、肿瘤特性及手术方式与肿瘤复发、肢体功能和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按照CT横截面,肿瘤破坏大小,制订新的治疗方案:(1)Ⅰ型肿瘤破坏横轴线1/2以下,病损内手术,灭活,自体、异体骨支撑植骨或骨水泥填充;(2)Ⅱ型肿瘤破坏横轴线1/2~3/4之间,Ⅰ型治疗基础上加内固定;(3)Ⅲ型肿瘤破坏横轴线>3/4,大块切除后异体半关节移植或人工关节置换.前瞻性收集1998至2001年住院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65例,其中45例采用病损内手术(刮除,电灼加石炭酸灭活,自体植骨加骨水泥填充,病损内手术组),20例采用大块切除后人工关节置换(大块切除重建组),通过患者肿瘤复发、肢体功能和并发症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结果 第一时期内,两组间局部肿瘤复发无统计学意义,而病损内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和肢体功能评分明显好于大块切除重建组.第二时期内,两组间局部肿瘤复发、术后并发症和肢体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大块切除重建病例数量明显减少.结论 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可以根据CT横截面,肿瘤破坏大小,分别选择病损内手术和肿瘤大块切除重建,而有效的病损内手术是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外科治疗的首选.

  • 影响骨巨细胞瘤复发的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郭乾臣;沈靖南;王晋;黄纲;邹昌业;靳松;尹军强;廖威明

    目的分析影响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术后复发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2003年收治的146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x2分析性别、年龄、影像学Campanacci分级、病理学Jaffe分级、手术方式、局部处理、发病时间等13项临床因素与GCT复发的关系,并分析Campanacci分级和Jaffe分级的相关性.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4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180个月,平均58个月.本组共19例复发,总复发率为13.0%,局部刮除和瘤段切除后复发率分别为18.8%和6.3%,单纯刮除和扩大刮除复发率分别为38.9%和12.9%.肺转移5例,恶变2例,转移率和恶变率分别为3.4%、1.4%.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突破包壳、手术方式(单纯刮除、扩大刮除、瘤段切除)与GCT复发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是影响复发的重要因素.影像学分级和病理学分级与肿瘤复发不具有相关性.结论手术方式、肿瘤突破包壳与GCT复发相关,手术方式是影响复发的关键因素.

  • 冷冻异体骨移植治疗肢体骨巨细胞瘤骨缺损77例临床报告

    作者:牛晓辉;蔡槱伯;郝林;张清;丁易;刘文生;鱼锋;李远

    目的评价应用异体骨重建原发骨巨细胞瘤切除后骨缺损的肢体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92年至2002年进行外科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7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回顾分析.外科治疗依据Enneking外科分期原则,进行了肿瘤切除、异体骨重建.采用Mankin评分方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5.3个月.76例患者存活,1例死亡.局部复发率14.1%,肺转移率5.1%,骨不愈合14.1%,关节不稳定9%,内固定折断、感染率及骨折均为6.4%.治疗满意率83.2%,终保肢率98.7%.结论采用深低温保存异体骨进行骨巨细胞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是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异体骨移植也是一种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的重建方法,降低并发症可提高肢体功能;肿瘤复发是影响治疗满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恰当的外科边界是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关键.

  • 模拟失重和空间辐射对骨代谢及种植体周围骨的影响

    作者:安倩;史真;王晓东;林升;彭勤建;吴晓霞;张勇;苏玉兴

    目的 探讨失重和辐射对骨代谢及种植体周围骨的影响.方法 将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失重组,照射组,失重+照射组,共4组,右胫骨植入种植钉,膝关节照射后失重加载14 d.测定血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钙、磷浓度.对胫骨和股骨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Micro CT扫描,三维重建,测定骨密度、小梁骨容积率、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和钙在失重组和失重+照射组有明显改变(P<0.05).失重组和失重+照射组骨密度降低,骨密度、小梁骨容积率、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数量均明显下降(P<0.05,P<0.01),而照射明显增加了失重对骨矿密度的降低程度(P<0.05).照射组及失重+照射组组织充血,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结论 失重与辐射都能导致骨的数量和质量发生变化,两者共同作用会加重骨丢失.金属种植体产生的二次辐射是种植体在骨内存留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 国产纯钛种植体-骨界面的离子扩散研究

    作者:邹丽剑;张涤生;王炜;朱昌;张仁俊;李越生

    目的研究纯钛在体内的离子扩散及其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SEM-EDA,EDAX,TOF-SIMS等对国产纯钛种植体界面Ti+、Ca2+、P等离子的扩散与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距界面3μm骨组织内Ti+含量很高,随着距离变远,Ti+含量呈梯度降低,在100μm时含量已极微.骨组织内的Ca2+、P-、Na+、K+等同时向纯钛氧化膜内扩散.Ti+的扩散并未造成接触组织的炎症、毒性及致敏反应.结论与钛接触的骨组织及纯钛氧化膜内的一些元素发生了分布上的变化,说明钛参与了组织内的生化反应过程,钛-骨之间为物理化学性结合.

    关键词: 纯钛 种植体
  • 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研究

    作者:杨志明;李彦林;解慧琪;秦廷武;黄富国

    目的了解不同处理方法制得的3种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将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制得的复合型完全脱蛋白骨(composite fully deproteinized bone,CFDB)、部分脱蛋白骨(partially deproteinized bone,PDPB)、部分脱钙骨(partially decalcified bone,PDCB)3种材料各10块分别植入兔肌肉内及骨膜下,进行一般观察、血清抗体检测、局部细胞免疫评估、常规HE染色,观测3种材料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免疫效应及骨膜成骨的影响.结果3种材料均无毒性作用,且能引导周围组织长入材料内;3种材料对骨膜成骨无不良影响,且能促进骨膜形成的软骨或类骨组织钙化形成新骨,并有一定的骨结合能力;3种材料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强弱为:PDCB>PDPB>CFDB.结论CFDB、PDPB、PDCB 3种天然生物衍生骨材料皆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胃肠道间质瘤骨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分析

    作者:阚云珍;梁栋;薛焕洲;蒋莉莉;张梦阳;刘秋雨

    目的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术后常出现肝脏和腹膜转移,骨转移却极其罕见.本研究通过探讨GIST骨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对其认识.方法 总结3例罕见GIST骨转移病例的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均为中老年患者,男2例,女1例.3例原发病灶分别为小肠、食管、胃,且原发灶2例呈高危险度;3例相应骨转移灶分别为胸椎和肋骨、肱骨和胸椎、肋骨,其中2例同时合并肝转移.骨转移灶镜下形态为梭形细胞,可见核端空泡,核分裂象易见,靶向治疗后出现横纹肌样分化及多灶性坏死;免疫组化显示弥漫表达CD117和DOG1;基因检测均出现c-kit基因11号外显子突变.结论 GIST骨转移部位多见于椎体,病理诊断通常需结合相应临床病史和免疫表型,对于出现肝转移或高危险度的GIST应高度警惕骨转移可能.

  • 计算机X线摄影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述亮;张立明;王绍云

    在外科、骨科手术中,经常利用X线照相对手术的过程进行观察,这种检查对X线照相的摄影条件及照片的清晰度要求较高,同时要求及时看到手术中X线照相的结果.CR(计算机 X线摄影)技术的诞生为术中X线照相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 原发灶不明的骨转移性癌24例分析

    作者:吴小红;华东;陈晓萍

    骨骼是恶性肿瘤较为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以肺癌、前列腺癌为常见.

  • 骨巨细胞瘤中 nm23 和 ras 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田英;廖瑛;贺丽萍;周秀田;龙石银

    目的:探讨 nm23 和 ras 基因在骨巨细胞瘤(GCT)的表达及与 GCT 病理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 SP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nm23 和 ras 在 52 例 GCT (GCT 按 Jaffe 分级:Ⅰ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12例)中的表达.结果:21 例 nm23 表达阳性,阳性率 40.4%,7例 ras表达呈阳性,阳性率 13.5%.其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nm23 和 ras 在复发和无复发的病例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9.2%、30.8%和23.1%、10.3%.nm23 过表达与 GCT 复发有高度相关性(P<0.05).而 ras基因表达无相关性.结论:nm23 和 ras 表达均与 GCT 病理分级无关.nm23 表达与肿瘤复发有关,而 ras 表达与复发未见相关性.

  • 骨水泥填充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

    作者:马晓程;杨彬;彭明

    目的 探讨骨水泥填充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骨水泥填充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96例长骨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96例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骨水泥、钢板断裂、窦道和感染.术中3例患者出现骨水泥反应,3例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栓塞,给予相应对症治疗后均缓解.复查X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术后疼痛显著缓解,缓解率为100%.术后存活时间为6~39个月,除3例患者术后因膝关节轻度功能受限外,其他患者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骨水泥填充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148 条记录 8/58 页 « 12...567891011...575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