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苯并[a]芘慢性染毒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作者:唐强虎;卢涛;涂白杰

    目的 探究苯并[a]芘(B[a]P)慢性染毒对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及B[a]P染毒组(B[a]P低剂量染毒组、中剂量染毒组和高剂量染毒组),对溶剂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植物油,对染毒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B[a]P,连续注射10周.染毒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结果 B[a]P染毒组多数大鼠在研究期间均有异常行为表现.定向导航实验中,各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随着实验天数的增加而缩短,且在同一天内,各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溶剂对照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B[a]P染毒组大鼠,且在实验的前4天,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越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间探索实验中,各组大鼠第1次找到原平台位置所用时间、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及在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溶剂对照组大鼠第1次找到原平台位置所用时间短于B[a]P染毒组大鼠,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多于B[a]P染毒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长于B[a]P染毒组大鼠,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第1次找到原平台位置所用时间越长,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越少,在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越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P慢性染毒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有损害作用,且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随B[a]P染毒剂量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 表明B[a]P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

  • [14C]苯并[a]芘在SD大鼠纹状体的动态分布研究

    作者:袁海艳;汤艳;程淑群;涂白杰

    目的:用r测量方法和光镜放射自显影研究[14C]苯并[a]芘([14C]Benzo(a)pyrene,[14C]BaP)在大鼠纹状体的动态分布,探讨BaP的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14C]BaP 3.7 × 105 Bq/kg,对照组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每组按照染毒后处死时问的不同,又分为1 h、1 d、2 d、3 d、7 d共5个时间点,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以及测定脏器系数,采用r测方法和光镜放射自显影法观察[14C]BaP在纹状体的分布及其银粒密度.结果:BaP急性染毒后大鼠出现了一般情况的改变和脏器系数下降.r测量结果:纹状体每克脑组织含放射性占注射剂量的百分比(%ID/g)在第1 d和第2 d明显高于海马、大脑皮层(P<0.05);放射自显影结果:纹状体银粒在第1 d达高峰,第2 d显著减少,染毒后第7 d仍可检测到银粒.结论:BaP能透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主要分布和贮存于纹状体,具有一定的中枢神经毒性.

  • B[a]P致SD幼鼠神经组织形态学损伤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魏科;汤艳;罗珑;段利;秦启忠;周莉;涂白杰

    目的:通过观察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对新生SD大鼠脑组织形态学、超微病理学和生化指标的改变,探讨B[a]P神经发育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将48只新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从出生后第5天始,每天灌胃1次,持续14 d.染毒后制切片,光镜、电镜观察海马形态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测定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与溶剂组比较,染毒组幼鼠可见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伤;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Na+-K+-ATP酶和Ca+-Mg2+-ATP酶的活性明显下降,丙二醛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可致新生SD大鼠神经发育毒性,其机制可能与海马组织氧化应激产生、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下降有关.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苯并[a]芘联合染毒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影响

    作者:邱志群;舒为群;付文娟;曹佳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苯并[a]芘单独或联合染毒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及乳酸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离纯化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油红O染色鉴定纯度大于90%后,以0.1、1、10、100、500 μg/ml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和0.01、0.1、1、10、100 μg/ml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单独或依次联合染毒,用MTT法检测对支持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测定培养液中的乳酸含量.结果 DBP染毒后100 μg/ml 吸光度值[D(49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aP染毒各组的D(490)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BP 100 μg/ml+BaP 10 μg/ml联合染毒组D(490)值显著上升(P<0.01),而在500 μg/ml DBP+50 μg/ml BaP联合染毒组D(490)值下降(P<0.05).DBP 100 μg/ml组、 100 μg/ml DBP+10 μg/ml BaP组和500 μg/ml DBP+50 μg/ml DBP组培养液中的乳酸显著增加(P<0.01),DBP 500 μg/ml组和BaP 50 μg/ml组培养液中的乳酸含量也增高(P<0.05).结论 一定剂量DBP可刺激支持细胞增殖并增加乳酸分泌,BaP虽不抑制支持细胞的增殖,但可使乳酸分泌增加.二者联合作用,在一定剂量下以DBP的效应为主,但在高剂量可抑制细胞增殖,呈现一定的协同作用.

  • 苯并[a]芘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程淑群;王应雄;夏茵茵;涂白杰

    [目的]探讨苯并[a]芘(B[a]P)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分别为6.25、2.5和1mg/kg体重),连续腹腔染毒B[a]P13周(90d).染毒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其大脑皮层、海马内γ-氨基丁酸(GABA)及谷氨酸(Glu)阳性神经元表达.[结果]在Morris水迷宫试验中,高、中剂量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 0.05),末次跨平台次数和在目标区域游泳时间所占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各暴露组Glu、GABA阳性平均光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并[a]芘可能通过影响大鼠海马和大脑皮质Glu和GABA含量,使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

  • 苯并[a]芘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的影响

    作者:程淑群;夏茵茵;王应雄;涂白杰

    目的 研究苯并[a]芘(B[a]P)对大鼠海马形态学和突触的影响.方法 初断乳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3个染毒组(分别为6.25、2.5和1 mg/kg体重),连续腹腔染毒13周(90 d).在染毒结束后,用电镜和光镜观察海马形态学改变.结果 HE染色对照组和B[a]P暴露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电镜仅高剂量组偶有线粒体肿胀和核浓缩现象出现.高剂量组神经元突触PSD厚度和突触活性区长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突触界面半径明显大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结论 低剂量B [a]P暴露对海马神经元形态和超微结构无明显影响,但B[a]P可能引起突触形态学的改变,降低突触的传递效率,因而影响学习记忆能力.

  • 苯并(a)芘对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及海马NOS和NO的影响

    作者:程淑群;汤艳;王应雄;袁海燕;涂白杰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苯并[a]芘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40只Wistar幼鼠髓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3个染毒组(浓度分别为1.0、2.5和6.25 mg/kg体重),连续腹腔染毒13周(90 d).染毒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的空闻学习记忆能力,测定海马组织中NOS活性和NO含量.[结果]BaP暴露各组大鼠寻找平台的平均逃避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延长,末次跨台次数明显减少(P<0.05),BaP暴露各组大鼠海马NOS活性和NO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BaP暴露使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其机制可能与BaP抑制NOS活性,影响海马NO含量,从而使LTP的诱导和维持受损有关.

  • 苯并[a]芘对小鼠肝脏的氧化损伤作用研究

    作者:程淑群;汤艳;王应雄;涂白杰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苯并[a]芘对小鼠肝脏的氧化损伤作用. [方法]用不同剂量(1 mg/kg,2.5mg/kg,6.25 mg/kg体重)苯并[a]芘对小鼠急性染毒,植物油为对照,2周后测定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小鼠肝脏细胞DNA损伤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SOD活性均显著性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肝脏细胞彗星率随苯并[a]芘剂量增加而增加.彗星尾长随剂量增加而延长(P<0.01). [结论]苯并[a]芘对小鼠肝脏有明显的氧化损伤作用.

  • 苯并[a]芘暴露对小鼠条件性恐惧记忆的影响

    作者:毛宏晖;李慧明;尚梦娟;胡俊锋;邢俊玲;张文平

    目的:研究苯并[a]芘染毒对小鼠条件性恐惧记忆的影响.方法:健康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染毒组、溶剂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2只.各组分别连续腹腔注射苯并芘(2 mg/kg)、等体积植物油和等体积生理盐水10 d,在染毒结束后第2周和第4周各取6只分别进行条件性恐惧记忆测试和开放旷场测试.结果:条件性恐惧记忆测试结果显示,染毒后第2周和第4周,染毒组小鼠在训练阶段僵立时间百分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背景提示阶段染毒组小鼠僵立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声音提示阶段染毒组小鼠僵立时间百分比同样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整个条件性恐惧记忆测试过程中,各组动物僵立时间百分比的变化趋势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开放旷场测试结果显示,染毒后第2周和第4周,各组动物条件性恐惧记忆刺激前后对比,对照组在中心区域停留的时间占比显著降低(P<0.05),而染毒组前后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苯并[a]芘暴露对小鼠的恐惧记忆水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因此减少恐惧伴随情绪-焦虑的产生.

  •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作者:赵苒;刘敏;王娟;郑芳;郭东北;范春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苯并[a]芘(B[a]P)和滴滴涕(DDT)联合暴露对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γ-谷胺酰转移酶((λ)-GD的影响及作用形式.方法: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10组即空白对照组(正常饲养)、溶剂对照组(食用油和二甲基亚砜处理)、低和高浓度B[a]P染毒组[1.0和10 mg/(kg·d)]、低和高浓度DDT染毒组[0.6和6 mg/(kg·d)]、低浓度DDT+低浓度B[a]P染毒组、低浓度DDT+高浓度B[a]P染毒组、高浓度DDT+低浓度B[a]P染毒组、高浓度DDT+高浓度B[a]P染毒组.染毒组各受试物经腹腔注射染毒,每日注射1次,连续31d.末次染毒24 h后通过眼球摘除取血,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中ALT、AST、γ-GT的活性;并制作肝脏HE切片,观察肝细胞形态.采用两因素三水平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B[a]P和DDT单独染毒时,均能诱导ALT和AST活性升高(F=41.308,P=0.000;F=20.083,P=0.000),随各自染毒剂量的增加,ALT和AST活性升高,但二者联合暴露对AL和AST活性均不存在交互作用(分别为P=0.258,P=0.264).B[a]P和DDT单独染毒对γ-GT活性均未产生明显影响,联合暴露也不存在交互作用(P=0.816).HE染色观察到肝细胞膜界限模糊,发生水样变性,肝细胞中出现小空泡,呈蜂窝状,随染毒剂量增加,肝细胞质水样变性加剧,部分肝细胞质溶解,并且细胞核肿大,形状不规则.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B[a]P和DDT单独染毒均能诱导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升高,不同剂量的B[a]P和DDT联合暴露对小鼠血清ALT、AST活性的作用形式主要表现为单独作用,而非交互作用.B[a]P和DDT的单独和联合暴露均未观察到对γ-GT的活性产生明显影响.

  • ERCC2/XPD基因缺失对苯并[a]芘所致DNA损伤修复的影响

    作者:肖莎;刘秋芳;徐韬钧;关阳阳;靳翠红;李丹丹;逯晓波

    目的: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 2/Xeroderma pigmentosum D,ERCC2/XPD)在苯并[a]芘所诱导的细胞DNA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野生型AA8和ERCC2表达缺失型UV5作为细胞对照模型,MTT法比较两种细胞经苯并[a]芘处理后细胞抑制率的差别;彗星试验和Rad51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不同浓度苯并[a]芘处理及修复24 h后细胞DNA损伤修复的情况.结果:与野生型AA8细胞相比,UV5细胞对苯并[a]芘所致损伤更加敏感,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彗星试验和Rad51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UV5细胞由于缺失ERCC2/XPD基因,修复苯并[a]芘所致DNA损伤能力降低(P<0.05).结论:ERCC2/XPD蛋白在核苷酸切除修复中发挥解旋作用,对苯并[a]芘所致DNA损伤修复至关重要.

  •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苯并[a]芘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波形蛋白和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邱志群;舒为群;陈济安;罗教华;杨澜;郑有科;曹佳

    背景与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和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单独或联合染毒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波形蛋白和α-微管蛋白表达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分离纯化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以1、10、100 μg/ml DBP和0.1、1、10 μg/ml BaP单独或依次联合染毒12、24、48 h后,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细胞中波形蛋白和a.微管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DMSO组比较,染毒24 h后,10 μg/ml DBP与1 μg/ml BaP均可诱导波形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5),100 μg/ml DBP组和10 μg/ml BaP组的波形蛋白下降更为显著(P<0.01),100 μg/ml DBP+10 μg/ml BaP联合染毒组波形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染毒48 h后,DBP和BaP单独染毒中、高剂量组波形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和P<0.01);联合染毒各组的波形蛋白表达与DMSO组相比均显著减少(P<0.05或P<0.01),但与DBP和BaP各对应剂量单独作用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染毒24 h后,10 μg/mlBaP组α-微管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48 h后,100 μg/ml DBP组α-微管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BaP各组α-微管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一定剂量的DBP和/或BaP可诱导大鼠支持细胞内波形蛋白表达降低,微管蛋白表达增加,二者联合作用呈现拮抗效应.

  • 真菌植物提取物AMH抑制苯并[a]芘诱发小鼠肿瘤作用

    作者:贺小琼;普苹;邓艳;段生朝

    背景与目的:研究具有抗突变作用的真菌植物提取物AMH是否具有抑制化学致癌物苯并[a]芘(B[a] P)的致癌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B[a]P诱发小鼠肿瘤试验.ICR小鼠随机分为AMH(Antimutagenic Herb)预防组、B[a]P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共三组,预防组经水饮用AMH,1周后腹腔注射B[a]P 100 mg/kg,对照同时等量腹腔注射B(a)P,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玉米油,其后观察小鼠肿瘤发生情况.结果:腹腔注射B[a]P能诱发小鼠产生肝癌、胃癌、膀胱癌、腹壁肌肉瘤、肺腺瘤等各种实体瘤.真菌植物提取物AMH(Antimutagenic Herb)能显著性抑制苯并[a]芘对小鼠的诱发肿瘤作用.实验期间,AMH预防组14只雄性小鼠未发现肿瘤;而苯并[a]芘对照组14只雄性小鼠中11只出现实体瘤、3只出现血性腹水;AMH对苯并[a]芘诱发雄性小鼠肿瘤发生的抑制率达100%.AMH预防组雌性小鼠肺腺瘤发生率为71.43%,平均每只小鼠的荷瘤数为2.14个;苯并[a]芘对照组肺腺瘤发生率为92.86%,平均每只小鼠的荷瘤数为7.43个;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植物提取物AMH能有效抑制强致癌物苯并[a]芘诱发小鼠肿瘤作用.

  • Aroclor1254预先染毒增强苯并[a]芘对Hep G2细胞DNA的损伤

    作者:吴欣江;鲁文清;Mersch-Sundermann V

    目的: 探讨Hep G2细胞经Aroclor1254预处理后对苯并[a]芘诱发的DNA损伤的影响. 方法: 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Hep G2细胞经Aroclor1254(23、46、92和184 μmol / L)单独染毒24 h和将其预处理24 h后再用苯并[a]芘染毒1 h对DNA损伤的影响. 结果: 苯并[a]芘诱发的DNA损伤随着Aroclor1254预处理的浓度增大而升高,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当Aroclor1254预处理的浓度分别为46、92和184 μmol / L时,苯并[a]芘诱发的DNA损伤与苯并[a]芘单独作用相比分别升高了8 %、16 %和160 %.184 μmol / L的Aroclor1254预处理后,苯并[a]芘诱发的DNA损伤与苯并[a]芘单独作用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Aroclor1254可显著地增强苯并[a]芘在Hep G2细胞中诱导的DNA损伤,这种损伤的增强可能和Aroclor1254对Hep G2细胞CYP1A1的诱导有关.

74 条记录 4/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