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柴胡汤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33例
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给予小柴胡汤治疗.结果 33例患者治愈28例(85%),好转4例(12%),无效1例(3%),总有效率97%.结论 小柴胡汤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骨伤术后发热45例
目的 探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骨伤术后发热45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8月收治的90例骨伤科术后发热患者,按照随机综合序贯法分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予以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2组患者体温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第3天、第6天均明显下降,但是观察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退热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60 min体温下降度数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退热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骨伤科术后发热45例的临床效果显著,预后良好,值得推广.
-
清热祛湿法治疗术后发热32例
剖腹手术由于组织细胞损伤坏死,组织蛋白分解及坏死产物的吸收,术后3日内病人发热、体温上升0.5~1℃属正常现象,但3天后仍发热或体温上升超过1℃则属异常.我们自1999年元月至2001年月12月拟清热祛湿法治疗手术后发热3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清营汤治疗子宫全切术后高热1则
发热是术后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发热病机复杂,多为久病耗气,手术损正,其病情虚实相兼、变化多端。本例患者身患癌症,本为毒热内伏之体,再加手术损伤,气阴两亏,而热邪独呈嚣张之势。气阴内耗,虽正气尚在奋起抗邪,毒热仍直入营血,故选用清营汤加减治疗,以“清”中寓“透”,清营透邪,补营阴调气血,临证加减,颇有效验。
-
辨证治疗妇科术后发热52例临床观察
发热是妇科手术后的常见症状,多在术后3 d左右出现,主要表现为低热持续不退,或午后发热,或恶寒发热,同时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妇科术后发热5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清热重剂治疗骨科术后发热30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重剂治疗骨科术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2006年至201 1年骨科术后发热采用此法治疗的病例,将其基本信息及服药前后体温变化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整理,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其服药前后体温变化、起效时间、解热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0例,服药后第1、2、3天与服药前体温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服药第2、3天体温无统计学差异.起效时间为(13.60±6.00)h,解热时间为(25.20±19.43)h.结论:清热重剂治疗骨科术后发热疗效确切,起效及解热快,不易复发.
-
甘露消毒丹化裁治疗宫颈癌术后发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露消毒丹治疗宫颈癌术后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宫颈癌术后发热、应用二代头孢类治疗无效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20人.中药组给予甘露消毒丹治疗,对照组给予亚胺培楠治疗.结果:2组总有效率中药组90%,对照组75%;2组用药后体温均呈下降趋势,第3天中药组平均体温37.0℃,对照组37.6℃.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中药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甘露消毒丹治疗宫颈癌术后发热有显著疗效,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发热时间.
-
养阴活血清热法治疗胸部肿瘤开胸术后发热的疗效观察
胸部肿瘤术后发热是开胸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及抗肿瘤治疗,为此我们对胸部肿瘤术后发热的患者,积极采用养阴活血清热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
新癀片辅助治疗心包切开后发热104例临床观察
发热究其原因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心脏手术后常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中度发热,高热40℃以上甚少.在临床上,心脏手术常植入牛心包补片、人工瓣环及瓣膜等异物,依据卫生部抗生素应用规范于术前及术后给予相应预防性抗感染等处理,已往临床观察,抗感染针对心脏术后中度发热效果并不理想,自2009年以来,笔者将新癀片用于心包切开后发热的治疗,使术后发热得到较好的控制,现报告如下.
-
1例脑囊虫并梗阻性脑积水术后发热的护理体会
2000年8月,我院收治1例第四脑室囊虫并梗阻性脑积水的病人,术后持续发热10天,经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病人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腹腔镜下卵巢畸胎瘤剥除术的术中配合
腹腔镜下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已被越来越多的妇科医生和患者所采用和接受.卵巢畸胎瘤囊肿内多含有毛发、骨质及黏稠的脂质,在行剥除术时很容易破裂,其内容物散布盆腔可能发生术后化学性腹膜炎,这可能与术后发热和肠梗阻及腹膜上的肉芽肿沉积物和粘连形成有关.[1,2]因其固体成分多,导致从很小的腹腔镜手术切口取出困难.我院对腹腔镜下行卵巢畸胎瘤剥除术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进,较好地解决了囊肿破裂污染盆腔和取出困难这两个技术难题.近半年来共施术20例,鉴于该手术术中配合对手术成功或顺利与否有重要影响,现将手术中的护理配合体会总结如下.
-
第83例——双侧胸膜腔、心包积液及胸腺增大并左上肺阴影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48岁,因反复胸闷、气急3个月,咳嗽、痰血2天于2001年6月29日入院.患者于2001年3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急,尤以活动后明显,1周内症状逐渐加重,并于休息时亦感气急, 无明显咳嗽、胸痛、咯血,无发热、盗汗等症.发病前1周曾行扁桃腺摘除术(病理未查),术后发热1天后自行缓解.4月6日曾去当地医院就诊,胸透示:右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
γ/δ肝脾淋巴瘤一例
患者男,43岁。因右上腹部肿物7年,发热、消瘦、盗汗3个月于2000年1月入院。体检:T 39.8℃,贫血貌,皮肤巩膜黄染,肝肿大(右肋下10 cm),脾肿大(1线15 cm,2线17 cm,3线3 cm)。血常规:WBC 0.9×109/L,RBC 2.56×1012/L,Hb 74 g/L,血小板44×109/L。外周血可见一类胞体大、核圆或有凹陷、核大、胞浆丰富的淋巴细胞。骨髓活检:骨髓内可见肿瘤细胞浸润,呈灶样分布,造血细胞增生活跃。肝脏穿刺病理: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检查:Pan-T(+++),CD3(+),CD4(-),CD8(-),CD20(-),CD68(-),Vimentin试验(-)。根据临床表现、病理和免疫组化结果,诊断为γ/δ肝脾T细胞淋巴瘤。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化疗,症状无缓解,遂行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脾红髓大量肿瘤细胞浸润,细胞体积中等偏小,胞浆少,核体积大,核仁不清楚,偶可见较小核仁,染色质疏松,白髓受压萎缩,视野中可见少量浆细胞。术后发热缓解,外周血象恢复。但1个月后再次发热,继以多种方案化疗,疗效欠佳,高热、黄疸、体重减轻呈进行性加重,肝功能损害明显。
-
二尖瓣置换术后发热、脑出血
患者男,48岁,工人.因间断心悸4年半,发热2年余,于2003年7月25日住入我院.患者于1998年因头晕、心悸,曾被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阵发性心房颤动".2000年6月当地医院作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2001年3月在外院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26天患者发热,体温达38.5℃,偶达40.0℃,多以午后中低热为主,有盗汗;多次血培养仅1次阳性,为"类白喉杆菌,微球菌类",先后应用氧氟沙星、红霉素、阿奇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每种抗生素治疗10余天体温不降.2001年11月外院心脏超声检查发现腱索满布赘生物,切除腱索培养为"类白喉杆菌",术后继续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腱索切除3天后体温下降并维持正常58天,于2002年1月再次出现午后发热,高体温38.5℃,再次交替应用上述抗生素,仍持续发热,诊断未明确.半年前开始前臂、下肢出现直径约0.5 cm淤点,触痛.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前已20天未用抗生素.
-
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热的预防效果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热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6月于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5例.在治疗期间,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加强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术后发热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热的预防效果显著.
-
儿童扁桃体及腺样体术前表面细菌培养结果与术后发热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而需要行手术的患儿,术前腺样体及扁桃体表面的细菌培养结果与术后发热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诊断为OSAHS并拟行腺样体及扁桃体手术的患儿60例,于术前采用咽拭子法,取扁桃体、腺样体表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采用低温等离子消融系统实施腺样体切除+扁桃体部分切除手术,观察并记录其术后体温的变化.将术前细菌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术后发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细菌培养结果以正常菌群为主,扁桃体及腺样体检出率分别为96.7%(58/60例)及78.3%(47/60例);条件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其在扁桃体的检出率分别为28.3%(17/60例)和11.7%(7/60例),在腺样体的检出率分别为26.7%(16/60例)和16.7%(10/60例);术前细菌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术后发热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结论:儿童扁桃体及腺样体术前细菌培养阳性与术后发热无关.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特点及趋势的相关分析
背景:围手术期发热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十分常见,但关节术后感染尤其是假体周围感染可产生灾难性后果,因此骨科医师对其患者术后发热仍难免特别担心。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的相关特点和趋势,以及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热与感染等因素的潜在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5月行膝关节置换术的70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记录每例患者术前1 d至术后10 d每天的高体温,术后血红蛋白丢失量、是否输血、麻醉方式、是否发生感染及感染类型等。
结果:351例(50.1%)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出现术后发热。在发热患者中,第1次发热症状常出现在术后第1天(204例,占所有发热病例数的58.1%),手术当日(55例,15.7%)和术后第2天(62例,17.7%)次之。整个住院期间的高体温常出现在术后第1天(168例,47.9%)、第2天(125例,35.6%)。25例(3.6%)患者发生术后感染事件,术后发热与感染事件、输血显著相关;与年龄、性别、血红蛋白丢失、麻醉方式等因素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在感染事件中,呼吸系感染易引起术后发热。
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热与感染事件、输血明显相关,而连续发热、超过39℃的发热尤其需要引起医师对术后感染的警惕。 -
一起因手术操作不当引起术后感染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一起由于手术方式的改变导致术后感染原因分析,为医院感染的原因调查与分析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2月某二级医院妇产科,18例腔镜手术中7例出现术后发热,该院及省内专家对此事件进行了流行病学、病史、环境卫生学调查,并采用了模拟手术再现的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事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找到此次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及时阻止术后医院感染继续发生.结论 该次术后医院感染主要与手术医师操作失误、导致盆腔感染有关,也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等原因有关.
-
剖宫产术后急性坏死性筋膜炎一例
患者29岁,孕1产1,因"剖宫产术后发热2 d,腹痛1 d余,发现腰腹部瘀斑1 d",于2007年10月30日14:15入院.平素月经规律,孕期未行正规保健检查,既往体健.10月27日因"临产"于外院待产,入院化验检查结果均正常.28日8:45因"胎儿窘迫"行会阴侧切术和胎头吸引术,但助产失败,于10:45急诊行剖宫产术,手术过程顺利.
-
清开灵治疗术后发热121例
我们自1993年6月至1995年1月,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术后发热12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