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花饮预防氟尿嘧啶类药物引起的口腔溃疡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双花饮对预防氟尿嘧啶类药物引起的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2012年间我科的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共122例,其中治疗组收集61例,空白组收集61例(治疗组:在化疗期间配合双花饮漱口,空白组:为单纯化疗组)。结果治疗组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29.5%,对照组口腔溃疡的发生率70.5%,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0.01)。结论双花饮能明显降低化疗所致的口腔溃疡的发生率,而且疗效显著。
-
二氢嘧啶脱氢酶与氟尿嘧啶类药物不良反应及疗效相关性
氟尿嘧啶及其衍生物是常用的抗肿瘤药物。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是嘧啶代谢中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在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代谢中起关键作用,其活性与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疗效相关。DPD的酶活性个体差异很大,部分和完全缺陷能导致严重甚至致命的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对DPD的研究也从酶学水平上升至基因水平。本文回顾了DPD的分布、功能和检测方法,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氟尿嘧啶类药物相关性。
-
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转移性小肠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转移性小肠癌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晚期转移性小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FOLFOX方案组和XELOX方案组,每组40例.FOLFOX方案组患者采用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方案(FOLFOX方案)治疗,XELOX方案组患者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总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OLFOX方案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均长于XELOX方案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奥沙利铂和亚叶酸钙方案治疗晚期转移性小肠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相当,但前者更能有效延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时间,值得推广.
-
结肠癌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结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它是癌症引发死亡的"第三大杀手",在我国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1].长期以来,药物治疗该病的唯一途径是静脉输注氟尿嘧啶类药物,如5氟尿嘧啶和亚叶酸(5-Fu/LV)的联合化疗方案,但该治疗方法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因此,人们研制了该药的新剂型,如口服的5-Fu,另外还研制了一些新的化疗药物,比传统药物更有效、安全、低毒[2].本文就近几年来结肠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多西他赛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符合纳入标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进入该院的6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方式,实验组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方式,比较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在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白细胞减少总发生率为86.67%明显高于实验组66.67%,而实验组外周神经毒素发生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晚期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应用特点,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
-
回肠造口肿瘤患者口服卡培他滨致严重腹泻11例护理
卡培他滨(希罗达)是新一代口服抗肿瘤药物,能达到甚至超过静脉给药氟尿嘧啶类药物的疗效[1],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大肠癌。大肠癌手术行回肠造口患者如发生严重腹泻,不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还易引起造口粪水性皮炎、严重脱水、肾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本院297例回肠造口肿瘤患者在口服卡培他滨方案化疗中,11例(3.7%)出现严重腹泻,通过精心护理腹泻症状均好转,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氟尿嘧啶类药物致脑病四例
氟尿嘧啶类药物如5-氟尿嘧啶(5-Fu)、卡倍西他滨(希罗达)等,是抗肿瘤治疗的重要药物,其中希罗达是5-Fu的前体药物,在体内经羧酸脂酶、胞苷脱氨酶、胸苷酸磷酸化酶(TP)系列作用转化为5-Fu,起到杀伤恶性肿瘤细胞的作用.
-
γ干扰素诱导胸苷磷酸化酶表达对氟尿嘧啶类药物抗大肠癌活性的调节作用
5-氟尿嘧啶(5-FU)应用于临床胃肠道肿瘤的单用反应率低不超过20%[1].氟尿嘧啶类化疗药均需要在胸苷磷酸化酶(TP)的作用下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发挥抗肿瘤活性.
-
2010-2014年天津市肿瘤医院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评价2010—2014年天津市肿瘤医院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调取天津市肿瘤医院2010—2014年氟尿嘧啶类药物的相关用药信息,对药物剂型、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4年氟尿嘧啶类药物的总使用金额和DDDs逐年增长。卡培他滨片、替吉奥胶囊、氟尿嘧啶注射液和氟尿嘧啶植入剂的使用金额呈逐年递增。替加氟注射液和注射用氟脲苷的使用金额连续5年递减。从排序来看,卡培他滨片、氟尿嘧啶植入剂、替吉奥胶囊连续4年排名前3位。卡培他滨的DDDs排名持续居于首位。口服剂型的使用金额构成比和DDDs构成比持续上涨,普通注射剂的使用金额构成比及DDDs构成比均明显下降。氟尿嘧啶类药物的DDC及排序相对稳定,大部分氟尿嘧啶类药物的 B/A 值接近于1.00,表明使用金额与使用频度的同步性较好。结论天津市肿瘤医院氟尿嘧啶类药物使用合理,符合安全、有效、经济、方便的原则。
-
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心脏的损害表现及分析
目的:探讨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对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心脏的损害.方法:1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分为无心脏危险因素组(甲组),有心脏危险因素组(乙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脏损害表现及心电图变化.结果:132例患者中9例出现心脏损害表现,占6.82%,其中1例出现猝死,1例为室性期前收缩,有7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并发生心电图ST-T改变.在发生心绞痛的7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状况,予以转往心内科治疗.2例患者经口服硝酸脂、钙离子拮抗剂,症状控制.2例为一过性,未做处理症状恢复.结论: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心脏毒性虽然发生率低但很严重,对有心脏危险因素者更明显,临床医师应高度警惕其副作用,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心脏危险分类,合理用药,以降低发生心脏损害的发生率.
-
新药希罗达及其临床应用
氟尿嘧啶类药物用以对许多常见实体肿瘤(包括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标准治疗已超过40年,其代表5-氟尿嘧啶(5-Fu)可单药或与其它细胞毒性药物或生化调节剂联合用于许多标准治疗方案中,对进展期肿瘤的随机试验表明,持续或延长输注5-Fu较静脉推注具有更高的反应率和生存优势.但前者需手术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在操作和合并症治疗上存在一些问题,经济负担也较大.
-
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应用及护理
希罗达(Xeloda)是一种新型口服型氟嘧啶氨基甲酸酯盐,是在细胞内激活的口服型细胞毒性药物,是一种模仿氟尿嘧啶持续给药能达到甚至超过静脉给药疗效的氟尿嘧啶类药物[1];奥沙利铂(Oxaliplation lohp,草酸铂)化学名为左旋反式二氨基环乙烷草酸铂,是第三代铂类衍生物.
-
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及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伊立替康、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伊立替康+奥沙利铂,观察组给予伊立替康+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8周期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1年存活率及复发率分别为77.27%、95.45%和31.82%;对照组分别为36.32%、86.36%和63.64%;两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Ⅰ级和Ⅱ级,均可耐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伊立替康、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可提高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
-
伊立替康与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伊立替康(IRI)、奥沙利铂(OXA)联合氟尿嘧啶(5-Fu)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3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伊立替康组31例应用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奥沙利铂组31例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奥沙利铂组有效率为22.58%,显著高于伊立替康组的16.13%(P<0.05);两组疾病控制率、远期疗效、不良反应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伊立替康方案相比,应用奥沙利铂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实施化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
单药希罗达治疗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希罗达属于氟尿嘧啶类药物,是5-氟尿嘧啶(5-FU)的前体,其治疗乳腺癌与结、直肠癌的临床效果已经得到证实;而且国内动物试验结果显示,希罗达能抑制肝癌的生长与转移.本文旨在探讨希罗达在晚期肝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
紫杉醇或奥沙利铂分别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紫杉醇或奥沙利铂分别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两种化疗方案一线治疗进展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6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40例,采用紫杉醇联合氟脲嘧类药物的化疗方案;B组36例,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化疗方案.两组患者均接受化疗至少2周期,每2周期评判1次疗效.结果 A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1年生存率分别为47.5%、70.0%、7.0个月、14.0个月和30.0%;B组分别为44.4%、72.2%、5.0个月、13.0个月和27.8%.A、B两组间比较,在客观有效率与生存期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B组主要不良反应为外周神经毒性.结论 以紫杉醇或奥沙利铂分别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均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两种方案疗效无明显差异,主要不良反应各有特点,但均可耐受,可根据患者个体状况选择应用.
-
希罗达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卡培他滨(Capecitabine Xeloda, 希罗达)是新一代的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现就其临床观察情况作一总结.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乳腺癌病人75例,年龄为30~74岁,平均年龄51.0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明确诊断为乳腺癌,病理诊断以浸润性导管癌和单纯癌多见,分别为46例(60.5%)和17例(22.4%).
-
结直肠癌组织中TP/DPD表达的研究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对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反应率存在很大个体差异,原因在于肿瘤内氟尿嘧啶类药物代谢酶[1,2],胸苷磷酸化酶(TP)和二氢嘧啶脱氢酶(DPD)水平的差异;本文探讨TP和DPD在大肠癌的表达和定位.方法:21对正常大肠粘膜及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采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与临床病理指标相结合.结果:21对结直肠癌标本中,肿瘤组织与正常大肠粘膜的平均TP含量分别为(60.25±36.18)U/mg和(22.37±13.69)U/mg(P<0.01).肿瘤与正常大肠粘膜内平均DPD分别为(12.75±5.86)U/mg和(14.02±7.48)U/mg.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TP与DPD既可出现在肿瘤细胞内,也广泛存在于癌周免疫反应及炎细胞内.TP、DPD表达与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指标无明显关系.结论:正常大肠粘膜及癌组织中TP与DPD含量的个体间差异是临床氟尿嘧啶类药物有效性及毒副反应差别的理论依据.检测TP表达可用于5-FU前体药物敏感性的预测,检测DPD表达可作为氟尿嘧啶类药物敏感性预测指标.
-
多西他赛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观察和对比多西他赛与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进行化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进行化疗.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总生存期(0S)、无进展生存期(PFS)、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2组患者疗效分布及临床有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OS和FPS的中位数估计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白细胞减少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应用多西他赛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方案和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化疗方案的疗效及患者预后基本相当,不良反应种类有所有差异,均为晚期胃癌化疗的有效备选方案.
-
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与比较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1例初治晚期胃癌患者,分别使用伊立替康(37例)180 mg/m2 d1或奥沙利铂(34例)85 mg/m2 d1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推 d1,2+5-Fu 600 mg/m2持续静滴22 h d1,2+亚叶酸钙200 mg/m2 d1,2,14 d为1周期或口服卡培他滨1.0 g/m21日2次, d1~14,21 d为1疗程或口服替吉奥25 mg/m21日2次,d1~14,21 d为1疗程。结果65例患者可评价疗效。伊立替康组和奥沙利铂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2.35%和22.58%,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6.47%和70.9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5个月(3.962~6.038个月)和4个月(2.730~5.270个月),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易耐受,主要为粒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伊立替康组腹泻发生率较高,为45.95%。奥沙利铂组外周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29.41%。结论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可以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