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十八反的相关研究近况
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的重要内容之一,早源于《神农本草经》,是古代医家长期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也是历代医学家争论的焦点。近年来,十八反的相关实验研究较多。为帮助广大医药工作者充分了解中药十八反的基础研究概况和临床用药禁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
甘草、芫花合用对大鼠肝脏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
目的:为了阐明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十八反产生相反作用的机制,选择相反药对甘草、芫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二者合用对主要药物代谢酶CYP1A2、CYP2E1、CYP3A1/2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YP1A2、CYP2E1活性;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CYP3A1/2活性.结果:甘草、芫花合用后CYP1A2、CYP2E1、CYP3A1/2的酶活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01).结论:两药合用对药物代谢酶的影响可能会使某些药物毒性成分在体内代谢特征发生改变,对药物的疗效或毒性产生影响,从而产生基于药物代谢酶的中药间相互作用.
-
基于物质基础探讨中药"十八反"配伍致毒/增毒机制
自金元时期以来,十八反一直是中药配伍禁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对医疗健康的需求及现代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配伍禁忌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该文对十八反配伍药对的物质基础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从化学物质变化角度探讨十八反可能的致毒/增毒机制,以期为十八反配伍禁忌机制研究提供思考和借鉴,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中药十八反的现代临床应用数据分析与思考
为探寻十八反药在现代临床中应用的规律,以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为检索对象,以基于频次统计及大频繁模式挖掘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1 964篇临床文献进行了总结.分析发现:现代I临床中含有十八反药对复方的应用以个案报道居多,其适应证以复杂性、难治性病症为主,复方中部分十八反药对的配伍比例有一定规律,且较其他方药有更多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用药形式.说明近年来随着临床实践的不断补充和发展,人们对十八反方药的认识有了一定的变化,逐步肯定了部分相反药对可以有条件地用于临床.
-
基于药物代谢酶探讨中药“十八反”配伍致毒/增毒机制
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中药“十八反”、药物代谢酶方面的文献37篇,对中药十八反配伍药物组合对细胞色素P450的影响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提出中药十八反配伍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的体内、体外研究方法与思路及现有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如体外实验不能全面反映体内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结果,通过代谢酶mRNA浓度的测定不能全面反映其活性的变化等,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提出考察十八反药物对代谢酶的影响,应从体内、体外实验两方面来进行,还应结合毒性成分的代谢变化对毒性产生或增强的影响及其关联规律,进而从药物代谢酶的角度探讨十八反可能的致毒/增毒机制,为十八反配伍禁忌机制研究提供思考和借鉴.
-
对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药"十八反"一些问题的探讨
本文在分析十八反的药物范同和几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同药典>)十八反中药收载情况的基础上,对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药十八反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供编写新版药典参考.
-
从中药十八反的源流探其药物范围
随着历史的沿革,十八反的内容及药物范围都在不断地增删变化.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文就当今十八反所涉及的药物作了详细的阐述.
-
中药“十八反”反药配伍分析及玉壶汤应用1例
“中药十八反”是传统中药配伍禁忌的主要内容之一,历代医学家虽然尊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从十八反的由来和历史沿革看,古代有不少反药同用的文献记载,认为反药同用可起到相反相成的效能.例如《医学正传》谓:“外用大毒之症,必有大毒之药以攻之,又不可常理论也.”如古方感应丸,用巴豆、牵牛同剂,以为攻坚积药;四物汤加人参五灵脂辈,以治血块;张仲景用赤丸方来治疗寒气厥逆,用甘遂半夏汤攻下遂饮;李东垣用散肿溃坚汤治疗瘰疬和马刀疮结;王肯堂用昆布散治疗瘿瘤等.
-
中药十八反研究进展
目的 探讨十八反药物配伍存在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中药十八反的历史源流,古今医者的临床应用,现代药理毒理研究等方面的综述分析.结果 认为十八反的药物之间配伍存在一定的关系,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结论 十八反药物之间的配伍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慎重配用.
关键词: 中药十八反 -
半楼贝蔹及配伍乌头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十八反中半夏、贝母、栝楼、白蔹、白及配伍乌头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测定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与细胞色素b5含量.[结果]配伍组与其相应单药组比较可显著降低P450酶及b5含量(P<0.001或P<0.05).[结论]药物配伍后导致P450酶变化,对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
-
谈中药十八反与十九畏
中药"十八反"与"十九畏"始于<本草经集注>, 至<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历时千余载并编纂成歌诀, 而成为中医临床用药的金刻玉律, 为历代所推崇. 其歌云: "本草明言十八反, 半萎贝蔹芨攻乌, 藻戟芫遂俱战草, 诸参辛芍叛黎芦", "硫黄原是火中精, 朴硝一见便相争, 水银莫与砒霜见, 狼毒怕密陀僧, 巴豆性烈为上, 偏与牵牛不顺情, 丁香莫与郁金见, 牙硝难合京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 人参怕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 若逢石脂便相欺. "但古今亦有持不同见解者, 如<金匮要略>之"甘遂半夏汤"中之甘遂与甘草同用; <医宗金鉴>中用以治疗瘿瘤的"海藻玉壶汤"中海藻与甘草同用; <本草纲目>中亦有人参与五灵脂同用的记载; 近代<蒲辅周医案>中曾用"四君子汤"加"失笑散"治疗胃溃疡而名噪一代; 近来<妇科学讲议>亦有用"橘皮竹茹汤"治疗妊娠呕吐者. 据现代文献报道, 在治疗甲状腺肿瘤时, 海藻与甘遂同用未见不良反应; 近代又有报道, 甘草与甘遂同用时, 如甘草量等于或小于甘遂量, 无相反作用; 如甘草量大于甘遂量, 则有相反作用. 另一试验结果为甘草与甘遂混合应用于豚鼠有严重反应(胃部膨胀、气胀)或致死. 大戟与芫花同甘草同用时其利尿、泻下作用受到明显抑制, 并有使大戟、芫花毒性增强的倾向; 甘草用量越大, 其反作用亦越强, 反之则无相反作用.
-
浅谈中药"十八反"
中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雷公炮炙药性赋》中的"十八反"歌诀:"本草言明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到目前为止,中药的配伍禁忌理论还不完善."十八反"是著名的中药配伍禁忌,其内容被收入《中国药典》.但在著名的传统方书《普济方》和当代方书《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中可以找到一些含有"十八反"药对的处方,前者61739首中有366首(占0.59%),后者5865首中有45首(占0.77%).然而,自金、元以后,"十八反"已失去原有的数量涵义,变成相反药物的同义词,且因各家认识不同,记载的种类、数目也异.以反藜芦的"诸参"为例,古代文献至少有22种"诸参"的说法,涉及7种参药;近、现代文献至少有45种说法,涉及15种参药.以上所得配伍超过200对,配伍之后情况如何,确实难料[1,2]."十八反"是前人遗留下来的经验,原则上不能同用,若病情需要,经医师重新审定签字后,方可调配应用.下面从药物品名、品种、药理试验、化学成分浅谈中药"十八反".
-
中药十八反实验研究概况
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药性理论研究争议多的问题.近年来,有关中药十八反的实验研究报道较多,如中药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的毒理实验研究、中药十八反相关的药理研究、中药十八反对小鼠肝药酶的影响等.其研究思路及方法不同,实验结果也不相同,至今仍无定论.本文就近年对中药十八反实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为十八反实验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中药十八反疑点探析
中药十八反一说在<神农本草经>一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更没有十八反这一说,仅在该书序录中有以下记述"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无用相恶相反者."但具体到某一味药和某一味药相反本书并没有明确说明,数百年后到了南北朝·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一书出世才在该书中出现了某一味药和某一味药相反,但也没有提出十八反一说,若从本书反药数目统计来看共有21种药,十七对.再到金·张子和<儒门事亲>一书出版,该书在第十四卷中记载了十八反歌,似乎从此以后十八反成立,几乎成为后世中医药界搞不清楚说不明白的清规戒律.凡是学习中医者都必须知道,并遵守之,中药考试中十八反也是必考知识.若在处方中出现一对反药,则会被视为错误.可见十八反在中医界的重要地位.既然重要,就不能不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笔者在研读古今医学资料过程中,发现问题很多,现提出几条质疑,供指教.
-
半夏配伍附片临床应用一则
笔者用中药十八反中的半夏与附片配伍治疗眩晕收效满意,介绍如下.1 病例谭某,女,57岁,已婚.频发眩晕、呕吐痰涎年余,每天发作次数不等,发时呕吐痰涎量多,多时可达200mL,纳差,乏力,曾在多家医院住院用中、西药治疗,收效甚微.出示他院各种检查单,见心电图、肝、肾功、脑CT、脑血流图、颈椎X片等均正常.
-
中药十八反诸参考证
中药十八反因流传年代久远,古今医药专著论述多有出入.现就十八反中诸参谈点看法,与同道商榷.1 诸参之数诸参应为几种,中药专著中论述并不一致.有谓四参的.如全国高等院校教材<中药学>[1]十八反一项为人参、沙参、丹参、玄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