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袋鼠式护理在低体重儿体温不升中的应用
袋鼠式护理(kangaroo mother care,KMC)又名皮肤接触护理(akin to skin,SSC)是二十世纪70年代哥伦比亚儿科医生Edgar.Rey因为考虑保温箱数量不足导致新生儿死亡率增高,将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直接送到母亲怀抱中,以产妇的身体作为人工保温箱,维持新生儿体温的同时进行母乳喂养.因为产妇将新生儿放在胸前喂养的姿势十分像袋鼠,所以这一护理喂养方式被命名为"袋鼠式护理"(KMC).上世纪80年代开始哥伦比亚实施的KMC得到"联合国国际儿童紧急援助基金会"(IJNICEF)的认可,并被公开发表[1].
-
低体重儿体外循环术后呼吸道管理
体外循环术后需要呼吸支持,呼吸支持的同时也是对心肌的保护,良好的呼吸监护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降低体外循环术后病死率至关重要.
-
早产低体重儿护理
本文介绍了早产极低体重儿常见症状,对其临床护理管理(环境管理、呼吸管理、喂养管理)及其新型护理方法(新生儿 PICC技术、抚触、“袋鼠式护理”、“鸟巢”护理)进展进行讨论总结,目的是应用新护理方法,促进早产低体重儿正常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提高其成活率。
-
低体重儿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低体重儿手术期间低体温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至2015年10月行手术的低体重儿低体温患者19例,围手术期均给予复温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并分析本组患儿护理后复温表现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19例低体重儿在复温护理干预后,体温均恢复至正常标准,回房后体温水平与低温状态下体温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低体重儿常发生低体温表现,行手术治疗期间需给予严密的复温护理措施,以维持体温水平平稳,及时纠正低体温状况。
-
浅谈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体会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1h内体重不足2500g者.一般为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体重低于2500g,身长不足47cm的早产儿或胎龄满37周至未满42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足月小样儿.由于低出生体重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较高,所以,要给予相应的特别护理,以此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我科从2000~2003年共收治低出生体重儿198例,其中体重不足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22例,体重不足1000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4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早产儿生活力低下的护理体会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因早产儿容易合并低体重儿、缺血缺氧脑病、肺透明膜病、硬肿症、呼吸暂停和坏死性小肠炎等,死亡率较高,所以精心护理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
105例早产儿的临床护理经验
早产儿出生时胎龄满28周而不足37周的活婴,出生体重一般为1000~2500g,也属低体重儿范畴.其组织器官正处于生长发育,功能需进一步完善,故生活能力差、抵抗力低、合并症多.生后应按高危儿进行监护处理.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早产儿105例.小胎龄28周,低体重750g,有并发症者52例(49.5%).痊愈出院91例(86.7%),早产儿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
51/2#头皮针在低体重儿股静脉采血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NICU低体重新生儿的股静脉采血方法.方法;将312例低体重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174例,对照组138例,实验组用5 1/2#头皮针,对照组用7#注射针头进行股静脉采血.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2%,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5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5 1/2#头皮针适用于低体重新生儿的股静脉穿刺采血.
-
经皮中心静脉导管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
经皮中心静脉导管,也称为经外周插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即将一种可弯曲的软导管从周围静脉插入,并通过该静脉进入中心静脉系统,根据插入的部位,导管前端可位于上腔静脉内,也可位于下腔静脉[1].
-
宝宝该不该补充微量元素
父母们总担心宝宝缺乏各种各样的微量元素,所以盲目地给宝宝一通大补.殊不知对不需要的宝宝来说盲目地补充微量元素只能增加他的身体负担.到底什么样的宝宝才需要微量元素的补充呢?一般来说,早产儿、双胞胎、低体重儿、出生时体内微量元素储备少、喂养不当、辅食添加有误、挑食偏食、食欲差、抵抗力低、经常生病的儿童等容易出现微量元素缺乏.
-
低体重儿的科学喂养
所谓"早产儿"即出生时体重低于2 500克的婴儿,也就是低体重儿.低体重儿除注意保暖外,合理喂养也很重要.因为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快,对各种营养物质需求量大,但吸吮吞咽能力差,胃容量小,极易呛着而导致窒息和吸入性肺炎,或造成营养不良等.显然,合理喂养是提高低体重儿存活率的关键.
-
低体重儿母亲应激反应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低体重儿母亲进行心理疏导及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减少低体重儿母亲应激反应对泌乳的影响,提高低体重儿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产科出生的低体重儿68例,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母亲由专业护士与其进行沟通并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对照组采取常规告知病情及母乳喂养的知识,对两组婴儿能满足母乳喂养计划需要量的例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生后1-2日和3-4日两个年龄段,实验组与对照组满足母乳喂养计划需要量的例数差异不大,然而随着日龄的增加,实验组满足母乳喂养计划需要量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体重儿母亲应激反应是影响低体重儿母乳喂养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低体重儿母亲的应激因素进行积极干预,可以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率.
-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死亡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变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 2004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死亡的129例患儿的病历资料,筛选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体重<1.5 kg新生儿年均病死率9.2%;胎龄≤32周早产儿年均病死率为9.4%;死亡新生儿中出生48 h内病死率达34.9%.2004年-2009年新生儿直接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先天性畸形、其他疾病.结论 胎龄小、出生体重低及母亲高龄始终是新生儿死亡的高危因素,死亡高危时段在出生后48 h内.感染性疾病、窒息及其并发症是主要的直接死因,先天性畸形致死率增高,疾病谱有扩大趋势.
-
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呼吸道护理
[目的]总结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呼吸道护理.[方法]对200例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同时加强术后呼吸道护理.[结果]200例患儿无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仅1例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经抢救好转,5例发生肺不张,经肺部理疗后好转,2例发生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后痊愈,其余患儿无明显肺动脉高压表现及并发症.[结论]加强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并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呼吸道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35例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
总结35例早产低体重儿的护理,强调应暖箱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喂养,加强观察病情、光疗护理、病房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家长的陪护指导、家长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
-
应用PDCA加强低体重儿护理管理的探讨
[目的]探讨戴明循环管理法(PDCA)在加强低体重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7月-2007年6月我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的新生儿数、低体重儿数、低体重儿比例、死亡数、病死率进行基线调查,进行原因分析.根据原因分析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干预.观察2007年7月-2008年6月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前低体重儿病死率为3.1%,护理干预后低体重儿病死率降至1.9%.[结论]应用PDCA加强低体重儿的护理管理,是降低低体重儿的病死率、提高成活率的有效途径.
-
3M透明敷贴在新生儿胃管固定中的应用
在新生儿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胃管留置术是一项基础护理技术,常用于洗胃、鼻饲奶、胃肠减压等.新生儿胃管喂养以早产儿居多,尤其是低体重儿.胎龄越小胃管喂养的时间越长.如何保持胃管牢固的固定在正确位置,是护士面临的重要难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科用美国3M公司生的透明敷料固定留置胃管,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
按摩疗法对早产低体重儿运动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按摩疗法对早产低体重儿运动能力、体重和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运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101例早产低体重儿(孕周<34周,出生时体重<2 500 g)进行研究,观察组(n=50)实施按摩疗法(每次15 min,每天3次,共4周),对照组(n=51)实施常规护理法,测试两组婴儿运动能力、体重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早产体重新生儿的运动能力(P=0.002)、住院时间(P=0.016)和体重(P=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按摩疗法可促进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的运动能力.
-
1例低体重儿二尖瓣置换术后监护
严重的先天性二尖瓣发育不良,大瓣钙化或瓣叶缺如或大瓣活动受限的病人,确认不能做瓣膜修复或修复后仍有明显关闭不全的应施行二尖瓣置换术(MVR),但婴儿病情重、病理复杂影响发育,若行MVR手术难度大,病死率较高.2005年11月我科成功为1例4个月的婴儿实施了MVR,患儿于术后16 d痊愈出院.
-
早产儿及低体重儿简易胃管制作法
因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小儿胃管不适用于早产儿及低体重儿(鼻孔细小),我科用一次性无菌头皮针自制了早产儿、低体重儿胃管,经临床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