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证候分类中常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评析

    作者:Wang Xuehua;夏春明;Yan Jianjun;王忆勤;Li Fufeng

    为避免主观因素对中医辨证的影响,迫切需要运用现代技术及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中医诊断信息获取与处理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促进中医诊断学的客观化、规范化.指出多元统计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领域的应用为中医证候的研究引入了规范化和量化的数学描述,也能对证候规律作出一定的解释.对近20年中医疾病证候分类中需用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判断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隐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这些方法在使用中的各自特点作了分析和评价.

  •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针刺效应对不同脑区CREB/p-CREB表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作者:林栋;赖新生;张宏;唐纯志;吴强;陈采益;洪霖

    目的:观察CREB及p-CREB在针刺穴位后的不同时间点及不同脑区的分布特点,以探讨针刺效应的中枢作用特点.方法:选用健康清洁级SD大鼠30只,分为5组(空白组、外关组及非穴组,其中外关组及非穴组按不同取材时间分为即刻组及20min组2个亚组),每组6只大鼠.空白组大鼠仅模拟抓取动作,外关组及非穴组分别针刺外关穴及旁开非穴20min,每5min捻针1次.处理组大鼠分别于针刺结束后即刻及20min后取相应皮质扣带回及小脑水平作冠状位切面,作免疫组化观察分析不同脑区的CREB及p-CREB的表达特点.结果:针刺后即刻及20min在小脑扁桃体区外关组及非穴组CREB表达强度增强,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扣带回仅在起针后20min表达增强且与空白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外关组与非穴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p-CREB在针刺穴位后表现出了较强的特异性,不论在小脑抑或皮质扣带回,即刻针刺外关组的p-CREB的表达均明显增强,且针刺外关组较针刺非穴组有显著差异(P<0.05),同时20min后扣带回的p-CREB表达较针刺即刻明显减少(P<0.01).而偏相关分析及轮廓分析的结果表明针刺后小脑及扣带回的不同脑区存在着随时间相关的分布特征(P<0.01).结论:针刺外关穴使得对小脑及皮质扣带回区p-CREB特异性表达增强,且随着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且在不同脑区之间存在较为一致的变化规律.

  • 统计分析方法在中医医案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章怡祎;陆金根;顾仁樾;柳涛;郑培永;季光

    中医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古今医案蕴藏着医家宝贵的辨证论治经验和知常达变的思维方法,如何从浩淼文献中总结各医家的辨证论治经验及思维方法,是一项重要课题,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古今医案进行研究无疑将事半功倍.

  • 中药组效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与技术研究概述

    作者:柏冬;王瑞海;刘丽梅

    如何辨识有效成分是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中药作用的整体性、组成成分的多样性、作用靶点的复杂性以及成分间相互作用的难以预测性,使传统药效物质研究方法的效率普遍不高.基于"定量组效关系"研究思想,多组分药物的化学组成与其生物活性间同样存在定量相关关系,组效学研究可帮助辨识中药的有效成分.本文对目前组效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综述,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借鉴.

  • 慢性胃炎中医湿证证候诊断标准研究

    作者:王忆勤;郎庆波;李果刚;何新慧;何建成;颜新;庄燕鸿;叶进;郭永洁;陆雄;李福凤;赵立宇;燕海霞;徐贵华;王惠芳

    目的以中医诊断学辨证要素为基础,结合多元数理统计方法,完善传统的慢性胃炎中医湿证宏观辨证标准,探讨建立中医证候辨证标准的方法和手段.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对确立脾胃湿热证有意义的症状排序为:舌红苔黄、苔腻、口黏腻、小便黄、大便秘或干结、面色红、肢体困重.(2)对确立脾虚湿阻证有意义的症状排序为:苔腻、口黏腻、小便黄、胖大舌、齿痕舌、口淡、纳少.结论通过中医学理论与多元统计方法的结合可筛选出对中医湿证诊断有意义的辨证要素.

  • 中医中风病证候的多元统计分析

    作者:王忠;张伯礼;申春娣;陈启光;王永炎

    目的:探讨中医中风病证候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方法:对大规模现场流行病学资料(3909例),分析了克朗巴赫系数α(Cronbach α)和分半信度(split-half reliability)后,分别求出每一变量卡方值(χ2)、概率值(P)、优势比(OR)、95%CI.在变量的相关性及多重共线性分析并结合文献的系统分析及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应用SAS软件对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logistic)、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构成证候的症状(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形成了复杂的多元非线性关系,多元统计分析可客观地评价各症状在证候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结论:多元统计分析是揭示中医证候复杂关系的有效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 900例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判别模式的研究

    作者:张琴;刘平;章浩伟;王磊;都广礼;陈慧芬;陈良;王江容;王宪波

    目的 探索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证候判别模式.方法 运用因子分析、C均值聚类和模糊综合评价对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900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基本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提取该病的中医证候因子,建立证候判别式.结果 证候分类:一类是该病的共有表征信息的相关因子,反映该病基本证候病机为气虚血瘀;5个证候分类有意义的因子为肝肾阴虚、湿热内蕴、瘀热内蕴、肝郁脾虚和脾肾气虚;并构建证候判别函数式.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症状和体征信息经多元统计分析可划分为两大类,即疾病的共性特征信息和证候病机分类的特征信息.前者反映疾病所具有的中医基本病机,后者反映疾病的不同综合病理状态、即证候构成的复杂性、多态性.证候判别式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证候判识的量化标准提供依据.

  • 多元统计方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霍清萍;孔林;王宇新;李金菩;王兵;梁芳

    目的 应用多元统计探索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证候的特点和规律.方法 临床系统采集3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等多元统计.结果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中医证候以风阳上扰(型)兼气郁血瘀、或督脉不利;气虚血瘀(型)兼瘀热内盛;肝肾阴亏(型)兼痰湿内滞;痰浊上蒙(型)兼气虚血瘀证型为主.结论 将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等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应用,可较好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归类,揭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规律.

  • 量表编制过程中应用因子分析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

    作者:秦浩;陈景武

    量表编制并对其进行结构效度评价时,如量表结构未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如对已知量表的结构进行验证,选择验证性因子分析.尽管因子分析应用相当广泛,但在具体应用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探索性因子分析.在应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并且采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的文章中,有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资料的适合、矩阵选择、确定公因子数及拟合优度检验问题.笔者主要针对这四个问题进行讨论,并且由于SAS和SPSS是统计分析常用的两种软件,本文还给出了相应的程序和操作方法.

  • 基于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我国川崎病诊疗现状的可视化研究

    作者:石晓青;李一飞;华益民;王川;方婕;周开宇

    目的 通过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中关键词共现的方式,研究我国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诊疗的学科知识分布,预测学科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以主题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1978年1月至2010年12月)检索出的3 603篇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Endnote X4提取关键词,建立共词矩阵,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转换、降维和聚类分析,并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绘制战略坐标图.采用Ucinet 6.0绘制川崎病的学科知识可视化网络.结果对检索出的3 603篇符合要求文献进行分析后,成功建立我国川崎病诊疗的学科知识可视化图谱,直观展示对该病研究的知识分布,并形成重点研究聚类.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川崎病"治疗及药物选择"等学科知识发展较好,"冠状动脉损伤及心脏检查","诊断及临床表现"等聚类学科知识内部发展不均衡,而"致病过程和机制"等学科知识发展较欠缺.结论 我国川崎病学科知识以治疗及药物选择、诊断及冠状动脉损伤为中心,并且研究为多学科知识聚类共同发展.该病特征及新近治疗措施和方案的相关研究,在学科发展中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冠状动脉损伤和临床体征的研究,在学科知识中具有重要地位;尚需要加强对该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 护理冠心病患者不健康生活方式影响因子的统计分析

    作者:董艳萍

    目的 为了提高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质量,改变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更好的系统化护理干预冠心病患者指标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对该影响因子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学量化其影响因子对患者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 通过干预后对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检测分析两组的生理指标,干预组的生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对冠心病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影响因子的分析,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探讨室性过早搏动发生频率与中医症状的相关性

    作者:王超;王振涛;赵海滨

    目的 应用因子分析联合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检验等多元统计方法,探索中医症状与室性过早搏动发生频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28例室性过早搏动的患者按照早搏发生频率分为5组,筛选出发生率>40%的中医症状进行因子分析,计算每位患者的各个公因子得分,并根据因子得分的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或多样本非参数检验.结果 共提取6个公因子:F1心肌缺血症状公因子、F2疼痛及睡眠异常公因子、F3津液及情绪异常公因子、F4过早搏动主症公因子、F5头脑感觉异常公因子、F6因子记忆力公因子.F1、F3、F4公因子的得分Z1、Z3、Z4在各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0 000次/24 h分别与1 000~4 999次/24 h、<1 000次/24 h,10 000~30 000次/24 h分别与1 000~4 999次/24 h、<1 000次/24 h的F2公因子得分Z2有统计学差异(P<0.008 3).>30 000次/24 h与<1 000次/24h,10 000~30 000次/24h与<1 000次/24 h的F5公因子得分Z5有统计学差异(P<0.008 3).>30 000次/24 h分别与5 000~9 999次/24 h、<1 000次/24 h的F6公因子得分Z6有统计学差异(P<0.008 3).结论 室性过早搏动患者会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等心肌缺血症状,津液及情绪异常,以及心悸等症状,其严重程度与过早搏动频率无关;而疼痛及睡眠异常、头脑感觉异常及记忆力下降等方面严重程度会随着过早搏动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 多元统计方法在建立证候诊断模型研究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作者:袁世宏;王天芳

    纵观目前多元统计方法在证候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它们对证候本质客观规律的解释存在着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尝试对有关问题作一些粗浅探讨.

  • 2001-2010年医疗卫生装备研究领域知识图谱绘制

    作者:高月;化明艳;陈芳;李玉坤;郭赤

    目的:可视化呈现近10a医疗卫生装备领域研究内容的构成及特征.方法:应用共词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绘制《医疗卫生装备》杂志2001-2010年载文研究内容的知识图谱.结果:该知识图谱显示,近10 a医疗卫生装备研究内容可分为5个方面,即:医疗元器件及配件;机器及显示设备;放疗、影像设备及传感器;技术保障;生物医学工程、医学计量及医院信息系统等.结论:通过绘制《医疗卫生装备》杂志载文的知识图谱,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医疗卫生装备领域的研究主题及前沿学术热点,为了解研究该领域前沿动态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新思路和方法.

  • 5种植物多糖的部分酸水解特征

    作者:梁军;夏永刚;杨炳友;王秋红;匡海学

    目的 对5种植物多糖的部分酸水解特征及其水解产物的组成进行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0.05、0.2和0.5 mol/L三氟乙酸(TFA)对5种植物多糖进行部分酸水解,并研究其水解特征;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及多元统计的方法对其水解产物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 0.05 mol/L TFA水解后截留液中葡萄糖醛酸(X1GlcUA)量、0.05 mol/L TFA水解后透过液中阿拉伯糖(X2Ara)量、0.2 mol/L和0.5 mol/L TFA水解后截留液中阿拉伯糖(Y1Ara、Z1Ara)量、0.2 mol/LTFA水解后透过液中半乳糖醛酸(Y2GalUA)量为麻黄多糖区别其他植物多糖的特征水解片段.结论 部分酸水解反应结合色谱分析,超高效液相色谱联合多元统计的方法,分析单糖组成及其量的变化,可以进一步为多糖的质量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

  • 蒙古黄芪药材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

    作者:万燕晴;李震宇;李科;秦雪梅

    目的: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并比较不同生长方式、不同产地黄芪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黄芪样品中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浸出物含量。对实验数据进行t检验、相关性分析,应用模糊数学法构建综合评价函数,建立综合评价法,以此综合评价药材的质量。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多糖在多年生传统黄芪中的含量明显高于2年速生栽培黄芪,黄芪甲苷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浸出物含量在传统黄芪中分布比较均一,而在栽培黄芪中比较离散。传统与栽培黄芪中四种类指标成分即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多糖和浸出物的相关性不同。通过综合评价分析,山西恒山地区的传统黄芪综合评价函数值较高。结论所建立的综合评价法具有整体、直观和客观性,传统黄芪与2年生栽培黄芪在指标成分含量方面存在差异。

  • 湖北省居民门诊费用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李贝;毛宗福;汪文新;杨玉热

    目的 了解城乡居民门诊医疗费用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第3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全省11个县市(区)6 597个样本住户的家庭成员进行入户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与对数线性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城乡患者人均门诊费用中位数城市为100元,农村为60元.门诊费用的影响因素,城市:月家庭人均收入、就诊医疗机构、自觉患病严重程度;农村:就诊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次数、就医科室、自觉患病严重程度、患病状况.结论 湖北省城乡居民门诊费用和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城乡居民门诊费用高于全国水平.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加快慢性病防治工作是控制门诊费用的有效手段.

  • 中医证候规范和测量的多元统计学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李国春;王均琴;刘德麟;余小金;吴勉华

    中医证及证候标准化、客观化和规范化是近30年来中医理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证候学研究涉及到复杂科学,证本身具有“组学”特征,不是某一个微观指标所能表征.近年来由于多学科的介入,DME测量方法引入,以及高速运算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中医证候的复杂性科学问题提供了可能.证候规范和测量涉及到多指标的量化测量和降维等多元统计学方法,高级统计方法引入深化了证候研究.文章系统回顾了聚类分析、探索性和证实性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数据挖掘等统计学方法在中医证候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其存在问题.

  • 岭南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关系分析

    作者:李志远;黄熙谋;利云峰;方坚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而探讨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对108例就诊于广州市正骨医院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的AS患者进行证候信息采集,运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聚类分型,进一步探讨分析相关因素与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AS中医证型终聚为四型为合理,且确立证型名称分别是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及肝肾亏虚证.ESR、CRP、PLT与AS证型之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IgA、IgG、IgM与AS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岭南AS中医证型以湿热痹阻证比例重,与岭南人湿热体质及该调查是小样本、单区域研究有关.(2)湿热痹阻证ESR、CRP水平升高明显,痰瘀痹阻证PLT水平升高明显,年龄、IgA、IgG、IgM与AS证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 中医证候计量诊断研究探索

    作者:史雪前;任金香;李峰;胡立胜

    计量诊断(Quantitative Diagnosis),是在现有的诊断知识基础上,使用精确的数学(包括统计学)方法,建立诊断指标(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器械检查等指标)与疾病之间的某种数学模型,通过一定的运算程序做出诊断的方法学.中医证候计量诊断(Quantitative Diagnosis of TCM Syndrome)则是以现有的中医证候(或证候要素)宏观辨证标准当作参照标准,建立微观指标(或微观指标加症状的指标体系)与证候(或证候要素)之间的某种数学模型,通过一定的运算程序做出诊断的方法.计量诊断不是依靠某位医师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而是综合分析以往名家的丰富经验和医院积累的根据统一诊断标准确诊的大量病例,建立数学模型,使诊断更全面和客观,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