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GB对胚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与生长的影响

    作者:叶蓓;高建新;张立光;陈建珍

    目的 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体外培养的胚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发育及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取胚胎大鼠脊髓腹侧组织进行原代培养,从细胞形态学、MTT法、mAb SMI-3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GB和NGF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 GB及NGF能够促进体外培养胚胎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存活,促进胞体及突起的生长.结论 GB能促进培养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分化和生长.

  • 运动神经假体研究进展

    作者:施俊;胡跃辉;周康源;郑永平

    主要介绍运动神经假体的原理、应用和现状,并对运动神经假体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做一个总结展望.

  • 芳香化酶在成年小鼠脊髓的表达

    作者:刘媛媛;翟静旭;孙灿;郝澎丽;赵美;刘亚玲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在正常成年小鼠脊髓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方法:取成年C57SJL小鼠,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检测正常雄性与雌性成年小鼠脊髓组织芳香化酶的分布特征.结果:芳香化酶在正常成年小鼠脊髓组织中的颈、胸、腰段均有表达,主要在灰质神经元中表达,尤其是第Ⅳ、Ⅴ、Ⅶ、Ⅸ层.脊髓腰段前角芳香化酶阳性运动神经元数量在雌雄间无明显的差异.结论:正常成年小鼠脊髓组织表达芳香化酶,不仅在后角感觉神经元中,前角运动神经元也确有表达,且其分布特征在雌雄间无明显差异.

  • 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作者:吕辉;刘路路;付婷婷;孔庆霞;乔保俊;王玉忠

    目的:探讨一种分离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方法,为运动神经元相关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离13 d的C57BL/6胎鼠脊髓,利用Optiprep分离液经密度梯度离心获得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培养后观察神经元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荧光双标法对分离运动神经元的纯度进行判定.结果:将分离到的运动神经元进行培养,能够观察到典型的神经元细胞形态及轴突生长.免疫荧光双标证明培养的细胞为运动神经元细胞,纯度约95%.结论:Optiprep分离液用于小鼠运动神经元的分离,可获得良好的分选效果.Optiprep分离液可用于运动神经元相关的研究.

  • 不同神经示踪剂组合对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的逆行标记效率比较

    作者:刘丹;胡文;张燕平;邓爱东;顾剑辉

    目的:探讨神经示踪剂荧光金(FG)、真蓝(TB)和荧光红(FR)两两组合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标记效率差异,为再生神经重支配准确性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大鼠胫神经示踪模型,采取神经内注射与神经横断后近侧断端浸泡(20 min)2种方式,分别对FG、TB和FR的两两组合进行示踪试验.示踪术后5d,取脊髓腰膨大段冷冻纵切,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显微成像和计数.结果:FG联合TB示踪标记的运动神经元数量多,其次为FG联合FR,而FR联合TB组标记细胞数少,双标比例也小.神经断端浸泡方式使用示踪剂时标记效率仅为神经内注射的2/3左右.结论:FG联合TB以及FG联合FR示踪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标记效果较好,且神经内注射使用示踪剂效果优于持续20 min的神经断端浸泡.

  • 维甲酸联合音猬因子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运动神经元

    作者:刘学元;李德华;单伟;姜东;房艳

    目的:探讨单独和联合应用维甲酸(RA)与音猬因子(Shh)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影响,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用双酶消化法提取纯化hUCMSCs,取传至第3代的hUCMSCs,检测表面抗原CD29、CD31、CD34、CD44的表达情况.根据培养液中加入不同诱导剂分为空白对照组,RA组(0.5μg/ml RA),Shh组(300 ng/ml Shh),RA+Shh组(0.5μg/ml RA和300 ng/ml Shh).诱导细胞培养后第25天,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estin、MAP-2、Hb9和GFAP的表达,比较各组阳性率.用免疫印迹检测RA+Shh组诱导后第5、10、15、20、25天Nestin、MAP-2、Hb9的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CD29、CD44高表达,CD31、CD34阴性.空白对照组和Shh组细胞诱导后形态变化不明显,Nestin和MAP-2阳性表达率均很低,两者之间无差别.RA组和RA+Shh组细胞诱导第25天后,细胞胞质以胞核为中心收缩,部分胞质收缩形成细胞的突起,突起之间有网状连接,具有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Nestin和MAP-2的阳性表达率比其他2组增多.4组中只有RA+Shh组细胞诱导后Hb9表达阳性,阳性率为33.62%,其他各组均无Hb9表达.各组GFAP表达阳性率均较低,无差异.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RA+Shh组细胞从第5天起,可见Nestin的表达;第10天少量的MAP-2表达;第15天Hb9开始出现;第20天Nestin下降;第25天MAP-2和Hb9达到本次检测的高峰.结论:RA能促进hUCMSCs向神经元分化,单独使用Shh并没有明显效果,而RA联合Shh能促进hUCMSCs向运动神经元分化.

  • 维甲酸、音猬因子对大鼠脊髓神经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

    作者:杜红梅;管英俊;袁丽丽;张皓云

    目的:分离大鼠胚胎的脊髓神经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探讨维甲酸(RA)、音猬因子(Shh)诱导其向运动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分离培养脊髓神经干细胞,通过5-溴-2-脱氧尿苷标记、免疫荧光显色检测细胞增殖、分化情况;培养液分组添加Shh、 RA或Shh+RA,观察神经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情况. 结果:大鼠胚胎脊髓可成功分离神经干细胞,分化后可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诱导分化后结果显示Shh组未检测到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细胞,RA组为20.63%, Shh+RA组为66.84%,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大鼠胚胎脊髓可成功分离神经干细胞,Shh、 RA可不同程度地诱导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运动神经元样细胞.

  • 地塞米松对大鼠两种不同功能运动神经元群树突的影响

    作者:闫文升;石葛明;康云霄;郭巍巍;李双成;崔慧先

    白质树突表面积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树突长度比对照组增加32.26%;EDL糖皮质激素受体与β-actin免疫印迹条带相对吸光度比值明显高于SOL,为SOL的2.5倍.结论:地塞米松明显改变大鼠EDL-Mn群的树突构筑,这很可能与EDL含较高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有关.

  • 大鼠骨骼肌植块诱导脊髓神经干细胞向运动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作者:杜红梅;管英俊;袁丽丽;张皓云

    目的:分离大鼠胚胎的脊髓神经于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探讨骨骼肌植块诱导其向运动神经元样细胞分化.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分离培养脊髓神经干细胞,通过5-溴-2-脱氧尿苷标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分化情况;通过与骨骼肌植块共培养观察神经干细胞向运动神经无样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大鼠胚胎脊髓可成功分离神经干细胞,分化后可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诱导分化后结果显示.骨骼肌植块组有7.87%的细胞呈胆碱乙酰基转移酶阳性.与10%胎牛血清组(0.94%)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大鼠胚胎脊髓可成功分离神经干细胞,骨骼肌植块可诱导脊髓神经干细胞分化为运动神经元样细胞.

  • 鞘内注射强啡肽A(1-17)对不同功能运动神经元群树突的影响

    作者:王磊;康云霄;李双成;闫文升;崔慧先;石葛明

    目的:探讨强啡肽A对大鼠趾长伸肌(EDL,快肌)、比目鱼肌(SOL,慢肌)两种不同功能运动神经元(Mn)群树突的影响.方法:采用脊髓蛛网膜下隙给予强啡肽A,以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酶(CB-HRP)逆行标记EDL-Mn、SOL-Mn群,Mesulam-TMB法显示两运动神经元群被标记的树突.结果:与相应对照组比,强啡肽A致一过性后肢瘫大鼠用药后1 h,位于腰4~5脊髓节段腹角的EDL-Mn、SOL-Mn群树突的分布范围减小,尤以EDL-Mn群为甚;EDL-Mn平均树突长度比对照缩短59.5%,而SOL-Mn平均树突长度比对照缩短35.6%.永久性后肢瘫大鼠用药后3 h,EDL-Mn群仅见胞体和近端树突;与之相比,SOL-Mn群仍保留有较长的树突和较广的分布范围.结论:强啡肽A致一过性后肢瘫大鼠两群运动神经元树突明显受累.且以EDL-Mn群为甚,其差别可能与两群运动神经元所接受强啡肽A信息传入不同有关.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比目鱼肌切除后相关运动神经元群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扬;石葛明;李双成;崔慧先;曹翠丽;李学平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比目鱼肌(SOL)切除后相关运动神经元Mn群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胶体金(CB-Au)逆行标认神经元复合免疫细胞化学反应的非荧光双标法,显示标记SOL-Mn群CGRP样免疫反应(CGRP-LI).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SOL切除后SOL-Mn群CGRP-LI强阳性Mn比率由正常的23.48%分别上升到68.8%(3 d)、65.32%(10 d);此后逐步降低到11.3%(30 d).(2)SOL切除后,鞘内注射GDNF强阳性Mn比率可达70.91%(30 d).结论:鞘内注射GDNF可以显著提高靶肌肉切除后相关Mn群CGRP的表达,提示GDNF对运动神经元的部分神经营养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CGRP实现的.

  • 银杏叶提取物减轻臂丛根性撕脱后脊髓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

    作者:刘佛林;王琳琳;周丽华;吴国珍;吴武田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臂丛撕脱后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显微镜下撕脱大鼠臂丛C5~T1神经根,术后实验大鼠腹腔注射100mg·kg-1·d-1EGb761,透射电镜观察损伤C7节段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神经根撕脱6~8周,运动神经元胞体体积缩小、胞核染色质裂解、浓缩异染色质增多;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减少、线粒体减少、嵴肿胀;神经髓鞘不完整、呈空泡状变性.EGb761治疗后,胞体体积基本正常,偶见浓缩异染色质;粗面内质网减少不显著;游离核糖体数量明显增多;线粒体形态正常;髓鞘完整呈同心圆包绕在轴索周围.结论:EGb761能减轻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减少臂丛根性撕脱诱导的运动神经元凋亡.

  • 线粒体在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的特征

    作者:刘亚玲;郭艳苏;许蕾;吴书玉;吴东霞;李春岩

    目的:观察免疫介导的神经元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利用猪的脊髓前角匀浆免疫Lewis大鼠,通过透射电镜对Lewis大鼠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突起进行观察.结果:Lewis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丢失,残存的神经元内可见大量异常的线粒体及神经丝的异常聚集、Golgi器及内质网扩张,基质水合过度或基质脱水,核及核仁相对正常.结论:免疫介导的神经元变性过程中,线粒体可能是抗体攻击的目标,导致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继发神经元变性死亡.

  • GDNF和HSV-GDNF对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后的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鄂玲玲;周长满;徐忠涛

    目的:观察细胞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factor,GDNF)和单纯疱疹病毒介导的GDNF(GDNF transfomed bv herpes simplex virus vector,HSV-G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复氧时的作用和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缺氧2 h、4 h和缺氧4 h后恢复供氧24、72 h时,脊髓运动神经元存活数,并用抗Bcl-2抗血清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Bcl-2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作平均光密度分析.结果:经GDNF、HSV-GDNF孵育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缺氧-复氧后Bcl-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神经元存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SV-GDNF组的效果更好.结论:GDNF、HSV-GDNF对缺氧-复氧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HSV-GDNF比GDNF更能增强缺氧-复氧后脊髓运动神经元Bcl-2的表达,提高神经元存活数,抑制缺氧后神经元的死亡.

  • 兔腭肌运动神经元的定位

    作者:仲维剑;张奎启;王福

    目的:探讨腭肌的运动神经元在脑干内的分布.方法: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技术.结果:腭帆张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运动核的腹内侧群.腭帆提肌和咽腭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同侧疑核的吻侧部.悬雍垂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双侧疑核的吻侧部.舌腭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同侧疑核吻侧部和舌下神经核尾侧端的腹外侧部.结论:腭肌的运动神经元位于不同的脑神经核中,在各脑神经核中的分布有其特殊性.

    关键词: 腭肌 运动神经元
  • 雪旺细胞和层粘蛋白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冯广友;沈馨亚;刘才栋;汪洋

    选30只成年wistar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分别应用体外培养的雪旺细胞、层粘蛋白和生理盐水于神经近侧断端,4周后,观察损伤侧腰4、5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神经元酸性磷酸酶和胆碱脂酶活性变化.结果:生理盐水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为59%,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增强,胆碱脂酶活性明显降低;雪旺细胞组和层粘蛋白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分别为82.3%和81.1%;酸性磷酸酶和胆碱脂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减弱和增强.提示雪旺细胞和层粘蛋白对受损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利于神经再生.

  • 神经-肌接头退变相关因素与骨骼肌减少症形成的联系

    作者:王灵战;王立群;孟壮志;毕伏龙;赵宗孝

    随年龄增长,骨骼肌质量和肌纤维数量会进行性减少,其机能亦逐渐下降,此即为骨骼肌减少症(sarcopenia)[1].骨骼肌的这种变化使老年人更易并发其他疾病,容易跌倒以致造成骨折,严重时直接导致老年人丧失独立活动能力[2].目前研究表明,骨骼肌减少症的形成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动物模型和人群研究结果显示:运动神经元与年龄相关的退变导致神经-肌接头(neuromuscular j unction)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受损,可致骨骼肌纤维出现功能性去神经支配(functional denervation)[3].

  • Tet-Off对GDNF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表达的调控作用

    作者:陈腾;刘玉光;吴承远;李新钢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多巴胺能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等都具有神经营养作用,是帕金森病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常见的治疗基因[1,2].以腺相关病毒(AAV)为载体将GDNF导入尾状核头部等功能核团能缓解帕金森病症状、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再生[3].本研究在AAV介导GDNF体内高效表达的基础上,在GDNF上游插入Tet-Off反式激活子及其反应元件启动子复合物,从而降低转基因后可能的致瘤作用及其它潜在危险.

  • 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运动终板和骨骼肌纤维的作用

    作者:邱阳;张锦;翟秀岩;吴伟;郝文学;胡海地

    外源性应用神经生长因子3个月有促进糖尿病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运动终板、骨骼肌纤维的形态和功能恢复的作用.

  • 维甲酸联合Purmorphamine诱导皮肤源性前体细胞向运动神经元分化的研究

    作者:刘志伟;张绍华;丛晓斌;邓静修;陈江海;黄启顺

    目的 探索利用维甲酸(retinoic acid,RA)和Purmorphamine(PM)诱导皮肤源性前体细胞(skin-derived precursors,SKPs)向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s,MNs)分化,为运动神经元移植治疗失神经肌萎缩提供依据.方法 从新生大鼠皮肤分离SKPs,进行培养、增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KPs标记物巢蛋白(Nest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使用RA、PM作为诱导因子,诱导第3代SKPs细胞球向MNs分化;添加GDNF、BDNF等生长因子促使轴突延长,形成成熟的MNs.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MNs标记物HB9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的表达,鉴定分化细胞是否为MNs,并计算ChAT、HB9阳性率.结果 利用RA、PM诱导SKPs分化后的细胞具有MNs的形态,并表达其标记物HB9、ChAT.ChAT阳性率为(72.61±2.25)%,HB9阳性率为(75.16±3.62)%.结论 利用RA、PM可诱导SKPs向MNs分化.

362 条记录 8/19 页 « 12...567891011...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