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臂丛神经根性回植后脊髓病理改变和轴突再生

    作者:宣昭鹏;路来金;刘志刚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后神经根再植入脊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大鼠颈5~7神经根性撕脱伤实验动物模型,伤后将C5~7神经根即刻植入脊髓.分别于神经根植入后3周、3个月、6个月取材.应用组织病理活检、免疫组化技术及神经示踪技术,对神经中枢及吻合口下段神经干检查.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神经元内尼氏体数目和形态的改变;周围神经纤维再生数目、距离,轴索和髓鞘发育情况.结果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对动物生长和存活有较大的影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在3个月内持续减少,3个月后趋于稳定,6个月时脊髓前角大型运动细胞坏死比率在40%左右,残存的神经元多为受损的神经元,尼氏体减少或消失.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再生轴突可重新生长入周围神经干,再生神经纤维轴索较细,大部分髓鞘发育不完全,轴突再生距离较短,肌皮神经6个月内无神经纤维再生.结论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神经根回植入脊髓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坏死比率为40%左右,残存神经元多为受损神经元,再生神经纤维表现为动力不足和发育不全,对终末器官功能恢复没有意义.

  • 细胞外ATP对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ATPase活性的影响

    作者:陆新颖;王全震;王发斌;康皓;陈振兵;洪光祥

    目的了解细胞外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对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和相应脊髓节段ATPase活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68只,切断其右侧坐骨神经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56只.损伤组:坐骨神经离断后不修复.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坐骨神经离断修复后,于腓肠肌内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和ATP.术中和术后每日用药1次至取材为止.3组分别于手术后12 h、1 d、3 d、7 d、14 d、28 d、56d时每组各取8只大鼠,测定腓肠肌和L4~6水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Na-K-ATPase及Ca-ATPase活性.术后7 d、14 d、28 d、56 d取双侧腓肠肌称肌湿重.结果实验组术后能显著改善ATPase的活性,这种改变与肌湿重的变化相一致,与损伤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外ATP可通过对ATPase的影响,对失神经骨骼肌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促进功能恢复作用.

  • 臂丛损伤神经干细胞脊髓前角移植后分化情况及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文明;涂致远;朱维钦;林建华;郑志竑;林玲;胡建石

    目的观察臂丛根性撕脱伤后将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移植于脊髓前角后的存活、分化情况及对脊髓前角受损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取新生鼠脊髓,分离获得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鉴定、5溴2-脱氧尿苷(BrdU)标记.取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和单纯组.从后路制备C5~C7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实验组移植神经干细胞于C6脊髓前角,对照组移植灭活神经干细胞,单纯组不作移植.术后1、2、4、8、12周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学与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神经干细胞移植入脊髓后能存活、分化;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实验组神经干细胞移植后2、4、8、12周各个时间点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组.结论臂丛根性撕脱伤脊髓前角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存活并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型胶质细胞,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移植能明显减少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继发性死亡,对脊髓前角受损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 应用胚胎脊髓前角细胞移植修复大鼠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晓光;周君琳;邵新中;张桂生;张克亮

    目的观察鼠胚胎脊髓前角细胞移植入胫神经远断端后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 每组12只.切断大鼠右侧胫神经形成失神经腓肠肌实验模型.分离并制备孕14~18 d大鼠胚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植入已切断的胫神经远断端.对照组在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的培养液.术后3个月,对移植细胞进行组织学观察、Nissl染色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逆行示踪检测.行胫神经再生纤维计数,并检测腓肠肌电生理变化、肌湿重和肌动蛋白表达.结果植入细胞能在胫神经远端存活,呈现Nissl阳性染色并被HRP逆行示踪所标记.移植组胫神经的再生率、腓肠肌肌湿重和肌动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电刺激移植组胫神经可记录到腓肠肌的诱发动作电位,能引起肌肉收缩和踝关节运动.结论同种异体胚胎脊髓前角细胞移植到外周神经内可使靶肌肉获得神经支配并延缓其失神经萎缩的变化.

  • 神经干细胞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袁建军;阚世廉;韩力;王学谦;鲁毅军;宫可同

    目的观察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干细胞脊髓内移植对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方法取孕龄15~18 d胎鼠脑组织,分离获得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并用5溴-2 脱氧尿苷(BrdU)标记.取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先将C5~T1 神经 根撕脱,实验组把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移植于C5~T1脊髓节段前角附近,而对照组则用缓 冲液替代神经干细胞.术后1、2、4、6、8、12周取脊髓标本进行组织学与免疫组化染色观 察.结果臂丛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到术后1 2周时,对照组运 动神经元减少达80.3%,实验组达63.7%.并且,各时间点实验组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均高于对 照组.实验组脊髓前角内可见散在但仍保持未分化特征的神经干细胞.结论神经干细 胞在植入臂丛根性撕脱伤的脊髓后能存活,并能明显减少前角运动神经元的继发性死亡.

  • 植物抗氧化剂TA9901保护臂丛撕脱后运动神经元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方澜;周丽华;刘佛林;袁群芳;姚志彬

    目的观察植物抗氧化剂TA9901对臂丛撕脱后脊髓运动神经元c-jun基因的表达和存活的影响.方法成年SD雌性大鼠90只分成2组,治疗组行右侧臂丛神经根撕脱术后,每天腹腔注射质量浓度为0.5%的 TA9901溶液1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治疗后4 h~6周处死动物行c-jun免疫组织化学和中性红染色,定量比较两组大鼠损伤侧c-jun基因表达阳性和存活运动神经元数目.结果治疗后3 d, 5 d,1周和2周,治疗组的c-jun基因表达阳性运动神经元数目均多于对照组,两组间各时间点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2、4、6周,治疗组存活运动神经元数目多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TA9901能增强受损运动神经元c-jun基因的表达,提高臂丛撕脱后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

  • 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庞清江;罗永湘;房清敏

    目的:证实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方法:切断SD大鼠一侧坐骨神经,借助单盲端硅胶管系统在神经损伤局部给予NGF.术后行酶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坐骨神经切断可致腰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明显损害,其表现为神经元乙酰胆碱脂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活性降低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升高,应用NGF可显著改善上述酶学变化.结论:NGF对受伤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暴洁;朱旭颖;蔡定芳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以脑干、脊髓和运动皮质中选择性的运动神经元变性为特征的进展性、致死性疾病.在世界范围,ALS的患病率约为4~6/10万,发病率约为1.5/10万,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后的3~5年内死于呼吸衰竭[1].大多数的ALS起病隐袭,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生存期短,患者及其家庭承受着巨大痛苦.尽管距ALS被正式描述(Charcot和Joffroy,1869年)已近150年,但是它对我们仍然是个未解之谜.近年来,影像学和电生理学在此领域研究的深入,不断丰富了我们对ALS的诊断.本文拟就目前ALS的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总结.

  • 危重病性神经肌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作者:王岩;詹青

    近年来,随着重症监护病房的发展,危重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得到了很大改善.而随着对危重疾病的深入研究,危急重症后出现的周围神经、肌肉及神经肌肉接头损害逐渐被重症监护病房医生所认识.这些损害包括以感觉、运动神经元轴突变性为主的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critical illness polyneuropathy, CIP)和以肌肉萎缩、坏死为主的危重病性肌病(ctitical illness myopathy, CIM),由于两者均表现为肌无力与肌肉萎缩,在临床上难于分辨,而被统称为危重病性神经肌病(critical illness neuromyopathy, CINM).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骨骼肌非电生理变化

    作者:侯晓军;郑惠民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缓慢进展、进行性加重、致死性运动神经元变性疾病.

  • 肝脓肿脓毒血症伴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与肌病1例报道

    作者:李正元;冯蓓蕾;钟萍;陈婡;葛爱雷

    危重病性多发性神经病(critcal illness neuropatly,CIP)是一种继发于危重病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轴突变性疾病.危重病性肌病(critical illness myopathy,CIM)也继发于危重病,其主要特点为肌肉萎缩和坏死.CIP与CIM可以单独发生,但往往合并发生,二者临床表现均为肌肉无力和麻痹,在危重病患者中是一个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 肌病的电生理表现

    作者:乔凯

    解剖和生理基础运动单位一个运动单位是由一个运动神经元、其轴索和所有它支配的肌纤维构成的.肌纤维有两种类型:Ⅰ型(红肌纤维)和Ⅱ型(白肌纤维),用ATP酶染色可将这两型纤维区分开来.构成同一个运动单位的肌纤维类型相同.

  • 重组Bcl-2腺病毒对损伤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萍;应大君;李振强

    目的:观察携带Bcl-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s-Bcl-2)对损伤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的谷氨酸损伤模型,评价重组Bcl-2腺病毒对损伤运动神经元的影响.指标是Bcl-2原位杂交和Bcl-2免疫组化染色、TUNEL阳性神经元计数、运动神经元[Ga2+]i的检测以及台盼蓝拒染法检测培养神经元存活.结果:①Ad/s-Bcl-2可转染原代培养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并使其过表达Bcl-2.②过表达Bcl-2可延长培养神经元的生存时间.③过表达Bcl-2可显著减少谷氨酸诱导的原代培养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凋亡,并显著降低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ca2+]i的增高.结论:腺病毒中介Bcl-2基因过表达对神经毒性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 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运动神经元的基因调控

    作者:侯天勇;伍亚民

    本文着重就胚胎干细胞(ESCs)定向诱导分化为脊髓运动神经元过程中两个重要阶段及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进行综述.运动神经元分化的基因调控研究将有利于阐明其发育和分化的模式,为其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和运动神经元退行性疾病的替代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邓月;陈兵

    目的 研究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后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方法 制作面神经切断和阻断30 s的Wistar大鼠面瘫模型,应用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检测术后1 d至4周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 面神经切断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caspase-3表达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切断后第7天高,1~7 d caspase-3的阳性率为25%~62%,7~28 d caspase-3的阳性率为0~62%; 面神经阻断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与面神经切断组相似,1~7 d caspase-3的阳性率为23%~58%,7~28 d caspase-3的阳性率为0~58%.结论 caspase-3可反应面神经运动神经元的凋亡情况,提示可以利用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干预凋亡,达到治疗面神经损伤造成的面瘫.

  • 半胱氨酸天冬酰胺蛋白酶与面神经损伤

    作者:魏海刚;许彪;吴荣忠

    面神经损伤后,阻止大量的运动神经元凋亡,是面神经再生和面肌功能恢复的前提.近年来有关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发现:细胞凋亡信号可使半胱氨酸天冬酰氨蛋白酶前体(procaspase)激活,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酰氨蛋白酶(caspase)可裂解相应的蛋白质底物参与调亡过程,特异性的caspase抑制剂可阻止凋亡进展.故认为,caspase家族蛋白酶体系是细胞死亡的杀手,是所有细胞死亡的基本机制.

  • 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与运动神经损伤及再生

    作者:王琛;周树夏;宋俊峰

    因外伤所致的运动神经损伤颇常见,这些损伤可导致神经所支配肌肉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虽然其伤后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神经恢复的过程很长,效果很难确定,因此,有必要继续寻找治疗运动神经损伤的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一些能够作用于运动神经元的神经营养因子(NTF)陆续被克隆,它们已被证实对损伤的运动神经元有营养和保护作用,其作用涉及神经元的生长、分化、死亡,神经损伤修复及神经的再生等。其中胶质细胞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GDNF)的作用更为突出,虽然其研究应用的初衷是治疗脊髓侧索硬化症(ALS)和Parkinson病,但它对运动神经元强大的营养及保护作用使之在周围神经的损伤及修复方面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就GDNF对运动神经的营养及保护作用综述如下。

  • 高压氧对大鼠神经离断后运动神经元和失神经肌肉影响的初步观察

    作者:张正迪;孙学军;陶恒沂

    目的观察大鼠神经离断后,高压氧(HBO)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和腓肠肌萎缩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横断伤模型.在动物模型分别接受不同疗程的常压空气(NA)、常氧高压(N2-O2)和HBO治疗后,进行脊髓切片尼氏体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变性存活状况;测量腓肠肌湿重,观察神经损伤后肌肉萎缩的情况.结果治疗15 d,HBO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变性坏死程度比NA组和N2-O2组轻(P<0.05).治疗8 d,HBO组的腓肠肌湿重比NA组和N2-O2组大(P<0.01).结论 HBO能够减轻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和延缓失神经肌肉的萎缩.

  • N-乙酰半胱氨酸对受损臂丛神经元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成钢;董震;孙培龙

    显著性(P<0.05).结论 NAC对臂从神经根性损伤引起的神经元死亡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为临床臂丛损伤治疗提供依据.

  • 一种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新药:nusinersen

    作者:杨君义

    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 是一种罕见的源于脊髓前角变性引起肌无力和肌萎缩的神经系统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主要是由于位于5q13染色体上的运动神经元存活 (SMN) 基因缺失或变异, 引起SMN蛋白水平下降所致.2016年12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nusinersen用于治疗儿童及成人SMA, 该药由Ionis公司生产.临床试验表明, nusinersen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呼吸道感染及便秘等.

362 条记录 9/19 页 « 12...6789101112...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