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云南省德宏州成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研究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HBV)合并感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德宏州HIV感染者进行横断面调查,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结果 在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检测的5732例HIV感染者中,共有486例(8.5%)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2737例(47.7%)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102例(1.8%)乙肝e抗原(HBeAg)阳性,522例(9.1%)乙肝e抗体(HBeAb)阳性,3727例(65.0%)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90例(1.6%)感染者为乙肝“大三阳”(HBsAg、HBeAg和HBcAb三项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8~29岁年龄组“大三阳”阳性率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OR=3.04,95% CI:1.30~7.15);男性“大三阳”阳性率高于女性(OR=1.77,95% CI:1.06~2.95).结论 德宏州HIV感染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BV合并感染者;不同特征HIV感染者,HBV合并感染率不同.
-
云南省德宏州少数民族儿童贫血与地中海贫血调查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少数民族儿童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的发生情况.方法 对云南省德宏州的傣、景颇、德昂、阿昌族等少数民族儿童共2 153例进行血红蛋白电泳检测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结果 所调查的地区贫血患病率为22.1%,地中海贫血筛查阳性率为59.0 %,地中海贫血患病率为25.5 %,其中β-地中海贫血患病率为18.3 %,α-地中海贫血患病率为7.2 %.α-地中海贫血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地中海贫血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个县市之间、不同少数民族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地中海贫血阳性者贫血率高于非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德宏州少数民族儿童贫血和地中海贫血在云南属高发,其患病率在所调查的不同的年龄、民族及地区有差异.该调查为云南省德宏州的少数民族进行贫血和地中海贫血的预防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资料.
-
德宏州乡镇卫生院医学检验配备现状调查研究
目的 通过调查德宏州乡镇卫生院医学检验配备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为当地政府加强地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实地调研结合问卷调查法对德宏州48所卫生院在人才队伍、检验设备、检测项目、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48所卫生院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共91名,平均年龄29.3岁;学历层次专科占61.54%;中级职称占3.30%;检验仪器种类与数量满足日常工作需要,但质控工作方面比较薄弱.结论 德宏州乡镇卫生院检验人才队伍整体质量偏低、检验项目数量与质量有待提高.
-
德宏州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为了解德宏州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的问题,加强医院消毒管理,增强医务人员消毒意识,改善卫生条件和卫生设施,为消毒管理工作制定整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于2006年对德宏州州级、县(市)级及部分乡级、个体诊所采用现场抽样检测方法进行了调查.为我们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
-
云南省德宏州2013年HIV-1耐药毒株传播警戒线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2013年云南省德宏州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基因型分布和耐药毒株传播水平.方法 根据HIV耐药警戒线调查实施方案,对2013年1-8月德宏州符合要求的54份年龄在16 ~ 25岁,新发现的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进行HIV-1基因型检测和耐药毒株传播水平分析.结果 48份样本完成了基因型及耐药鉴定,中国籍占45.8%,缅甸籍占54.2%.通过进化分析对pol区进行分型,主要的基因型包括:C亚型(41.7%)、URF(31.3%)、CRF01 AE(12.5%)、CRF07 BC(10.4%)、CRF08 BC(2.1%)和B亚型(2.1%).中国籍感染者中首位的基因型是C亚型,而外籍感染者中首位的基因型是URF.在1份缅甸籍样本序列中检测到1个针对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类药物的耐药突变位点(K103N),按照耐药警戒线的统计方法估算耐药毒株流行率为<5%.结论 本次调查提示德宏州新报告的HIV-1感染者中存在复杂的基因型,HIV-1耐药毒株处于低度流行水平.为控制耐药传播水平的上升,应进一步规范本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管理,并针对跨境传播开展包括耐药传播在内的相关监测.
-
云南省德宏州缅甸籍HIV感染者随访管理分析
目的 比较云南省德宏州境内历年新报告的本地HIV感染者与缅甸籍HIV感染者随访管理现状,为政府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云南省德宏州1989年至2013年12月31日累计发现的14 270例本地HIV感染者以及5 436例缅甸籍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二者在随访管理、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和抗病毒治疗(ART)等艾滋病相关管理现况.结果 1989-2013年德宏州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中缅甸籍占27.6%(5 436/19 706),其中,1989-2003年为17.1%,2004年为12.4%,2005年为14.7%,2012年为51.4%,2013年为59.4%,呈快速上升趋势(趋势x2=1 732.84,P<0.000 1).截止2013年底,历年报告现存活的德宏本地HIV感染者共8 095例,当前随访比例为95.8%,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比例为88.5%,ART比例为78.3%.历年报告现存活的缅甸籍HIV感染者共5 326例,当前随访比例为19.2%,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比例为13.0%,ART比例为6.1%.缅甸籍HIV感染者当前随访、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以及ART比例均低于德宏本地HIV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l).结论 缅甸籍HIV感染者随访比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比例以及ART比例均较低,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随访管理模式.
-
云南省德宏州2012-2014年成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耐药发生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云南省德宏州2012-2014年成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耐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对2012年底在云南省德宏州接受抗病毒治疗半年及以上≥15岁的3 715例艾滋病患者,随访观察治疗12个月及24个月时的耐药发生情况.结果 3 715例患者以男性(56.6%)、26~45岁(72.6%)、已婚(76.0%)为主.感染途径主要是性传播(75.3%),基线治疗方案以奈韦拉平(NVP)+拉米夫定(3TC)+齐多夫定(AZT)组合相对较多(38.2%).随访期间至少接受过一次HIV病毒载量检测的患者共3 556例(95.7%),其中至少出现一次血浆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者253例(7.1%),均接受耐药检测,其中211例(83.4%)进行了耐药相关基因位点突变检测并有82例(38.9%)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2013年新发耐药52例,总人群新发耐药率为1.43/100人年;2014年新发耐药30例,总人群新发耐药率为0.88/100入年;整个队列的2年随访期间总新发耐药率为1.13/100人年.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25岁、吸毒传播、基线治疗方案为D4T+3TC +NVP和基线CD4+T淋巴细胞(CD4)计数≤200个/μl者耐药发生率比年龄>25岁、性途径传播、基线治疗方案为NVP+3TC +AZT和基线CD4计数≥351个/μl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耐药患者中共发现11种HIV基因亚型,以CRF_BC(31.7%)、CRF01_AE (22.0%)、C亚型(19.5%)占多数,其中CRF BC/B'亚型、CRF_BC/CRF_01B亚型和CRF_BC/C亚型为混合病毒亚型的耐药者.耐药患者多数对NRTIs和NNRTIs耐药,耐药突变位点分别以M184V和K103N为主.结论 云南省德宏州成年患者抗病毒治疗新发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对于年龄较小和吸毒传播者应加强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教育,及时监测耐药发生.
-
云南省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德宏召开
为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结合"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探讨对病案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要求,在云南省卫生厅高度重视和云南省医学会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病案管理与持续改进培训会于2005年11月16日在德宏州召开.
-
云南省德宏州1995~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1993~2000年进行了7次全国统一的强化口服疫苗(服苗)工作.本州服苗累计79.78万人次,用州统计局的人口数推算和CMR法测算,每年4岁以下儿童服苗率平均达到94.98%,流动儿童服苗50 966人次,缅甸儿童服苗3 395人次.现将我州1995~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情况分析如下.
-
2011年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三起霍乱疫情菌株分子分型研究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其南、西和西北与缅甸接壤,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因特殊的地域环境和气候条件,历来为霍乱疫情的高发地区之一.笔者对该地区2011年3起霍乱疫情的菌株进行了分子分型研究,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菌株来源:2011年10月,于德宏州芒市1起霍乱疫情中获得6株菌株,分别为由患者及其父母分离得到的DH2011-5、DH2011-6、DH2011-7和从井水中分离到的DH2011-8、DH2011-9、DH2011-10.2011年11-12月,于瑞丽2起疫情中共获得2株菌株,分别为DH2011-4和DH2011-2.
-
不朽的傣医药
傣族是云南独有少数民族,人口逾百万,主要分别在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州、思茅地区、临沧地区及西部的德宏州.
-
云南阿昌族人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分析
在人体内性激素不仅与性功能有关,还与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并且调节着体内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阿昌族为云南省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而德宏州梁河县的阿昌族占全国阿昌族总人口的43%以上.他们居住于海拔1000-1500米、北纬22°的半山半坝的地区,居住环境较差,生活条件艰苦.本文对阿昌族正常人性激素水平进行研究,对该民族性激素水平的相关调查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
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现场处置
目的 对2013年德宏州发生的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及其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3年德宏州一起登革热疫情的所有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用RT-PCR进行登革热病毒型别鉴定,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对蚊媒进行监测. 结果 全州8~12月份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47例,其中缅甸输入100例,外省输入2例,本地感染145例.本地感染病例均主要集中在瑞丽市(占94.33%),男女性别比为1.15∶1,发病年龄小9月、大81岁,以20~55岁为主;职业以农民、商业服业者居多(占46.15%).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病人43 949人,疑似登革热病人976人血清标本检测,抗原阳性247份,阳性率25.31%.PCR检测82份抗原阳性标本登革病毒核酸均阳性.基因分型显示38份为登革病毒1型(占46.34%),44份为登革病毒2型(占53.66%).调查白纹伊蚊全州均有分布,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瑞丽市. 结论 该起疫情首发病例为输入性病例,以多点爆发,家庭聚集和散发并存为主要特点,病原为登革病毒1型为主,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提示应加强输入病例的监测和蚊媒控制.抽取82份抗原阳性标本进行PCR登革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阳性.基因分型:
-
嗜人按蚊的地理分布及传疟作用
我国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由于自然地理气候复杂,按蚊种类繁多。经调查国内共发现47种(亚种)主要传疟媒介,我省均有分布。现就嗜人按蚊(An.anthro pophagus)的地理分布及传疟作用简述如下:1 地理分布 经对全省11个地州27个县调查,在我省昭通地区的绥江、水富、永善、盐津、威信、奕良,红河州、思茅地区的孟连,西双版纳州的勐腊、勐海,临沧地区、保山地区,德宏州的潞西、畹町、瑞丽均有嗜人按蚊存在。但主要分布在北纬27°以北,海拔1 200m以下地区,其中以金沙江流域的昭通地区分布较多,其余地州县仅为零星分布。
-
小儿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四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儿童AIDS少见,临床表现非常复杂,常累及多个系统,诊断较为困难 [1].我们1998年9月至2000年9月在云南省德宏州工作期间收治4例小儿AIDS,现报道如下.
-
HIV感染合并TEN死亡1例临床分析
患者,女,30岁,已婚,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人,因间断性发热,面部疼痛5天,全身红斑水疮2天,于2000年9月13日急诊以"发热待查,药物性皮炎"收入院.该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发热、疼痛,体温未测,自用头孢氨苄胶囊及止痛药(不详),病情未见好转,渐出现皮肤红斑、肿胀、水疮、口腔及外阴粘膜糜烂,给予抗菌素、激素治疗无效,病情加重,出现意识不清、嗜睡、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症状,14日转呼吸病房抢救.
-
国际学术会议搭建东南亚研究平台
日前,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日本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共同主办,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和德宏州社会科学联合会承办的“多学科视角下的亚洲的东南亚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昆明举行。
-
潞西县0~5岁儿童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腹泻病是我国发病率高及流行面广的肠道传染病,也是全球性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直接影响到儿童的生长发育,我们于2000年对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县0~5岁儿童进行了腹泻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以便为预防和控制儿童腹泻病提供依据.
-
《2010 NCCN宫颈癌筛查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编者按:
是由21家世界顶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制订的指南,是美国肿瘤领域临床决策的标准,也已成为全球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为广泛的指南,该指南每年均更新.近,NCCN公布了2010宫颈癌筛查临床实践指南.为了使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国际上有关妇科肿瘤的学术动态,我刊特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肿瘤专家林仲秋教授、李晶医生和云南省潞西市德宏州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妇科罗祥美医生对这个指南进行解读. -
大学生对艾滋病知信行及健康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的了解情况,探讨针对大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所大专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2.0%;对艾滋病病人有关怀态度的占89.6%;曾有过性行为的学生占7.9%,首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占52.8%;HIV监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部分大学生艾滋病防范意识淡薄,应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