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更换髓内钉与髓内钉联合侧方钢板治疗股骨干非峡部肥大型骨不连的疗效比较

    作者:缪海雄;孙春汉;王斌;冯旭晖;刘伟乐

    目的 比较更换髓内钉与保留髓内钉联合侧方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C-DCP)治疗股骨干非峡部骨折髓内固定术后肥大型骨不连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5例股骨干非峡部骨折髓内钉固定后肥大型骨不连患者的资料,男11例,女4例;年龄23 ~ 61岁,平均42.5岁;其中6例患者更换髓内钉(髓内钉组),9例保留原髓内钉联合应用侧方LC-DCP(髓内钉联合LC-DCP组).术后通过影像学分析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获12 ~48个月(平均23.0个月)随访.髓内钉组3例患者获得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6~11个月,平均8.0个月.髓内钉联合LC-DCP组9例患者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4~12个月,平均7.3个月.髓内钉联合LC-DCP组的愈合率(100%)明显高于髓内钉组(50%). 结论 保留髓内钉联合侧方LC-DCP是治疗股骨干非峡部骨折髓内固定术后肥大型骨不连的较佳手术方式.

  • 经小腿前外侧切口L形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作者:赵勇;周大鹏;田竞;薛海鹏;项良碧

    目的 探讨经小腿前外侧切口L形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经小腿前外侧切口L形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9例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5例,女4例;年龄25 ~ 51岁,平均39岁.15例为闭合性骨折,4例为开放性骨折.骨折按照Rüedi-Allgǒwer分型:Ⅰ型1例,Ⅱ型11例,Ⅲ型7例.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8~13个月(平均8.6个月)随访.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获骨性愈合,时间为16 ~20周,平均18.1周.除2例患者骨折关节面出现1.5 mm移位外,余骨折均未发生明显短缩、成角及旋转等畸形.疗效评价采用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9例,良7例,可3例. 结论 经小腿前外侧切口L形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可以治疗绝大多数的pilon骨折并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动力髋螺钉与微创内固定系统钢板倒置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安维军;郭玮玮;邱少东;乔泽文;叶鹏

    目的 比较动力髋螺钉(DHS)与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倒置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28例6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两组:DHS组68例,男43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78.0±7.4)岁;采用DHS固定.LISS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79.1±7.8)岁;采用股骨远端LISS钢板倒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 DH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LISS组长,术中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较LISS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5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0.8)年;LISS组45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2±0.6)年.末次随访时DHS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82.7±10.8)分]较LISS组[(93.3±5.9)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DHS相比,股骨远端LISS钢板倒置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接受X线辐射量更少.

  • 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

    作者:张鹏举;郭岩凤

    目的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51例(55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32例35足,女19例20足;年龄26~64岁,平均39.5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Ⅲ型32足,Ⅳ型23足;常规采用足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未植骨.结果 48例(52足)患者术后获10~22个月(平均18.5个月)随访.复位固定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无丢失,1例发生皮缘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无骨折不愈合发生.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术后功能:优32足,良13足,可7足,优良率为86.5%.结论 锁定钢板内固定是治疗累及距下关节面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维持跟骨的解剖形态.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曾浪清;陈云丰;刘燕洁;宋文奇;潘垚;张闻;章伟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系统(PHILOS)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采用PHILOS治疗的66例肱骨近端骨折.男27例,女39例;年龄24~81岁,平均57.4岁.骨折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27例,三部分骨折33例,四部分骨折6例.合并伤:肱骨头劈裂骨折4例,盂肱关节脱位4例,均为喙突下脱位.末次随访时按Constant-Murley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肩关节功能、疼痛等,记录患者患肩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66例患者术后获12~36个月(平均18.1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为76.2分,优良率为71.2%;VAS评分平均为1.8分;患肩活动度:外展平均140°,前举平均145°,外旋平均60°,内旋平均T12水平(髂嵴至T5).10例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5.2%.结论 采用PHILOS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可取得满意疗效,术中应注重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

  • 有限切开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

    作者:李劲松;徐振宇;吴珊;王建军;梁俊生;张辉良;王相利;林峰

    目的 探讨有限切开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且获随访的6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31例,女35例;年龄65~91岁,平均76.2岁.致伤原因:跌倒伤26例,摔伤27例,高处坠落伤7例,交通伤6例.骨折AO分型:均为A3型,其中A3.1型18例,A3.2型22例,A3.3型2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5d,平均3.5d.所有患者均采用有限切开(切口长度为7~10 cm)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6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250 mL.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切口延迟愈合或感染.术后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2个月(16~ 28个月)随访.本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35例,良23例,可8例,优良率为87.9%.本组无死亡、褥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肢体短缩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有限切开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及患者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 微创经皮接骨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

    作者:斯清庆;宫峰;严力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31例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患者,男22例,女9例;年龄27~96岁,平均74.1岁.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Ⅲ型13例,Ⅳ型11例,Ⅴ型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4d,平均7.3d.所有患者均采用MIPPO技术结合股骨近端LCP固定.末次随访时按Sanders等推荐的创伤性髋关节等级评分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10.0em,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80 mL,手术时间平均为60 min.31例患者术后获6~2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2周.本组无伤口感染、继发骨折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骨折愈合后发生螺钉断裂.末次随访时按Sanders等推荐的创伤性髋关节等级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9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93.5%. 结论 MIPPO技术结合LCP是治疗股骨转子下粉碎性骨折的一种较好选择.

  • 附加锁定板衍生的Poller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不愈合

    作者:赵益峰;朱凤华;查玉梅;王海滨;贾存岭;张大学;孟纯阳;高明;张钦明

    目的 探讨应用附加锁定板衍生的Poller钉技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不愈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6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不愈合患者资料,男4例,女2例;年龄23 ~61岁,平均36.9岁.骨折不愈合部位:近1/3段3例,中1/3段1例,远1/3段2例.骨折不愈合类型:萎缩型5例,增生型1例.骨折不愈合时间8~14个月,平均10.7个月.保留原髓内钉,应用8~12孔锁定钢板或钛板固定,断端两侧各用2~3枚双皮质骨螺钉固定,保证髓内钉矢状面稳定;再用1~2枚锁定钉单皮质抵紧髓内钉固定,确保髓内钉冠状面稳定.所有患者断端行自体髂骨植骨. 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3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83 mL.2例患者出现供骨区疼痛,均于1个月内缓解.6例患者术后获10~ 17个月(平均13.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均于3个月内完全负重行走.骨愈合时间为4~6个月(平均4.8个月).末次随访时3例膝关节屈曲功能明显受限患者中2例屈曲至90°以上,1例恢复至80°~90°;其余3例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 100°.本组患者均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附加锁定板衍生的Poller钉技术可以有效改善骨折不愈合断端局部的旋转不稳定,是治疗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不愈合的有效且简单方法.

  •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结合异体骨植骨治疗外翻嵌插型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王传舜;李豪青;伍凯;王建东;王汉生;王秋根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结合异体骨植骨治疗外翻嵌插型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结合异体骨植骨治疗的12例外翻嵌插型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资料,男5例,女7例;平均年龄64.0岁(25 ~86岁).致伤原因:摔倒伤5例,交通伤5例,高处坠落伤2例.合并伤:肩关节脱位1例,肋骨骨折1例.术后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及上肢肩手功能障碍(DASH)问卷评估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3~48个月(平均22.3个月)随访,均获骨性愈合,无感染、神经和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年时,肩关节平均前屈165°,平均外展166°;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2分(78 ~100分);平均DASH问卷调查评分为19.4分(16~26分).末次随访时,无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内固定失败或螺钉穿出. 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结合异体骨植骨治疗外翻嵌插型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良好.

  • 联合入路双或三钢板固定治疗Schatzker Ⅴ型及Ⅵ型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闵理;屠重棋;段宏;张晖;朱赟;方跃;刘雷;裴福兴;王光林

    目的 探讨联合入路双或三钢板固定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共收治38例(38膝)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21例,女17例;年龄17 ~61岁,平均37.7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Ⅴ型28例,Ⅵ型10例.骨折按AO分型:41-C1型7例,41-C2型3例,41-C3型28例.将所有患者的膝关节CT扫描数据(.dicom格式)导入数字化骨科临床研究平台系统(SuperImage 1.2),自动模拟患者骨骼情况,从而模拟术中复位、辅助制定术前手术计划.根据伤情选择一期外固定支架固定、二期内固定或直接内固定术.术后记录患者骨折愈合、膝关节活动度、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等.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9~36个月(平均17.7个月)随访,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5.6个月).术后9个月屈膝75°~120°(平均91.3°),伸膝0~30°(平均5.1°),HSS评分为62 ~91分(平均80.1分).术后所有患者双侧下肢长度相差不超过1 cm,胫骨力线恢复正常.术后3例患者出现胫骨平台骨折畸形愈合,2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坏死.结论 对于Schatzker 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术前应明确骨折块情况,制定良好的手术方案,突出治疗的分期性及个体化,利用联合入路获得充足视野,尽可能恢复下肢力线、长度及关节面平整,并利用双或三钢板行稳定固定,可取得满意疗效.

  • 胫骨外髁截骨联合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

    作者:王俊文;黄玉成;程文俊;焦竞;勘武生

    目的 探讨胫骨外髁截骨联合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共收治17例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患者,男13例,女4例;年龄24 ~ 59岁,平均40.8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V型10例,Ⅵ型7例.均采用胫骨外髁截骨、前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后12周内患肢不负重. 结果 17例患者术后获12 ~ 17个月(平均14.3个月)随访.17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14周(12~18周).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Rasmussen 评分为18 ~ 26分,平均23.6分,其中优13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4.1%.结论 胫骨外髁截骨显露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联合内外侧双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外后髁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 关节镜下四股半腱肌腱改良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汪群力;邹重文;龚继承;罗伟国;杨柏林;张胜军;吕波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改良编织缝合的4股半腱肌腱及纽扣微型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 1年6月收治的21例ACL损伤患者资料,男18例,女3例;年龄20 ~ 35岁,平均25.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7d至2年,平均3.5个月.所有患者均经关节镜证实为ACL完全断裂或大部分断裂,采用自体半腱肌腱叠成4股,改良编织缝合后单束单隧道法纽扣钢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膝关节功能并指导功能锻炼,应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进行功能评定. 结果 16例患者术后获5~ 24个月(平均9.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患者出现隐神经损伤,表现为小腿上段片状皮肤麻木,3个月后症状逐渐减轻.16例患者术后患膝屈伸功能均恢复正常,稳定性明显改善.Lachman试验结果:弱阳性3例,阴性13例.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从术前平均(54.7±4.8)分改善至(90.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550,P=0.000);IKDC评分从术前平均(56.4±5.9)分改善至(92.6±4.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33,P =0.000).结论 4股半腱肌改良固定法具有取材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改良编织缝合后采用纽扣钢板固定重建ACL临床疗效满意.

  • 双钢板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陈宏贤;杨欣建;刘黎军;黄俊峰;刘照华;杨金星;尤微;王大平

    目的 探讨双钢板经皮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MIPPO)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男21例,女15例;年龄18 ~56岁,平均30.5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Ⅴ型20例,Ⅵ型16例,采用前外侧和内侧联合切口入路,应用MIPPO技术行内、外侧高尔夫棒型支撑接骨板内固定术.术后常规摄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及内固定物位置情况,记录膝关节活动度、切口愈合情况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等. 结果 36例患者术后获4 ~ 23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13个月,平均6.9个月,无再骨折发生.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平均为86.8分(74 ~ 93分).4例(11.1%)患者出现成角畸形. 结论 双钢板MIPPO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复位确实可靠、操作简单、骨愈合率高,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同时,只有严格掌握手术操作原理,才能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在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门鹏翔;伍骥;郑超;崔玉明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PPO)联合肱骨近端锁定内固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男18例,女11例;年龄30 ~ 81岁,平均57岁.应用MIPPO结合肱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治疗,术后进行随访,评价手术优点和治疗结果.结果 29例患者术后获4~18个月(平均9个月)随访,根据Neer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15例,良1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9.7%.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切口长度平均为4.0cm.骨折线模糊的时间或消失的时间为4~8周,平均5.3周,1例患者由于术后康复不配合,导致肩关节活动部分受限. 结论 新型MIPPO联合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微创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 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

    作者:张远成;何磊;韩立民;王照平;冯志永;何嘉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微创术式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采用胫骨远端“L”形小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关节面、经皮下插入锁定钢板治疗35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男27例,女8例;年龄20 ~ 58岁,平均40岁;骨折按Rüedi-Allg(o)wer分型:Ⅰ型2例,Ⅱ型10例,Ⅲ型2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4d,平均8d.术后注意观察伤口情况,踝关节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复查X线片见关节面及干骺端骨折均对合良好,伤口皮缘坏死3例,2例换药后愈合,1例钢板外露术后6个月骨折愈合取出内固定物后伤口愈合;创口感染不愈合1例,清创换药治疗1个月后愈合.所有患者术后获1~5年(平均22个月)随访.术后1年踝关节功能采用Mazur评分法评定疗效:优24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1.4%.无骨折不愈合,无内固定物脱出、断裂而导致的踝内翻畸形患者. 结论 锁定钢板微创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能准确复位关节面,提供骨折端的坚强固定,保护局部软组织血供,只要掌握好手术时机,规范手术操作,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 应用锁定钢板经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

    作者:冯万文;陈天年;刘海涛;韩成相;陶明高;李婷;李春辉

    目的 探讨应用锁定钢板经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移位的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锁定钢板经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23例移位的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0例,女13例;年龄52 ~ 74岁,平均65.1岁.骨折按Neer分型:均为Ⅱ型肱骨近端骨折.对骨折复位和内固定物位置进行观察和随访,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并将肩关节外展功能与健侧进行比较. 结果 23例患者术后获12 ~ 27个月(平均18.8个月)随访.术后切口均获一期愈合,X线片示所有螺钉位置良好,骨折复位满意.骨折愈合时间为8~20周,平均10.8周,未发生腋神经损伤、肱骨头坏死及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为:外展84.4°±3.5°,前屈上举169.1°±6.7°,外旋42.2°±2.5°,内旋达T9水平;Neer评分平均为(89.9±7.5)分,优17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87.0%.肩关节外展功能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50,P=0.140). 结论 应用锁定钢板经三角肌劈开入路治疗移位的NeerⅡ型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牢靠,降低了软组织和骨折残留血供的破坏,减少关节周围瘢痕的形成,可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后路空心加压螺钉结合抗滑动钢板内固定治疗LetenneurⅠ型Hoffa骨折

    作者:马献忠;米豫飞;常守亚

    目的 探讨后路空心加压螺钉结合抗滑动钢板内固定治疗Letenneur Ⅰ型Hoffa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10例Letenneur Ⅰ型Hoffa骨折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22~61岁,平均40.1岁;左侧6例,右侧4例;均为外髁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12 d,平均6.4 d.10例患者均采用后侧人路,以2枚空心加压螺钉由后向前固定,同时使用抗滑动钢板固定,术后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10例患者术后获10~18个月(半均12.7个月)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3.6个月.按照Letenneur等的Hoffa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系统评定疗效:优6例,良3例,差1例.结论 后路空心加压螺钉配合抗滑动钢板内固定治疗Letenneur Ⅰ型Hoffa 骨折具有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及膝火节功能恢复好的优点.

  • AO跟骨接骨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柯西江;王杰;胡伯文;李纯志;赵锦成

    目的 探讨AO跟骨接骨板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9年7月共收治疗24例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男22例,女2例;年龄18~44岁,平均24岁.应用AO跟骨接骨板及髂骨植骨进行有限坚强内固定,术中注意关节面、B(o)hler角的复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平均22个月)随访,患者主观症状优良率为89.3%,足部外形优良率为B2.1%,足及踝关节活动优良率为75.0%,B(o)hler角优良率为75.0%.总体优良率为80.4%.结论 AO跟骨接骨板治疗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疗效满意,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向明;陈杭;谢杰;唐浩琛;杨国勇;杨顺;姜春岩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经j角肌胸大肌入路采用AO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18例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患者,男8例,女10例;平均年龄66.4岁(57~74岁).骨折Neer分型:均为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6.3 d(5~11 d).记录术中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标准评定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0~125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为200~400 mL,平均350 mL.18例患者术后获35~45个月(平均40.6个月)随访.骨折均获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周(10~14周).2例患者发生Ⅱ~Ⅲ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发生Ⅳ期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平均为84.2分(67~94分);其中优9例,良6例,一般3例,优良率为83.3%.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平均为164.0°±29.0°,体侧外旋平均为40.5°±21.3°,内旋达T7~T8(L2~T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固定是治疗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较理想的方法,其固定确切,保护了肱骨头及骨折端的血供.

  • 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

    作者:廖前德;赵元廷;朱勇;龙海涛;罗伟;钟达;朱剑熹

    目的 探讨采用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间采用双钢板技术治疗且获得完整随访的肱骨髁上髁间粉碎骨折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9~68岁,平均43.1岁;骨折按照AO/ASIF分型:C1型8例,C2型7例,C3型11例.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21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15例,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9例,合并鹰嘴骨折经骨折入路2例.采用Mayo评分系统对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4~50个月(平均29.3个月)随访.全部患者骨折均在5个月内愈合;2例患者存在功能障碍;术后1年肘关节屈曲90°~130°,平均116.8°;伸直丢失0~25°,平均13.2°.根据Mayo评分系统:优15例,良6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0.8%.术后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1例,尺神经麻痹1例.所有患者未发生浅表及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双钢板技术治疗肱骨髁上髁间粉碎性骨折,固定效果可靠,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596 条记录 22/30 页 « 12...19202122232425...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