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口咽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力冉;赵刘军;马维虎

    寰椎骨折是常见的颈椎骨折类型,由于上颈椎特殊的解剖结构,寰椎骨折通常为不稳定性骨折.以往的寰椎骨折治疗方法中,外固定往往带来低骨愈合率和远期颈痛,而颈枕融合与寰枢椎融合则牺牲了颈椎活动度.近年来,有学者经口咽入路到达寰椎前方,通过前路寰椎侧块螺钉及配套钢板同时完成骨折块的复位及固定,随访证明此术式保证骨性融合的同时大程度地保留了颈椎活动度,还具有出血少、不剥离后路组织等优点,但存在术中脊髓与椎动脉的损伤及术后较高感染率等并发症,且对于其固定强度及手术的适应范围方面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总之,经口咽入路单节段固定是治疗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给脊柱外科医师提供了新的思路.

  • 单节段颈椎椎间盘退变突出伴相邻椎体后缘骨赘的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作者:孙继飞

    单节段颈椎椎间盘退变突出伴相邻椎体骨赘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自2006年3月我们采用颈椎椎间盘及相邻椎体部分切除加钛网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颈椎椎间盘突出伴相邻椎体骨赘,只做单节段固定,大限度地保留了颈椎的活动度,也大限度地减少了对颈椎骨质结构的破坏.随访2006年月3月至2011年6月共52例,获得良好疗效.

  • 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及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

    作者:朱庭标;张勇;赵爱彬;张金鹏;刘峰;吕晓峰;朱明雨;顾浩;范永红

    目的 评价单纯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及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5-09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及单节段固定治疗的18例单节段腰椎结核,手术前后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18例均获得4~64(38.5±6.4)个月随访.术后4.5~8.9(5.1±3.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术前Cobb角为(19.5±5.4)°,术后矫正至(4.2±2.5)°,末次随访时为(6.1±1.5)°,矫正丢失(1.5±0.8)°.术前ODI指数为(38.5±3.6)%,末次随访时为(9.8±2.3)%,改善率为71.3%.术后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1例B级恢复至D级,2例C级、4例D级恢复至E级.结论 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下,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打压植骨及病椎内单节段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结核术后后凸畸形得到较好矫正,末次随访时脊柱保持稳定,矫正度无明显丢失.

  • Wiltse入路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李俊杰;吴群峰;俞立新;郭松华;冯炜;于健;陈学强;傅一峰;杨雷;周颖颖

    目的 探讨Wiltse入路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6-01经Wiltse入路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20例胸腰椎骨折,评价椎弓根钉置入准确性,比较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矢状位后凸Cobb角.结果 80枚椎弓根钉置入情况按Mobbs-Raley法分级:0级71枚,Ⅰ级8枚,Ⅱ级1枚.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4.6(10~18)个月.1例后凸Cobb角矫正丢失13.6°,患者腰背部酸痛,口服药物尚能忍受疼痛.术后3d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有所丢失,但与术后3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iltse入路单节段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避免椎旁肌广泛剥离,从而保护多裂肌的神经支配,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同时术中直视下置钉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

  • 单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李熙雷;周晓岗;董健;方涛林;林红;马易群;李娟

    目的 探讨后路单节段经伤椎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10年1月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资料共56例,其中单节段固定组28例,短节段固定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伤椎后凸角等.结果 单节段固定组手术平均时间(93±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84±64)ml;伤椎后凸角术前17°±10°,术后1周7°±7°,末次随访时10°±7°;VAS评分术前7.6±1.5,术后1周2.4±0.8,末次随访1.5±0.9;术后未发现相邻节段退变征象.短节段固定组手术平均时间(102±3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3±88)ml;伤椎后凸角术前17°±9°,术后1周7°±7°,末次随访8°±5°;VAS评分术前6.8±1.3,术后1周3.1±0.5,末次随访1.2±0.7;1例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时出现固定相邻节段的退变.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角和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伤椎后凸角度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节段经伤椎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安全、有效,但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改善和伤椎后凸角恢复方面与短节段固定组无显著差异.

  • 作者:

    关键词:
  • 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

    作者:海涌;鲁世保;王庆一;张岑山;苏庆军;关立;康南;周立金

    目的 探讨伤椎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压缩性骨折和轻度暴力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患者随访6-27(平均17.5)个月,进行临床Denis疼痛评分、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患者工作恢复状况及X线检查情况(包括术前、术后、随访时椎体的高度、伤椎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按照Denis疼痛分级,P1级有12例患者无疼痛,P2级有5例患者有轻微疼痛,无需服药治疗,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x线检查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伤椎矫正率为96%,随访椎体高度丢失0.4 mm,丢失率为1.4%.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 选择好适应证,后路单节段伤椎内同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5例

    作者:吴斌;谢亦频

    目的:探讨单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均采用单节段(即伤椎加正常椎)椎弓根钉撑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5例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平均伤椎椎体压缩百分比分别为(40.5±11.9)%、(5.5±3.8)%、(5.8±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2, P=0.004<0.05);平均矢状面 Cobb 角分别为(16.3±6.2)°、(6.1±4.0)°、(6.6±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7, P=0.006<0.05)。以上指标术后1周、术后6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周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例患者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为2~5分(平均3.1分),腰痛明显好转。手术患者均无术后感染、继发脊髓或 N 损伤、内固定松动。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开展单节段内固定手术,可以尽量减少对正常脊柱解剖结构的破坏,减少相邻节段椎体的退变,减少手术创伤范围,增加内固定的稳定性,是一种临床疗效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 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单椎体不完全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作者:于权;王业华;赵德勇;蒋建;董真

    目的:探讨单节段与短节段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压缩骨折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节段伤椎固定组12例,短节段跨伤椎固定组14例。测量手术前后侧位X片上的伤椎相对高度、伤椎复位率及术后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等。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5.0±1.2)个月。两组患者的术后伤椎相对高度(P<0.05)均有显著性的改善,单节段固定组的伤椎复位率(100.8±20.4)%vs (64.8±30.7)%,P<0.05优于短节段固定组,随访期间腰痛按Denis分级评估:P1,22例,P2,4例。结论对于合适的胸腰椎单椎体骨折,单节段伤椎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压缩骨折是安全、有效、可行。

  • 经皮与开放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完全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马易群;李熙雷;董健;王会仁;周晓岗;李超

    目的 比较经皮及开放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完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行单节段固定共44例,其中开放组20例,经皮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伤椎后凸角等.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ml比(169±34)ml,P<0.05];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1周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7)比(2.1±0.7),P<0.05];术前、术后1周及1年测量伤椎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对于A3.1或A3.2型脊柱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能够减少手术创伤,术后疗效安全可靠.

  • 经肌间隙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

    作者:徐光辉;徐东潭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入路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就诊的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120例,应用计算机随机分为两组,行经肌间隙入路单节段固定手术60例(微创组),行传统手术入路并短节段固定60例.经肌间隙入路沿长肌与多裂肌间隙进入,保留椎旁肌肉的完整性.结果 微创组与传统组手术时间[(53.8±12.3)、(88.5±18.5) min,t=1.731,P<0.05]、术中出血量[(95.7±21.5)、(280.3±83.1)ml,t =2.414,P<0.05]、术后引流量[(20.4±8.2)、(132.9±50.3)ml,t =2.068,P<0.05]及住院时间[(13.8±2.2)、(20.4±5.5)d,t=1.853,P<0.05]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疼痛评分、腰背残障指数及影像学指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两组患者的骨折椎体均愈合,无一例发生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的松动、断裂.结论 经肌间隙入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单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探讨

    作者:吴碧涛

    目的 了解单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探讨单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使用单节段固定(组)治疗和短节段固定(组)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等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等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末次随访与治疗前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上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末次随访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相比却没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结论 单节段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都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二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方面是没有太大差异的,都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刘平平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10~2012年太航医院骨科对50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经伤椎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伤椎楔变指数、后凸Cobb矫正角度、椎管侵犯情况程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诊X线片示骨折复位固定满意,内固定未发现断裂、松动,术后楔变指数、后凸Cobb矫正角度、椎管侵犯情况程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符合治疗适应证者后路单节段伤椎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 经胸腰段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特性

    作者:刘上楼;徐军;倪卓民;张云庆;周枫;姜雪峰

    背景:临床常采用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研究已证实经伤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脊柱稳定性加强,但也有研究认为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足以增加脊柱的稳定性,但此结论缺乏生物力学结果支持。
      目的:观察胸腰段椎体骨折经伤椎单节段固定的相关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取扬州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提供8具中国人新鲜胸腰段标本(T11-L3),锯条横断2/3椎体,制成完整胸腰段椎体实验标本,将8具标本等分成跨伤椎固定组和单节段经伤椎固定组,分别在跨伤椎临近椎体四钉固定和临近椎体四钉固定+经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
      结果与结论:胸腰段椎体骨折后经跨伤椎固定与经单节段伤椎固定的载荷-应变关系相差12%、载荷-位移关系相差11%、强度相差18%、轴向刚度相差11%、扭转力相差11%及拔出力相差1.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经伤椎单节段固定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更好。

  • 掌骨重建钢板模拟单节段固定修复寰椎骨折:体外三维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作者:李小峰;覃俊杰;李强;杨渊

    背景:为了实现骨折复位的稳定以及尽量保留颈椎活动度的完整,国内外多学者均开展了有关单节段有限内固定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未见明显的寰枢关节失稳而引起的不适症状。目的:采用体外三维运动法对掌骨重建钢板单节段固定不稳定性寰椎骨折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使用新鲜上颈椎标本(C0-C5)6例,将标本造成寰椎前弓双骨折模型,并以掌骨重建钢板系统模拟进行单节段复位固定。测量每例标本的正常状态、骨折状态及内固定状态3组数据。比较骨折状态、内固定状态、正常状态的运动中性区及三维运动范围与正常状态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颈椎标本骨折状态与正常状态的运动中性区、三维运动范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而内固定状态与正常状态的运动中性区、三维运动范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②结果表明,掌骨重建钢板系统模拟单节段固定不稳定性寰椎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稳定性,在恢复上颈椎稳定性的同时,可充分避免融合术的不良影响。

  • 峡部植骨修补联合临时单节段钉棒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

    作者:屈巍;黄云飞;宋宗让;吴起宁;王宇飞

    背景:腰椎峡部裂是引起青少年腰痛的常见原因,保守治疗无效时多采用内固定治疗,方式多种多样,目的是消除疼痛,达到峡部充分的骨性融合.目的:观察峡部植骨修补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临时单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峡部植骨修补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临时单节段固定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症患者32例,所有患者双侧峡部断裂,其中无滑脱型20例,Ⅰ度滑脱12例.内固定前行腰椎X射线、CT及MRI检查,内固定前及内固定后行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观察患者疼痛改善情况,采用MacNab评价疗效.内固定后随访行腰椎CT检查观察患者峡部植骨愈合情况.骨愈合后行内固定取出,观察患者固定节段的活动度及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获得峡部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4个月;②所有患者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较内固定前明显改善(P<0.05).③取出内固定后,观察发现临时固定节段的腰椎活动度保留,MRI检查示固定节段的相邻椎间盘信号均较内固定前无明显改变;④结果说明,峡部修补单节段椎弓根钉棒临时固定可有效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峡部骨性愈合确切,临时固定可有效避免临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产生.

  • 寰枢椎弓根螺钉置入单节段固定治疗Jefferson骨折合并不稳定齿状突骨折

    作者:屈巍;闫亮;宋宗让;刘继军;吴起宁;郝定均

    背景:Jefferson骨折合并不稳定齿状突骨折比较少见,临床报道较少.目前多采用枕颈融合手术治疗,造成患者颈椎活动度严重丧失,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很大,疗效较差.目的:为了避免枕颈融合,保留枕寰关节活动度,应用寰枢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治疗Jefferson骨折伴不稳定性齿状突骨折,评价其可行性及修复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15例Jefferson骨折合并枢椎齿状突骨折患者行寰枢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合并齿状突AndersonⅡ型骨折13例,Anderson浅Ⅲ型骨折2例,伴有寰椎横韧带断裂5例.入院后给予患者颅骨牵引,术前行三维CT检查,于CT片中测量寰椎椎弓根钉道并选择合适尺寸螺钉.全麻下行寰枢椎弓根螺钉置入、寰枢椎复位,对横韧带断裂患者行寰枢椎植骨融合,其余患者采用单纯固定.采用ASIA分级及目测类比评分比较术前、术后神经功能和疼痛改善情况,术后随访时观察寰枕关节活动度.结果与结论:①平均手术时间(150±41)min(120-270 min);平均失血量(246±95)mL(160-500 mL);②所有患者寰枢椎弓根螺钉成功置入,术中无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损伤发生.寰枢骨折脱位复位良好;③术后随访12-36个月.脊髓不完全损伤者共9例,7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恢复;术后1年目测类比评分(1.20±1.40)分较术前(8.15±0.62)分明显改善(P<0.05);④所有骨折及植骨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断裂和松动;术后寰枕关节活动度平均(14.6±2.8)°;⑤综上,寰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修复Jefferson骨折合并枢椎不稳定性齿状突骨折的有效方法,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可避免枕颈融合,保留寰枕活动度.

  • 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应用进展分析

    作者:李建军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8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选取后路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进行内固定,并通过伤椎植骨手术融合措施治疗.持续5~29 个月随访,判断其VAS 疼痛评分、神经功能ASIA 评分、椎体高度、伤椎后凸畸形等改变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VAS 疼痛评分显示0分为16 例,1分为12 例,均不必药物治疗.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痊愈;经X线检查高度恢复效果良好,伤椎高度恢复96%,椎体高度丢失率为1.4%.所有患者均完成骨性融合,未出现假关节.结论:依据患者适应证,应用后路单节段伤椎内固定方法能够有效治疗胸腰段骨折.

  • 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与常规短节段固定的力学性能比较

    作者:徐桂军;马信龙;张弢;马剑雄;付鑫;杜长岭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技术构建胸腰椎骨折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及常规短节段固定模型,研究经伤椎单节段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论证其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青壮年健康男性志愿者,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脊柱TI0~ L2正常模型、T12骨折模型以及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和短节段固定模型;分析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及轴向旋转下各个节段的大位移差及内固定物的应力情况.结果 骨折模型T10 ~11、T11~ 12、T12 ~ L1的大位移差较正常模型在大多数加载情况时明显增大,经短节段或者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后,该值明显减小,两种固定方式无显著差异.内固定物应力方面:在轴向压缩及前屈时,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模型中螺钉应力明显低于短节段固定;而在后伸、侧屈及轴向旋转时,螺钉应力无明显差异.对于固定棒,轴向压缩及前屈时,两种固定方式无差异;后伸及侧屈时经伤椎节段固定应力高于短节段固定,而旋转时则恰恰相反.结论 对于胸腰段单节段不完全骨折,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可以提供与常规短节段固定相近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不完全骨折的一种良好的选择.

  • 前路减压单节段融合固定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随访研究

    作者:李强;李伟;戚记伟;全仁夫

    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重要手术方式之一。该手术方式不需处理硬脊膜,可直视下进行损伤节段的前侧椎管减压。两节段融合技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为广泛,该技术需要对损伤节段上、下相邻节段椎体进行固定[1-2]。然而Denis B型骨折主要涉及椎体的上终板,部分病例其受累椎体的下1/2不会出现损伤,此时采用前路单节段固定技术往往即可实现对损伤节段的稳定固定[3-4],相比两节段融合还可保留损伤节段的下位椎间盘,进而保留了下位相邻运动节段的完整性。以往部分学者对前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及早期临床效果进行了报道[3-6],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病例前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技术可实现良好的临床及功能效果。我院脊柱外科自2006年以来采用前路单节段固定融合技术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多例,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其中期随访结果报道如下。

3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