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山羊上颌窦及额窦黏膜抗拉伸强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韩奕诗;樊佳东;李岩峰;任桓;吕源;包文雅;胡品

    目的:探讨山羊鼻窦黏膜的抗拉伸强度的差异并分析差异产生原因,为上颌窦提升术中涉及黏膜问题时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从获取的每块鼻窦黏膜(上颌窦顶、上颌窦底及额窦黏膜)上切取所需大小的黏膜,以弹簧测力计及自制夹具测得抗拉伸强度数值,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山羊上颌窦顶黏膜抗拉伸强度为(4.68±0.94)N;上颌窦底为(5.27±1.12)N;额窦为(1.97±0.46)N。上颌窦顶与额窦、上颌窦底与额窦黏膜抗拉伸强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窦顶与窦底黏膜抗拉伸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窦顶、底黏膜均较额窦黏膜抗拉伸强度大,上颌窦顶黏膜与上颌窦底黏膜抗拉伸强度无差异。

  • 牵张成骨延长下颌骨过程中血管生成数量的定量检测

    作者:李继华;胡静;王大章;祝颂松;应彬彬;韩立赤

    目的定量检测牵张成骨(DO)延长下颌骨过程中血管生成的数量,初步探讨DO过程中血管生成的时空模式.方法用自行研制的牵张器将12只成年雄性山羊双侧下颌骨以1 mm/d的速率延长10 mm,在牵张开始当天,牵张第5天,牵张结束当天,固定第10、20和30天分别处死2只动物,另选取2只山羊不实施手术作为正常对照组.获取牵张区骨组织标本并作相应的组织学处理后作JC70免疫组化染色,并用Chalkley血管计数法对血管生成数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①在间隙期末已有大量血管生成,牵张至第5天时达到峰值,随后呈梯度递减的趋势.②牵张结束时,血管密度由骨小梁形成区带(MCF)向纤维区带(FIZ)递减;随着固定时间延长,各区带血管密度均呈梯度减弱;固定后期,MCF阳性染色基本消失,血管密度由FIZ向MCF递减.结论在牵张成骨延长下颌骨过程中,血管生成与新骨形成密切相关,两者具有空间联系性;牵张早期微血管的大量生成是向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再生提供充足血供的组织结构基础.

  • Ser-125突变型人白细胞介素-2在山羊乳腺中的瞬时表达

    作者:李云华;王公金

    用定点突变法得到Ser-125突变型人白细胞介素-2(Ser-125hIL-2)cDNA,然后与山羊β-乳球蛋白(BLG)基因的上游调控序列融合,构建了pBLG-Ser-125hIL-2乳腺定位表达载体.表达载体经脂质体包裹后,经乳腺导管注入妊娠后期山羊乳腺内,进行瞬时表达.分别于山羊分娩后1~10 d采奶,ELISA方法检测乳汁中Ser-125hIL-2含量.山羊乳汁中的含量为0.83~6.45μg/L.

  • 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的影像学观察

    作者:崔明军;徐克;孙婷婷;潘瑾;黄远亮

    目的:通过山羊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了解自行设计开发的三维骨牵张器的成骨效果.方法:成年山羊6只,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动物模型,术后第8天开始牵引,以0.6 mm/次、2次/d的速度牵引,牵引期为17~18 d,牵引高度20 mm左右.牵引完毕后1、2及3个月各处死2只动物获得标本,进行大体标本、普通X-ray和CT观察.结果:成功建立山羊下颌骨较大速率牵张成骨延长实验动物模型.大体标本观察表明,在牵张间隙形成了很好的骨痂组织,牵张间隙达到了预期的长度.X-ray观察结果显示:牵引间隙逐渐变模糊,骨牵引器固位良好,下颌骨在解剖关系状态下位完成骨缺损修复,固定期2周放射影像可见新骨生成,1个月可见骨样结构,2~3个月骨质修复完成.CT观察结果显示:在牵引的区域,新生成的骨的质和量都非常的好,与原来的骨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我们自行设计的三维牵张器,制作简便,易于控制,可以稳定成骨,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能性.

  • 山羊卵泡大小对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

    作者:吴志南;华月琴;陈瑞华;沈宗姬

    目的 比较不同大小山羊卵泡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能力.方法 收集不同大小山羊卵泡的卵母细胞,分3组进行体外培养.Ⅰ组:卵泡直径≥5.0 mm; Ⅱ组:卵泡直径3.0~4.9 mm;Ⅲ组:卵泡直径<3.0 mm.观察各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体外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 3组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与受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Ⅲ组卵母细胞的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分别为53.8%和28.6%,均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均P<0.01).结论 在进行山羊未成熟卵体外成熟培养时,卵泡直径≥3 mm的卵母细胞体外发育潜能较卵泡直径<3 mm的卵母细胞好.

  • 嵊州市布鲁菌病疫情调查

    作者:赵岳松

    布鲁菌病(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绍兴市是非病区,在布病防控工作中,对从事山羊屠宰的专业村78名高危人群监测,依据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史,判定布病7例,在嵊州市尚属于首次发现,经细菌检测,首次检出羊种第3型布鲁菌,现报告如下.

  • 布鲁氏菌病误诊睾丸炎睾丸鞘膜积液1例报告

    作者:仲芳;陈晓霞

    2006年7月,本院收治1例山羊布鲁氏菌病误诊断睾丸炎睾丸鞘膜积液患者,现作一报道.

  • 不同终宿主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

    作者:刘效萍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种类较多,据报道自然感染日本血吸虫的有牛、猪、山羊、绵羊、犬、猫、野兔、野鼠、马、驴、骡等7 目28 属40 多种哺乳动物[1].1938 年在上海屠宰场调查,黄牛、水牛、绵羊、山羊粪检虫卵阳性率分别为12.6%、18.7%、1.7%和8.2%.从此,家畜血吸虫病以及家畜作为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的作用,开始受到重视[2].据防治初期调查,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及上海市等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受血吸虫病威胁的人口达1 亿多人.全国血吸虫病人数达1200 余万人,受感染耕牛120 万头,钉螺面积140亿m2.经过近60 年的血吸虫病防治,至2010 年,我国12 个血吸虫病流行省(市、自治区)中,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已达到传播阻断标准,以山丘型流行区为主的四川省和云南省(山区2 省)和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江苏省已达到传播控制标准, 其余以湖沼型流行区为主的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4 省已达到疫情控制标准[3].血吸虫病不同流行类型地区的传染源种类和种群数量不同,人、畜的活动方式和感染方式也不同;在我国湖沼和山丘地区,动物传染源在流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不同时期不同终宿主在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椎体前路钢板加压诱导羊椎间盘退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马南;朱建民;朱海波;朱伟红

    目的 建立新型的山羊腰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方法 8只6月龄山羊,取腰椎右侧腹膜后入路,L3~4、L4~5椎间盘为目标椎间盘,于L3、L5椎体前外侧给予重建钢板加压固定.术后6个月对正常及目标椎间盘行MRI检查和组织学检查,观察MRI T2加权像上的椎间盘信号区的变化和HE染色下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7只山羊存活,1只山羊因麻醉原因死亡.6个月时MRI检查显示目标椎间盘T2加权像信号明显降低,组织学观察发现目标椎间盘出现髓核纤维化和纤维环退化破裂的退变表现.结论 山羊椎间盘组织学结构特点与人类相似,通过椎体前路钢板加压的方法可以建立羊的椎间盘退变模型.

  • 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成骨方式实验研究

    作者:朱振安;黄劲松;盛为;侯筱魁;戴克戎

    目的探讨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的成骨方式及其细胞学机制.方法健康成年山羊10只,左胫骨中段骨膜下横形截骨,以四环式外固定架固定.2周后作骨延长,每日延长1 mm,连续30天.延长开始至延长结束后16周分期处死动物取材,以X线摄片、光镜及电镜作连续观察.结果骨延长开始时,骨外膜侧已有小梁骨形成,纤维组织呈纵向排列,与牵拉方向一致;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大量胶原纤丝.早期骨形成始于骨外膜侧及两截骨端,逐渐向纤维组织深入.骨延长结束后,纤维组织终为成熟骨组织所替代.电镜观察显示上述新骨形成和改建活动均有成纤维细胞的参与.结论长骨干骨痂延长骨愈合过程主要通过膜内骨化方式完成,成纤维细胞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羊下颌骨内置式三焦点牵张成骨的模型建立

    作者:唐慧;王银龙;周健;何志良

    目的 建立三焦点牵张的骨缺损模型,证实内置式三焦点牵张快速、成骨好的优点,为后续的进一步研究建立基础.方法 按照国际牵张器标准自行设计加工的内置式三焦点牵张器,采用普通级实验用羊自身双侧下颌骨对照的方法.牵张固定期结束后处死取下颌骨样本,进行X线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 实验羊均存活.X线显示骨缺损处已被修复,组织学HE染色可见骨小梁按牵张方向排列,成骨细胞活跃.结论 内置式三焦点牵张成骨的模型建立是适当可行的,可快速修复骨缺损,且成骨质量良好,这对于进一步的研究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 淮南发现胰阔盘吸虫

    作者:孙恩涛;朱玉霞

    目的:了解淮南地区山羊寄生蠕虫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蠕虫学剖解法对淮南市窑河沿岸居民饲养的患羊进行随机剖检,获得的虫体经固定、染色后制片,镜下鉴定.结果:在患羊胰管内检出6条血色样的半透明虫体,经鉴定为胰阔盘吸虫成虫.结论:淮南地区居民饲养的山羊体内存在胰阔盘吸虫的感染,应加强胰阔盘吸虫的控制和宣传教育工作.

  • 校园安全事故急剧增多校园安全立法刻不容缓

    作者:吴春燕

    近,校园安全事故急剧增多,已经严重影响家庭的幸福和谐,巨额索赔导致的家校纠纷也严重影响学校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学生上学后失踪,惨遭绑架,嫌疑人因与孩子们认识,怕被指认而杀人灭口;有的学生从几十层高的楼上跳下,朝气蓬勃的生命瞬间消逝;有的学生在食用了中标餐饮企业的“营养餐”后,出现呕吐、腹泻、头晕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有的学生中考前参加体育课时跳“山羊”骨折,终耽误了学业,失去了考取重点高中的机会;有的学生在放学回家途中遇车祸不幸身亡,父母认为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将学校告上法庭……

  • 『有控制』牧羊可预防森林火灾

    作者:

    由于绵羊以及山羊能够吃光它们灵巧、坚韧的舌头所及的几乎所有绿色植物,因此长期以来有着植物真空吸尘器的名声.

  • 山羊Th1/Th2细胞因子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孙文超;张世亨;易驰喆;黄海鑫;张红云;汪伟;曹亮;闭璟珊;郑敏;鲁会军;韦显凯;苏姣秀;赵翠青;陈征;王茂鹏

    目的 在mRNA水平对山羊Th1/Th2型细胞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建立山羊Th1/Th2型细胞因子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山羊Th1(IL-2和IFN-γ)和Th2 (IL-4、IL-6和IL-10)细胞因子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以标准阳性质粒为模板分别进行荧光定量PCR反应的标准曲线、溶解曲线建立.结果 山羊Th1/Th2细胞因子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Ct值与标准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85,所有稀释度标准品模板出现特异性熔解蜂;利用N1蛋白缺失的重组山羊痘病毒(△N1L株)与山羊痘AV41株感染山羊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IL-4和IFN-γ mRNA表达水平检测,△N1L株与山羊痘AV41株均能能够刺激机体IL-4和IFN-γ细胞因子,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333,P>0.5).结论 本研究建立山羊Th1/Th2细胞因子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为山羊痘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 贵州省两株山羊源羊种布鲁菌MLST分析

    作者:李沛丽;李世军;刘英;王月;周敬祝;唐光鹏;王定明;周碧君

    目的 了解贵州省2010年分离自山羊的两株羊种布鲁菌的等位基因序列型(Sequence type,ST)及遗传学特征,为动物间和人间布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布鲁菌属特异性PCR(BCSP31-PCR)和种/型特异性PCR(AMOS-PCR)对2010年分离自山羊的两株布鲁菌进行鉴定,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ple 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对两株布鲁菌菌株的7个管家基因、1个外膜蛋白基因及1个基因间区的序列进行测定,将各个基因的序列与参考菌株的等位基因型进行比对,确定其等位基因谱及序列型(STs),分析与两株菌ST型与各种型布鲁菌代表菌株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 来自贵州省山羊的两株布鲁菌株经BCSP31-PCR鉴定为布鲁菌属细菌,AMOS-PCR将其鉴定为羊种布鲁菌.MLST分析显示,两株菌的9个等位基因序列型为ST8型,与同属羊种布鲁菌的ST7、ST9~ST12、ST34和ST35遗传关系近.结论 贵州省2010年分离的2株布鲁菌分离株均为ST8型布鲁菌,与同属羊种布鲁菌的ST型遗传关系近,结果为贵州省人间和动物间布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湖北省随州市羊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调查

    作者:李静;张令要;邓蕖;詹发先;岳金亮;谭梁飞;程均福;尹华超;王本银

    目的 调查湖北省随州市羊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状况.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对湖北随州市采集的羊血标本进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将扩增序列与GenBank相应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进化分析.结果 共检测羊血标本29份,阳性标本25份,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阳性感染率为86.2%;所检出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1 442 bp)与GenBank中收录的部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7.1%~99.8%,进化分析显示与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同在一个分支上.结论 湖北随州地区山羊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

  • 贵州省首次从山羊分离到布鲁氏菌及其种型鉴定

    作者:李世军;王月;陈红;田克诚;唐光鹏;王定明;王仕香;周敬祝;刘昭兵;陈贵春

    目的 从贵州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的山羊血液分离布鲁氏菌病原体并对其进行种型鉴定.方法 采用血培养法对经试管凝集试验检测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的山羊血血液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并应用传统方法 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对可疑菌落进行种型鉴定.结果 11份(GZB 01-11)抗体阳性的山羊血标本中有4份(GZB03、GZB04、GZB09、GZB11)经血培养瓶培养出布鲁氏菌可疑菌落,可疑菌落经传统方法 鉴定为羊种生物3型布鲁氏菌,4株菌进一步采用布鲁氏菌属特异性PCR(BCSP31-PCR)鉴定为布鲁氏菌属细菌,GZB03,GZB04,GZB11经种/型特异性PCR(AMOS-PCR)将其定为羊种布鲁氏菌,而GZB09采用该方法 不能定种.结论 从11份贵州省布鲁氏菌抗体阳性山羊血样中分离到4株羊种布鲁氏菌,首次证实贵州省存在羊种布鲁氏菌.

    关键词: 山羊 布鲁氏菌 PCR 鉴定
  • 贵州遵义地区山羊Borna病毒P24基因片段的检测

    作者:王长明;徐平;葛均江;郭振元

    目的 探讨贵州遵义及周边地区山羊博尔纳病病毒(BDV)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套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 FQ-Nrt-PCR)检测了300只山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BDV P24基因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氨基酸顺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300只山羊PBMC中2只检出BDV P24基因阳性片段.山羊BDV P24基因片段阳性率为0.67﹪.BDV P24基因片段测序结果与GenBank提供的strain V毒株比较同源性为96.51%,有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与BDV/MDCK毒株比较同源性为96.51%,有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与C6BV毒株比较同源性为96.51%,有3个位点出现一致性沉寂突变,但所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结论 贵州遵义及周边部分地区山羊存在BDV自然感染.

  • 绵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Eg95)免疫试验

    作者:张壮志;石保新;张文宝;古努尔·吐尔逊;王进成;吐尔洪·伊米提;哈斯也提;康强;艾尔肯;俞进;席耐;宋迎春;古丽鲜;崔德胜;早日克;艾尔肯

    目的 验证绵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Eg95)对新疆羊源棘球蚴病预防效果.方法 应用新西兰农牧科学院沃勒斯维尔动物研究中心提供的绵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Eg95),对新生新疆细毛羊、巴音布鲁克羊、山羊羔羊进行二免、三免、四免,以间接ELISA法作血清抗体动态检测,在免疫42d、180d、365d、730d进行人工感染,于感染后180d剖解试验羊;试验羊二免后在包虫病的高发区放牧饲养180d、365d 730d后剖解试验羊,检查免疫组与对照组羊的肝脏和肺脏荷囊数量,统计保护率(减囊率).结果 1. Eg95有体征反应,属于正常疫苗反应;2.免疫组与对照组血清IgG的OD值之比≧2;3.二免后42d,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0.5%,山羊100%;4.二免后180d,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4.6%,山羊82.2%;自然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88.1%,巴音布鲁克羊83.6%.5.二免后365d,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7.4%;自然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83.6%,巴音布鲁克羊83.3%.6.二免后730d,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86.%;自然感染的保护率:87.1%;7.三免后180d,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9.2%.8.三免后365d,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5.6%,自然感染的保护率95.1%.9.四免后365d,人工感染的保护率:新疆细毛羊97.7%,自然感染的保护率95.5%.结论 Eg95对新疆羊源棘球蚴病具有预防作用,免疫程序为新生羊羔初次2次,间隔期1个月(或4周),其后每年加强一次.

349 条记录 10/18 页 « 12...78910111213...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