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黄连解毒汤中指标性成分药动学与药效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钱智磊;李欢;朱华旭;潘林梅;郭立玮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中指标性成分在火热证脑缺血损伤模型大鼠的时量关系与抗火热证脑缺血效应的相关性.方法:火热证电凝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给药组,假手术组.给药组大鼠复制火热证脑缺血模型成功后灌胃给予黄连解毒汤,按0.083,0.25,0.5,0.75,1,2,3,4,6,8,12,24 h时间点取血,测定各指标性成分在大鼠体内的药时变化,绘制药-时曲线;取模型组,给药组,假手术组0.083.0.25,0.5,1,2,3,4,6,8,12,24 h时间点的脑组织,测定脑组织中自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绘制时-效曲线.结合药时曲线和时效曲线,评价黄连解毒汤指标性成分在黄连解毒汤治疗火热证脑缺血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结果:黄连解毒汤指标性成分的药动学行为不同;药效实验表明3种指标性成分的起效时间不同,持续时间亦不相同;黄连解毒汤的抗火热证缺血性脑损伤作用与其指标性成分的血药浓度密切相关.结论:黄连解毒汤全方能发挥抗火热证缺血性脑损伤作用,其作用的强弱与方中主要指标性成分在体内的含量相关,且各主要指标性成分发挥效应的时效存在差异.其对火热证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抗炎作用相关,与传统中医上认为的黄连解毒汤有清热解毒的功效相一致.

  • 《伤寒论》火热证治规律探讨

    作者:温雅;丁元庆;张思超

    文章通过对《伤寒论》中火热证治规律进行梳理,认为火热证在《伤寒论》中辨治系统、特色鲜明.《伤寒论》火热理论发源于《黄帝内经》《难经》,火热病机来源分外感、内伤两方面,六经皆有热证,病位涉及五脏六腑.张仲景根据火热邪气六经、表里、虚实、阴阳之不同,将实火证、虚火证、虚实夹杂证分别论治,针对夹湿、夹痰、夹水、夹瘀治疗亦非常全面.治疗中重视因势利导,形成了以清热、宣透、攻下、养阴为主的辨治体系.其中渗透的“保胃气”“存津液”理念,对后世医家尤其是明清温病学家影响深远,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与研究.

  • 清热透邪法在外科的应用探讨

    作者:赵党生

    清热透邪法属于清法范畴,是用寒凉的药物清解火热之毒,治疗热毒蕴结性疾病的常用方法.然清热解毒仅是一种通常治法,且外科的火热证病情多样,绝非一法可以通治,即使确属清热解毒之适应证,亦须分辨热之盛衰、火之虚实、病之深浅,而后随机施治.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火热证辨证分型研究

    作者:吴庆光;刘四军;黄兆胜;吴依娜

    火热证是指机体直接感受温热邪气,或体内脏腑阴阳气血失调、阳气亢盛,而导致的一类阳热偏盛、机能亢进的证候.现有的临床辨证分型对临床、科研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如有分为心火亢盛型、肝胆湿热型、胃火灼热型、脾虚湿热型、阴虚火旺型5型,也有分为分阴虚型、脾虚型、肺胃湿热型、冲任郁热型4型等等,但多建立在回顾性调研与个人经验、临床报道的基础上,缺乏证候学的观察.

  • 火热证与非火热证脑梗死患者SF-36生存质量比较研究

    作者:李宗信;黄小波;王宁群;陈文强

    目的 观察火热证与非火热证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生存质量的差异.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经中医辨证后分为火热组和非火热组,发病后4周,运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在SF-36各维度中,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情绪角色3个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火热组明显低于非火热组(P<0.05,P<0.01).结论 火热证与非火热证脑梗死患者亚急性期生存质量存在差异,火热组脑梗死患者其心理健康、社会功能、情绪角色三方面生存质量较差,可能与其证候特点相关.

  • 从火热辨治中风病用药特色分析

    作者:胡春雨;赵丽丽;孙鲁艳;丁元庆

    总结从火热辨治中风病经验.中风急性期火热病邪与心、肝、胃三脏气化失常密切相关,中风恢复期火热内伏可伤津、损络、炼液成痰成瘀,扰神以致复中,此期尤重痰瘀痹阻在中风演化中的重要性,后遗症期痰热、痰火可使人体精血衰耗,出现阴虚.临床常用夏枯草、黄连、黄芩清泻中风急性期火热;金银花、天麻、葛根、羌活清散恢复期火热所致痰瘀;生地黄、珍珠母、肉苁蓉、人参清益后遗症期火热所致阴虚.

  • 火热证的诊断量化研究

    作者:刘四军;黄兆胜;吴庆光;梁幼雅;苗艳;苗明三

    目的 建立火热证中医诊断量化标准.方法 通过文献出现的频率确定研究指标,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条件概率换算方法建立症状体征赋分表,应用大似然判别法确定量化诊断阈值,建立诊断计分表.结果 按文献出现频率高低排列,前27个研究指标在火热证和健康人出现的例数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火热证诊断阈值为63;通过回顾性检验和前瞻性检验,火热证的诊断计分表的敏感度和准确度都在80%以上,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4.34和6.64.结论 新建立的诊断量化标准,具有客观、准确的优点,符合临床实际.

  • 中风病急性期火热证与西医诊察指标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建雄;冯晔;高颖;陈建霖;张寓智;马成珉;张禾坤;李俊霖;李佳琳;刘祥仁;林信光

    目的探讨中风病中医证候与西医诊察指标的相关性,以提升中医对中风病的诊疗效能.方法本研究共收集122例中风病急性期住院病患,在发病72 h内,依<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加以辨证,并与西医在病患住院期间和出院时的诊察指标,用卡方检验的统计方式,进行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中风病六大基本证候之一的火热证与中风病危险因子项目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而与中风病住院过程出现并发症、中风病出院时的康复情形、神经学状态与日常生活功能状态评估的严重度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患若在发病72 h内出现火热证,住院期间易出现并发症,神经学状态与日常生活功能状态评估也会较严重,出院时的康复情形较易变差.所以正确地诊治火热证是非常重要的.

  • 神经内科失眠患者中医辨证要素调查

    作者:邢佳;郭蓉娟;王嘉麟;张允岭;姜思源;陈志刚

    目的 探讨失眠患者中医辨证要素的分布、组合情况.方法 对100例失眠患者的中医辨证要素进行判断,比较单纯失眠患者与失眠伴情绪障碍患者辨证要素分布的差异.结果 100例失眠患者中火热证占92%,血虚证占79%,气郁证占78%,气虚证占74%,这4个辨证要素的出现率均在70%以上;4、5、6个辨证要素组合共占62%;失眠伴情绪障碍较单纯失眠与气虚证关系更密切.结论 火热证、血虚证、气郁证和气虚证是失眠常见的辨证要素;失眠病机复杂,虚实夹杂者多见;失眠伴有情绪障碍在一定程度与气虚证相关.

  • 火热证与唾液理化指标的相关性

    作者:刘四军;黄兆胜;吴庆光;黄张杰;吴立蓉;闫文丽;张伦博;杨政

    综述中医对于火热证的认识,概述火热证与唾液溶菌酶及唾液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火热证的中医病因、临床表现及辨证分型进行了归纳与整理,同时对火热证以及唾液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概括。目前认为唾液免疫球蛋白及溶菌酶可能与火热证有关,但是目前未取得一致的结论。探索中医火热证与唾液的理化指标相关性,有利于揭示火热证的实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 用取类比象法阐释中医火热证的一种发病机制

    作者:孔令青

    取类比象法是中医学的传统方法,风、寒、暑、湿、燥、火皆是取自然现象比拟人体的病理征象.火热证是人体的常见证候,在"病机十九条"中火、热病机即占9条[1],可见其多.传统中医理论将火热证的发病机制主要归纳为郁而化火[2],正邪相争[3],阴阳失衡[4],五志化火[5]等.

  • 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作者:毛文晴;严锋;徐重白;刘红权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候要素、既往病史特点.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老年科及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人200例,分析病人入院时的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结果 急性脑梗死瘀热证在所有中医证型中所占比例高,达61.5%,其次为风证、血瘀证、火热证,分别占16.0%、7.5%、6.0%.但4种证型在年龄、性别、高血压痛、糖尿病、脑梗死、吸烟史、饮酒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瘀热证为急性脑梗死发病高危证型.

  • 糖尿病肾脏病火热证候特征与分布规律的研究

    作者:王梦迪;王耀献;刘玉宁;王玉洁;田君健;王丹阳;田哲菁

    目的:探索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火热证候的临床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采集348例DKD早、中、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火热证候判定,对各火热证候类型的分布及火热证患者的临床表现、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中,89.4%的DKD患者均伴有火热证,早、中、晚期伴火热证患者的比例分别为90.5%、89.7%、87.8%.(2)火热证在DKD早期以燥热证为常见,占61.9%,中期以结热证为常见,占53.2%,晚期以浊热证常见,占70%.(3)DKD火热证常合并气虚证,其次为阳虚证、阴虚证.(4)火热证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口咽干燥、烦躁易怒、大便干结、口苦、口中粘腻、怕热汗出、口中臭秽.(5)在理化指标方面,伴火热证的DKD患者具有较高的尿酸水平.结论:火热证在DKD中分布广泛且贯穿疾病始终,各热邪类型在DKD不同分期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火热证常与气虚、阳虚、阴虚证并存,其临床表现多样,可能与某些临床理化指标如血尿酸等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 苗药清火养元胶囊治疗火热证临床观察

    作者:梁山;黄桂峰

    目的:观察苗药清火养元胶囊治疗火热证的疗效.方法:口服清火养元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给药2周,治疗火热证患者120例.结果:清火养元胶囊治疗火热证效果显著,平均有效率达87.5%.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作者:侯兆辉;郭伟君;籍明智;初世荣;李玉;陈贺军;张立军;王健;毕波

    [主要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资料来源]选取通辽市中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所有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门诊和住院患者填写调查表(按《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充实制定).[选择文献量及依据]①研究类型:问卷调查.②研究对象:年龄35~85岁,意识清楚,符合缺血性脑卒中中西医诊断标准.③诊断分型:确定风证、痰证、火热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等六种中医证候类型.[数据提炼规则及应用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统计临床出现频次并排序;根据症状评分进行证候分类,统计各证候出现频数,归纳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数据综合得出结果与结论]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出现频率排序前10位:肢体瘫软,发病即达高峰,便干,头晕目眩,口苦咽干,面红目赤,耳鸣,口多黏涎,心烦易怒,神疲乏力等.证候出现依次为:火热证130例次(26.6%);风证128例次(26.2%);阴虚阳亢证80例次(16.3%);痰证57例次(11.7%);血瘀证52例次(10.7%);气虚证41例次(8.4%).[未来展望]扩大样本量,增加观察指标,深入研究,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科学依据.

  •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风证和火热证变化与运动功能的关系

    作者:谢梓菁;邹忆怀;付渊博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风证和火热证的变化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方法:采集数据库中62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入组第1天和第21天的中医四诊信息,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的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的分级等数据.将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风热证和火热证的变化,探索其证候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进程的相关性.结果:入组第1天火热证与运动功能和分离运动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6(P<0.01)和-0.442(P< 0.01),Ashworth分级与风证的相关系数为0.313(P< 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第一个时点运动功能与火热证呈负相关,且与分离运动和协调运动均呈负相关,患肢的肌张力与风证呈正相关.

  • 从现象学观点探索朱建贵教授治火热证的辨证方法

    作者:王玉玲

    中医的宝库是由历代医家根据经验建构出来的,与各家学说可以并行不悖,都是符合科学观的真实世界知识.朱建贵教授师法丹溪,从虚证及郁证着眼:虚证分气、血、阴、阳4种要素;郁证则取六郁中常见的气、血、火,并将痰和湿合并为一,于是共有8个要素.朱建贵教授在火热证的辨证上习惯以阴虚内热、痰湿化热、肝郁化热的概念来分型,与丹溪学派惯用的气血痰郁辨证相比,除了气虚证外,其他3个元素皆可类比,并且符合《丹溪心法·火》中提出的虚火可补、实火可泻、火郁当发的看法.

  • 急性脑梗死中医辨证分型与IL-6的关系探讨

    作者:仓志兰;姜亚军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不同证型与免疫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病专家经验辨证量表对30例ACI患者进行证候评分,同时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其IL-6含量,再按证候评分将患者分成火热证组与非火热证组,对比2组患者IL-6的变化水平.结果:火热证组在发病的72小时内、第7天、第14天血清中IL-6均显著高于非火热证组;且2组患者在上述3个时段的血清IL-6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火热证组IL-6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L-6的升高水平可以作为判定ACI火热证与非火热证的微观学指标.

  • 缺血性中风始发状态火热证与血浆内皮素相关性探讨

    作者:关少侠;谌剑飞;马雅玲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中风(急性脑梗死,ACI)始发状态火热证与血浆内皮素(ET)的关系.方法:采用中风病专家经验辨证量表对ACI患者151例的始发状态进行证候评分,同时利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其血浆内皮素(ET)含量,再按证候评分将患者分成火热证组与非火热证组,对比两组患者ET的变化水平,并与健康人组(60例)作对照.结果:①火热证组的ET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非火热证组(P<0.01);②火热证组及非火热证组的ET含量与正常健康人组比较也呈上述变化(P<0.01).结论:火热证与ET具有相关关系,ET水平可作为判定火热证与非火热证的微观指标.

  • 第八讲关于火热证医案的探讨

    作者:陈雪梅;王琦;倪诚;王济;宋昊翀;白明华;张妍;李英帅;李玲孺

    本次“王琦讲堂”从文献等多个角度对火热的定义、火热证的致病特点及其治疗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并针对王琦老师的4则医案,对其论治火热证进行了热烈讨论.通过讨论,大家对火热证有了深刻认识,并学习了王琦老师宝贵的诊疗经验,从而提高了临证思辨能力.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