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致病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爱华;叶长芸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s,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菌,能引起人和动物较为严重的感染症状.LM采用多种策略逃逸宿主天然防御屏障,进而侵入宿主细胞并复制生存.本文结合近年来LM致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介绍了致病相关毒力因子的分子特点及其在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 三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技术建立及应用研究

    作者:杨小鹃;吴清平;张菊梅;徐晓可;周艳红

    目的 建立多重PCR方法同时检测水产品中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方法 分别以沙门菌invA基因、副溶血性弧菌toxR基因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iap基因为靶基因,建立并优化了同时检测水产品中这3种致病菌的多重PCR体系,扩增产物分别为495bp(invA)、368 bp(toxR)和660 bp(iap).结果 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以简便、快速、灵敏地实现水产品中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同时检测,人工污染水产品检测限为10cfu/ml.结论 为无公害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理想手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冷饮制品污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调查

    作者:王冬;冯云;邓涛;罗诗龙

    [目的]探讨控制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冷饮制品的方法,防止食品安全危害.[方法]先后3次深入冷饮制品生产企业,对在生产加工环节李斯特菌污染冷饮制品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应用HACCP原理,对多次检出李斯特茵的环节进行潜在危害分析;采用3M快速检测法对生产加工过程各个环节采集的样品进行检验.[结果]检验结果表明.在天花进风口冷凝水中检出李斯特菌.此处位于灌注机上方.通常冷饮制品加工环境湿度大,易产生冷凝水,这些冷凝水经风力在空气中扩散.若空气中存在李斯特菌污染源,冷凝水通过水珠下滴或风力经空气污染产品,造成潜在危害.[结论]在冷饮制品生产过程中,产品受李斯特菌污染的风险较高;在冷饮制品生产企业的SSOP控制中,对李斯特菌的控制是薄弱环节.

  • 丹东口岸进口冷冻水产品中携带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定量危险性评估的初步研究

    作者:麻丽丹;金东权;王殿夫;陈晓东

    [目的]了解丹东口岸从朝鲜进口冷冻水产品中携带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引起李斯特菌病的危险性.[方法]利用丹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检验结果资料,结合危险性分析软件包@Risk4.5和Excel,开展了丹东口岸从朝鲜进口冷冻章鱼、海螺、紫石房蛤、江瑶贝、青柳蛤肉、河螺肉、河虾、蟹子、香螺和其他贝类中携带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定量危险性评估.[结果]消费由丹东口岸从朝鲜进口的冷冻章鱼、海螺、紫石房蛤、江瑶贝、青柳蛤肉、河螺肉、河虾、蟹子、香螺和其他贝类不具有危险性.[结论]建议对这个领域内的某些法规限制进行重新评价,降低因存在极微量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而退货处理所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

  • 丹东口岸进口水产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验结果分析

    作者:麻丽丹;尤永莉;陈晓东;于兵;王殿夫;高海燕

    [目的] 通过对丹东口岸进口水产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验结果的分析,更好地了解该口岸进口水产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分布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微生物的检验工作.[方法] 对2004年经丹东口岸进口的水产品共746批样品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1株,总检出率2.8%,以活的水产品检出率高,为38.9%.[结论] 朝鲜海岸很可能已被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应加强对从朝鲜进口的水产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测,并对从朝鲜入境人员进行李斯特菌病的监测.

  • 新生儿期李斯特菌感染16例临床特征及结局分析

    作者:李文丽;徐昊冉;张海礁;李书津;徐发林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期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特征、结局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依据,改善新生儿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4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的16例李斯特菌感染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对李斯特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情况、围生期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6例李斯特菌感染新生儿中,早产儿14例、足月儿2例,5 min Apgar评分≤7分7例.15例血培养阳性,4例脑脊液培养阳性,2例痰培养阳性,均为早发感染.首发表现中呼吸困难7例,窒息后呼吸衰竭5例;病程中均有呼吸异常表现,发热7例,腹胀6例;生后1 h内CRP升高15例.初选抗生素有8例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例头孢类抗生素.母亲先兆早产11例,产前发热10例,宫内窘迫9例,产前外周血WBC或CRP升高14例.6例母亲血或(和)阴道分泌物培养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16例新生儿中,治愈7例,好转要求出院4例,生后24 h内放弃治疗3例,死亡2例,2例死亡病例首选药物均为头孢类抗生素.4例化脓性脑膜炎中,1例治愈,1例好转要求出院,1例外院治疗20 d转入者遗留脑积水,1例生后3 d死亡.结论 李斯特菌感染新生儿以早产儿为主,多为早发型.对有先兆早产、产前发热、宫内窘迫及产前感染指标升高的孕产妇及其新生儿均应警惕李斯特菌感染,首选敏感抗生素治疗至关重要.

  • 多重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方法的建立

    作者:刘宁伟;邹大阳;董德荣;杨展;黄思妺;贺晓明;敖大;刘威;黄留玉

    目的:建立能够同时检测沙门菌、副溶血弧菌(VPH)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的多重环介导等温扩增(mLAMP)方法。方法分别针对沙门菌 bcfD 基因、VPH 的 tlh 基因和 LM的 iap 基因设计 mLAMP 引物,以LAMP 进行单重 LAMP 检测。实时浊度监测扩增结果,优化引物浓度配比,进而建立此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mLAMP 检测体系,以 PCR 检测灵敏性作为比较,进行特异性和灵敏性分析。结果实时浊度监测表明,该 mLAMP体系具有良好特异性,可在45 min 内一次性检测以上3种致病菌,且无非特异扩增产生。这3种菌的检测低限分别为300 fg/μl、4.2 pg/μl 和4.5 pg/μl,与 PCR 检测灵敏度相当。结论该多重 LAMP 可同时检测食品中的沙门菌、VPH 和 LM,可作为大规模样品的初筛或传统方法的辅助方法,用于快速判定样品中是否含有这3种致病菌。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概况及检测技术进展

    作者:陈文杰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事故不断被报道,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是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是有着强大致死能力的食源性致病菌之一,感染后可引起免疫缺陷患者、新生儿及孕妇出现败血症甚至死亡,严重危害人类安全及健康.我国对食源性LM的检测十分重视,作为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必检微生物指标,研究食品中LM的特性及相关检测方法,探索更加快速、便捷、准确、安全的检测方法对减少食源性疾病事件,及时有效控制病原菌传播以及严重后果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福州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

    作者:刘红;潘珍瑜;林萍;江建真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ister monocytogenes)是国际上较为关注的一种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多种动植物患李斯特菌病.主要表现为败血症、脑膜炎和单核细胞增多.这种病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食品中存在的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对人类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被列为21世纪对中国人卫生健康具有重大影响的12种病源微生物之一[1].为了解福州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预防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我们于2005年3月--2006年3月在本地采集鲜肉、冻肉、熟肉制品、水产品、蔬菜、冰淇淋等7类共231份样品,用不同方法同时进行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李斯特菌病既往中国文献报告病例分析

    作者:孙照琨;吴璇;陈蕊;王玲玲;董家辉;郭振辉

    目的 总结中国大陆1964年至2013年报道的李斯特菌病(LD)病例,分析其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计算机结合手工检索我国1964年至2013年来报道李斯特菌病的文献资料,统计各李斯特菌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信息,并进行分析.结果 总结中国大陆1964年至2013年报道的LD相关文献121篇,LD病例256例,其中非围生期病例122例,新生儿86例,围生期孕妇48例;局灶感染39例,血液系统感染10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03例,11例未提供感染部位信息.多为散发(252例),仅1起爆发引起4例患者感染.青霉素耐药率18.9%,总体死亡率30.8%,新生儿组死亡率52.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死亡率39.1%.结论 李斯特菌病特别是新生儿感染者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应加强预防治疗.

  •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fbpa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

    作者:李胜军;阎雪晶;王舰

    目的 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fbpa基因敲除菌株.方法 克隆fbpa及其上、下游基因,构建其载体质粒;通过酶切反应将上、下游基因分别重组到载体质粒中,形成同源重组质粒;同源重组质粒电转入细菌内,进行同源重组;采用PCR、Western blot鉴定敲除菌株.结果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fbpa基因敲除菌株基因组DNA无fbpa基因片段,且无FbpA蛋白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fbpa基因敲除菌株.

  • 双重PCR法检测冷冻淡水水产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研究

    作者:朱堂明;郭明星;郭爱珍;陈建军;张承贤;赵晖;王振华;徐家文;徐新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有效地检测出口冷冻淡水水产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方法.方法 以李斯特菌属特异性iap基因和种特异性hly基因为靶序列,建立双重PCR方法;比较和优化3种提取模板的方法;通过干扰实验、模拟污染实验等验证了所建方法的稳定性、特异性、敏感性;并与SN0184-93方法和mini-VIDAS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建立的方法稳定性强、特异性和敏感性好,检测限度为3cfu/25g样品,检测结果与SN0184-93方法和mini-VIDAS方法的一致性为100%;该方法可直接使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菌液作为模板进行扩增.结论 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可快速、敏感,特异地检测出口冷冻淡水水产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茵.

  • 单增李斯特菌inl A/inl B双基因缺失株生长特性观察及对小鼠致病性研究

    作者:任静静;杨铭伟;陈云飞;蒋建军;王鹏雁

    目的 探究单增李斯特菌inl A/inl B双基因缺失株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通过体外胁迫培养条件下OD600测定以及小鼠感染试验,对Lm 90-△inlAB和Lm 90的抗胁迫能力及细菌致病力进行研究.结果 低温(4℃、30℃)环境下,Lm 90和Lm 90-△inlAB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0.057,P>0.05;t30℃=0.441,P>0.05),适温37℃及42℃高温环境下,Lm 90-△inlAB较Lm 90生长受到抑制,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0.763,P<0.05;t42c =1.147,P<0.05);体外耐酸碱试验中,Lm 90-△inlAB耐酸性未明显改变,而耐碱能力强于亲本株Lm 90,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H=9时t=2.837,P<0.05);在含有3.5%酒精的BHI培养基及含5%NaCl高渗BHI培养基中,Lm 90-△inlAB增长趋势明显低于Lm 90,生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酒精=1.422,P<0.05;tNacl=1.382,P<0.05),Lm 90-△inlAB对酒精及高盐的耐受力显著低于Lm90;小鼠毒力测定结果表明,Lm 90△inlAB与Lm 90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06394CFU、105.68CFU,Lm 90-△inlAB毒力下降明显,在不同检测时间点Lm 90-△inlAB在小鼠肝脏和脾脏内的载菌量均少于Lm 90,载菌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肝=2.454,P<0.05;t脾=2.443,P<0.05).结论 Lm的抗胁迫能力可能随着基因的缺失发生显著改变,内化素InlA/InlB与单增李斯特菌侵染宿主的能力有一定的调控作用.缺失株生物学特性测定对研究Lm胁迫环境生存及毒力因子的致病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绵羊李斯特菌病病原诊断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作者:王国梁;殷月兰;焦库华;张小荣;付红;高云飞;贾艳艳;焦新安

    目的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是引起人兽共患李斯特菌病的病原菌,该菌感染宿主中枢神经系统是导致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农场暴发的呈现神经症状的绵羊李斯特菌病病例进行病原诊断,进而对其病原学特性开展相关研究.方法 利用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借助多重PCR方法和Lm诊断血清对分离株的血清型进行研究,并测定了该菌株的溶血活性和药物敏感性,基于毒力基因actA的遗传谱系进行分型,后对其LD50进行了测定.结果 从绵羊脑实质组织中成功地分离到一株血清型为4b的Lm菌株NTSN,其溶血效价为24,LD50为104.30CFU,是具脑侵袭性的强毒菌株,可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遗传谱系分析表明Lm NTSN可能属于高侵袭性的流行克隆.结论 LmNTSN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为深入探讨Lm的致病机理和预防控制奠定了基础.

  • 分子分型方法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连凯;叶舒扬;殷月兰;焦新安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菌,所引起的李斯特菌病虽然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传统的Lm分型方法步骤繁琐、重复性差、分辨率低.目前,多种针对Lm的分子分型方法逐渐完善,而且分辨力、分辨率、操作性和敏感性均优于传统分型方法.就目前Lm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分子分型方法(PFGE分型、MLVA分型、MLST分型、MVLST分型、Lineage分型)阐述、比较,为Lm食源性疾病监测、暴发的诊断及溯源提供参考.

  •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作为肿瘤疫苗运送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段斐斐;殷月兰;康美琴;谈卫军;陶成武;潘志明;黄金林;焦新安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一种兼性胞内寄生菌,能直接感染抗原递呈细胞,使所运送的外源抗原可以同时进入M HCⅠ类和M HCⅡ类抗原递呈途径,从而诱导强烈的CD+8 T 细胞和CD+4 T 细胞免疫应答。目前,减毒李斯特菌作为一种新型的活疫苗载体,在运送宫颈癌、黑色素瘤等肿瘤相关抗原方面业已取得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在抗肿瘤治疗中显示出诱人的前景。本文综述了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免疫应答特性及其作为治疗性肿瘤疫苗载体的相关研究进展。

  • 2002-2012年人和动物李斯特菌感染报告数据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连凯;谈卫军;赵丹;殷月兰;王国梁;段斐斐;潘志明;黄金林;焦新安

    目的:调查国内近11年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所引起的人及动物李斯特菌病的流行现状,为李斯特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检索工具(系统)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收集我国2002-2012年李斯特菌病的文献报告资料,并对各个文献资料中李斯特菌病的临床特征与流行病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文所统计的李斯特菌感染病例涉及到全国27个(79%)省。共统计动物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感染报道次数123次,其中猪感染报道次数多(39%),次之为羊;感染类型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多(72%)。人李斯特菌感染报道病例共计84例,其中非围产期病例占35%,围产期病例占65%,以败血症症状居多(51%)。结论2002-2012年间,每年均有人和动物李斯特菌病的发生,且报告病例涉及全国大部分省,提示应加强人及动物李斯特菌病的预防和控制。

  •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新研究进展

    作者:杨建伟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国际上公认的7个李斯特菌属中惟一能够引起人类疾病的细菌,是重要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能够引起人类严重感染,致死率可达20%以上.因此对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微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以及诊断、治疗和预防情况进行综述,归纳单增李斯特菌新检测方法,为单增李斯特菌的研究提供依据.

  •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与常规PCR法及细菌培养法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比较

    作者:徐德顺;吴晓芳;程平庆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常规PCR法及细菌培养法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方法:采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常规PCR及传统细菌培养法3种方法,同时对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等细菌进行检测.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的灵敏度可达19 cfu/ml,且有很高的特异性,对英诺克李斯特菌等10种相关细菌均无交叉反应,从细菌核酸提取至完成检测仅需3 h左右.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由于在密封环境中进行,避免了产物与环境间的交叉污染,且是3种方法中为快速敏感的方法,适用于公共卫生应急疫情的实验室快速诊断.

  • 浦东新区2012年-2014年市售生禽畜肉中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分析

    作者:邵祥龙;章溢峰;傅灵菲;张晨;沈惠平;柏品清

    目的 了解浦东地区市售生禽畜肉中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方法 按GB 4789-2010对420件生禽畜肉样本中的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420件样本中沙门菌的检出率为18.6%,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为7.4%.沙门菌检出率高的为鸡肉(25.0%),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出率高的为羊肉(11.1%).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均在6月检出率高,分别为28.6%和31.4%.冷冻样本中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检出率分别为23.8%和10.6%,高于冷藏或常温样本.食物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冷冻样本高(31.9%),冷藏次之(24.8%),常温低(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41,P<0.05).结论 市售生禽畜肉存在一定程度的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尤其是冷冻样本更为严重,由此导致的二次污染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隐患,应加强监测与管理.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