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各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动态摘抄(200709期)
病毒性肝炎江苏:2007年10月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2502例,死亡1例.报告病例数与上月相比下降0.20%,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2.99%.报告发病率为3.35/10万,比2006年同期下降2.90%.各型肝炎分型率为:甲肝5.88%、乙肝61.67%、丙肝5.16%、戊肝6.75%、未分型20.51%.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市为:苏州(309例)、淮安(292例)、徐州(256例),计占全省发病总数的34.25%.报告发病率居前3位的市为:淮安(5.61/10万)、常州(4.67/10万)、镇江(4.50/10万).报告病例中男性为1834例,女性668例,性别比例为1:0.36.病例以20~50岁组青壮年较多,计占72.98%.职业分布仍以农民为主,占43.57%,其次为工人(17.23%)和学生(6.12%).
-
河南省清丰县采取"五项措施"开展关爱女孩活动
为了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的平衡发展,河南省清丰县积极采取五项措施,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为女孩发展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
河南省清丰县采取"五项措施"开展关爱女孩活动
为了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例的平衡发展,河南省清丰县积极采取五项措施,广泛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为女孩发展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第一,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
-
不同助孕技术与出生性别比例的关系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对出生性别比例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11年5月1日在广东省佛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ART治疗的8744例患者,通过直接询问或电话随访对其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辅助生殖技术对出生婴儿性别比的影响.结果:通过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成功妊娠并分娩2164例,共出生婴儿2831人,男婴1467人,女耍1364人,男女比107.6:100;按照辅助生殖技术的种类进行分组,出生性别比在IUI、IVF鲜胚移植、ICSI鲜胚移植、总鲜胚移植、FET分别为117.0、112.0、92.9、105.7、105.9:100,与国际社会公认的出生性别比正常范围(102~107)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包括IUI、IVF、ICSI、FET,均不会导致明显的男女比例失调.
-
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出生婴儿性别比例的初步调查
由于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辅助生殖技术(ART)的临床应用,2006年6月监督ART国际委员会发表报告说:全世界共有300多万名试管婴儿出生,每年实施大约100万例体外受精(IVF),年出生试管婴儿约为20万[1].传统的自然妊娠生育模式下男女婴儿的出生比例为106~110.2:100[2-4].ART助孕出生婴儿性别比例是否与自然妊娠相似?为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回顾性地统计分析了2009年至2010我院在ART助孕[包括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和冷冻胚胎移植(FET)]后出生婴儿的性别情况及其他相关指标,并与自然妊娠出生婴儿进行比较.
-
低强度微波辐射对小鼠生殖发育的影响
目的研究低强度微波长期辐射对小鼠生殖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昆明种普通级小鼠50只,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亲代照射组和宫内照射组,暴露于40μW/cm2微波中,观察计量雄性小鼠的精子数,活动率和畸形率以及雌鼠的生殖毒性和仔鼠的生长发育情况.
-
女用避孕套--艾滋病预防的新途径
在开罗举行的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和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中都明确指出,女性需要更广泛的手段来预防性疾病(包括艾滋病)和意外妊娠.1993年全世界艾滋病感染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例为75:25,而到了2001年,比例变为52:48,女性占到了一半左右[1].在中国该比例也上升很快,目前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男女比例已由前几年的9:1猛增为3:1,在个别地区甚至达到了2.6:1.在预防艾滋病的过程中,女性需要更多的保护.各国政府和卫生组织大力推广男用避孕套作为预防性病/艾滋病的唯一有效手段.女性在试图保护自己不被病毒感染时不得不取决于自己的性伴是否愿意在行事时使用避孕套,如果男性拒绝使用避孕套,女性往往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很难说"不".而且即使用了也还需担心破裂或脱落等意外因素[2~4].传统的男用避孕套对每个人来讲并不都是好的方法.如果能够在预防措施方面给女性以多种选择,比仅提供单一的预防措施更能促使妇女采取预防行为[5].女用避孕套正是解决女性生殖健康的又一有效方法,为女性保护自身和伴侣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中青年肺癌526例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52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确诊为肺癌,其中男289例,女217例;男:女=3.5:2.2,年龄17~48岁,平均34.7岁;出现症状至确诊2.9个月~1年,中青年从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为5.1个月;两组性别比例差异有显著性.
-
柳州市733名婴幼儿家长口腔保健知识问卷调查分析
资料与方法2007年9月按随机原则抽取了柳州市在园儿童,部分来院就诊的婴幼儿,年龄0~6岁,平均3.3岁.调查人数733人,男415人,女318人,性别比例接近1:1.其中0~12个月74人,1岁105人,2岁149人,3岁128人,4岁101人,5岁108人,6岁68人.方法:"婴幼儿口腔保健状况的问卷调查"表750份,收回有效问卷733份,回收率97.73%.调查内容包括:①婴幼儿基本情况;②婴幼儿饮食习惯;③口腔保健习惯;④家长基本情况;⑤家长口腔保健意识.
-
肺结核列入乙类传染病后报告与管理情况的分析
自1997年1月1日将肺结核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后,锡山市在1997~1998年两年中共报告活动性肺结核病例842例,其中菌阳病例217例,占25.8%.所有报告病例中男性616例,女性226例,性别比例为2.73∶1;病例年龄小14岁,大84岁,其中以25~35岁年龄组病例多,为210例,占24.9%,35~45岁年龄组129例,占15.3%;病例以农民为主,占53.6%,教师、学生、商业服务、医务人员43例,占5.1%.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雄性生殖毒性及抗雄激素作用机制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多种用于工、农业生产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对环境造成了普遍污染,其中,农药、增塑剂、抗菌药物、阻燃剂、重金属等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备受关注.上述物质可扰乱生物体内的激素平衡,导致生殖和发育异常,被称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disruptors,EEDs)"[1].EEDs使多种野生动物的繁殖能力下降,濒于灭绝,同样也威胁到人类的生殖健康,笔者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雄性生殖毒性及抗雄激素作用机制综述如下.一、EEDs的雄性生殖毒性1.EEDs对性别分化的影响:Hertz-Picciotto等[2]发现,多氯联苯(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血清浓度在第九十百分位数的女性与血清浓度在第十百分位数的女性相比,其男婴出生比率下降了33%,即PCBs血清浓度每升高1 μg/L,男婴出生率下降7%.另有文献报道,在母亲孕前职业暴露于PCBs的1506名初产婴儿中,男婴占49.8%(750/1506),而对照组(无PCBs暴露)1506名初产婴儿中,男婴占了49.9% (751/1506)[3].因此,笔者认为尚无确切证据表明母亲孕前暴露于PCBs与初产婴儿性别比例存在相关性.
-
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的社会原因及对策
我国婴儿出生性别比值持续升高,现已严重失调.出生性别比例失调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文章从分析我国当前社会背景入手,指出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例失调的社会原因主要有传统观念、男性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男女社会地位的差异和人为干预出生人口性别四大因素,并且针埘这些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
沈阳地区溃疡性结肠炎128例
目的:总结沈阳地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病理改变.方法:收集1994-01-01/2001-12-31期间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128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病变部位,内镜下改变及病理改变.结果:(1)本组患者性别比例为男:女=1.2:1.(2)发病平均年龄47岁.(3)病程l0d-15a,平均病程5.6a.(4)发病诱因主要为过度疲劳和饮食失调,但一半以上的患者无明显诱因.(5)病变类型及病情程度:初发型39.1%,慢性持续型26.6%,慢性复发型34.3%,急性爆发型0;轻度18.7%,中度57.5%,重度23.8%.(6)临床特征:主要以腹泻(82.8%)和黏液脓血便(90.6%)为主,常常伴有腹痛(71.9%)、里急后重(12.5%)、发热(20.3%)、乏力(17.2%)、上腹饱胀长不适(12.5%)、恶心(15.6%)呕吐(6.3%)等症状,19.5%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1.7%的患者有肠外表现.(7)病变部位:直肠炎25%,直乙结肠炎49.7%,左半结肠炎20.3%,右半结肠炎4.7%,全结肠炎7.8%.(8)内镜下表现: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84.4%)、糜烂(78.1%)、溃疡(59.4%)、出血(57.8%)、脓性生分泌物(31.4%)、黏膜粗糙(7.8%)、息肉形成(7.8%)、肠腔狭窄(9.4%)、结肠袋消失(6.3%);病理改变主要为慢性炎症改变.结论沈阳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女发病比例大致相当,病程较短,发病诱因主要为过度疲劳和饮食失调,一半以的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病类型以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为主,临床特征除腹泻、黏液脓血便外,还伴有腹痛、发热、乏力等症状,一部分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外表现少见,病变部位以直乙结肠炎为主,内镜下表现以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慢性炎症.
-
急性胰腺炎40例临床分析
一、临床资料1997年~2001年40例急性胰腺炎,男性28例,女性12例.男女性别比例2.34:1,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41.3岁.
-
一氧化氮、氧化、脂质过氧化与脑缺血
为探讨一氧化氮(NO)等自由基与脑缺血的关系,我们检测了133例脑缺血急性期患者血浆中的NO、维生素(Vit)C、VitE、β-胡萝卜素(β-CAR)、过氧化脂质 (P-LPO) 含量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和其过氧化脂质 (E-LPO) 含量,并与100例健康成人的上述检测值作分析比较。 1. 对象与方法:患者组(CI):随机抽检脑缺血急性期(发病72 h内)患者133例,年龄39~88 (62.7±10.8) 岁,男91例、女42例,均经CT或(和)MRI证实。对照组:随机抽检健康成人志愿者100名,年龄35~90 (63.1±12.7) 岁,男60名,女40名。两组受检对象平均年龄间和性别比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全部受检对象的NO、VitC、VitE、β-CAR含量检测和SOD、E-CAT、GSH-Px活性检测及P-LPO、E-LPO含量检测均见文献[1]。 2. 结果:脑缺血组与对照组的各检测值及其比较结果见表1。
-
开放及腹腔镜下腰疝无张力修补术二例
腰疝(lumbar hernias,LH)是发生在腰背侧的缺损,腰疝临床上比较少见,国外文献报道300多例,以老年人居多,男女性别比例为2∶ 1.腰疝按照原因可以分为先天性,原发性以及继发性.成年人的腰疝有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继发性腰疝占所有腰疝的25%~30%,主要是创伤或者手术后所致.原发性腰疝更为常见,占50%~55%[1],可以发生在腰上三角(Grynfeltt)或者腰下三角(Petit).传统的治疗方式是关闭腹横筋膜的缺损,修补腹壁的缺陷.采用缺损周围的组织缝补或者叠瓦式缝合,或者转移肌肉瓣进行修补术,手术切口大、复发率高、治疗效果差.近年来,使用人工材料进行无张力腰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无张力腰疝修补术可以采用开放式或者腹腔镜手术.现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进行的2例开放及腹腔镜腰疝修补术予以汇报如下.
-
职场中的店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药店行业,药店店员目前的职业状况到底如何?<中国药店>杂志在2005年第4期刊登了关于药店店员职场状况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的有效问卷包括上海致联市场研究公司(IMS-URC)负责完成的访问问卷和药店工作人员邮寄回来的问卷两部分组成.调查对象包括店员、柜台组长、药店经理、药师等药店工作人员.调查的范围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南京、杭州、武汉、沈阳等大中城市.本次调查女性比例较高,占76%,这与实际药店销售人员的性别比例有一定的关系.
-
莽人族群的人口构成与家庭规模调查
目的:了解莽人族群的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和家庭规模特点.方法:采用"住户社会人口调查登记表"对莽人家庭进行人户调查.结果:共调查103户631人,男女比例为1:1.06,0~14岁占40.3%,15~64岁占55.3%,65岁及以上占4.4%;家庭人口规模现状:平均人口数为(6.13±2.65)人(中位数:6人).结论:莽人族群的人口特点为自然模式,家庭规模适中,除维持生活外,子女的抚养与教育是家庭中的大任务.
-
350例乙肝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血清学标志检查的分析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目前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乙肝病毒(HBV)血清免疫学标志检查是目前临床分析和判断患者病程及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为此,我们对350例乙肝患者进行了乙肝五项检测,分析其血清学标志,观察其年龄及性别比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斯奇康注射液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病50例疗效观察
1998年7月-1999年8月我们应用斯奇康注射液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符合诊断标准的96例,其中男56例,女40 例,年龄40~7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5岁,病程4~30年,平均16年,每年发病3~8次,平均5次,COPDⅠ级15例(30%), Ⅱ级32例(64%),Ⅲ级3例(6%);对照组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5岁, 病程3~32年,平均15.5年,每年发病2~8次,平均4.6次,COPDⅠ级13例(28.3%),Ⅱ级31 例(67.4%),Ⅲ级2例(4.3%).两组病情程度及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