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甲状腺术后失音案
杨××,女,57岁,2003年6月3日初诊.主诉:失音伴轻度呼吸困难5个月.患者5个月前于外院因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机能亢进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出现失音、轻度呼吸困难,经静脉点滴营养神经药物、红外线照射等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喉镜检查示双侧喉返神经不完全性麻痹.查:手术切口处愈合良好,咽部黏膜充血、微肿,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中医辨证属喉喑,阴虚火旺型,治以养阴降火,通喉利咽.取穴:金津、玉液、廉泉、天突、合谷、尺泽、列缺、照海、太溪、三阴交、肾俞等穴.针金津、玉液,捻转刺入即出针;针廉泉向舌根部斜刺,得气即止,行快速提插、捻转5分钟即出针;针天突沿胸骨柄向下斜刺,得气即止,行快速捻转5分钟即出针;余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2次,每次3分钟,平补平泻,每日1次.2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可以发音但声音嘶哑,不能久言.继续用此法治疗,3周后患者呼吸困难消失,能发音及唱歌,仅略有声嘶.
-
甲状腺平滑肌瘤一例
患者女,80岁.2005年11月发现右侧颈前肿物,无其他症状,几年来自觉肿物缓慢增大,局部偶有憋胀感,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09年5月21日入院.既往于1971年患"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1983年患"左侧甲状腺腺瘤"行"左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
囊内法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135例临床体会
在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时,要面临神经、血管、甲状旁腺等损伤的问题,一旦损伤不但患者十分痛苦,手术医生也伤神、痛心.我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进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135例,均采用囊内法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效果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的护理研究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通外科拟实施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参照临床护理路径表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整体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平均医疗费用、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及对疾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甲状腺大部切除的患者进行护理,能够缩短平均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于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起到较重要的作用.
-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前颈仰卧位训练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前练习颈仰卧位的意义.方法:2000~2003年我科行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154例,分为术前未行颈仰卧位练习和练习颈仰卧位两组,观察两组术后出血及甲状腺危象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练习颈仰卧位组术后发生出血及甲状腺危象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甲亢手术术前练习颈仰卧位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腔镜下手术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经胸乳途径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52例患者的临床效果经验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自2008年10月~2010年9月,对经内科规范治疗2年以上症状控制不明显的52例甲亢患者实施经胸乳途径行腔镜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结果 腔镜下完成手术47例,中转开放手术5例:其中3例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2例甲状腺体积太大,因手术操作空间不够而中转.手术平均时间115 min(90~25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 ml(25~75 ml),术后2~3d拔除颈部引流管,术后平均住院5 d(4~6 d),术后发生一过性声音嘶哑2例,发生胸前皮下淤斑3例,均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无喉上神经、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损伤.46例术后随访12 ~24个月.术后出现18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6例为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3个月后恢复正常,2例3个月后甲状腺功能仍未恢复正常,,需每天口服左旋甲状腺素钠维持甲状腺正常功能,无甲亢症状复发病例,所有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非常满意.结论 腔镜下手术治疗原发性甲亢是安全、有效、微创美容的外科治疗新方法.
-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可采用头后垂仰卧位
选择正确的手术体位,可有效地显露手术野,预防并发症,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也能使病人在术中保持尽可能舒适安全.我们于1997~1998年对全麻下施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的病人采取了头后垂仰卧位,并经100例临床验证和观察,发现该手术体位优于传统的甲状腺手术体位.现将头后垂仰卧位介绍如下.
-
甲状腺癌肺转移合并巨大气管食管瘘食道内置入支架成功1例
患者男性,52岁,因甲状腺癌术后12年,肺部转移,进行性呼吸困难4个月,加重3 d入院.12年前发现颈部肿物在我院诊断为甲状腺癌,行左侧甲状腺全切右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服用优甲乐治疗.6年前因咳嗽查胸部CT发现甲状腺癌术后肺部转移,4年前左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在肿瘤医院行颈部淋巴结切除术.术后1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未治疗.4个月前出现乏力、进行性呼吸困难,3 d来发热、呼吸困难加重入院.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否认药敏史、外伤史.
-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致双眼致盲性白内障一例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8岁,因"反复手足搐搦、意识丧失22年,视力下降3年"入院.患者1986年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立即出现手足搐搦,静脉补钙后缓解.1月后开始反复癫痫发作,数十天发作1次,口服抗癫痫药物控制不佳.2003年多次查血钙低,开始补钙治疗,未补充维生素D类制剂,仍数天至数周发作手足搐搦,伴口周麻木.2005年开始逐渐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诊断"白内障".2006年开始,手足搐搦发作较前更为频繁,持续时间延长.头颅CT提示颅内多发钙化.
-
突眼黏液水肿骨关节病综合征一例
患者,男,71岁.因反复心悸、多汗25年,再发伴关节疼痛半个月,于2001年3月13日入院.患者于197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多汗、食欲亢进、体重下降、颈前部进行性增大,在武汉协和医院 T3、T4增高,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在我院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病理结果不详,术后甲亢症状缓解.1985年患者又出现心悸、多汗,查T3、T4后诊断为术后甲亢复发,经正规服用"甲基硫氧嘧啶"2年后症状完全缓解.以后又反复发作,经正规服药后症状均得控制,渐出现突眼,胫前黏液水肿,且进行性加重,呈恶性突眼,双下肢皮肤呈暗紫色,皮肤变粗变厚,下肢肿大如橡皮腿,行走不便,先后到武汉协和医院及同济医院就诊,眼部行激光治疗,下肢行封闭治疗,加服泼尼松、甲状腺片、硫唑嘌呤,局部及全身治疗欠佳.1998年渐出现双手指关节增粗.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0年,并发甲亢性心脏病8年,心肌梗死病史1年余.体检:T 37℃, P 105次/min, R 18次/min, BP 160 mm Hg(1mm Hg=0.133 kPa). 皮肤潮湿,恶性突眼,右眼失明,球结膜充血,角膜溃疡(图1),左眼上、外斜视,颈前部有手术疤痕,甲状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可闻散在干、湿音,心率 105次/min,律齐,肝脾未扪及,手细颤,双手呈杵状指,膝关节以下皮肤呈暗紫色,卵形结节以足趾足背部明显(图2).
-
第280例——闭经、甲状腺肿大三年,咯血、呼吸困难一年
病历摘要患者女,39岁.因闭经、甲状腺肿大3年,咯血、呼吸困难1年于2000年12月22日入院.1997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闭经,随后自觉甲状腺肿大,但无怕热、多汗、心悸、易激动、多食而消瘦等症状.2000年3月患者开始间断咳鲜红色血痰,5~20 ml/d,予抗感染治疗后无缓解,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9月在当地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病理示桥本甲状腺炎.11月末在当地医院行肺薄层CT检查,见双侧肺内多发蜂窝状病变.12月初行支气管镜检查,见声门下一个橘红色肿物,有出血、渗出.
-
脊髓型颈椎病合并甲状腺肿一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4岁.因颈痛伴四肢麻木乏力10个月人院.查体发现甲状腺右侧有3 cm×4 cmx 4 cm的质软包块.CT、MRI示:C5,6椎间盘突出,右侧甲状腺肿.入院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腺瘤型结节性甲状腺肿.治疗:气管麻醉,取颈前路胸骨上3指横切口,长约5 cm,先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中保护喉返神经,顺此入路继续深入,减压C5、6节段,髂骨块植骨融合钛板固定.随访1个月恢复良好.
-
甲状腺功能亢进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教育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一种特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分为原发性,结节性和高功能腺瘤3类.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仍然是目前治疗甲亢的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而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对病人是一种严重的心里刺激,因此对于手术的病人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
前胸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探讨
目的探讨内镜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新手术方法的可行性. 方法对3例甲状腺良性肿瘤,经前胸壁入路行内镜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 结果 3例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48min,未发生并发症,术后平均3.3天出院. 结论前胸入路内镜下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是可行的,达到了微创,美容效果.但手术时间长,费用相对高.
-
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大部切除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0例
我院从2002年4月至2003年5月为4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行经乳晕途径的腔镜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间收治的12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3例、弥漫性甲状腺肿1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52例、甲状腺瘤15例患者,术后病情均减轻,其中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占总体的3.3%,1例患者喉返神经损伤,2例患者暂时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断面线结脱落引发再出血2次手术2例,且术后的两年间,无病情复发.结论:采用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来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能明显减轻手术损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效果好,提高术后主观满意度,是临床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的理想方法.
-
改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在甲亢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在甲状腺功能亢进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治疗甲亢患者133例,术中在预定切线下方用可吸收肠线荷包缝合楔形切除腺体,与传统术式在预定切线4周使用止血钳钳夹甲状腺被膜和血管切除甲状腺的方法比较分析.结果改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较传统术式的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输血率明显减低(P<0.005);并且节省手术时间(P<0.01).结论实行改良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是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减少出血、节省手术时间的有效的方法.
-
甲状腺切除术的几点体会
1987年12月至2002年12月,我院对81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在切口选择、甲状腺显露、甲状腺血管处理、喉上、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保护、气管悬吊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进,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
颈丛阻滞并发全脊麻1例
患者女性,40岁.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于2000年6月10日入院,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前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及胸部摄片均正常,心电图提示心肌复极异常伴轻度心肌缺血.术前0.5 h肌注东莨菪碱0.3 mg,鲁米那0.1 g.入手术间时测血压17.5/10.5 kPa,心率88次/min.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左侧,双上肢紧贴两侧.常规消毒皮肤后用3.5 cm针头于右侧第四颈椎横突进针,当针头触及第四颈椎横突结节后将针头向下,斜面向外侧倾斜,回抽无血、脑脊液后慢注含1/20万肾上腺素的0.375%布比卡因5ml,然后将针退至颈阔肌及上缘,针尖斜面向内侧作扇形再注射5 ml,10 min后出现麻醉效应及麻醉平面(无痛平面为右侧T2~C1),患者无不适且生命体征正常.再用同样方法阻滞左侧,当穿刺针退至颈阔肌及上缘准备作颈浅丛阻滞时,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降至85%,呼之不应,唇指发绀.
-
桥本氏病与Graves病并存2例
病例1 患者女性,18岁.1999年5月出现突眼、甲状腺肿大、脾气急躁、轻度怕热等症状,体重无明显变化.在外院查FT4 0.53 ng/dl(正常0.68~1.72 ng/dl),FT3 2.49 pg/ml(正常0.8~2.8 pg/ml),T4 4.81 μg/dl(正常5.8~11.8 μg/dl),T3 1.71 ng/ml(正常0.87~1.71 ng/ml),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46.178 uIU/ml(正常0.38~4.34 IU/ml),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71%(正常<30%),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hyroid peroxidase antibodies, TPOAb)61.4%(正常<20%).诊断:原发甲状腺功能低下(简称甲低),桥本氏病.1999年6月1日起服优甲乐,剂量从25 μg/(1次*d)逐渐加量至2次/d,50 μg/次.服药1月后甲状腺较前缩小,但逐渐出现心悸、消瘦.同年8月查T3、T4均高,8月10日停优甲乐.停药1个月后查T3、T4仍高,TSH降低,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此后患者服中药治疗甲亢,曾先后2次出现严重药物肝损害,遂停用中药.保肝治疗后虽肝损害减轻,但甲亢症状复发.2000年9月20日始服丙基硫氧嘧啶300 mg/d,倍他乐克50 mg/d,甲亢症状逐渐减轻.2001年1月4日入我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家族中有甲状腺疾病患者.入院查体:T 37℃,P 62次/min,B 16.0/6.7 kPa.患者全身皮肤潮湿,双眼球突出(左突眼度19.5 mm,右20 mm),甲状腺Ⅱ°弥漫肿大,质地中等硬,未触及结节,未闻及甲状腺血管杂音,心率62次/min,律齐,无手颤,胫前未见粘液水肿.实验室检查(丙基硫氧嘧啶治疗10周后):FT4 1.76 ng/dl(正常0.89~1.8 ng/dl),FT3 3.91 pg/ml(正常2.3~4.2 pg/ml),TSH<0.01 uIU/ml(正常0.35~5.5 uIU/ml),TGAb 84.4 IU/ml(正常<40 IU/ml),TPOAb>1000 IU/ml(正常<35 IU/ml),TSH受体抗体(TSH receptor antibodies, TRAb)8.39 U/L(正常<5 U/L).诊断:甲亢,桥本氏病,不除外 Graves病.2001年1月19日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形态如图所示(图1~3,封三).病理诊断:符合治疗后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伴桥本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