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自尊的中介作用

    作者:朱志红;孙配贞;郑雪;王宣承

    目的:考察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高职生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方便取样,从广州市两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生中抽取一、二年级学生316名,用生命意义量表(PIL)、自尊量表(SES)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进行测查.结果:男生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分干涉、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得分均高于女生,而母亲情感温暖得分低于女生(均P<0.01);城镇学生的母亲过分干涉得分高于农村学生,而生活目标得分低于农村学生(均P<0.05).父亲情感温暖能积极预测生命热忱、逃避(β=0.21、0.29,P<0.05),母亲情感温暖积极预测生活目标、未来期待(β=0.25,0.14;P <0.05).自尊在父亲情感温暖与生命热忱(β=0.15,P>0.05)、父亲情感温暖与逃避(β=0.26,P>0.01)、母亲情感温暖与生活目标(β=0.17,P>0.05)、母亲情感温暖与未来期待(β=0.09,P>0.05)的作用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结论: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密切相关,自尊在二者关系中有着中介作用.

  • 男同性恋者的孤独感、自尊和依恋

    作者:胡静初;胡纪泽;萧嘉慰

    目的:了解男同性恋者的孤独感、自尊和依恋的状况及三者关系,为男同性恋者心理健康的干预提供新的视角.方法:在网站上招募男同性恋者172名,另外通过男同性恋者交友聚会,发放纸质问卷63份,终获有效问卷202份.按年龄和职业1∶1配对男异性恋组(n =202).采用UCLA孤独量表(UCLA)、自尊量表(SES)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进行测评.结果:男同性恋者的UCLA得分和依恋焦虑得分均高于男异性恋者[(46.8±9.0)vs.(43.2±8.4),(4.1±1.1) vs.(3.7±0.9);均P<0.001],而SES得分和依恋回避得分均低于男异性恋者[(27.8±5.1) vs.(29.9±4.1),(3.4±0.7)vs.(3.9±0.6);均P<0.001].男同性恋者中,无固定恋爱对象组的UCLA得分高于有固定恋爱对象组[(49.0+8.1)vs.(41.2+8.7),P<0.001],被动型性角色组UCLA得分高于主动型性角色组[(48.5±9.2)vs.(44.6±9.3),P<0.05],异性婚姻意愿“要结婚”组UCLA得分高于“不结婚”组[(48.6±5.3) vs.(45.4±4.8),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男同性恋者的依恋焦虑得分(β=0.40)和依恋回避得分(β=0.23)与UCLA得分呈正相关,SES得分(β=-0.30)与UCLA得分呈负相关(均P<0.001);自尊在依恋焦虑和孤独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4,P<0.001).结论:男同性恋者的孤独感水平和依恋焦虑水平均高于男异性恋者,自尊水平和依恋回避水平均低于男异性恋者;男同性恋者的孤独感可能与其自尊以及成人依恋有关,而自尊在依恋焦虑和孤独感之间有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

  • 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的自尊与情感

    作者:叶刚;姚方敏;付文青;孔明

    目的:探讨回避型人格障碍(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AVD)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及对AVD的可能预测作用.方法:通过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及个性障碍晤谈手册(Personality Disorder Interview,PDI-Ⅳ)从苏州大学1990名本科生中筛选出符合AVD诊断且无其他人格障碍共病者32名,其中自愿参与试验26名;按性别和年龄比从PDQ"划界分阴性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30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SES)测量外显自尊、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IAT)测量内隐自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测量情感体验.结果:(1)AVD组SES得分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内隐自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AVD组消极情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而积极情感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3)AVD组SES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呈正相关(r=0.46,P<0.05);正常对照组SES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呈正相关(r=0.61,P<0.01),而与消极情感得分负相关(r=-0.45,P<0.05).(4)外显自尊对AVD的发生有预测作用(β=0.50,P<0.001),低外显自尊个体更易发生AVD.结论:与正常大学生相比,回避型人格障碍大学生外显自尊较低而内隐自尊没有明显改变,消极情感体验较多而积极情感体验较少.

  • 大学生婚姻态度在自尊与恋爱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作者:王中杰;赵山明

    目的:探讨大学生婚姻态度在自尊与恋爱满意度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恋爱中的大学生342名,使用自尊量表(SES)、婚姻态度量表(MAS)和亲密关系满意度量表(QRI)进行测查,采用Bootstrap法检验婚姻态度在自尊与恋爱满意度间的中介作用.结果:SES得分、MAS总分及2个维度得分、QRI得分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r=022 ~0.95,均P<0.01).Bootstrap法检验结果显示,自尊对恋爱满意度的直接效应为0.45,95% CI (0.27,0.63);以婚姻态度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为0.17,95%CI (0.08,0.29).结论:大学生婚姻态度在自尊与恋爱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中学生童年期创伤经验与自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作者:安芹;贾晓明;李波

    已有研究表明,童年期创伤对儿童的危害不仅能造成短期或直接的危害,而且对受害者的社会心理发展产生长期影响[1].本文以北京市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童年期创伤经验与自尊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从北京市方便选取6所中学,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发放问卷3119份,回收有效问卷2785份.其中男1370人,女1411人,4人未填;初中生1229人,高中生1549人,7人未填.

  • 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人格特质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

    作者:田录梅;张建玲

    目的:综合探讨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人格特质与积极情感、消极情感的关系.方法:按照文理兼顾的原则随机整群选取山东某大学大一和大二学生437名,采用自尊鼍表(SES)、内隐联系测验(IAT)、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以及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中文修订版(PANAS-R)进行测验.结果:相关分析发现外显自尊(26.46 ±3.93)及外倾性(7.21±2.58)与积极情感(28.21±5.44)均呈统计学意义上的正相关(r=0.29,0.43;均P<0.001),与消极情感(16.96.±4.51)均呈负相关(r=-0.20、-0.23;均P<0.001),神经质(5.59±3.08)与积极情感负相关(r=-0.35,P<0.001),与消极情感正相关(r=0.51,P<0.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外显自尊、外倾性、神经质能预测积极情感(β=0.15、0.33、-0.20),神经质能预测消极情感(β=0.51)(均P<0.001).结论:当同时考虑两种自尊和人格特质时,外显自尊和某些人格特质均能预测积极情感,但只有神经质能预测消极情感.

  • 自尊对生命意义感的预测机制——心理控制源和积极情绪的双中介模型

    作者:柳之啸;乔玉玲;吴任钢

    目的:引入心理控制源和积极情绪两个中介变量,探索自尊对生命意义感的准预测机制.方法:选取北京某高校大学生223人,分2次进行施测.采用自尊量表(SES),心理控制源行为量表(LCB)、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的积极情绪维度、生命意义感问卷(MLQ)的拥有意义感维度进行测量,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积极情绪和心理控制源的双中介模型.结果: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将自尊作为自变量,生命意义感作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中放入积极情绪和心理控制源,两者对方程的贡献均有统计学意义(β =0.29、-0.39,均P<0.001);建立以自尊为自变量,以生命意义感为因变量,以积极情绪和心理控制源为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方程各项指标拟合良好(RMSEA =0.060,x2/df=1.81,CFI=0.98,GFI=0.94,NNFI=0.97).结论:心理控制源和积极情绪的双中介模型成立,即自尊通过心理控制源和积极情绪来预测生命意义感.

  • 三好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杨新华;屈正良;朱翠英;谢倩

    目的:了解三好大学生SCL-90评定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症状自评量表、家庭环境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自尊量表对湖南某高校188名三好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三好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0.1%,其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低于普通大学生(1.8±0.6/1.9±0.7,t=-2.65,P=0.008),焦虑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1.8±0.7/1.6±0.6,t=2.61,P=0.009);三好大学生的亲密度和娱乐性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8.0±1.4/7.6±1.7,5.2±2.3/4.5±2.2,均P<0.05);三好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得分高于普通大学生(30.5±3.7/29.1 ±4.1,t=3.50,P=0.004);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三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因素是:自尊、人际关系压力、其他生活事件、学习压力、道德宗教观(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0、0.20、0.21、0.17、0.11,均P<0.05).结论:三好大学生表现出其独特的心理问题,家庭因素和自尊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心理健康.

  • 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探究

    作者:徐富明;朱从书;黄文锋;邵来成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压力应对、教学效能感、自尊、控制点以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工作压力调查表、应对策略调查表、教学效能感量表、自尊量表、控制点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66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1)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被动应对、控制点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23~0.40,P<0.001);(2)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主动应对、教学效能感、自尊、社会支持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8-0.41,P<0.001).结论: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工作压力、自尊、控制点、被动应对、主动应对和社会支持对其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 安徽省某县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与自尊的关系

    作者:张顺;王良锋;孙业桓;张秀军;宋晖

    目的:了解农村中学生的生活事件、自尊及二者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SES)、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自编调查表,对整群抽取的安徽省无为县两所中学的2489名中学生(男1319名,女1170名)进行调查.结果:农村中学生中存在低自尊问题者472人,占19.0%.男生低自尊比例低于女生(15.7%对22.6%,χ2=19.52,P<0.01),不同年级间低自尊男生检出率分布不均(χ2=20.20,P<0.01),初一到初三年级,低自尊者的百分比分别为15.2%、15.4%和19.7%;高一到高三分别为23.0%,18.8%和25.6%.低自尊的中学生生活事件量表6个因子分和应激总分均高于高自尊的中学生(如应激总分51.7±12.1/45.8±11.3,t=9.55,P<0.01).多元Logist回归分析显示,可能影响中学生自尊的因素有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性别等(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045、0.127、0.571).结论:农村中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尊问题,生活事件和自尊有关.

  • 大学生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作者:陈丽娜;张建新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其与自尊的关系.方法:运用一般生活满意度量表和自尊量表对1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本组大学生的一般生活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女生平均分为4.31,男生平均分为3.65,女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t=3.21,P<0.01);来自城市学生的平均分为4.30,来自农村学生的平均分为3.67,城市学生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3.06,P<0.01).120名大学生的自尊总均分约3分,属较高水平,女生高于男生,城市大学生高于农村学生但差异不显著.高自尊组学生生活满意度高于低自尊组学生.结论:大学生对现在的生活中等程度满意;其生活满意度存在性别和地区差异.自尊水平高的大学生,其生活满意度亦比较高.

  • 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性

    作者:张春妹;邹泓;向小平

    目的: 考察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及其性别和年级特点.方法: 采用Rosenberg整体自尊量表和小五人格问卷,对北京和西安4所中学143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自尊水平的中学生在人格各维度上都具有显著差异,高自尊的学生更外向、宜人、谨慎、情绪更稳定、对经验更开放(F分别为59.104、39.826、185.799、33.913、127.999,P<0.01).情绪性、开放性和外向性与自尊的相关都比较高(r分别为-0.534、0.424、0.335),宜人性和谨慎性与自尊有较弱的正相关(r分别为0.245、0.217,P<0.01).男女中学生、中学各年级学生的自尊都主要受到情绪稳定性和开放性的影响(β的范围分别为-0.418--0.509、0.244-0.339,P<0.01),但是在影响中学生自尊的其他人格特点上男女生之间和不同年级之间稍有不同.结论: 高自尊的中学生一般具有情绪稳定、经验开放、外向和谨慎尽责的人格特点;中学生的自尊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具有性别和年级差异.

  • 完美主义自我展示量表的修订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作者:张轶文;甘怡群;湛希宁;廖卉

    目的: 检验完美主义自我展示量表(PSPS)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并考察其与自尊的关系. 方法: 返回翻译PSPS,对187名本科生进行初测;将结合初测反馈确定的PSPS正式版本与Frost多维完美主义量表和自尊量表一起在482名本科生中进行正式施测,检验信、效度等指标,并通过层级回归考察完美主义自我展示在控制完美主义特征后对自尊的增益贡献. 结果: 项目分析之后的15题PSPS的各项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克伦巴赫α系数分别为0.742、0.705和0.681).自我提升、行为掩饰和言语回避三个子维度对自尊均有显著预测作用(ΔF=9.891,P<0.01),能增益解释4.5%的变异. 结论: 中文版PSPS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完美主义自我展示对解释个体的自尊有一定的作用.

  • 中学生自尊水平与家庭因素的关系

    作者:王金霞;王吉春

    自尊是一个人基于自我认识、自我评价所产生的自我体验[1].自尊对个体健康心理及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中学生自尊水平与家庭因素之间的关系.

  • 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特点及其与自尊的关系

    作者:王淑燕

    一般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目前对研究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很少,且对主观幸福感与自尊关系的研究结论不统一.本研究就是针对以上两个问题展开的.

  • 初一学生抑郁情绪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舒明跃;王晋涛;刘仁刚;胡纪泽;杨彤;刘慕兰;王卫;王光晨;王鉴

    目的:探讨初一学生抑郁症状及与之相关的心理和环境因素.方法:用自陈问卷调查300名样本的抑郁症状及自尊、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家庭亲密度和矛盾性,分析这些因素与抑郁症状之间以及生活事件各因子与自尊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尊、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负相关(标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59和-0.14),生活事件与之正相关(标化回归系数0.26);在生活事件6个因子中,学习压力及相关因子与自尊负相关(标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14和-0.13).结论:抑郁症状在初一学生中相当常见;自尊水平低下、缺乏社会支持以及不良生活事件的影响与抑郁症状的发生有关;在各种生活事件中,来自学习过程的压力和挫败对自尊的影响为突出.

  • 私立学校1307名中学生吸烟与自尊水平调查

    作者:柳春红;张德新;刁平;龚洁;夏江;杨瑾丽

    目的:探讨中学生吸烟与自尊水平的关系.方法:以"青少年控烟项目调查问卷"和Rosenberg10条目自尊量表对武汉市私立学校的1307名初一和初二的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从"不吸烟"、"尝试吸烟"、"吸一整支烟"到"吸过100支烟",学生的自尊量表得分依次降低,分别为29.92、29.03、28.57、27.41;已戒烟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戒烟的学生;未来可能吸烟者的自尊得分显著低于未来不会吸烟的学生.结论:中学生吸烟行为与自尊水平有一定相关性.在青少年吸烟的干预措施中,应加强提高自尊心理水平的健康教育.

  • 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与自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作者:孙莹;陶芳标

    目的:探讨社会人口特征对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自尊及应对方式的影响,分析自尊、应对方式与学校生活满意度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学校生活满意度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和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对合肥7所中学3 127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学校生活满意度评分在自尊、消极应对、积极应对的不同水平的差异;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自尊、应对方式评分对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得分为39.2±6.8分;自尊、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分别为30.8±4.6、30.0±6.6、25.9±6.9分,处于中等水平;高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得分(38.4±6.4)显著低于初中学生(40.0±7.2)(t=43.32,P<0.001);农村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得分(38.6±6.9)显著低于城市重点中学学生(39.8±7.6)、城市普通中学学生(39.4±6.3)(F=12.50,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高自尊、积极应对方式、较好的学习成绩是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保护因素,而消极应对方式和年龄大是学校生活满意度的危险因素.结论:自尊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中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变量.

  • 对立违抗性障碍的行为特征及相关因素

    作者:孙凌;苏林雁;刘永忠

    目的:了解对立违抗性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的行为特征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7例ODD患者的自尊调查量表(SEI)、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CSCS)、Conners父母问卷调查表(PSQ)及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PLOC)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儿童自我评价与父母对儿童的评价基本一致.Conners父母问卷、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分别与自尊调查量表和子女控制源量表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结论:ODD儿童对立违抗情绪和行为的产生,孤僻、不合群、自尊心受挫明显及自我评价低的表现与父母不适当的教育方式有关.

  • 家庭环境与ADHD儿童某些心理特征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任桂英;钱铭怡;王玉凤;顾伯美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e disorder,ADHD)儿童家庭环境特点及其与儿童自我意识、自尊、内外控等心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用家庭环境量表(FES)、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自尊调查(The Self-esteem Inventory,Coopersmith)、儿童内外控量表(Nowicki-Strickland Internal-External Control Scale for Children)以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儿童版)分别对108例ADHD及108名正常儿童进行评定.结果:ADHD儿童的家庭在FES量表中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文化性、独立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观、家庭组织性上的得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在家庭的矛盾性高于对照组(P<0.05).ADHD儿童的自我意识、自尊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儿童.ADHD儿童表现更为外控,而正常对照组则更为内控.ADHD儿童在精神质、神经质得分高于对照组,掩饰性低于对照组.FES量表中的家庭环境因素对ADHD儿童的自我意识、自尊、内外控及个性特征没有显著影响;而正常组儿童的这些心理特征与家庭环境中的某些因素有关.结论:家庭环境因素对ADHD和对照组儿童自我意识、自尊、内外控及个性特征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

947 条记录 12/48 页 « 12...9101112131415...474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