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GLP-1受体激动剂的时代已经到来!

    作者:施瓦兹;德弗罗佐;杨茜

    关于对住院危重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血糖控制的问题存在争议.大部分采用胰岛素治疗的结果令人失望.在这次辩论中,我们主张使用GLP-1类似物,并将给出支持证据,它们能够有效控制应激性高血糖,而且副作用很少,尤其是低血糖.住院患者血糖控制不佳预示死亡率增加无论是非危重内科/外科患者还是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高血糖都是常见的症状,超过30%~50%的病人会出现这一症状.高血糖是院内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指标.

  • 急性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干预

    作者:任慧艳

    目的:外科病人在创伤后常伴应激性高血糖,这种急性高血糖会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效应。该文在研究不同的血糖水平对疾病并发症及病人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外科急性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特点与发病机理,建立急性创伤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择选该院外科2012年6月—2014年6月共收治创伤性高血糖患者40例,对40例急性创伤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直至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疾病痊愈出院。结果将血糖控制在6.1 mmol/L(110mg/dL)以下能有效地减少高血糖所引起的并发症,促进外科疾病的恢复,改善外科病人的预后。但由于将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较容易出现低血糖症和低血糖反应,研究中发现外科创伤患者,将血糖控制在6.1~8.9 mmol/L范围较为合适。40例患者经过术前血糖的控制及护理干预,顺利进行手术,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2周拆线,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对外科急性创伤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从而达到顺利进行手术,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能缩短住院时间,我们的研究经验证对急性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急性创伤发生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围手术期医疗和护理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 护理干预在骨科急性创伤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和研究

    作者:朱岩

    目的:探讨应对创伤性骨折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作用效果。方法对30例创伤性骨折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包括血糖动态监测、胰岛素治疗的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康复指导等,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直至患者血糖恢复正常水平,疾病痊愈出院。结果30例高血糖患者顺利进行手术,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创伤性骨折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并能缩短住院时间。

  • 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干预探讨

    作者:李艳会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颅脑外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17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每组8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做比较.结果 给予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9.7%,患者满意度为98.9%,给予常规护理后,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65.5%,患者满意度为75.9%,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颅脑外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期间给予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儿的护理措施研究

    作者:杨敏

    目的:研究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儿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60例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给予系统全面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60例患儿中仅有2例死亡,其余58例全部治愈出院,强化胰岛素治疗期间未见低血糖情况。结论对心内直视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儿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显著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干预性护理方法分析

    作者:覃艳华;吴琦亮;莫晓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干预性护理方法.方法 纳入2017年1月-2018年6月该院90例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信封法分组,对照组予简单护理,实验组予干预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满意率;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时间、转入普通病房时间;护理前后患者血糖平均水平、焦虑心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时间、转入普通病房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血糖平均水平、焦虑心理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血糖平均水平、焦虑心理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干预性护理方案在危重病应激性高血糖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有效控制血糖和减轻焦虑心理,提高满意度.

  • 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科应激性高血糖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干预

    作者:刘丽英

    分析综合护理护理干预在儿科应激性高血糖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6例应激性高血糖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23例.两组患儿均在限制葡萄糖输注前提下经皮下给予0.1~0.2 U/kg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用量及预后.结果 干预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应激性高血糖患儿血糖水平,并减少胰岛素用量,对于促进患儿预后有重要作用.

  • 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急性创伤引起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影响

    作者:蔡红梅;周庆秋

    目的 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急性创伤引起应激性血糖升高的影响.方法 2017年7月—2018年2月间随机抽取94例骨科急性创伤引起应激性血糖升高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7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措施干预,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包括并发症发生率和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指标变化,后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组间数据.结果 ①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13%),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9.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后,试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与参照组及干预前相比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准确改善骨科急性创伤引起应激性血糖升高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分析

    作者:孙屹屹

    目的:分析和研究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给予营养支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2月创伤性脑损伤后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状患者52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6例与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对照组患者加用高蛋白营养素;观察组患者加用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将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糖变化情况及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4~14天内的血糖水平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低血糖事件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无糖专用型三九匀浆膳应用于创伤性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高血糖症状,减轻其对大脑产生继发性损害,为神经细胞的恢复提供较稳定的微环境,对提高临床救治率及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脑出血术后应激性糖尿病患者预后的效果观察

    作者:丁志君;陈正雄;汤明章

    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方案对脑出血术后应激性糖尿病患者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术后应激性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持续静脉泵注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静脉单次推注方法,比较两组预后效果.结果 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方面,观察组为(6.8±0.3﹚分,明显要比对照组的(5.4±0.4﹚分高,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糖监测次数上,观察组为(6.5±0.8﹚次,明显要比对照组的(7.9±1.4﹚次更少,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单次推注方法对脑出血术后应激性糖尿病患者的预后与持续静脉泵注方法比较明显更优,能够降低血糖监测次数,改善预后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血糖控制工作中采纳及使用.

  •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贵升;陈磊;何峰

    目的 研究分析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常规血糖控制,观察组患者采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 两组患者进入ICU时APACHEII评分、初次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后血糖值以及后1 d APACHEII评分,观察组患者优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随访患者3个月,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要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短期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促进作用,可推广使用.

  • Portland胰岛素输注方案对非糖尿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作者:张雅慧;卿恩明;王义军;卢家凯

    目的:观察Portland胰岛素输注方案对非糖尿病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中的应激性高血糖(SHG)的控制效果.方法:将140例拟行OPCAB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Portland胰岛素输注方案(试验组)或生理盐水输注(对照组).观察术中血糖、血钾、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记录围手术期正性肌力药应用、肾、脑功能障碍的情况.结果:试验组在开胸后、搭桥前、搭桥后及关胸后的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围手术期正性肌力药应用、肾、脑功能障碍、呼吸机使用率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Portland胰岛素输注方案用于OPCAB可以有效的控制血糖,对心、脑、肾有保护作用.

  • 吸烟与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风险性分析

    作者:曹丽华;刘泽森;李云涛;陈妍;孟康

    目的:探讨吸烟是否增加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风险.方法:入选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因AMI在北京安贞医院就诊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入院后查血常规,心肌酶、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监测空腹血糖,并完成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根据是否吸烟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按照年龄(±5岁)、性别、合并疾病等资料进行1∶1匹配.分别调查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并进行心肌梗死相关资料比较.结果:研究收集646例患者,按照入选标准及样本含量计算要求,吸烟组入选223例,按照性别、年龄、AMI病史等条件要求匹配非吸烟组患者223例.吸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高于非吸烟高血糖组[(7.5±2.9)vs.(6.8 ±2.5)mmol/L,P<0.05];[(5.6±0.4)%.(5.4±0.4)%,P<0.05].AMI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为27.1%,吸烟组患者明显高于非吸烟组(35.0%vs.19.3%,x2=13.9,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是AMI后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增加非糖尿病AMI患者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的风险.

  • 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心室重构的关系

    作者:谷剑;齐晓勇;杜荣品;张至;陈淑霞;刘惠良;吕研琨;陈华

    目的:观察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对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非糖尿病急性Q波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38例,以应激空腹血糖值分为应激性血糖≥7 mmol/L组,70例,年龄(59.6±12.9)岁;应激性血糖<7 mmol/L组,68例,年龄(54.8±15.2)岁.于心肌梗死后2周、3个月、1年分别行彩色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并计算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心室舒张早期左心房室瓣血流峰值流速/心室舒张晚期左心房室瓣血流峰值流速(VE/VA).观察两组患者左心室功能变化和舒张末容积改变.结果:两组患者心脏超声检查结果,与应激性血糖<7 mmol/L组比,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及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心肌梗死后12个月比2周时均分别有显著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射血分数值较心肌梗死后12个月比心肌梗死后两周时有所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VA未见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应激性高血糖与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年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改变独立相关.结论:非糖尿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与晚期左心室重构关系密切,为晚期左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

  •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性研究

    作者:童随阳;夏豪;王欣;李磊;王慧;黄丹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2-02至2014-05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非糖尿病AMI的患者327例,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应激组)182例和非糖尿病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非应激组)145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并记录住院2周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心原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NT-proBNP与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性。
      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应激组和非应激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NT-proBNP、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肌钙蛋白I(ultra-TnI)、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Glu)在应激组和非应激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NT-proBNP与ultra-TnI呈正相关(r2=0.811,P<0.01)。应激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应激组( 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应激组( 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明显高于非应激组(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NT-proBNP水平可以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并对近期预后做出评估。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机制及临床意义

    作者:郭彩霞

    近年来研究发现,应激性高血糖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um infarction,AM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其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发病机制与神经内分泌改变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应激性高血糖可引起AMI患者代谢紊乱、梗死面积增大、心功能降低、炎症反应加重,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但目前对应激性高血糖的临界值尚无明确定义,再灌注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仍需大量的临床验证。而中医药在治疗与防治AMI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方面无相关文献报道,尚需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病症结合,未病先防的优势,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影响

    作者:常硕;孟颖;黄海波;史晨;蒙延海;杨秋蓝;张燕搏

    目的: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控制血糖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将4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应激性高血糖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n=20例)即强化胰岛素治疗组(将血糖控制在4.4-8.3 mmol/L之间)和B组(n=20例)即常规治疗组(将血糖控制在8.4-11.1 mmol/L之间)。观察术后住ICU天数、住院天数、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及死亡率。

  • 老年糖尿病心脏术后血糖升高的监护

    作者:郭平

    目的:探讨和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脏术后血糖升高的监护。
      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心脏术后老年糖尿病患者(65岁~79岁)237例,男性152例,女性85例。其中单纯冠状动脉搭桥(CABG)194例,瓣膜置换13例, CABG+室壁瘤5例, CABG+瓣膜置换25例。由于手术的应激因素、糖代谢异常、复温因素以及体外循环等导致患者血糖异常。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脏术后,需严密监测血糖变化,使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而随机血糖<10 mmol/L。术后早期血糖升高可采取胰岛素治疗,持续静脉泵入1:1诺和灵R(即诺和灵R50 IU/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随血糖水平调节用量。由于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可运用1:1诺和灵R配合生长抑素思他宁(3000 u/5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持续静脉泵入等方法,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同时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纠正低血钾导致的心律失常。迅速、有效、安全是患者心脏术后血糖异常护理的重点,加以辅助的护理措施,如普通营养支持以及静脉高营养支持。严密预防术后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以及皮肤的护理等。

  • 心血管疾病与糖调节异常(3)心血管疾病中常见血糖代谢异常的诊断(续2)

    作者:许樟荣

    约有四分之三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糖代谢异常包括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心血管急症患者往往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有助于鉴别应激性高血糖与糖尿病.控制高血糖有利于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

  •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诊PC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韶南;罗义;李广镰;潘宜智;曾冲;刘震;雷晓明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初次发生STEMI并在起病12 h内行直接PCI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352例,按入院即刻血糖(SG)水平分为三组:正常血糖组(SG<7.0 mmol/L)114例;血糖升高组(7.0 mmol/L≤SG≤11.1 mmol/L)128例;高血糖(SHG)组(SG>11.1 mmol/L)110例。比较三组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指标包括术后2 h ST段回落(STR),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PCI后随访12个月,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s)的发生情况。结果正常血糖组、血糖升高组、SHG组三组患者随血糖水平升高,术后2h STR良好比例(71.9% vs.53.9%vs.44.5%)及TMPG2-3级比例(70.2%vs.54.7%vs.46.4%),均逐渐降低(P均<0.05),术后CK-MB峰值逐渐升高(189.2±78.9mmol/L vs.214.6±80.1mmol/L vs.246.5±79.2mmol/L,P<0.01)且术后7~10天LVEF明显降低,以高血糖组降低明显[(52.7±7.2)%vs.(50.8±6.7)%vs.(49.1±5.5)%,P<0.01]。PCI后随访12个月,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发现三组患者累积无MACEs事件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5%vs.85.9%vs.77.3%,Logrank=7.173,P=0.028),在校正了年龄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SHG是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MACEs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SHG组患者较正常血糖组患者术后发生MACEs的风险增加3.546倍(RR=3.546,P<0.01)。结论STEMI患者并发SHG会导致直接PCI再灌注治疗后心肌灌注水平降低,致使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升高,影响患者的临床预后。

512 条记录 3/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6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6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