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药治疗残端宫颈HPV感染预防癌变的研究进展
宫颈残端癌是子宫行次全切术后残端宫颈发生的肿瘤,而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不仅仅是宫颈癌发生所需的必要条件,同时它也是影响患者发生宫颈残端癌的重要因素.中药在抗病毒防治方面目前已取得大量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应用,此文从中药治疗残端宫颈HPV感染的作用机制着手,期望为中药治疗残端宫颈HPV感染预防其癌变方面提供有利的信息.
-
宫颈残端癌的诊断与治疗
宫颈残端癌(残端癌)的发生与宫颈癌筛查不规范有直接地关系,残端癌在处理上与一般宫颈癌比较增加了困难,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并且复发率增加,因此探讨残端癌的诊治对于提高宫颈癌诊治水平有重要意义,报告如下.
-
宫颈残端癌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残端癌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5年10月12例宫颈残端癌的临床资料.年龄41~62岁,(50.2±6.7)岁,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20年,(10.3±5.2)年,11例有阴道不规则流血或(和)排液,经宫颈活检确诊,其中鳞癌9例,腺癌2例,腺鳞癌1例.FIGO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6例.10例行广泛宫颈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ⅠA1期2例、ⅠB1期1例、ⅡA1期1例、ⅠB2期1例直接手术,ⅠB2期2例、ⅡA2期3例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术后除ⅠA1期2例外其余8例均补充放疗并化疗;ⅡB期2例中1例行同步放化疗,1例单纯化疗.结果 10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大出血输血1例,输尿管损伤1例,术后尿管留置时间超过2周2例,髂血管区潴留囊肿1例.10例化疗、9例放疗中发生骨髓抑制4例,肝功能损伤1例,放射性膀胱炎1例,放射性直肠炎2例.12例随访时间7~74个月,中位数27.5月,无远处转移或死亡,3例盆腔局部未控和复发带瘤生存.结论 宫颈残端癌的治疗原则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严格掌控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指征及术后严密随访对宫颈残端癌的预防极其重要.
-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探讨
经腹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用的手术之一,一般包括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切除术包括经腹、经阴道以及经腹腔镜协助下的子宫切除术,由于削弱了盆底组织支持力和破坏了阴道的完整性,给患者带来心理和生活上的不良影响,子宫次全切除术存在着子宫颈残端癌的可能性.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介于传统的子宫全切与次全切除术之间,保留其优点,避免其缺点,是近年来新崛起的一种术式,有着广泛的临床实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
全子宫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子宫切除术为治疗子宫良性病变的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规的手术方式有全子宫切除术和次全子宫切除术两种,目前临床工作中全子宫切除术占大多数,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比例很少,因为认为同时切除宫颈可预防残端癌的发生,但近来有关资料证实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及其在宫颈癌中所占的比例是很低的.
-
腹腔镜下鞘膜内高位全子宫切除术72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鞘膜内高位全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大限度地保持了盆底、阴道和子宫颈外鞘的完整性,防止子宫颈残端癌的发生.因该术式手术操作技巧要求较高,故目前国内尚未普遍开展.本文应用特制的鞘膜内全子宫切除术专用器具,并对手术的关键步骤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使手术更为简捷,提高手术质量.
-
子宫切除手术是否保留宫颈问题的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手术是否保留宫颈.方法 分析1990年9月至2010年7月施行子宫次全切除术(559例)、子宫全切除术(200例)及宫颈癌(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宫颈残端癌发生率及宫颈残端癌占宫颈癌的比例,比较子宫次全切除术(随机抽取200例)、子宫全切除术患者术后1年内、1年后性生活满意率.结果 559例施行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患者中,2例术后发生宫颈残端癌,发生率为0.36%.同期共收治宫颈癌患者230例,宫颈残端癌占宫颈癌的比例为0.87%.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子宫全切除术患者[7.0%(14/200)比19.5%(3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术后1年内性生活满意率显著高于子宫全切除术患者[77.0%(154/200)比42.5%(8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1年后性生活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次全切除术简单易行,维持盆腔脏器正常位置,并发症少及住院时间短,宫颈残端癌发生率极低,术后早期性生活恢复快,为女性的人性化手术.
-
宫颈残端癌2例分析
宫颈残端癌发病率很低,但我科近日来连续发现两例宫颈残端癌,笔者近刚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进修回来,协和医院几乎很少做子宫次全切除术,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的患者,都不保留宫颈,其主要目的即为减少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下面两例患者年龄均在45岁以上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分别于术后6年、4年发生子宫颈残端癌,如若能够借鉴协和医院的经验,则可避免这两例宫颈残端癌的发生.
-
1例宫颈残端癌伴膀胱浸润病人的护理
据国外文献报道,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约占次全子宫切除术的1.30%~1.63%,占宫颈癌的0.5%~1.0%.国内文献报道约占宫颈癌的0.43%~0.90%.其主要症状和宫颈癌完全一样,表现为阴道流血及白带增多[1].我院于2002年9月10日收治了1例宫颈残端癌伴有膀胱浸润病人,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
16例宫颈残端癌病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子宫颈残端癌临床资料,为宫颈残端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16例子宫颈残端癌病例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病例术后病理检查显示,10例为分化鳞癌,1例为宫颈高分化腺癌,1例高中分化黏液腺癌,1例宫颈6~11点鳞状原位癌累及腺体,1例为宫颈高中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为子宫颈苗勒氏管混合瘤,1例转至上级医院治疗.结论:宫颈残端癌的预防关键在于子宫切除前不漏诊宫颈癌前病变和癌,对保留宫颈者应严密随访,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
宫颈残端癌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1 子宫次全切术后宫颈癌宫颈残端癌又称无子宫体宫颈癌,是指因良性肿瘤或其他原因行子宫体切除,癌发生于残留的寓颈上,为宫颈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较为少见[1].根据宫颈残端癌诊断距子宫次全切术的时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隐性残端癌(或称并存残端癌),另一类是真性残端癌.子宫次全切除术是妇产科基本、常用的术式之一.术后发生的宫颈病变,如宫颈残端癌、宫颈癌的病变等需再次手术.中医认为是正气不足、气滞、痰凝、血瘀日久而引起的,中医认为治疗癌症要以“软坚散结”为原则,将硬结打散,可延长生命、减轻痛苦、防止复发转移,终实现“长期带瘤生存”.
-
子宫腺肌病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后宫颈残端内膜异位形成6例报告
子宫腺肌病是目前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若患者长期有剧烈痛经且无生育要求者可行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大限度地保持了盆底、阴道和子宫颈外鞘的完整性,防止子宫颈残端癌的发生.我院自2003年2~7月对1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术后随访1~6个月,6例发生宫颈残端内膜异位形成,现报告如下.
-
宫颈残端癌腔内后装护理
目的 探讨宫颈残端癌腔内后装护理的重要性,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21例宫颈癌患者采用腔内后装加体外照射共同治疗并实施整体护理,进行放疗前评估、准备、阴道冲洗、放疗后指导、放疗反应的观察与护理等.结果 通过精心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理的质量及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结论 宫颈残端癌腔内后装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
宫颈残端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宫颈残端癌是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残留的宫颈发生癌变.宫颈残端癌无论在诊断和治疗上均有其特点,控制子宫次全切除术并非预防关键.现就宫颈残端癌的特点及治疗介绍如下.
-
腹式小横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体会
腹式小切口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的优点是美观、损伤小,有效防止宫颈残端癌保持盆底阴道的完整性,并维持阴道长度,是目前临床上较好的切除子宫术式,但宫旁剥离时易出血及损伤.经数例临床实践,筋膜内结扎部分宫旁组织后旋切子宫,收到满意效果.
-
子宫切除术时宫颈去留对术后性功能的影响
既往认为子宫次全切除后宫颈残端发生癌的概率大于未切子宫的宫颈,但近代研究证实,宫颈残端癌的发生率及其在宫颈癌中所占的比例都很低[1,2],相反,有的医生认为若切除宫颈则会影响今后的性功能,使不少学者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作用与价值作了重新评价。我们随机调查了68例子宫全切除与次全切除患者术后的性功能,大小便等情况并进行比较,旨在为子宫切除时选择术式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1995年1月至1998年9月在我院因子宫良性疾患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中, 剔除有并发症和附件切除者,从中随机抽样调查68例经病理诊断为子宫肌瘤或子宫肌腺瘤患者,其中子宫全切35例,次全切33例。术时年龄全切组与次全切组分别为40~54(45.69±1.49)岁,36~53(44.82±1.51)岁。术后随访年限为6个月~4年。两组在文化程度、年龄、术后病理差异均无显著性。见表1。
-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治疗宫颈残端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照射治疗宫颈残端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肿瘤医院1994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入院行放疗的41例宫颈残端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后收治的23例患者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照射(三维适形组),2012年前收治的18例患者行体外常规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照射(常规放疗组),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常规放疗组获CR 8例,PR 6例,总有效率为77?8%,鳞癌抗原(SCC)下降率为(61?3±20?4)%;三维适形组CR 12例,PR 8例,总有效率为87?0%, SCC下降率为(75?9±4?3)%;两组的SCC下降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放疗组患者出现近期并发症17例,其中1~2级直肠反应13例,1级膀胱反应4例;三维适形组出现近期并发症6例,均为1级直肠反应。结论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联合近距离腔内照射可能是宫颈残端癌提高近期疗效、减少放疗并发症的有效治疗模式。
关键词: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 宫颈残端癌 近距离腔内照射 -
宫颈残端癌的手术治疗(附16例报告)
宫颈残端癌是指子宫次全切除术后,残留宫颈发生的癌,临床较少见.根据距离子宫次全切除术的时间,宫颈残端癌可分为2类:一类是隐性残端癌,指子宫次全切除术后2年内残端宫颈发生的癌;另一类是真性残端癌,是指在行子宫次全切除时宫颈正常,术后经过2年以上残端宫颈发生发展的癌[1].江苏省肿瘤医院2000年12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宫颈残端癌16例,分析并总结手术体会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2000年12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例宫颈残端癌患者,年龄40~55岁,中位年龄44岁.术前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尤其是妇科三合诊检查,结合宫颈细胞学-阴道镜(镜下活检+宫颈管搔刮术)-病理学检查,采用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法,Ⅰ al期3例、Ⅰb期11例、Ⅱa期2例.
-
X刀等组合照射根治晚期宫颈残端癌1例报告
患者女性,49岁.1994年诊断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1997年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腰骶部有轻度酸痛感,确诊为宫颈残端癌(中分化鳞癌).1998年腰骶疼痛较前加重,有时向右腿放射,排大便有阻挡感.同年9月上述症状进行性加剧.查体:双侧腹股沟及外阴未见异常.宫颈残端有结节状肿物沿右侧壁向下蔓延约4 cm,右壁上可扪及1.5 cm×3 cm的纵形溃疡,阴道左侧壁光滑.
-
经腹小横切口鞘内子宫切除术248例报告
子宫肌瘤、功血是妇科常见和多发疾病,往往需要行子宫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在临床上有子宫全切术和次全切除术之分,子宫全切术破坏了盆底的组织结构,缩短了阴道长度,还有损伤膀胱、输尿管等脏器的可能,对受术者造成了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影响;而子宫次全切术由于保留了子宫颈,有发生残端癌的可能.鞘内子宫切除术初为腹腔镜下手术设计,其在切除病变子宫的同时大限度的保持了盆底、阴道的完整性,减少了损伤周围脏器的机会,防止子宫颈残端癌的发生[1].本文将其应用于经腹手术,并对传统的子宫切除方法进行改进,结合腹壁小横切口的应用,使该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