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浅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痤疮体会
痤疮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面部损容性皮肤病之一,发病率极高,易复发.中医临床分型不外乎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几种,这是由于痤疮的病因病机是素体阳热偏重,加之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结肌肤而成;或因过食辛辣肥甘之品,肺胃积热,循经上炎,壅于胸面而致.但笔者按这些辨证论治方法治疗痤疮,效果常不明显.近年来在系统研读李杲<脾胃论>等经典理论后,笔者结合临床运用阴火理论治疗痤疮颇有体会,现浅谈如下.
-
表里双解方剂
表里双解剂即表里同治、内外分解的一类方剂.表里同病是指表有寒邪,里有气血郁滞或气郁化热的表里同病病变,这时仅用解表药,则里邪不去;仅治其里,则引邪入里,表邪不得解,故须考虑两者兼顾,应用表里双解之法,使表邪去而营卫调.防风通圣散为表里双解的代表方剂,此方是为表里俱实的风热证而设,民间流传“有病没病,防风通圣”之说.
-
急性阑尾炎中药治验
王某,男,52岁,1994年7月20日诊.患者3天前先感右下腹剧痛难忍,便坚不出,小溲短少,战栗发热,遂急诊入院.体检:T39.7℃.右下腹肌麦氏点压痛(+),反跳痛(+),血检:白细胞15600,中性78%,淋巴22%,西医外科拟诊"急性阑尾炎"而劝其手术,被患者拒绝面转请余治.视其舌红、苔腻徽黄,脉数.此乃长夏刚过,地湿郁蒸,与肠道食滞纠结,使阳明气血郁阻难通,终致蕴热灼伤肠道,酿成肠痈.治当通肠泻热,散结消痈:银花、红藤各20g,生大黄13g(后下),元明粉(冲服),核仁、丹皮、赤芍各10g,木香、甘草各6g.药仅2帖,捧出脓血状大便数次,腹痛遂减,壮热亦衰,它症皆松.按之右下腹仍有轻度疼痛.
-
中药治疗突起睛高1例报告
突起睛高是以眼珠突高胀起,转动受限,白睛红赤臃肿为特征的眼病.类似现代医学的急性炎症性突眼.中医认为本病多由风热邪毒侵袭,脏腑积热,外邪内热相搏,循经上攻目珠,致眶内脉络气血郁阻而为.
-
郁证的舌象辨析与治疗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致病,以抑郁善忧,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等为主症,多见于神经衰弱及癔病.笔者根据患者的舌象变化进行辨证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兹介绍如下.
-
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妇科病体会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病篇中,极为重视活血化瘀法的运用.在32首内服方中,有一半运用了活血化瘀法.仲景在运用该法时十分注重法度.对于气血郁滞运行不畅较轻者,予以养血和血;瘀血内停较重者则活血化瘀;瘀血内结较重者则以破血逐瘀.
-
龙血竭粉剂配合微波治疗仪治疗压疮19例效果观察
压疮是由于皮肤长时间受压,受潮及局部气血郁滞,肌肤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该病是长期困扰护理工作者的一个棘手问题,它不仅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病痛和经济负担,而且影响了疾病的康复,尤其是Ⅲ、Ⅳ期压疮,一旦发生,导致病程延长,经久不愈.笔者自2008年以来,对19例压疮患者采用龙血竭粉剂外敷配合微波治疗仪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中医治疗胆石症验方4则
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胆管、胆囊)内自发性结石形成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是否引起胆道梗阻及梗阻的部位、程度和是否合并感染.本病以右上腹胀满隐痛或阵发绞痛,痛引肩背,或发热、黄疸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归属于中医"胁痛"、"胆胀"、"结胸"、"黄疸"等范畴.病因多为湿热蕴结,煎熬胆液日久,沉积凝为砂石.病机关键为肝胆失疏,气血郁滞,热毒蕴结成石;病位胆腑,与肝、脾胃密切相关.
-
痤疮诊疗的中西医结合
根据中西医结合实践,探讨常见皮肤病寻常性痤疮的中西医结合路径.1 病机与病理的中西医结合 古代对痤疮的认识,外为风湿寒热之邪乘肌虚内侵,内因肺热胃热蕴积循经薰于头面,病机血热郁滞.现代中医以素体阳热偏盛立论,青春期营血渐热,过食肥甘辛辣,或受风热拂郁,肺胃蕴热薰蒸,致血热雍于头面胸背,气血郁滞而发病.西医学认为痤疮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毛囊皮脂腺疾病,虽有遗传、心理等因素影响,但雄性激素在痤疮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
丹参饮加味治疗慢性胃炎的体会
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胃痛,其次是上腹部不适 ,进食后加重,或有食欲不振,嗳气返酸,恶心呕吐等.因其病程长,易于反复发作而成为难治之疾,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向癌症转变的趋势而被称为癌前病症.我们根据该病病程长,反复发作,疼痛以刺痛常见且部位固定,以及胃镜下见B型浅表性胃炎的特异性变化,认为其基本病机是病久入络,气血郁结,凝滞不畅,运用丹参饮加味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
浅谈《内经》对"痤疿"的认识
披览<内经>对"痤疿"属夏季季节性的皮肤病的证治,有了更多的认识,浅述己见如下."痤疿"发病的病因病机"痤疿"乃夏日暑热蕴蒸皮肤、汗泄不畅或体肥多热,热邪阻闭于毛窍所致.在炎热的天气,火热熏蒸的环境中出汗是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致使腠理开泄而多汗,一方面耗伤津液,另一方面在大量汗出的同时气随津泄,又使卫气失去温养和防御作用.炎热季节雨水较多,自然界中的湿度较大,湿热为其主气,此时阳热下降,水气上,氤氲熏蒸,湿气充斥,致使汗泄不畅,导致"痤疿"的发生.另外,古人也认识到,过食肥甘厚味的食物可使气血郁热滞涩不畅,易发生疔疮之疾.
-
针药结合治疗面瘫
面瘫,又称"口僻",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炎.多由人体正气不足,经脉空虚,卫外不固,风邪夹痰夹瘀侵袭面部阳明少阳经脉,致使经脉痹阻,气血郁滞,筋脉失养,经筋纵缓不收而发生口眼歪斜.该病的发生是以气虚为本,风痰瘀为标.笔者以此病理基础立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取用针灸配合面瘫宁方,以针药并治的诊疗方案应用于临床,现做简要报道.
-
香苏饮临床应用举隅
香苏饮首载于<和剂局方>,原为治疗四时感冒的常用方,组成精炼,药性平和.方中香附性味辛苦甘平,为病之总司;紫苏辛温入肺胃经,有血中气药之谓,用治疗外感导致气血郁闭诸症;陈皮辛温芳香,善理气解郁,甘草可协同诸药,兼调气血.笔者在工作期间,将本方化裁应用.
-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体会
笔者用小柴胡汤治疗一些疑难杂证,效果满意,兹举要如下.1 心绞痛王某,男,58岁,1990年10月9日就诊.素有冠心病,近因情志不遂发作心绞痛.心前区疼痛,胸闷胁胀,心悸而烦,气短,口苦纳差,肢凉欠温,舌质稍暗苔白滑腻,脉弦而结.证属肝胆疏泄失常致气血郁滞.治以开郁通阳,调和气血.
-
尿石症治不远温体会
尿石症的病因病机认为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这种认识的形成乃至苦寒渗利法的确立,长期指导临床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然临证也有屡用苦寒渗利而不效者,提示这种认识不能完全概括尿石症的病因病机.笔者认为尿石症的形成尚与"气血郁滞、肾气亏乏"的病理因素有关,故尿石症治不远温,简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