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30例

    作者:刘瑜;张艳杰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辨证治疗.结果 诱导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_3%,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1~3年治疗:治疗组总缓解率66.7%,对照组46.7%,两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率高,复发率低,感染率低,并对化疗患者有减毒增效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临床分析

    作者:史亦谦;邓旻;虞荣喜;罗秀素

    1993~1998年,我院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130例,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 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特征及治疗

    作者:黄晓军

    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年龄界限并不统一,从≥50岁到≥70岁都有学者采用,但在多数临床研究中采用≥60岁作为老年白血病的年龄界限.

  • microRNA-155在小儿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差异表达及分析

    作者:徐丽华;杨乃超;颜青;胡绍燕

    目的 探讨microRNA-155在初诊急性髓性血病(AML)患儿和非白血病对照儿童之间的差异表达情况,分析其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标本库中自2012至2013年间收集的19例初诊AML骨髓标本以及20例非白血病对照儿童标本,利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microRNA-155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以2-△△Ct表示).结果 microRNA-155的表达水平在AML患儿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差异(AML患儿组增高)(Z=-4.382;P=0.001);在预后分组中,不良组、中等组和良好组之间microRNA-155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在早期治疗反应分组中,缓解组和未缓解组之间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microRNA-155在初诊小儿AML中发生显著的差异高表达现象,过表达的microRNA-155与危险度分组和早期治疗反应、预后等无显著相关性.microRNA-155有希望成为小儿AML的一个早期诊断标记物,但对于预后的意义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CEBPA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王丽朦朦;肖浩文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A(CEBPA)基因及其编码的转录因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通过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向粒系分化并抑制细胞增殖,在造血系统早期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EBPA基因的突变及其在转录、翻译及翻译后水平受到的异常调控可引起C/EBPα蛋白结构或表达异常,导致粒系分化成熟障碍、不成熟粒系前体细胞异常增殖,是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重要发病机制.CEBPA基因突变和表达异常调节对AML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并可作为诱导分化治疗的靶点.本文就CEBPA基因突变与AML、C/EBPα蛋白表达调控异常与AML及C/EBPα蛋白与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 急性髓性白血病膜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

    作者:苏丽萍

    急性白血病治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这种现象由多种耐药机制所致,包括细胞对化疗药物反应所经历的凋亡失败或药物到达及(或)影响细胞内目标的失败.本综述重点讨论后一种机制,特别是细胞内药物转运耐药机制.有报道ATP结合盒(ABC)转运体P-糖蛋白(P-gp)与急性髓性白血病预后相关.另外更引人瞩目的是ABC转运体多药耐药蛋白(MRP)和穹隆转运体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在AML也与预后有关.

  • 伴21号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急性髓性白血病31例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于海智;程钊;谢恩思;易艺芳;彭宏凌

    目的:探讨伴21号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168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为伴21号染色体核型异常(占18.45%),对这31例患者临床表现、预后基因分布、免疫分型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68名初治AML患者中,31例为伴21号染色体核型异常,其中t(8;21)占67.74%(21/31),并发现2例变异型改变,分别为t(i;21)和t(1;21;8),5例21号染色体三体,占16.13%(5/31》),伴其他21号染色体异常3例,77例核型正常,60例为其它核型异常.3组患者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而t(8;21)患者倾向于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P≤0.05),5例21号染色体三体形态学表现2例为M5,1例为M1,1例为M2,1例为M4.对FLT3/ITD、C-kit/D816V、NPM1、CEBPA、ASLXL1、DNMT3A、TET2的7个预后基因分析显示,在t(8;21)染色体核型异常组中C-kit/ D816V突变高发;而t(8;21)染色体异常组的免疫分型表现倾向为CD19+,CD34+,CD33-,CD64-的趋势,21号染色体三体则表现为CD34+和CD7+趋势.结论:21号染色体为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易受累的染色体,累及该染色体的患者有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地西他滨对U937细胞系和初发老年AML患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董伟民;曹阳;向立丽;林艳;刘月;岑建农;谢晓宝;顾伟英

    目的:分析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地西他滨(DAC)对p16INK4a(p16)和维甲酸受体β(RARβ)的DNA甲基化以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2药联合对U937细胞和老年初发急性骨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16和RARβ的表达,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p16和RARβ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应用WST-1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TRA联合DAC对U937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其对分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ATRA联合DAC可以诱导DNA去甲基化,增强p16和RARβ的基因表达;2药联合导致U937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分化、凋亡和周期阻滞;此外,对于不能耐受标准化疗的老年AML患者,ATRA联合DAC联合方案在发挥抗肿瘤活性的同时,伴随着p16和RARβ表达水平的上调,以及骨髓原始细胞的减少,且患者显示良好的耐受性.结论:ATRA联合DAC方案,作为诱导分化和去甲基化的联合治疗策略,具有抗AML作用潜能,有助于优化老年AML治疗策略和改善临床预后.

  • 12例Ph染色体和BCR-ABL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

    作者:费新红;武淑兰;孙瑞娟;周葭蕤;王静波;王彤;刘红星;王卉;童春容;吴彤;陆道培

    本研究对2004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2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Ph+AML)患者的白血病细胞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与生存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Ph+ AML的诊断根据WHO标准,且有t(9;22) (q34;q11)或变异的t(9;22)异常,诊断时和诱导治疗后没有CML慢性期的证据.结果表明,12例患者经形态和免疫分型检查确诊8例为AML,4例为髓系及B淋巴细胞系混合细胞白血病.12例患者中除2例初诊时未做染色体检查外其余患者均可检测到Ph染色体,且部分患者伴有复杂染色体或与正常核型共存.在12例患者中均可检测到BCR-ABL阳性,其中b3a27例,b2a2 1例,b2a2变异体1例,ela22例,e18a21例.12例患者经治疗均获得缓解,其中3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格列卫治疗后2例死亡;9例患者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1例患者复发后死亡,1例死于移植后并发症,中位生存期为24(8 -80)个月,3年总生存率为(51.4±17.7)%.结论:Ph+ AML是一种预后较差的AML,格列卫联合化疗可使患者达完全缓解,缓解后尽快进行H-SCT能获得长期生存,改善患者预后.BCR-ABL基因及其变异体的检测为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可作为初治白血病的常规筛查指标.

  • 伴有染色体异常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杰;李树;王彤

    本研究旨在探讨伴有染色体异常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跨膜区内部串联重复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用R显带染色体核型技术分析125例AML患者的细胞核型;采用PCR联合序列测定检测伴有或不伴有染色体异常的AML患者FLT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表明:125例患者中46例证实存在不同类型染色体异常,总检出率为36.8%,各亚型检出率分别为M0 57.14%、M1 55.56%、M2 38.71%、M3 50.0%、M4 50.0%、M5 30.77%、M6/M7 10.0%和M7 18.75%.染色体异常的类型以t(16,21)多,为9例,占19.78%;其次分别为t(8,21)7例,占15.22%;t(4,11)6例,占13.04%.同时发现了3例国内较少见的t(6,9)染色体异常,占6.52%.无染色体异常79例患者中56例FLT3基因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0.89%.46例伴有染色体异常患者中31例FLT3基因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7.3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组患者中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11.39%和24.0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资料显示,伴有和不伴有染色体异常的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Hb计数、骨髓中白细胞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有或不伴有染色体异常FLT3/ITD阳性组绝大多数短期内死亡,两组间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伴有染色体异常FLT3/ITD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期更短,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时伴有染色体异常和FLT3/ITD突变患者预后较差,FLT3/ITD突变可以作为染色体异常AML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 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NPM1突变预后相关性及与FLT3、CEBPA基因突变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作者:鲍丽彦;王季石

    本研究旨在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npm1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与预后相关性及其与其他基因突变的相互关系.收集AML患者骨髓或外周血标本,按常规收集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相关影象学检查、血常规检查、NAP、动脉血氧饱和度、骨髓常规形态+活检+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bcr-abl融合基因、血清EPO等,按WHO标准诊断分型.抽提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结合测序检测npm1突变.结果表明,150名细胞遗传学正常的白血痛患者中72例发生npm1杂合子基因突变(48%,72/150).48%的患者存在npm1 C基末端的移码突变.npm1突变的患者有特定的临床、表型和遗传特点.统计分析显示,npm1和flt3 ITDs有重要的相互作用.npm1突变对诱导治疗有更好的反应,没有flt3 ITD突变的患者总存活率提高.多变量分析显示,npm1突变和cebpa突变与总存活率(OS)呈正相关,flt3突变与OS呈负相关.结论:npm1突变在没有flt3基因突变时,在具有成人正常细胞遗传学的AML患者中是一个良好的独立预后因素.

  • PDCD5在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骨髓细胞的异常表达

    作者:阮国瑞;陈珊珊;马曦;常艳;王卉;付家瑜;秦亚溱;李金兰;刘艳荣

    为了研究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骨髓细胞凋亡促进分子--PDCD5的表达,以探讨PDCD5在AM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利用21种不同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标记骨髓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AML病人及正常人骨髓不同群细胞的胞内PDCD5的表达.部分标本进行蛋白印迹实验检测AML病人及正常人骨髓细胞内PDCD5的表达.结果表明:36例未治AML病人骨髓总的有核细胞内PDCD5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30例正常人组,分别为3 059±1 392:7 432.4±1 261(P<0.01),其中未治AML病人骨髓粒细胞、单核细胞、幼稚细胞及淋巴细胞内PDCD5平均荧光强度均低于相应的正常人组骨髓细胞,分别为3 939±2 121:8 367±1 045;3156±1 635:5 917±2 329:2 824±1 592:3 998±2 106;1 474±816:3 355±2 042(P值均小于0.01).部分标本进行蛋白印迹检测的结果也显示AML病人骨髓细胞内PDCD5的表达低于正常人.结论:未治AML病人骨髓总有核细胞的PDCD5表达低于正常人,未治AML病人骨髓粒细胞、单核细胞、幼稚细胞及淋巴细胞内PDCD5表达均低于正常人组骨髓细胞.PDCD5的异常表达可能在AML的病理机制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 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一种亚型?

    作者:牛奕;陈书长;江滨;李德高;葛昌文;李蓉生

    为了研究红白血病是否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个独立亚型,从临床实验及病程进展方面对21例红白血病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诊断时患者合并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者分别为42.9%、81%、81%.外周血分类显示85.7%患者有幼稚粒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52.4%患者有幼稚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骨髓涂片显示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细胞占58.3±8.0%,原始粒细胞占NEC 58.0±18.4%;66.7%患者有病态造血,与典型AML不同.在病程中52.4%患者发生疾病转型,转为RAEB/RAEB-T和AML-M2,19例在确诊M6后接受化疗,11例有效(57.9%),其中CR 10例、PR 1例,CR中位维持6个月、PR 2个月,但CR患者绝大多数伴有骨髓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中数生存期在初诊M6和MDS转化为M6组分别为13.0±13.3和2.3±1.3月.结论:临床诊断急性红白血病与典型AML有许多差异,可能大部分是以红系过度增生为表现的MDS RAEB和RAEB-T型.

  • AML-1/ETO基因相关的AML-M2型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作者:张建军;杜欣;黄志新;苏健华;周茂华

    本研究探讨AML/ETO基因重排的FAB分型为AML-M2患者的骨髓免疫表型的特征和预测性,以及与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的区别.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17例经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FAB分型为AML-M2(M2/ETO+)患者骨髓的免疫表型,并与34例AML-1/ETO阴性、FAB分型AML-M3、临床诊断为APL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17例M2/ETO+患者骨髓中均可见一群(15.89%-68.53%)原始细胞和一群SSC较高异质性的粒细胞.原始细胞表达干细胞相关抗原CD34、HLA-DR和髓系抗原CD33、CD13、MPO.在M2/ETO+患者中CD33表达强度显著低于APL患者(P<0.001),HLA-DR、CD19和CD34+CD56+共表达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PL患者(P<0.001),而CD9的表达率则显著低于APL患者(P<0.001).M2/ETO+患者粒细胞表达分化的髓系抗原CD11b和CD15,并可分为CD15+CD11b-和CD15+CD11b+两群,而成熟的粒细胞标志CD10均为阴性,与早幼粒细胞的表达图形相似.17例(100%)M2/ETO+患者的粒细胞均表达CD56,显著高于M3患者(6/34例,17.56%).结论:AML-1/ETO基因重排的AML-M2型(FAB分型)白血病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对其基因重排有较高的预测性.应用多参数免疫分型技术可较容易地将M2/ETO+亚型白血病与APL鉴别.

  • Wilms瘤基因WT1表达与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检测

    作者:傅建新;王玲;王玮;陈子兴

    近年来发现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有Wilms瘤抑制基因WT1的异常表达,且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提示其可作为一种新的白血病标志.为探讨WT1能否作为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标志,我们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了WT1基因的灵敏度,并与肿瘤特异性标志基因进行比较.所有样本RNA的质量均用内对照c-abl基因证实.以两轮RT-PCR扩增WT1和肿瘤特异性融合基因检测白血病细胞的极限在NB4细胞分别为10-4和10,而在K562细胞分别为10-3-10-4和高于10-6;在29例供血员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均未检测到WT1基因表达,但在21例非恶性疾病患者骨髓MNC中有8例呈WT1基因阳性(38.1%).本研究提示,监测WT1表达可用于AML的疗效评价及MRD随访,并与是否存在肿瘤特异性标志无关.

  • STI571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

    作者:石红霞;江滨;江浩;邱镜莹;刘代红;黄晓军;陆道培

    本研究目的探讨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治疗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2例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1例经常规化疗未获缓解后口服STI571治疗,另1例仅接受常规化疗.2例在缓解后均进行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表明,1例病人经常规化疗达到血液学缓解,另1例经常规联合化疗未缓解但经STI571治疗后达到血液学和遗传学缓解.2例病人分别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18天和11天骨髓恢复造血,均未出现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病人在移植后8个月死于间质性肺炎,另1例现在仍无病存活5月.结论:Ph染色体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预后较差,STI571可用于治疗此类疾病,根治仍须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 实时定量RT-PCR监测儿童AML患者AML1/ETO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

    作者:柳彩凤;刘桂兰;张乐萍;程翼飞;陆爱东;田开功;刘艳荣;秦亚臻

    为了探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RT-PCR)监测儿童AML患者AML1/ETO融合基因的临床价值,筛选出AML1/ETO阳性患儿14例,以连续稀释的AML1/ETO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应用实时定量RT-PCR监测其初治及随访期58份骨髓中AML1/ETO融合基因,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其和临床的关系.结果显示:实时定量RT-PCR监测AML1/ETO基因的敏感度可达10-5,重复性好.12份初治标本的AML1/ETO:GAPDH比值平均为0.648,该比值与骨髓中幼稚细胞数的比值无相关性.微小残留白血病(MRD)定量水平检测发现,化疗1个月时6例患儿AML1/ETO的量无明显下降(高于5×10-2),其中3例早期复发,1例晚期复发;另4例患儿有明显下降(低于10-2),均长期存活.化疗3个月时5例高于5×10-3者中3例复发;另6例低于5×10-3者中1例复发.6个月后持续高于10-3者3例均复发.MRD定量水平动态检测发现,在化疗中MRD持续在高水平(>5×10-3)者4例全部临床复发,复发时间在3个月到半年;4例持续低于10-3,维持在10-4 -10-6,一直处于骨髓缓解期;1例化疗中从10-5上升到10-3,5个月后临床复发.3例持续缓解超过9个月的患儿仍可检测到融合基因,约10-5-10-6.结论:实时定量RT-PCR监测AML1/ETO基因的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大量标本的检测结果可能有临床指导意义.

  • t(8;21)急性髓性白血病特征和预后分析

    作者:赖悦云;邱镜滢;江滨;卢锡京;黄晓军;张艳;刘艳荣;史惠琳;陆道培

    t(8;21)是急性髓性白血病常见的染色体异常之一.t(8;21)AML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化疗缓解率较高,生存期较长,但亦有预后较差的报道.为进一步探讨中国人群t(8;21)AML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对75例t(8;21)AML患者,其中包括68例FAB-M2,5例M4,2例M5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39例患者骨髓中可见Auer小体(52%),而骨髓嗜酸细胞增多(>5%)见于5例(6.7%);免疫分型高表达CD34和HLA-DR,仅有13例患者表达CD19(20.9%);细胞遗传学分析示62.5%患者具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主要附加异常类型为性染色体丢失(LOS),+4,del(9q)及+8;通过常规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82.7%;随访1-96月,19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10.5月(3-42月),中位生存时间是20个月,5年预期生存率为32.3%;多因素分析显示染色体核型,髓外白血病,年龄及缓解后治疗方式是影响生存的主要预后因素;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患者的生存期较单纯t(8;21)患者短(P=0.019),而不同附加异常之间无明显差异;髓外白血病亦是不良的预后因素(P=0.012),年龄≤15岁患者比年龄>15岁者生存期长(P=0.045);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的预后好于单纯化疗者(P=0.030).结论:中国人群t(8;21)AML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群的特性,其预后相对较差,尤其是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及髓外白血病者预后更差;对于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t(8;21)AML患者应该建议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

  • 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残留白血病细胞检测研究

    作者:徐燕丽;张学忠;张磊;张秀群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血液和骨髓中微小残留病变变化情况,并探讨微小残留病变在监测急性髓性白血病复发中的应用价值.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3例化疗达完全缓解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血液和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residual leukemic cells,RLC).结果显示: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RLC分别为(4.7518±4.1537)%和(0.4835±0.2005)%,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完全缓解组骨髓和正常对照组骨髓RLC分别为(17.9082±20.4819)%和(0.7285±0.2209)%,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持续缓解组与复发组外周血RLC分别为(2.233±1.5923)%和(10.2369±9.4714)%;持续缓解组与复发组骨髓RLC分别为(4.779±3.0336)%和(38.0685±19.4295)%.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残留白血病细胞对及时预测复发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在复发早期进行治疗.

  •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霍明瑞;郗斌;于燕;刘海燕;黄晓军;李丹

    急性髓性白血病(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关于HLA与AML的相关性研究,由于环境不同、人种不同,各地的报道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本文对732例AML患者及2264例正常对照进行了Ⅱ类基因HLA-DRB1的PCR-SSP基因分型研究,探寻与AML相关的HLA基因.病例组为经临床及实验检查确认的732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男性460例,女性272例);对照组来自脐血库的2264份无血液病及遗传病家族史的正常新生儿脐血.采用离心柱法提取DNA,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用核酸蛋白测定仪测定DNA浓度和纯度,保证A260/280值在1.6~1.8,调整浓度至80~100 ng/μl.

262 条记录 1/14 页 « 12345678...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