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测定法与漂浮导管测定心输出量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霞;蒋博;王峙峰;郭俊艳;郝婧;孙志军;刘宏斌;陈韵岱

    目的 探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测定心输出量(PiCCO)与用漂浮导管(Swan-Ganz)的热稀释法测量心输出量之间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6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同时用PiCCO与Swan-Ganz导管测量其心输出量.结果 PiCCO与用Swan-Ganz导管的热稀释法测量的心输出量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iCCO测量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输出量与Swan-Ganz导管同样准确,且较后者具有更安全、方便、可持续监测等特点.

  • 监护仪测量技术的新进展

    作者:张平

    本文介绍监护仪监测新技术的测量原理以及应用.

  • 呼气末正压通气在重度颅脑损伤致神经源性肺水肿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作者:姚岚;蒋沁娟;张成烜

    目的:探讨呼气来正压通气(PEEP)在重度颅脑损伤致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所致NPE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不使用PEEP,试验组选择PEEP(5 ~ 15cmH2O),然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显著下降(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升高.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动脉血乳酸变化情况比较:试验组心排血量(CO)、中心静脉压(CVP)较对照组呈上升趋势(P<0.05),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及血乳酸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使用PEEP是NPE有效的治疗手段,能显著改善预后.

  • 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时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对左心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黄康;吕爱莲;何峻;戴瑶;方向

    目的:探究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时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左心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采集来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机械通气并行PiCCO监测,对比PEEP在3cmH2O、5cmH2O、7cmH2O、9cmH2O时PiCCO数据中的心输出量指数(CI)、心脏每搏量指数(SVI)、全心舒张末期指数(GEDI)、中心静脉压(CVP)、有创平均动脉血压(MAP)、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的变化情况.结果:GEDI、SVI在PEEP为7cmH2O、9cmH2O时与PEEP为3cmH2O、5cmH2O时的差异显著(P<0.05).CI在PEEP为9cmH2O时与PEEP为3cmH2O、5 cmH2O、7cmH2O时的差异显著(P<0.05).4种PEEP水平下CVP、MA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采用正压通气治疗时,PEEP控制在7cmH2O、9cmH2O以下时,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影响不显著.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高和平

    目的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应用PICCO,并分析其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到本院ICU治疗的5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根据CVP指导治疗;观察组28例,根据CVP+PICCO指导治疗.结果 治疗24h,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I、LVE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28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指导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具有推广价值.

  • PiCCO监测对重症患者液体管理流程化管理的应用

    作者:缪时星;宋于康

    目的:分析流程化管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使用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系统进行液体管理指导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017年医院ICU科室收治的9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应用PiCCO系统对研究对象的液体管理进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流程化管理,直至患者液体状态维持正常循环或是死亡.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患者家属满意度,以评价流程化管理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PiCCO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流程化管理能够促进PiCCO对危重患者液体管理的监测,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有利于患者恢复.

  • PICCO在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高延秋;张根生;张华;李双凤;殷克勤;王亚静;董睿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出量监测技术(PICCO)对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 39例患者分为PICCO组与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及基础相关生理指标、入院后6h、24h乳酸(Lac)水平、氧合指数(PaO2/FiO2)、平均动脉压(MAP)、补液量、血管活性物质的使用、APACHE Ⅱ评分,PICCO组入院时及24h EVLWI、PVPI、CI、SVRI、GEDVI,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人住RICU时间及30d病死率.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APACHE Ⅱ评分等基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与对照组相比,无论在入院后6 h还是在24 h,PICCO监测指导治疗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血清Lac浓度(P均<0.05) ,促进 MAP的升高(P均<0.05),并减少补液的总量(P均<0.05).同时,提高患者24 h的Pa02/FiO2 P=0.001),重要的是,PICCO检测指导治疗显著减少机械通气时间[(8.83 ± 3.57)d vs. (13.54 ±4.06)d, P<0.01],缩短人住 RICU 时间[(10.12 ± 4.46)d vs. (14.10 ± 5.65)d,P=0.020]以及降低患者 30 d 病死率( 15.79% vs. 50%, P=0.041).③PICCO组患者24h后 EVLWI 和 PVPI较入院时降低[(12.27 ± 4.42) vs. (16.11 ±5.99) mL/kg,P=0.028; (3.66± 1.71) mL/m2 vs. (6.88 ± 2.93) mL/m2,P<0.01], SVRI 和 GEDVI 较入院时升高[(1212.70 ± 304.10)kPa · s/ ( min · m2) vs. (958.50 ± 192.40)kPa · s/ (min · M2), P=0.004;(676.57 ± 77.86) mL/ (min · M2) vs. (616.33 ± 57.49) mL/ (min · M2),P=0.010] ,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O导向性治疗较传统EGDT液体复苏能更快改善重症肺炎ARDS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相关生理指标,更精准的指导液体复苏,缩短机械通气及人住ICU时间,并改善患者30d病死率.因此,PICCO导向性液体复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特别在这类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 经肺热稀释法评估重度急性敌敌畏中毒猪呼吸功能变化

    作者:何新华;李春盛;武军元;刘长弓;宿志宇;韩奕

    目的 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即可出现急性呼吸衰竭,能反映呼吸功能早期变化的指标不多.为此,制作重度急性敌敌畏中毒猪模型,利用PiCCO监测仪,评估敌敌畏中毒早期呼吸功能变化.方法 20只雌性家猪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敌敌畏组(7只)、阿托品组(7只),对照组(6只).敌敌畏组胃管注入80%乳油敌敌畏(100 mg/kg),复制重度敌敌畏中毒猪模型,阿托品组注入敌敌畏半小时后静脉推注阿托品至阿托品化并维持,对照组除不使用敌敌畏和阿托品以外,其他均相同.所有动物均在0、0.5、1、2、4、6 h 6个时点采集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以及胆碱酯酶水平,记录EVLWI和PVPI值,6h后活杀动物,取肺组织行肺湿质量/干质量比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从0.5h时点开始,敌敌畏组SaO2、PO2/FiO2出现明显下降,第1小时时点下降幅度为明显,而PaCO2经历了先下降(1h前)而后上升的过程;阿托品组SaO2、PaCO2、PO2/FiO2先下降,但从第1小时时点开始逐渐回升.敌敌畏组EVLWI和PVPI变化过程相似,表现为逐渐升高;经过阿托品治疗后,二者上升趋势从第1小时时点开始明显减缓;对照组上述指标与基础时点比较无明显变化.相关关系分析,敌敌畏组和阿托品组,EVLWI与PO2/FiO2呈负相关关系;与PVPI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与对照组比较,敌敌畏组肺湿质量/干质量明显增加,而阿托品组轻度增加.与此同时,敌敌畏组肺组织病理和超微病理变化显著,而阿托品组变化较轻.结论 重度急性敌敌畏中毒猪呼吸功能变化显著,EVLWI是早期评估中毒猪呼吸功能变化的有效指标.

  • 急性肺损伤时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与血管外肺水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寅;路玲;王勇强;窦琳;杨谦;徐奇;陈小刚;高红梅

    目的 研究脓毒性休克患者并发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时肺泡灌洗液中人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含量与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ICU科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11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依据指南6h内完成初始的液体复苏,按是否并发ALI分为两组:非ALI组为A组(n=61),ALI组为B组(n=49).收集两组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的基线指标,经肺热稀释技术和脉搏波型轮廓分析技术(PICCO)监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及EVLWI,完成初始补液后床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留取肺泡灌洗液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NGAL含量,并同时记录EVLWI值.结果两组患者基线水平统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EVLWI增高的危险因素:液体平衡量、NGAL、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I)、人血白蛋白(ALB)、球蛋白(GLO)等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EVLWI与NGAL、GEDI存在直线回归关系.回归方程依次为:Y(NGAL) =2.017 +0.035X与Y(GEDI)=-0.671 +0.004X.进一步行相关分析:EVLWI与NGAL之间的r=0.835,P<0.01;EVLWI与GEDI之间的r=0.504,P<0.01;NGAL与GEDI之间的r=0.489,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即有正相关关系,在固定GEDI因素的影响后,EVLWI与NGAL之间的r=0.381,P=0.0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没有相关关系.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在补液量相对过多的情况下,肺泡灌洗液中NGAL含量与EVLWI存在正相关性.

  • 应用PICCO监测指标指导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的效果

    作者:胡清;金勤;王念坚

    目的 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监测指标指导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以指导临床液体治疗及护理.方法 选择收住ICU的APACHEⅡ评分≥16分心力衰竭患者,所有纳入患者均行PICCO监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与限制组,每组各12例.常规组:根据PICCO监测数据给予开放性液体管理;限制组:在上述临床监测基础上实施限制性液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7d累积液体输注量、7d累积液体净平衡量、ICU住院时间、达到液体负平衡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限制组与常规组7d累积液体输注量[(28 308.4±5 583.0)ml比(36650.3±6 099.8) ml]、7d累积液体净平衡量[(5 865.1±2 182.1)ml比(9282.0 ±2578.3) ml]、达到液体负平衡时间[(4.86±1.77)d比(7.43±1.27)d]、ICU住院时间[(8.14±1.86)d比(10.29±1.5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14,-2.676,-3.118,-2.372;P均<0.05).限制组2例、常规组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经Fisher's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PICCO监测指标指导心力衰竭患者液体管理及护理,及时调整输液治疗与护理方案,能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 重症创伤患者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与动脉血乳酸的关系

    作者:葛凤;高燕;王静;崔岩;赵雪生

    目的 探求重症创伤患者早期的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变化与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01月~2011年0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ICU(EICU)收治的重症创伤患者116例,根据患者14d后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37)及存活组(n=79);分别记录患者入院初始及24h内动脉血乳酸、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6h或12h乳酸清除率[(初始乳酸-6h或12h乳酸)/初始乳酸×100%]和入院后第14天的生存状态.结果 入院时死亡组及存活组乳酸值明显高于正常值,但二者无统计学差异;6h后死亡组乳酸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开始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液体复苏早期两组的血乳酸均开始下降,乳酸清除量与GEDI变化量呈相关性.但复苏后各时间点测量的死亡组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随着液体复苏的进行,GEDI升高,乳酸明显下降.结论 重症创伤患者在早期的与血乳酸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在PiCCO的指导下给予液体复苏,适当地增加GEDI,可以降低乳酸,提高乳酸清除率,改善患者组织缺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全身血管阻力指数与血乳酸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汪晓波;尤荣开;邵朝朝;潘景业

    目的 探求全身血管阻力指数与血乳酸在早期脓毒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3年6月温州市中心医院综合ICU病房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60例,根据患者14 d后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n=22)及存活组(n=38);分别记录患者入院时和24 h内血乳酸、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计算6h或12h乳酸清除率[(初始乳酸-6 h或12h乳酸)/初始乳酸×100%]和入院后第14d的生存状态.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血乳酸值明显高于正常值,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h后死亡组血乳酸值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给予液体复苏后早期两组患者的血乳酸均开始下降,但液体复苏后不同时间点测量的死亡组动脉血乳酸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VRI明显下降,随着液体复苏的进行,SVRI上升.结论 脓毒性休克早期患者大多存在低血管阻力,在PiCCO的指导下,监测SVRI和血乳酸的变化,进行恰当精确的液体复苏,降低乳酸,改善全身血管阻力,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容量监护仪的特点及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文力;何清;刘亚林;常志刚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icated continll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是一种较新的结合了经肺温度稀释技术和动脉脉搏波型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它可测得单次的心输出量(CO),并结合脉搏波形轮廓分析连续测得重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1].由于PiCCO监测系统拥有快捷、准确、实时、并发症少及受影响因素少等特点并具备其独特的循环监测指标,使其在多种重症复杂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尼可地尔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PCI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作者:王刚;孙志军;蒋博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PCI术后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监护室于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常规利尿、扩血管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利用TIMI分级和TMPG分级评价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灌注情况,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 监测仪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指数(C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 变化情况;应用彩色多普勒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GEDI、CI、SVRI、LVEF、BNP值均改善;观察组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也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33% vs. 65.00%,P<0.05).结论 尼可地尔可以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近期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

  • 尼可地尔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中的疗效研究

    作者:李传威;孙志军;杨波;陈思;张健;赵华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入选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诊断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每组各80例;应用PICCO监测患者心功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年心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实验(6MWT)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服药1年时主要心血管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发生情况。结果服药后7 d,两组患者CI、LVEF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服药后1年与对照组比较,尼可地尔组左室射血分数[(38.2±5.1)% vs.(44.1±5.6)%,P<0.05]、6分钟步行实验[(223±30)mvs.(324±33)m,P<0.05]、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0.0%vs.86.3%,P<0.05)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长期服用尼可地尔可改善心功能,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 PiCCO和FloTrac系统在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邓莹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是危重患者组织灌注的有效监测指标之一,也是评定心功能动态变化的客观指标.目前,肺动脉导管热稀释法仍是监测患者CO的常用方法.肺动脉导管监测技术虽然是CO监测的"金标准",但却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如患者体位的改变,手术方式等.

  • 血管外肺水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凤英;杨洪莉;张惠明;高福庆

    目的 通过比较肺水指数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在ALI∕ARDS组、心源性肺水肿组及混合组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对鉴别肺水肿的成因,指导容量管理、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方法 将50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分为ALI∕ARDS、心源性肺水肿组、混合组,通过所测得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加以比较.结果 ALI∕ARDS组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及血管外肺水指数明显高于心源性肺水肿组,混合组介于二者之间.结论 血管外肺水与肺水肿呈正相关,肺水越高,肺水肿程度越重,预后也越差.容量管理、治疗非常关键.

  • PICCO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应用

    作者:高明涛;金强;周锦

    目的:探讨PICCO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应用。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8例,随机分为2组:A组72例,采用传统液体管理方式;B组96例,应用PICCO进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结果2组一般情况、手术时长、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输液量(3120±52)mL、输血量(800±27)mL明显多于B组[(2064±18)mL、(500±31)mL](P<0.05);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A组(0.6±0.1)mg少于B组(1.4±0.2) mg(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17例)明显高于B组(5例)(P<0.05)。结论 PICCO是一种简单,微创,对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动力学参数进行监测的有效工具,可有效维持机体重要脏器的灌注,减少脑水肿、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 PiCCO监测下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董双雄;沈辉;陈世明

    目的 分析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PiCCO监测下早期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9月半年期间选取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CVP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干预组患者则接受PiCCO监测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相关治疗指标.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主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治疗中,PiCCO监测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PICCO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麻醉应用研究

    作者:罗晶晶

    目的 研究分析对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麻醉中应用PICCO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院选择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接收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24例,按照数字表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62例.其中常规组予以常规液体管理模式,研究组应用PIC-CO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比较两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比较分析,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42%,同时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失血量、药物使用量、输液量等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麻醉中应用PICCO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有着极佳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150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