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参七虫草胶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急性加重期以抗感染治疗为主,稳定期的治疗则以中药治疗为主.笔者自1995年以来,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COPD患者应用参七虫草胶囊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
增免合剂对气阴两虚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气阴两虚反复下呼吸道感染(RLRTI)患儿T细胞功能障碍情况及增免合剂的免疫调节作用,为有效治疗该病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了31例轻型和28例重型RLRTI患儿治疗前感染期及增免合剂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非感染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与T细胞活化有关的CD3+/HLA-DR+和CD3+/CD25+等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轻型RLRTI治疗前CD4+细胞和CD3+/HLA-DR+活化T细胞的表达率均明显降低,治疗后3个月CD4+、CD3+/HLA-DR-静止T细胞、CD3+/HLA-DR+活化T细胞及CD3+/CD25+表达IL-2R的T细胞的阳性率均明显降低;但治疗6个月后,只有CD3+/HLA-DR+活化T细胞的表达率低于对照组.重型RLRTI患儿治疗前,CD3+、CD4+、CD3+/HLA-DR-、CD3+/HLA-DR+和CD3+/CD25+的表达率均降低,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上述指标似有恢复,但仍低于对照组.增免合剂的临床效果显示,轻型总有效率是100%,其中显效78.9%;重型总有效率是90.9%,显效68.2%.结论气阴两虚RLRTI患儿T细胞数减少,T细胞活化功能障碍,病情轻、重与T细胞功能障碍情况一致.增免合剂治疗RLRTI临床疗效显著,对T细胞功能障碍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实验指标的恢复可能需要治疗更长的时间.
-
疑难病例病原菌的检测体会
近几年来,经常发现临床病人反复感染,但是找不到病原菌.近我室会诊了1例老年病人,因反复下呼吸道感染,3次住院、出院,均未治愈.原就诊医院在痰标本中,始终未发现致病菌,仅凭经验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效果不佳.
-
基因诊断C型尼曼-匹克病一例
患儿,男,11岁,智力减退伴运动障碍4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2年.患儿自7岁开始出现智力减退、语言倒退、学习困难、感情易变、步态不稳、共济失调、震颤及吞咽困难,未予特殊治疗.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惊厥,表现为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自2年前开始出现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既往史及家族史:患儿为一胎一产,足月顺产,出生时体检正常,母乳喂养,生后曾出现一过性黄疸,未予特殊治疗,自然消退.发病前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正常.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史无特殊记载.
-
万适宁治疗小儿反复下感临床疗效安全性免疫学研究
目的 观察万适宁对小儿下感的疗效、安全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确诊的90例9个月~14岁的LRRI随机分为万适宁组60例和迪塞组30例,分别根据病情和年龄口服万适宁.由专人观察记录两组疗效及万适宁组的毒副作用和免疫学变化.结果 万适宁组治疗后患儿CD3+、CD4+和CD4+/CD8+及IgG和IgA均显著升高.肝肾功及心肌酶等均无异常改变.结论 万适宁对小儿下感疗效优于迪塞,并可显著改善免疫功能,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
微量元素锌与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锌对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正常小儿100例为对照组,检查血清锌水平;针对观察组血锌偏低的患儿补充赖氨葡锌颗粒,观察血清锌变化及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结果: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组血清锌含量均明显低于健康儿童组(P<0.05);补充赖氨葡锌颗粒治疗6个月后,血清锌含量均增加,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结论:锌缺乏易造成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
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发病因素分析
目的 对诱发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4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6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调查表详细记录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并测定血液中铁、锌、钙、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及T细胞亚群CD3 +、CD4 +及CD4 +/CD8 +的分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液中CD8 +水平显著升高,锌、钙、铁、IgA、IgG、IgM、CD3 +、CD4 + 及CD4 +/CD8 +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补体3(C3)和C4水平无明显改变,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在是否为早产、母亲生育年龄、居住环境、是否规范治疗及是否为过敏体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喂养方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可能与机体中CD8 +水平过高,锌、钙、铁、IgA、IgG、IgM、CD3 +、CD4 +和CD4 +/CD8 +水平过低有关,并且与患儿早产、母亲生育年龄≥35岁、居住环境、是否进行规范治疗及过敏体质有关.
-
葡萄糖酸锌佐治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86例临床分析
笔者用葡萄糖酸锌佐治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86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02~2004年选择因每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3次以上的患儿172例,诊断符合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除外先心病、免疫缺陷病、哮喘、结核等疾病.
-
五-维赖氨酸佐治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观察
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在儿科常见,我院应用五-维赖氨酸佐治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儿童鼻旁窦支气管炎阿奇霉素用药8周与4周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儿童鼻旁窦支气管炎阿奇霉素治疗8周和4周的效果.方法 该院92例鼻旁窦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均予抗生素、鼻内激素、鼻腔冲洗、黏液稀释药、免疫增强药等常规保守治疗方案;住院期间两组均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1周,出院后观察组予阿奇霉素口服10mg/(kg·次),每日1次,连服3天停药4天,7周,对照组同样用法、用量,连服3周.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60.9%高于对照组的43.5%,不良反应发生率15.2%高于对照组的10.9%,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中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率26.1%低于对照组的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鼻旁窦支气管炎阿奇霉素治疗8周的疗效优于4周,且远期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
-
匹多莫德佐治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91例临床分析
由于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或缺陷所致的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RRI)较为常见,它对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为了探寻新型免疫调节药的临床应用效果,2004年至2006年期间,笔者对新型免疫调节药匹多莫德佐治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
激活蛋白-1在哮喘患儿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表达
近年的研究发现,哮喘与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多种炎性蛋白有关[1],但导致炎性蛋白合成的机制不明。激活蛋白-1(activator protein-1,AP-1)是一种转录因子,体外研究发现,活化后的AP-1可调控上述炎性蛋白的合成,因此推测在哮喘患者体内,导致炎性蛋白合成的原因可能与AP-1活化有关。我们试图通过观察AP-1的两个组成亚单位c-fos和c-jun在哮喘患儿支气管上皮细胞的表达,了解AP-1是否活化,探讨其在哮喘中的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1)哮喘组:选取1998年1月至1998年10月在北京市儿童医院住院的哮喘患儿9例,其中2例为重度发作,6例为中度发作,1例为极重度发作,既往未用激素治疗。在病情缓解至少10 d后,经家长及本人同意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哮喘的诊断依据标准[2]。(2)对照组:共6例,其中3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均处于发作间歇期),为除外纤毛运动不良而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者;1例渗出性红斑,怀疑合并肺纤维化而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者;2例为先天性肺囊肿行肺切除术的正常支气管肺组织。
-
匹多莫德对于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及其免疫功能的变化观察
目的 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1年7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二组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中显效3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IgE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匹多莫德能显著提高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
-
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案,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住院的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49例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71例为反复肺炎或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抗生素阿奇霉素、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免疫调节剂左旋咪唑进行治疗.下呼吸道反复感染患儿均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另外针对导致肺炎、支气管、气管炎相关病因给予相关治疗.结果 经临床诊断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49例患儿,进行相关治疗后,有效率89.80%,经临床诊断为反复肺炎或下呼吸道感染71例患儿,进行相关治疗后,有效率74.65%,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8%.结论 针对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不同病因,对症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治愈率高于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针对不同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其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羧甲淀粉钠溶液佐治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86例临床分析
下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尤以6个月~3岁发病率更高,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并发心、肾等多个脏器的损害,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也使家长承受巨大的精神与经济负担.本研究使用口服羧甲淀粉钠溶液(酷儿宁,陕西正康医药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61023366)提高患儿免疫功能,减少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
锌硒宝佐治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48例临床分析
本研究采用随机法将2002年8月至2005年8月,在院收治的96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口服锌硒宝,观察两组患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情况.
-
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以及分析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住院治疗的126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72例),对照组采取化痰、止咳和抗感染等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6个月有效治疗,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研究组IgM、IgA和IgG等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gM、IgA和IgG等免疫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在止咳、化痰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能有效提高临床效果以及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
葡萄糖酸锌佐治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86例临床分析
临床资料:2002~2004年选择因每年反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3次以上的患儿172例,诊断符合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除外先心病、免疫缺陷病、哮喘、结核等疾病.年龄6个月至6岁,平均年龄3.5岁.其中男88例,女84例.支气管肺炎80例,喘息性支气管炎64例,支气管炎28例.将172例患儿随机分为I、II两组,每组86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格发育、病情轻重、抚育因素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均给予抗感染退热、止咳、平喘等治疗.II组加用葡萄糖酸锌辅助治疗:≤1岁者5mg/(kg·d),>1岁者10mg/(kg·d),疗程2个月.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形成的影响
目的:检测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NETs)的形成,评价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NETs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36例和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扫描电镜检测2组研究对象NETs的形成情况,并根据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将NETs的形成情况分成Ⅰ、Ⅱ和Ⅲ级,计数2组研究对象不同级别NETs形成细胞数量;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处理前后病例组患者NETs的形成情况.结果:病例组患者Ⅰ和Ⅱ级NETs形成细胞数量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Ⅲ级NETs形成细胞数量少于健康对照组(P<0.0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处理后病例组患者Ⅰ和Ⅱ级NETs形成细胞数量明显少于用药前(P<0.05),而Ⅲ级NETs形成细胞数量多于用药前(P<0.05).结论: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能形成大量具有高效抗菌功能的NETs,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以抑制NETs的形成.
-
自拟黄甘冲剂治疗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52例
1临床资料全部选择门诊病例观察,白细胞计数及X线检查均符合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共100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28例,女24例;对照组48例,男26例,女22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相同综合治疗.治疗组用黄甘冲剂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冬虫夏草、五味子、紫菀、款冬花、炙甘草各等份,喘憋重者加地龙、葶苈子;痰多者加半夏、橘红.共研细末,每天9~15g,分2次冲服,剂量按年龄增减.对照组予左旋咪唑2~3mg/kg·d-1口服,转移因子2ml,每周1次,皮下注射,3个月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