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体表心电图表现与冠脉造影对照分析

    作者:耿磊;陈大鹏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体表心电图与冠脉病变血管的相关性.方法:对照分析8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的心电图Ⅱ、Ⅲ导联ST段抬高的比值及V1、V3导联ST段抬高和Ⅰ导联ST段偏移与冠状动脉梗死相关病变血管的关系.结果:81例患者中,60例为右冠状动脉(RCA)闭塞所致者ST段抬高,其中Ⅲ> Ⅱ、Ⅲ相等Ⅱ,分别为57、3例.V1导联抬高55例,压低5例.Ⅰ导联ST段下移57例,等电位线3例(P<0.05).左旋支(LCX)闭塞所致19例ST段抬高Ⅱ、Ⅲ相等与Ⅲ<11分别为17、2例,V3导联ST段抬高大于Ⅲ导联16例,等电位线3例(P<0.05).冠脉正常2例,ST抬高Ⅱ、Ⅲ基本相等.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相关冠脉病变血管以RCA为主,少部分为LCX病变.ST段抬高Ⅲ>Ⅱ合并伴有STV1和Ⅰ导联ST段压低对诊断右冠状动脉阻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Ⅲ/Ⅱ相等合并STV3> Ⅲ判定急左旋支性阻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 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谭艳杰;姚玲玲

    目的:探讨分析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之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观察组(30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一组为对照组(30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溶栓后2h的血管再通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溶栓后2h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半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不但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也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梅毒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PCI术后突发右室游离壁破裂一例

    作者:魏礼群;朱文昊;查超超

    通过一例梅毒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PCI术后突发右室游离壁破裂的病例,主要讨论梅毒性心血管病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的机理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 PCI术后造成右室游离壁破裂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 乳腺癌术后化疗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误诊为化疗后损伤1例

    作者:何卫斌;王尼加;王进进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终导致心肌的(不可逆性)缺血性坏死[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占全部心肌梗死的40%~50%[2],临床医师应对中老年人高危人群中以消化道系统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要有足够认识和警惕,如相应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者,要及时做辅助检查,减少误诊和降低病死率[3],现将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术后化疗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误诊为化疗后心肌损伤1例患者报告如下。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罪犯血管的体表心电图识别Fiol氏法预测价值

    作者:杨佩;王军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由右冠状动脉(RCA)或回旋支(LcX)急性闭塞所致,RCA或LCX闭塞的比例为2.2∶1到7.0∶1,平均3.9∶1[1-3].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诊断的“金”标准,亦使回顾性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急诊PCI)前体表心电图估测罪犯血管成为可能.常规体表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简单、快捷、直观、方便,如何通过它识别罪犯血管一直为人们关注,本文针对近年提出的几个常用指标进行研究.在鉴别RCA或LCX闭塞的多项方法中多为单一指标的研究,Fiol氏[4]提出多项指标的系统的判别方法,即Fiol氏四步法,其中前三步为鉴别罪犯血管为RCA或LCX的系列方法,本方探讨Fiol氏法的应用价值.

  • 老年男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梗死一例

    作者:于爱华

    患者男,68岁。因“发作性胸痛2年,加重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胸痛较前加重,发作频率较前频繁,向左肩部放射,每天发作3-4次,每次持续3-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来诊。
      既往史:患者于2年前活动后突发胸部疼痛,呈压榨性疼痛,疼痛放射至左肩部,后背部,大汗淋漓,症状持续约2小时,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当地经住院治疗后好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40年,约20支/日,无酗酒史,否认治游史。
      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6.2° C,脉搏5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神志清,精神可。皮肤、粘膜无黄染,躯干、四肢未见皮疹,破溃。口唇无发绀,颈软,甲状腺不肿大,劲静脉无怒张。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5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压陷性水肿。

  • 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老年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作者:赵晓燕

    1病例简介
      患者,男,71岁,工人。因“腹泻3小时”于2009年5月12日早就诊于我院。患者约3小时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腹泻,伴腹部下坠感,共4次,为稀样便,呈淡黄色,无黏液脓血便及柏油样便;无腹痛、恶心,无发热;无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83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00/65 mmHg (1mmHg=1.33kPa)。神志清楚,精神不振,无脱水貌,查体合作。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黄疸等。口唇无紫绀;颈无抵抗。两侧呼吸运动对等,听诊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啰音。心率:83次/min,心律规整,心音低钝,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剑突下、脐周轻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红细胞:4.8×1012/L,血红蛋白:118 g/L,白细胞:8.7×109/L,血小板:210×109/L。大便常规:软便,色淡黄,镜检(-)。血脂指标:甘油三酯:3.19 mmol/L,总胆固醇:6.24 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7 mmol/L,低密度脂蛋白:4.09 mmol/L,血糖:5.6 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Ⅱ、Ⅲ、avF ST段弓背上抬0.15~0.35 mV ,V1-6T波低平。急查心肌酶:乳酸脱氢酶:312 U/L,肌酸激酶:223 U/L,肌酸激酶同功酶:56U/L。患者家属述病人近日未有不洁食物史,以往体健,有吸烟史30年,平时不查体。门诊诊断:(1)、急性下壁心肌梗死;(2)、高血脂症。急收入内科病房,予硝酸甘油、低分子肝素、美托洛尔、阿司匹林、辛伐他丁等药物治疗,并辅以吸氧、休息、镇静等其它治疗。约2小时后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出现腹泻。应患者家属的要求,急转上级医院诊治,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多支病变,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左前降支中段管腔狭窄率约85%,后降支近段狭窄率约40%,即置入支架2枚。治疗15 d,康复出院。整个病程中患者一直未再出现腹泻症状,亦没有出现胸痛情况,结合心肌酶、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明确,综合病史分析,考虑其刚发病时的腹泻症状即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所致。因腹泻次数少,量亦较少,平时饮食正常,就诊及时,来院时心电图和心肌酶已经异常,故不考虑由于腹泻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 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作者:张彬

    目的:探究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来我院就医的7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70例患者均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检查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2例患者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48例患者为右冠状动脉(RCA),对LCX组患者和RCA组患者均实施心电图诊断,研究对比LCX组患者和RCA组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结果:RCA组患者Ⅰ导联ST段压低或水平、ST段抬高水平Ⅲ>Ⅱ导联、aVL导联ST段同时压低的比例显著高于LCX组患者,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但LCX组患者Ⅰ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水平Ⅲ<Ⅱ导联的比例显著高于RCA组患者,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心电图检查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可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病变提供依据,值得应用.

  • 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黎明

    目的:探讨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于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当中抽取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6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病变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患者有36例,占总数的60.00%;病变动脉为左回旋支的患者有24例,占总数的40.00%。心电图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右冠状动脉闭塞时出现Ⅰ导联 ST 段压低或水平;Ⅰ、aVL 导联 ST 段同时压低;ST 段抬高水平Ⅲ>Ⅱ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左回旋支闭塞时出现Ⅰ导联 ST 段抬高,ST 段抬高水平Ⅲ<Ⅱ导联。结论心电图检查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高,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 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阿不都吉力力.阿不力孜;艾则孜.阿不拉

    目的:分析心电图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58例,具体分为实验组28例、对照组30例,对两组心电图特征进行观察,分析心电图在诊断和动脉诊断等方面临床价值.结果:在I导联ST段压低与水平、I与aVL导联ST段压低、ST段抬高水平Ⅲ>Ⅱ导联中,对照各项指标比实验组理想,且敏感度等相对比较理想.而在I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水平Ⅲ<Ⅱ导联中,实验组各项指标比对照组显著,且存在较高敏感度与特异性.当对两组间差异进行对比时,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时,心电图能够对其检查提供保障,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溶栓后再通对早期恢复窦性心律的影响

    作者:吴强

    目的 研究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再通对早期恢复窦性心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1年10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25例,胸痛持续时间超过30min、小于12h.入院后即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17例再灌注治疗成功,8例再灌注治疗失败,由此分为再灌注治疗成功组及再灌注治疗失败组.观察溶栓后6h内再灌注治疗成功组及再灌注治疗失败组窦性心律恢复情况.结果 17例再灌注成功患者中14例6h内恢复了窦性心律(82.4%),8例再灌注失败患者中2例6h内恢复了窦性心律(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出现Ⅲ°AVB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尽早溶栓能使急性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有助于尽快恢复窦性心律,减少死亡率.

  • 室间隔Q波消失对急性下壁心梗合并ARVI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威;付蓉;刘雨晶;孔令彬;杨桂芝

    目的:探讨室间隔Q波消失对急性下壁心梗合并ARVI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88例急性下壁或下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右室梗死者42例,无右室梗死者46例.结果:在合并右室梗死的42例中;有室间隔Q波消失者占30例,而无右室梗死者46例中,有室间隔Q波消失者占0例.结论:室间隔Q波消失对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ARVI的特异性很高.

  •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致心动过缓的护理

    作者:洪蝶玟

    目的总结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心动过缓的抢救及护理经验.方法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致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严密心电监测、血压监测,仔细分析及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作出正确的判断评估,采取相应的抢救及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抗缓慢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无1例死亡.结论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识别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 冠状动脉痉挛漏诊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张士更

    冠状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和继发性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发病机制,但有3%~4%的 AMI 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基本正常,认为此类患者冠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 CAS)是AMI发生的首要原因[1]。本院收治一例冠脉痉挛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现报道如下。

474 条记录 24/24 页 « 12...16171819202122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