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PICC门诊对我科首例管道堵塞再通的会诊处理

    作者:杜薇娜

    目的:探讨武汉市中心医院南院于2012年2月建立PICC门诊以来参与临床出现PICC并发症处理效果及其重要性分析.方法:我科一位子宫内膜癌患者拟行第四次化疗,入院第一天检查管道时发现PICC完全血栓性堵塞,申请PICC门诊专家会诊,到科室协助、指导处理,直至血栓溶解、管道疏通.结果:该患者PICC管道成功再通,顺利完成化疗治疗.结论:PICC专科门诊的建立参与临床发生PICC并发症及故障的指导处理,畅通的会诊通道保证患者使用PICC管道的安全性,延长了患者使用导管的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并缓解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 动静脉内瘘堵塞的预防和再通

    作者:姜正平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堵塞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 分析我院2001 年1 月至2011 年1 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15 例发生动静脉内瘘堵塞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对照未发生的动静脉内瘘的患者,总结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再通措施.结果 血流不畅、瘘血栓和低血压等是其重要原因,通过术前选择好血管、纠正低血压、调血脂、护理的教育、正确穿刺、透析结束时正确按压和防止内瘘感染等措施可以预防动静脉瘘的发生,药物溶栓是其再通的主要方法.结论 针对透析的患者情况,加以有效的预防控制可预防动静脉瘘的发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 颈内动脉夹层15例临床分析

    作者:严家川;王延江;张猛;周华东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夹层(ICA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期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例IC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美国国立理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的变化.结果 15例患者中,突发偏侧肢体无力6例、发作性黑朦伴肢体无力4例、突发头痛3例、颈部疼痛1例、突发耳鸣1例.患者均行头颅MRI、头颈部CTA和DSA检查明确诊断.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后,6例偏瘫患者肌力得到不同程度恢复,4例发作性黑朦伴肢体无力患者、3例头痛患者及1例颈痛患者的症状消失,1例耳鸣患者症状减轻.治疗后1个月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复查头颈部CTA结果示:12例颈内动脉血管腔闭塞者,11例血管腔恢复再通、1例管腔仍闭塞;3例血管腔狭窄者,2例管腔狭窄消失,1例狭窄程度由90%减轻为20%.临床症状采用修订Rankin量表评分均为良好(0~2分).结论 ICAD是中青年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DSA是诊断ICAD的金标准.及时经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 输尿管梗阻及再通大鼠肾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相关因子动态表达

    作者:陆红;杨嫆嫆;梁勇;林成成;洪炜龙;陈必成;白永恒

    目的:探讨输尿管梗阻及再通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和恢复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相关因子的动态表达。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梗阻和再通两个实验部分,梗阻部分分为假手术组( sham,n=6)、单侧输尿管梗阻(UUO)3d(n=6)、UUO 7d(n=6)和UUO 14d(n=6);再通部分分为双侧输尿管梗阻(RBUO)0d(n=6)、RBUO后再通3d(n=6)、RBUO后再通7d(n=6)和RBUO 后再通14d(n=6)。术后3、7和14 d后处死取其肾脏组织。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M-CSF)和活化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MCP-1和M-CSF mRNA表达水平;ELISA测定TGF-β1含量。结果与Sham大鼠相比,UUO大鼠随着梗阻时间延长,纤维化程度加剧。同时TGF-β1水平明显升高。输尿管再通后,纤维化程度随时间延长明显减轻,且TGF-β1水平明显下调。 UUO大鼠肾组织中, MCP-1和M-CSF mRNA 和表达蛋白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增加;梗阻再通后, MCP-1和M-CSF mRNA和蛋白表达随再通时间延长持续下降。 MCP-1和M-CSF在UUO或再通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与CD68呈现一致性变化趋势。结论输尿管梗阻后,M-CSF和MCP-1的动态表达反映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和聚集状态,这可能是间质纤维化发生十分重要的炎症基础。而输尿管再通可抑制活化和趋化的单核-巨噬细胞,控制炎症反应,缓解肾间质纤维化。

  • 一例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致三腔鼻空肠管堵管再通的护理

    作者:李伟;冯雪;陈曦;李君

    总结1例管饲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导致鼻空肠管堵塞,之后使用碳酸氢钠溶液成功再通的护理经验.堵管后及时分析堵管的原因,制定、实施通管方案,同时做好通管过程中的综合管理,是通管成功的关键.

  • 声学定量技术检测左冠分支急性闭塞再通后左心室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苏国海;郝恩魁

    目的应用声学定量技术探讨实验犬左冠分支闭塞再通后的左心室整体功能改变.方法对7只实验犬使用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技术制作左冠分支急性闭塞及再通动物模型;应用超声声学定量技术检测急性闭塞30 min再通、90 min再通、300 min再通的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结果左冠分支急性闭塞30 min再通后与闭塞前相比,射血分数0.50±0.11 vs 0.48±0.10 、左室峰值射血率(6.95±0.73)EDV/s vs(5.93±0.67)EDV/s,P>0.05,无显著差异,左室峰值充盈率(4.55±2.85)EDV/s vs(6.06±2.69)EDV/s,P<0.05;左冠分支急性闭塞90 min再通后与闭塞前相比,射血分数0.44±0.18 vs 0.48±0.10、左室峰值射血率(4.88±1.32)EDV/s vs(5.93±0.67)EDV/s,P均<0.05;左室峰值充盈率(3.86±3.15)EDV/s vs(6.06±2.69)EDV/s,P<0.01;但与300 min再通相比,以上测值均明显恢复.结论 (1)成功制作了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再通的动物模型;(2)左冠分支急性闭塞30 min再通后仅有舒张功能轻度损害;而闭塞90 min再通后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均有损害,但较300 min再通有明显改善.

  • 超声造影对兔单侧输尿管梗阻及再通后肾的动态功能研究

    作者:杨芹;么喜存;付胜伟

    目的 利用超声造影(CEUS)及定量分析(QLAB)技术对兔单侧输尿管梗阻及不同时间点再通后梗阻侧肾做动态功能研究.方法 实验兔40只随机分为4组,利用血管封堵器制作右侧输尿管梗阻可再通模型,分别于UUO术前、术后3(A组)、7(B组)、14(C组)、28(D组)d及RUUO术后1个月对梗阻侧肾皮质行CEUS及QLAB检查.结果 UUO术后,随着梗阻时间的延长,梗阻侧肾皮质较术前强化程度逐渐减低、灌注速度逐渐减慢、造影剂廓清时间逐渐延长;RUUO术后1个月除D组外,A、B、C3组与同组梗阻解除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恢复,A组恢复显著,B组次之,C组不明显(P<0.05).结论 梗阻时间是影响梗阻侧肾脏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CEUS及QLAB能对肾脏血流灌注水平做动态研究,从而反映梗阻侧肾脏不同时间点功能变化.

  • 介入再通技术治疗肾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作者:杨敏;佟小强;王健;宋莉;邹英华

    目的 探讨介入再通技术治疗肾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 以肾动脉球囊扩张术、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动脉溶栓术对12例慢性肾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进行介入再通治疗.行血管造影评价介入再通治疗的疗效,随访临床症状、血压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10例患者肾动脉再通成功,技术成功率83.33%,10例临床获益.结论 介入技术可以有效开通慢性闭塞肾动脉并使患者临床获益.

  • 经导管封堵外科开胸术后再通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晓彬;蒲晓群;杨天伦;郑昭芬;李传昶;邓金华;孟霜媛

    目的 分析研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32006年该院PDA介入封堵治疗的患者216例,其中系动脉导管未闭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8(男3,女5)例,占3.7%.该组中年龄3~35岁,平均(11.8±8.5)岁,再通的动脉导管窄处直径1.5~34.0 mm,采用COOK可控弹簧圈或国产PDA蘑菇伞经导管封堵再通的PDA,术后24 h、1、3、6个月和1年随访,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结果 8例PDA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均一次介入封堵成功,介入手术成功率100%.其中应用弹簧圈封堵3例,应用国产PDA蘑菇伞封堵5例.手术时间为25~344 min,平均(34.3±6.7)min,X线透视时间为4~39 min,平均(6.6±2.1)min.术后定期随访,患者PDA残余漏消失,心脏大小恢复正常,无并发症.结论 PDA外科开胸术后再通患者行介入封堵治疗是可行、有效、安全的,可以作为外科术后再通的PDA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髂动脉闭塞内膜下再通治疗与覆膜支架的应用

    作者:李京雨;徐力扬;张强;路军良

    腔内形态良好,血流通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患肢踝臂指数(ABI)平均值由0.40±0.32上升至0.89±0.15.近中期随访无症状复发.结论 动脉内膜下再通术联合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髂动脉硬化闭塞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良好.

  • 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闭塞

    作者:李京雨;于建;张强;刘涛;徐力扬

    目的 发展和应用动脉内膜下再通技术作为治疗左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新途径.方法 2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有典型的左锁骨下动脉窃血症表现.经股动脉穿刺,应用常规方法做顺行动脉腔内再通失败后使用经动脉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超滑导丝在导管和长鞘支持下穿入闭塞端动脉内膜下腔,经过闭塞段后顺利重新进入动脉真腔,继而用8 mm直径球囊完成闭塞段扩张成形并置入8 mm×40 mm支架.结果 治疗后造影显示左锁骨下动脉形态恢复正常,左椎动脉血流方向转为正常.术后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状消失.无动脉损伤或动脉栓塞并发症.结论 应用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闭塞症安全、简便,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时可供选择的另一重要技术途径.

  • 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长期疗效

    作者:张青;金征宇;黄一宁;杨宁;刘巍;潘杰;崔丽英;高山;叶健;徐蔚海;陈君;戴建平

    目的:评价动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长期疗效及并发症.材料和方法:对14例发病在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灌注治疗.血管再通程度根据TIMI 分类.临床结果评价在溶栓后30d进行,根据Modified Rank Score (MRS)分为好结果(MRS 0~Ⅲ)、差结果(MRS Ⅳ~Ⅵ)两类.结果:7例患者为TIMI 0~Ⅰ,溶栓后6例患者部分/完全再通,1例未再通;另7例患者为TIMI Ⅱ, 溶栓后除1例外均完全再通.溶栓后30d,14患者中12例为好结果,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脑出血.经平均18个月的随访(0.5~2a)12例生存患者均为好结果.结论:动脉溶栓对发病6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是可行安全的,能明显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对溶栓前脑动脉未完全闭塞患者长期效果尤佳.

  • 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附42例疗效分析)

    作者:边建伟;徐萍

    输卵管梗阻是导致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传统的宫腔内加压通水治疗输卵管梗阻的方法盲目性大、疗效欠佳.近年来,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的应用使这一问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输卵管梗阻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该方法简便安全,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我院自1996年以来对42例患者施行了经宫颈输卵管再通术,取得一定疗效.

  • B超监测下输卵管再通术5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道萍;董娟

    输卵管阻塞是女性不孕的常见原因,B超监测下输卵管再通术是非创伤性的手术,解除输卵管近端阻塞,疗效显著,操作简便.

  • 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先勇;李玉芳;沈洪;刘刚;龚爱武;尹明

    目的观察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后再通以及4周内患者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根据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将43例患者分为血管再通组(32例)和血管未通组(11例),将溶栓后1周内不同时间血清CRP水平变化与梗死血管再通关系、梗死后4周内心脏事件发生率即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心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血清CRP水平升高后持续下降者显示较持续升高者梗死血管再通率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分别为71.9%和3.1%(P<0.01);(2)前者4周内梗死后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后者明显减少,其中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8.3%和62.5%(P<0.01).结论 AMI溶栓后血清CRP水平的变化在预测溶栓后再通和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应用尿激酶溶液灌洗再通VSD负压引流管的体会

    作者:张海军;李常青;刘红征;秦少飞;王聪亮

    目的 探讨应用尿激酶溶液在疏通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中负压引流管堵塞的有效性.方法 对76例采用VSD治疗的患者,记录引流管堵塞发生例数,如发生引流管堵塞则应用3 000~4 000u/ml浓度尿激酶溶液20~50 ml灌注于引流管及VSD材料内,5~30 mm后接负压吸引,观察引流管再通率.结果 76例(128根)引流管中共发生堵塞46根,用尿激酶溶液灌洗全部再通,有效率100%.结论 应用尿激酶溶液灌洗治疗VSD负压引流管可使引流管再通,恢复负压引流作用避免再次手术,减少患者痛苦减轻经济负担.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作者:郝庭峰

    目的:探究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胸痛缓解率为98.0%,再通率为94.0%,对照组则分别为92.73%、90.91%,组间对比差异不显著;在不良反应上,观察组的各个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在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对比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梗死后心绞痛、心肌再梗死和死亡这3项指标对比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应用.

  • 胆道梗阻再通前后肝线粒体呼吸损害与钙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方学军;迟彦邦;李靖

    目的探讨胆道梗阻对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损害的机理,分析胆道梗阻再通前后肝细胞线粒体呼吸与线粒体钙含量变化的关系,同时了解再通后的转归情况.方法采用胆总管结扎及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复制犬胆道梗阻再通模型,制备肝细胞线粒体,测定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及钙含量.结果胆道梗阻后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明显抑制,同时线粒体钙含量明显升高,再通后二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其恢复的程度与再通前的梗阻时间及再通后的恢复时间明显有关,线粒体钙含量与呼吸控制率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线粒体钙超载是胆道梗阻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抑制的重要因素,尽早解除梗阻有利于其损害的恢复.

  •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

    作者:黄镪;马青峰;冯娟;张冬冬;常红;华扬;焦力群;武剑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再通治疗后有临床意义再通(CMR)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并接受急性期静脉溶栓或动脉内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267例。以CMR为主要终点事件,根据是否有CMR,将患者分为有CMR组(92例)和无CMR组(175例)。采用秩和检验及Pearsonχ2检验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基线资料,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267例患者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年龄为60(51,69)岁,女性69例(25.8%),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发病至治疗时间为250(195,305)min,中位数(四分位间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0(6,15)分。有CMR组患者的基线NIHSS评分、体质量指数、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史患者比例均明显低于无CMR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OR=0.93,95%CI:0.88~0.98;P=0.01)、静脉溶栓(相对于动脉内治疗,OR=0.35,95%CI:0.17~0.73;P=0.01)和基线血糖(OR=0.87,95%CI:0.77~0.97;P =0.02)是CMR的独立负性预测因素。结论基线NIHSS评分、静脉溶栓(相对于动脉内治疗)和高血糖是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再通治疗实现CMR的负性影响因素,提示急性期的血糖干预及进行动脉内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 复合手术颈内动脉再通术中远端血管栓塞后取栓一例

    作者:刘青林;赵鹏;亓长静;王东海

    回顾性分析1例复合手术行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中远端血管栓塞后成功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优势进行讨论.患者为59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并伴有反应迟钝;脑血管造影证实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溃疡性斑块,右侧颈内动脉闭塞.于神经外科行复合手术右侧颈内动脉再通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切除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术中造影证实斑块切除完全,颈内动脉通畅,同侧大脑中动脉M2不显影,考虑术中斑块脱落或血栓形成导致栓塞性并发症,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功取栓后,造影证实M2通畅.该病例提示复合手术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可以结合内膜切除及介入再通的优势,根据术中情况灵活地转化手术方案,提高再通率,并能及时进行影像学评估,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安全.

128 条记录 1/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