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监护室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现状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2月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中心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为院内感染,多合并基础疾病,多伴有其它致病菌检出,抗菌药物体外敏感实验表明细菌耐药性高.易感因素有:高龄(76.2%)、住院时间长(71.4%)、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100%)和机械通气(100%).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已成为院内感染中的一种重要病原菌,多药耐药性严重,治疗上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1例两种泛耐药菌导致的肺炎的治疗分析
目的:介绍院内感染泛耐药菌的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国内外文献分析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治疗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结果: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利用时间差攻击疗法合理联用抗菌药物治疗鲍氏不动杆菌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导致的肺部感染有效.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性变迁
目的 了解近5年来我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率高仅复方新诺明和喹诺酮类相对较低.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性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携带整合子的分布与耐药性关系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中Ⅰ类整合子的流行现状以及其耐药性,为防控耐药菌形成和扩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基因扩增技术和药敏试验方法,对某医院临床分离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群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 从确认的5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复合群中,检出16株携带整合酶Ⅰ,阳性率为29.63%;检出10株携带整合子Ⅰ,阳性率为18.52%;未检出Ⅱ类整合子和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和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整合酶阴性菌株.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携带Ⅰ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具有相关性.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
目的 了解本医院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控制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PI20NE鉴定系统和K-B琼脂扩散法,对分离到的69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临床分离的69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分离自痰标本占49.28%,分离自血液标本占20.29%.该菌株对氨曲南、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16种抗生素耐药率多数达到98.55%;对复方新诺明、美洛培南、米诺环素耐药率低,依次为2.9%、1.45%、1.45%.结论 医院感染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分离于痰标本和血液标本,该细菌是一种天然多重耐药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普遍较高.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某医院临床送检标本中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检测结果进行研究.结果 从该医院临床送检的不同标本中共检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03株,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80%以上菌株分离自痰液标本.该细菌对复方新诺明,米诺环素等抗菌药物比较敏感,对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多粘菌素B,奈替米星,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棒酸等耐药率均超过90%.结论 该医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加强耐药性监测.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BC)是近年来院内感染的几种重要条件致病菌之一,通常对健康人体并不致病,多侵袭免疫力低下的个体,常定植于囊性纤维化(CF)和慢性肉芽肿患者的肺部,是CF患者的高毒力、高致死性病原菌.该菌临床分离率不断增加,且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相关感染治疗困难.本文主要就BC医院感染特点、耐药性及治疗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
硝酸镓联合抗菌药物抑制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生物膜形成的研究
目的 研究硝酸镓单用及联合头孢他啶或(和)美罗培南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12月临床分离到的34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其对硝酸镓及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恶唑、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加环素、美罗培南、氯霉素、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9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晶紫染色法定性、定量分析生物膜形成能力,比较不同生物膜形成能力菌株对硝酸镓及这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将1.0×MIC的硝酸镓和头孢他啶、美罗培南单独应用及联合使用,检测其对洋葱伯克霍尔德生物膜的抑制率.结果 培养48小时34株细菌均能形成稳定的生物膜.其中(弱)阳性10株,占29.4%;强阳性24株,占70.6%,生物膜(弱)阳性和强阳性菌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加入硝酸镓前后菌株的生物膜形成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硝酸镓单用与联合头孢他啶后的OD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但硝酸镓单用与联合美罗培南后的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具有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硝酸镓单用及联合头孢他啶对菌株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污染B超耦合剂致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调查
目的:查明2013年5月中山市某医院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罹患率异常增高的原因,并提出控制措施。方法调查该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例资料,并访谈剖宫产手术流程;针对2013年5月切口感染病例,开展1∶2病例对照研究;采集感染切口分泌物和环境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检测,阳性菌株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2013年5月该医院有4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罹患率为10.3%(4/39)。手术至术后切口感染间隔2~3 d;入院至手术间隔2~9 h(M=7.2 h),其时间短于未发生切口感染患者(M=20.8 h)(Z=5.50,P=0.03)。其中2例分别于术前1.4、8.4 h做过B超检查,另2例有术前2 h持续胎心音监护史,4例患者手术区域皮肤均接触B超耦合剂,且未彻底清洁。切口感染患者术前10 h内进行B超检测或胎心音监护的比例高于切口未感染患者(χ2=5.19,P=0.01)。于1例患者切口分泌物、2份B超探头涂抹拭子及在使用和未开封的B超耦合剂(同批号)中均检测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C),PFGE分型显示5株菌的同源性为100%。结论患者剖宫产术前手术区域皮肤接触BC污染的B超耦合剂,且未彻底消毒,导致切口感染暴发。
-
社区获得性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肺部感染致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BC),曾名为洋葱假单胞菌,是引起囊性纤维化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也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
-
60株医院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医院感染菌中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展开分析讨论,为此类患者病菌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6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临床中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本研究的60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中,有51.67%的菌株来自于ICU患者,且主要在痰液标本中检出,该菌种对多种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但其对头孢他啶、复方磺胺、左氧氟沙星、舒巴坦/头孢哌酮以及美洛培南等抗生素的耐药性较低.结论 医院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必须对院内感染耐药菌进行严格的监测,规范医院的无菌操作流程,并让医护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ICU患者,一定要对其是否存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进行严密的监测,一旦发现患者被感染就必须立即治疗,以此来避免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人数增加.
-
重症监护病房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爆发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 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ICU患者分离出的13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进行耐药性分析,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进行recA基因检测,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通过基于局部比对算法的搜索工具(BLAST)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 ICU分离的13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模式完全一致,除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方新诺明外,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等13种常用抗菌药物均表现为耐药.测序结果显示:ICU来源的13株菌株均为同一基因型(Ⅲ型基因),同源性100%;BLAST比对显示,13株菌株rec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洋葱伯克霍尔德菌recA基因序列片段的同源性为99%. 结论 本院ICU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爆发感染为同一基因型克隆株所致,该克隆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强,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技术追溯其来源对感染的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包括哪些基因变种?
关键词: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临床分离与耐药性的7年监测
为了解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在临床的耐药性,我们统计分析了我院自1997年1月-2003年12月该菌的分离率,并监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
-
韦格纳肉芽肿伴鼻部诺卡菌感染一例
患者男,59岁.2008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38℃),伴头痛、鼻塞,渐加重,间有血涕,并出现右鼻背部肿胀、疼痛,外院耳鼻喉科检查:鼻黏膜水肿糜烂,鼻腔阻塞.鼻部CT:鼻窦黏膜增厚,内见高密度影.肺部CT:见一结节影,边界光滑,密度均匀.先后在多家医院就诊,多种抗感染治疗效果均不佳.2008年6月出现高热39℃,畏寒,鼻部疼痛明显伴头痛,鼻腔分泌物培养发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症状一度好转,但停药后复发.2008年7月转我院鼻科,鼻科检查:双下甲前部、中隔黏膜广泛糜烂,压鼻中隔后见黄白色脓溢出,考虑鼻窦炎,鼻中隔感染,不除外淋巴瘤及免疫缺陷疾病.
-
208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的感染分析及对策
近期,我们对我院中心ICU 208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005年1~12月期间我院中心ICU共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208例.其中单腔导管165例,多腔导管43例.留置时间1~33d,平均9.3d.发生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患者14例,其中呼吸系统疾病4例,大手术后3例,神经系统疾病3例,消化系统疾病2例,血液系统疾病1例,内分泌系统疾病1例.单腔导管感染8例,感染率4.85%,多腔导管感染6例,感染率13.95%.14例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共培养出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5株,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株,白色念珠菌1株.分别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丁胺卡那霉素,氟康唑等敏感.
-
颈椎原发性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化脓性脊椎炎伴硬膜外脓肿1例
化脓性脊椎炎是一种少见的脊柱感染性疾病,年发病率约0.2~2.8/10000[1],原发性则更为罕见,目前国内外文献尚无确切发病率统计数据报道;因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难以早期诊断而错过佳治疗时机,导致预后较差,特别是病灶位于颈椎者有较高致残率[2].我们收治1例原发性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pacia)颈椎化脓性脊椎炎伴颈脊髓腹侧脓肿病例,报道如下.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138例作为感染组,选择同期住院的40例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x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联合使用2种以上抗菌药物,机械通气,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2周,H2受体拮抗剂等制酸剂的使用和深静脉穿刺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6.315,5.957,5.254,4.585和2.017,P<0.05).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噁唑较为敏感;对头孢噻肟、头孢三嗪、头孢吡肟、氨曲南、四环素的耐药率超过40%;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几乎为100%.结论 联合使用2种以f抗菌药物、机械通气、住ICU时间≥2周、制酸剂的使用、深静脉穿刺的患者是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且该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及其同源性
目的 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血流感染(BSI)的危险因素及其同源性.方法 收集绍兴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血流感染者中分离到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揭示菌株间的同源性.同时分析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者的临床资料,以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者作为对照组,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的危险因素,并以是否存活作为预后判定标准,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32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共分为7个克隆株,其中克隆A 15株,克隆B 8株,克隆C 3株,克隆D 2株和克隆E各2株,克隆F和克隆G各1株.32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者中,12例死亡,病死率为37.5%.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者7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2周、APACHEⅡ评分和菌株外排泵基因的存在均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SI的独立危险因素(OR=8.835、6.353、6.679和5.606,P均<0.05).结论 血流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在ICU病房流行,存在克隆传播现象.年龄、ICU住院时间大于2周、APACHEⅡ评分和菌株外排泵基因的存在患者更易导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血流感染.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 调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现状,为合理、有效治疗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24例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19.49%、11.50%、27.73%、8.87%和26.89%;治疗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感染常用的抗菌药物为美罗培南(占65.32%),而较少使用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占11.49%);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其中用法、用量及给药时机不当、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当、频繁换药、违反用药禁忌分别占38.71%、32.26%、12.90%、11.29%和4.84%.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氯霉素仍保持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