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庄耿纯

    目的:探讨后经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在本院经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病理报告同术前诊断一致;60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随访3~6个月,患者的血压、各项生化指标均正常,肿瘤无复发情况。结论:经后腹腔镜途径具有切口小、术野好、损伤小、手术成功率高等特点,在治疗肾上腺肿瘤上具有十分优异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以皮肤黏膜表现为首发的Addison病1例

    作者:刘英;龙恒

    Addison病早期无明显症状,起病隐袭,在临床较为少见,容易漏诊、误诊.近年来,内分泌科及风湿免疫科有关Addison病的报道逐渐增多,但皮肤科报道很少.2011年7月我们发现1例以皮肤黏膜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肾上腺肿瘤致Addison病.报告如下:

  • 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6例报告

    作者:王剑松;左毅刚;黄青青;陈戬;王晓薇;徐鸿毅

    目的:评价经腹膜后腔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2年3月至今开展的6例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进行分析.6例中4例为皮质醇腺瘤,2例为醛固酮腺瘤.结果: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40min,平均110min;失血量30~100mL,平均60mL,术中及术后均未输血,6例均无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具有对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应为治疗非嗜铬细胞瘤肾上腺良性疾病的首选方法.

  • 解剖性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

    作者:王剑松;左毅刚;杨德林;柯昌兴;丁明霞;刘靖宇

    2002年3月7日至今连续对104例肾上腺腺瘤患者施行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由于重视后腹腔镜下相关应用解剖,本组104例均获得成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后腹腔镜下58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治疗疗效探讨

    作者:唐永忠;谢鸥

    目的:了解对肾上腺肿瘤患者实施经后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后的效果。方法择取我科室自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收治的58例肾上腺肿瘤患者,对此58例患者实施经后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结果本组58例患者的镜下手术均取得成功,且58例患者也未出现任何不良事件。结论临床对肾上腺肿瘤患者应用经后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的疗效是理想的,此法适合在各医院开展实施。

  • 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分析及鉴别诊断

    作者:寇惊飞

    目的:总结不同病理类型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探讨CT在诊断肾上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56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肾上腺区CT平扫和增强的影像资料。结果56例患者均行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中,腺瘤39例,结节状增生8例,嗜铬细胞瘤4例,转移瘤2例,皮质腺癌2例,髓质脂肪瘤1例。结论各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有相对明显的特异性,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

    作者:杨永青;黎涛

    目的: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及临床、病理资料。全部病例均行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切除并得到病理证实,9例术前均行CT检查,其中平扫1例,平扫及强化扫描8例。6例行MR检查,其中1例行MR I平扫,5例行MRI平扫及强化扫描,9例中有7例同时做过超声检查。结果 CT均显示肾上腺区含脂肪密度肿块,其中2例内见钙化,2例内见出血,5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3例实性成分轻度强化;6例同时行MRI检查示肾上腺区肿块TW1、TW2均呈高信号,抑脂序列及化学位移成像信号减低,3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2例实性成分轻度强化。结论依据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术前一般可做出明确诊断。

  • 改良微柱法检测17-OH,17-KS和VMA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李继霞;罗南萍;公衍文;胡成进

    目的 完善并改良微柱分光光度检测技术,探讨其在肾上腺肿瘤、心血管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3年3月济南军区总医院住院肾上腺肿瘤患者181例,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168例作为实验组,同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微柱分光光度比色法,进行24 h尿液17羟皮质类固醇(17-Hydroxycorticosteroids,17-OH)、17酮皮质类固醇(17-Ketosteroids,17-KS)和香草扁桃酸(Vanilmandelic Acid,VMA)的水平检测.在常规检测方法基础上,17-OH采用活性高岭土作为吸附剂,过柱后采用70 ml/dl的无水乙醇作为洗脱液收集待测成分;17-KS检测在加热水解后,以3 000 r/min离心5 min后再行过柱,Zimmermann显色过程稳定在4℃,60min;VMA检测则将样本pH值调至6.5~7.0时再行过柱,比色时在做样品测定的同时做试剂空白、样品空白.以蒸馏水调零测标准及其空白、样本及其空白,后计算时将各自空白扣除,并进行回收率、精密度等方法学评价.结果 ①应用此方法检测17-OH,17-KS及VM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6%,98.8%和90.8%;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9.5%,5.9%和3.8%;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10.0%,5.6%和8.4%.②17-OH在肾上腺良性肿瘤组、肾上腺恶性肿瘤组、嗜铬细胞瘤组、腹膜后肿瘤组、其他恶性肿瘤组、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的水平(μmol/24 h)分别为30.49±18.61,34.51±18.59,32.08±10.89,30.74±25.53,67.25±27.06,44.83±32.63,39.59±24.93和18.90±3.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8,P<0.05;t=3.19,P<0.05;t=3.11,P<0.05;t=2.93,P<0.05,t=10.248,P<0.01;t=5.19,P<0.01;t=4.01,P<0.01);17-KS在肾上腺良性肿瘤组、嗜铬细胞瘤组、肾上腺恶性肿瘤组、其他恶性肿瘤组、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中的水平(μmol/24 h)分别为50.66±17.28,57.62±31.51,60.78±24.78,89.20±33.29,79.21±32.45,68.57±36.22和39.46±3.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P<0.05;t=3.43,P<0.05;t=8.19,P<0.01;t=9.99,P<0.01,t=9.78,P<0.01;t=7.47,P<0.01) ;VMA在肾上腺恶性肿瘤组、其他恶性肿瘤组、嗜铬细胞瘤组和对照组中的水平(μmol/24 h)分别为49.34±42.29,48.97±28.92,114.63±82.94和30.85±6.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5;t=2.5,P<0.05;t=7.2,P<0.01).③以大于17-OH,17-KS和VMA正常高值为阳性,17-OH,17-KS和VMA在肾上腺良性肿瘤组、肾上腺恶性肿瘤组、嗜铬细胞瘤组、腹膜后肿瘤组、其他恶性肿瘤组、高血压组和冠心病组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22/89),33%(29/89)和12%(11/89);25%(4/16),31%(5/16)和19%(3/16);21%(7/34),44%(15/34)和79%(27/34);20%(1/5),20%(1/5)和20%(1/5);63%(10/16),50%(8/16)和38%(6/16);32%(53/168),45%(75/168)和15%(25/168);43%(9/21),48%(10/21)和14%(3/21).结论 微柱法17-OH,17-KS及VMA的检测方法经改良后其稳定性、重复性和精密度较好,对临床肾上腺肿瘤、心血管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 少见肾上腺腺瘤的CT表现

    作者:朱艳琳;徐刚;黄陈恕

    目的:分析10例巨大肾上腺腺瘤的CT表现,以提高对巨大肾上腺腺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巨大肾上腺腺瘤的临床和CT资料,回顾性分析肾上腺腺瘤较少见的影像征象,10例均做CT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10例巨大肾上腺腺瘤,均单发,右侧4例,左侧6例,肿瘤小径5.4cm,大径17.5cm,2例腺瘤内有出血、钙化、囊变;增强后腺瘤轻-中度强化7例,明显强化3例.结论:肾上腺腺瘤虽然为常见病,但有时也会长得很大,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后明显强化,CT表现不典型.

  • CT检查对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孙满祥;李琳;高育民;惠满靖

    目的:探讨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1例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结果:21例中,皮质腺瘤 9例,皮质腺癌 2例,转移瘤6例,髓样脂肪瘤2例,囊肿 2例.17例为单侧肾上腺肿瘤;4例为双侧,均为转移瘤.各种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密度、大小、形态、CT值等方面有相对不同的CT表现特点.结论:部分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有特征性CT表现;结合临床表现及肿瘤的CT征象,多数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均能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

  •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附38例分析)

    作者:银忠;李芬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依据.材料与方法:搜集有完整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38例,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良性肿瘤体积一般较小,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恶性肿瘤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强化可于肿瘤周边出现不规则低密度区的肿块.结论:CT对肾上腺肿瘤检出率高,在定性诊断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 螺旋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方少华

    CT扫描是肾上腺疾病影像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现收集20例肾上腺肿瘤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1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合文献复习对CT诊断肾上腺肿瘤的价值进行分析.

  • 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212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大鹏;宋文斌;杨志尚;贺大林

    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镜行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年间住院手术治疗的212例次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情况、手术输血情况4项指标.评价微创手术在肾上腺肿瘤治疗中的效果.结果 212例次手术中有211例成功在后腹腔镜下实施,1例中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160 min,术中出血量30~900 mL;术后住院时间4~7 d.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作为治疗肾上腺肿瘤的金标准.

  • 肾上腺转移癌32例报告

    作者:吴昕;李汉忠;严维刚

    目的 总结肾上腺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途径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进行手术者21例,未手术者11例.结果21例手术患者中获得随访16例,生存(28.6±6.5)个月;11例未手术患者中获得随访8例,生存(10.3±3.2)个月.结论超声及CT是早期发现肾上腺转移癌的有效手段.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若一般情况好,无明显肾上腺外转移,且原发肿瘤能得到有效控制,转移病灶应手术切除.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评价

    作者:张绍崎;蔡维奇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行后腹腔镜或开放手术治疗的46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手术方法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后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中血压心率波动率均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腹腔镜组术后入ICU率和引流时间显著低于开放手术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大部分患者术后血压均获得改善,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低,两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行后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 U形解剖在后腹腔镜肾上腺及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范天勇;魏强;杨璐;崔晓波;张朋;韩平;曾浩;石明;李虹

    目的 总结后腹腔镜肾上腺及腺瘤切除术的经验和改进方法.方法 2003年5月~2010年5月,采用后腹腔镜技术行肾上腺及腺瘤切除术447例.男性175例,女性272例,平均年龄(39±12.8)岁(15~84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28例,柯兴氏综合征112例,嗜铬细胞瘤57例,副神经节瘤10例,髓脂瘤28例,肾上腺囊肿17例,神经鞘瘤11例,肾上腺髓质增生9例,原发性肾上腺结节状增生5例,原发性肾上腺癌3例,转移性肾上腺癌3例,其他单纯无功能皮质腺瘤64例;瘤体平均直径(2.8±2.1)cm(0.5~10 cm).所有病例均采用后腹腔途径,沿肾背侧缘向上游离出肾上极并尽量扩大腹膜后腔,然后在肾上极内上份的Gerota筋膜前层与腹膜反折之间的无血管间隙进行分离,其次再分离肾周脂肪囊和Gerota筋膜后层之间的无血管间隙;将前两个解剖层面在肾上极表面无血管层面连通起来,形成一个“U”形的解剖步骤,后再离断其上份的附着部分,切下肿瘤或肾上腺,计算其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为97.3%(435/447).因术中和术后出血、气胸、过度肥胖等而转开放手术12例.单侧手术平均时间(45±22)rain(15~140min),术中估计平均出血量(35±15)mL(15~200 mL),14例需要术中、术后输血1~2单位,输血率为3.1%(14/447),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3±2.5)d(3~10 d).术后伤口延迟愈合、皮下气肿、发热等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6%(25/447).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对腹腔脏器干扰小,依据U形的解剖步骤,解剖层次清楚,可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出血等手术并发症.后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肾上腺外科良性疾病的金标准.

  • 应用ROC曲线评价醛固酮肾素比值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诊断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西元;庞欣欣;张旭

    目的 应用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曲线)选择术前诊断原发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的醛固酮肾素比值(ARR)的佳切点,并探讨醛固酮肾素比值在诊断原醛症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从2004年1月到2007年6月在同济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肿瘤病例133例分为总原醛症组、醛固酮瘤组、肾上腺增生组和非原醛组,用ROC工作曲线选择醛固酮肾素比值的佳切点.结果 总原醛症组和醛固酮瘤组的醛固酮肾素比值的佳切点为40,而肾上腺增生组的佳切点为20,醛固酮肾素比值与肾素活性(r=0.615,P<0.01)和血管紧张素Ⅱ(r=0.527,P<0.01)有负相关性.结论 运用醛固酮肾素比值来诊断原醛有很大价值,但还存在不足.

  •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7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浩飞;徐兆平;黄欣;赵菊平;谢欣;孙福康;周文龙;吴瑜璇;沈周俊

    目的 探讨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肾上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中,1例表现为女性男性化,2例表现为皮质醇增多症,4例无特异表现,肿瘤大小1.5 cm×1.5 cm×2 cm~8 cm× 8cm×9 cm,包膜完整,与周围没有粘连.切面为灰黄色,光镜下胞质内含丰富的嗜酸颗粒,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相.3例免疫组化NSE(+)、VIM(+).7例均诊断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后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上腺嗜酸细胞肿瘤有其自身的特点,大多是没有功能的,发现时一般肿瘤体积比较大,应该根据肿瘤的病理学特征进行良恶性鉴别,术后需要随访.

  • 嗜铬细胞瘤175例临床分析

    作者:秦荣良;秦军;邵晨;陈宝琦;王禾;袁建林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75例嗜铬细胞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45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27例.有典型儿茶酚胺症临床表现者166例,24 h尿VMA阳性率为86.3%,B超、CT定位诊断率分别为95.9%及94.3%.结果 170例行开放手术切除肿瘤,5例经后腹腔镜切除肿瘤.全组均经病理证实为嗜铬细胞瘤,其中良性163例,恶性1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嗜铬细胞瘤主要依据临床表现、生化定性检查及影像学定位检查明确诊断,术前准备极为重要,术中应严密监测和处理血压波动,同时应重视预防及正确处理手术并发症.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治体会(附6例报告)

    作者:王笑芳;王振林;张劲峰

    目的 提高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例术后随访5个月至7年,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 B超、CT检查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治疗采取肿瘤切除术,患者预后良好.

1376 条记录 62/69 页 « 12...59606162636465...686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