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性激素补充疗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亦称退行性Ⅰ型骨质疏松症.其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促使骨吸收增加,骨矿含量快速丢失,骨折发生率升高.
-
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预防对策
骨质疏松症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和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本文重点讨论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对策.退行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两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性Ⅰ型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又称原发性Ⅱ型骨质疏松症).
-
骨化三醇治疗社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由绝经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称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是绝经后妇女发生的以低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1],主要表现为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破坏和骨折危险性增加[2]。1,25(OH)2 D3又名骨化三醇,是维生素 D3的主要代谢产物,有研究证明,补充钙剂和维生素 D 可以预防及延缓骨丢失[3,4]。本文旨在探讨骨化三醇治疗社区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社区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干预提供依据。
-
破骨细胞骨吸收机制研究进展
以绝经后骨量迅速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生殖健康领域中的重要问题。破骨细胞(osteoclast)作为骨吸收的主要细胞,对于骨量的变化具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破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骨吸收的机理对于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等代谢性骨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综述着重论述破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骨吸收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机理,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的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推动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研究,加强骨质疏松等骨代谢疾病的治疗。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第九届国际绝经会议内容之一
由国际绝经协会(International Menopause Society, IMS)组织的第九届国际绝经会议于1999年10月17~21日在日本横滨召开,来自40多个国家的2 000多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世界卫生组织(WHO)官员在大会上报告提出,全世界老龄人口正迅速增加,1998年为5.8亿,预计到2050年将增至20亿,由总人口比的20%增至35%,届时每3个人中就有1人超过60岁。因此,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妇女因绝经带来的问题已是全球化和多学科化的课题之一。
-
补肾壮骨中成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机理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补肾壮骨中成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机理及其治疗效果.方法 将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31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对照组(给予钙剂+活性维生素D)和观察组(给予钙剂+活性维生素D+补肾壮骨中成药),每组43例.对比两组患者各阶段的尿钙/肌酐值、尿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肌酐值及腰椎和股骨颈部位的骨密度.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3、6个月时的尿钙/肌酐值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用药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尿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肌酐值均低于用药前(P<0.05);用药6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尿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肌酐值均低于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时,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用药12个月后,观察组股骨颈的骨密度明显大于用药前,且大于与对照组(P<0.05).结论 滋补肝肾、填补肾精为补肾壮骨中成药的治疗机理,应用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效果显著.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治疗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常见类型,随着人类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越来越受到医疗界的重视.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优势,采用的方法有单味药治疗、复方治疗针灸治疗等多种,不良反应较少.文章就此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
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阴虚证的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肝肾阴虚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肝肾阴虚证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06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原理分为基础性资料并无差异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唑来磷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六味地黄丸加味药物制成的蜜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有效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对于西医治疗方法,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肝肾阴虚证型绝经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有效减轻其痛感,有效改善生活质量,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可推广应用.
-
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6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33例患者行尼尔雌醇片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行阿仑膦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1.8%,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组间比较差异显著(x2 =4.320,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x2=4.649,P<0.05).结论:阿仑磷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可在临床雅产应用.
-
雌激素联合阿仑膦酸钠片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雌激素与阿仑膦酸钠片联合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收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阿仑膦酸钠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雌激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B组,BAP、BGP和TRACP-5b水平、骨密度和疗效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雌激素与阿仑膦酸钠片联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有效改善骨代谢指标,提高骨密度.
-
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
目的:对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治疗价值进行观察.方法:选取8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试验组应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治疗.结果:试验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腰椎(BMD)与髋部BMD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P均<0.05.结论:应用阿仑膦酸钠联合钙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有效缓解疼痛,增加患者BMD.
-
“补肾健脾”针刺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针刺法对去卵巢大鼠模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雌鼠等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及雌激素组。假手术组不摘除卵巢,余3组摘除双侧卵巢,造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每日同时灌服等量生理盐水,针刺组针刺双侧足三里穴、肾俞穴、脾俞穴、大杼穴及命门穴、关元穴,雌激素组用己烯雌酚溶液灌胃。3个月后取股动脉血,测血清ALP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碱性磷酸酶含量比假手术组升高(P<0.05);针刺组与雌激素组血清ALP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去卵巢大鼠血清中碱性磷酸酶含量升高,形成高转换骨质疏松症模型,通过雌激素替代和针刺治疗后,血清ALP含量降低,两种治疗均能对抗高转换型骨代谢,为“补肾健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部分临床作用机理。
-
绝经后女性日常体力活动能量消耗与桡骨骨密度、骨皮质结构关系的研究
运动改善骨骼健康已被大多数研究所证实,但目前的研究认为,除了运动,其他体力活动也能获得健康上的好处.由于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昂贵的价格,人们对体力活动作用的研究日益重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类严重危害老年女性骨骼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国内外关于女性日常体力活动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的研究很少,研究结果也很不一致,本研究通过调查绝经后女性日常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探讨体力活动与桡骨骨密度、骨结构指标的关系,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从肾脾论治的理论探讨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之一.目前,我国妇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已多达40%以上.因其发病率高,危害性大已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背痛、驼背及骨折已成为危害中老年妇女的重要问题.因此,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研究,及时找到有效的治疗途径,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自80年代后期开始进行中医药防治本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补肾健脾筋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75例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筋骨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服用补肾健脾筋骨汤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鲑鱼降钙素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骨密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7%,对照组为55.5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可提高骨密度(P<0.05).结论 补肾健脾筋骨汤可明显改善骨质疏松症患者临床症状,同时明显提高患者的骨密度.
-
10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中医证候分析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简称PMO)是白人及亚洲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其发生率为20%~50%[1],其后果严重降低了绝经后妇女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通过对101例PMO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科学的统计与分析,其结果为深入认识PMO的病因病机提供了一定客观的量化依据.一、研究对象的确定1.西医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采用1994年WHO专家组提出的标准,即低于同性别峰值骨量均值达2.5SD以上者为骨质疏松症;低于1-2.5SD者为骨量减少.
-
1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
目的 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规范化辨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骨密度正常的绝经后女性1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对2组人群中医体质进行分类及统计分析.结果 2组人群的中医体质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的构成比高于对照组;不同程度和不同年龄段观察组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依次为阴虚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早期主要以阴虚质、气虚质为主,后期阳虚质、血瘀质增加.
-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胎球蛋白-基质gla蛋白-钙磷矿化复合物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胎球蛋白-基质gla蛋白-钙磷矿化复合物(FMC)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选择PMOP患者(PMOP组)和骨量正常者(非骨质疏松组)各23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骨密度(BM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胎球蛋白A(fetuin-A)、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RunX2)水平,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骨组织局部fetuin A、MGP、BMP2、RunX2 mRNA表达.结果 PMOP组血清Fetuin-A、MGP、腰椎BMP2、RunX2 mRNA表达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而腰椎MGPmRNA表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组间比较,血清BMP2、RunX2水平、腰椎Fetuin-A mRNA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腰椎MGP、BMP2及RunX2 mRNA表达与BMD相关(OR 1.016,95% CI0.809~0.991,P=0.029;OR 1.230,95% CI1.063 ~1.424,P=0.015;OR 1.107,95% CI1.016~1.205,P=0.048).结论 血清FMC合成的减少及MGP在局部骨组织聚集,可能通过影响BMP2/Smad/RunX2信号通路,抑制正常的骨矿化,从而导致PMOP的发生.
-
加味二仙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9例
随着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逐渐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我国现有骨质疏松症病人约9000万人.到2050年将激增至2亿多人,占人口的13.2%,临床中以绝经后女性为多见,笔者采用加味二仙汤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49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
从脾肾论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是老年女性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随着对PMOP研究的日益增多,我们对本病的认识也愈加深入.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主要病位责之于脾、肾.现就近年来学者从脾肾两脏研究PMOP的成果作一总结,以期为该病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为其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为PMOP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