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扶正健脾中药对不同类型实体瘤化疗患儿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应用中药改善化疗不良反应的研究,已在成人肿瘤患者进行化疗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3],近年来,我们应用扶正健脾中药对不同类型实体瘤化疗患儿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证实扶正健脾中药可减轻其化疗不良反应,改善贫血、白细胞减低,提高生活质量[4],现报道如下.
-
肠内营养支持对化疗患儿营养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对化疗的白血病患儿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38例化疗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组20例,对照组18例.EN组在化疗期间采用基本膳食+均衡营养素100~150g/d口服,对照组化疗期间采用基本膳食.营养状况评价指标:采用人体测量法于化疗前3d及化疗后10d分别测量两组病人的身高(H)、体重(BW)、上臂围(MAC)、皮褶厚度(TSF),生化指标测定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N)、24h尿素氮(BuN),计算体质指数(BMI)、上臂肌围(AMC)、氮平衡(NB),比较两组病人的营养状况、消化道反应情况.结果EN组病人化疗前后体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化疗后体重下降,与化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化疗前后MAC、TSF、AMC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病人化疗后Hb、ALB、PA、TFN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道反应轻,对照组化疗后Hb、ALB、PA、TFN明显下降,与化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道反应重.结论化疗儿童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采用肠内营养支持,供给充足热能和蛋白质等营养素,化疗后病人体重稳定,对减轻消化道反应和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
白血病患儿围化疗期恶心呕吐的预防护理
化疗药物能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已成为血液肿瘤病人治疗的首先方法,但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副作用常使患儿感到痛苦且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呕吐引起脱水、代谢紊乱、营养不良等反应,严重者不得不终止治疗,造成化疗不能顺利进行.目前,虽然临床有新的止吐药,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化疗患儿仍会出现不同程度恶心、呕吐.因此如何减轻患儿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对改善血液病患儿生活质量,提高疗效具有积极的作用.
-
1例卵巢恶性肿瘤术后多次腹腔穿刺化疗患儿的护理
卵巢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的方法有很多, 其中腹腔穿刺化疗具有既可直接治疗, 提高局部药物疗效, 又可减轻并发症的优点[1]. 该方法在成人中应用比较多, 在小儿方面尚未见报道. 我院1998年9月收治1例8岁卵巢恶性肿瘤术后来做腹腔置管化疗的患儿, 现已成功做了6次(每月1次), 经中医中药治疗及精心护理, 患儿全身情况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白血病化疗患儿植入体内输液港的全程健康教育
静脉化疗是白血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化疗药物对外周表浅静脉的刺激和不慎渗出后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不仅影响化疗效果,还给患儿带来痛苦.
-
放化疗肿瘤患儿家属的护理管理
患者家属管理是病房管理的一个普遍难题.而对于肿瘤放、化疗患儿在接受治疗期间,家长的护理管理工作则更显困难.子女是家庭的核心,在患病期间家长焦急程度的高低,不仅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影响患儿的情绪,以及患儿的救治和康复效果.
-
应用层流床减少白血病患儿感染率的效果评价
大剂量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现象是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的一种危险程度高的不良反应,可引起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致使化疗后感染率大幅增加.临床统计资料显示,白血病患儿院内发生感染的概率为53%左右[1],严重者甚至达到90%以上[2-3].院内继发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为常见,口腔及肠道感染位居二、三位.当前防范白血病化疗患儿继发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是实施保护性隔离.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可进无菌层流病房,对不具备此经济能力的家长,亦可采取设置层流床的方式来防范患儿感染.层流床可为白血病化疗后患儿提供一个程度相对较高的无菌环境,使患儿的感染率大幅下降[4],在明显减少因控制感染所用抗生素的费用的同时,亦可保证后续化疗措施的正常进行,有利于患儿的治疗和康复.
-
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中的问题及处理
我院儿科从1994~2000年共应用静脉留置针860例(次),现将其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文860例(次)静脉留置针患儿年龄2个月至14岁,其中婴幼儿117例。基础疾病:感染性疾病患儿487例,重症抢救患儿290例,化疗患儿83例。静脉留置针在患儿血管中留置时间1~2天70例,3~7天494例,7~12天296例。穿刺失败69例占8.0%,套管针阻塞47例占5.5%,局部组织渗漏肿胀11例占1.3%,套管针脱落29例占3.4%,合并静脉炎7例占0.8%,静脉留置针过程顺利共697例占81.0%。
-
静脉留置套管针在白血病化疗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化学药物治疗(化疗)是治疗白血病患儿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化疗通常需要几个疗程,所以化疗所造成的血管损害这一难题一直困扰着护理人员.我科通过周围静脉使用留置套管针化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化疗患儿颈外浅静脉置管术的操作与护理
静脉注射药物进行联合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深静脉置管术在肿瘤病人中的应用,减少了因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解除了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避免药物引起的浅静脉炎及外渗性损伤.但是小儿无法配合局麻下行深静脉置管,而在全麻下进行该操作费用高、危险性大.近一年来我科采用了小儿颈外浅静脉置管化疗23例,一次置管均可完成一周期的化疗,无一例出现外渗,效果满意.现将操作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化疗患儿预期性恶心呕吐护理干预进展
预期性恶心呕吐( ANV)指既往化疗中出现过难以控制的化疗诱导恶心呕吐( CINV)的患者,在下一周期化疗开始前即发生恶心、呕吐,见于18%~57%有过化疗的患者,恶心比呕吐更常见[1-2]。 CINV是化疗患儿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如不加以干涉,不仅使患儿营养丢失,体质下降,水、电解质失衡,增加治疗成本,更会影响化疗计划,使患儿对化疗的依从性下降。为使癌症患儿化疗顺利进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病因,对ANV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了不断探索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
长期化疗对白血病患儿的心理影响及护理对策
1998~2002年,我们对36例化疗患儿的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本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式方法,了解化疗对白血病患儿的心理影响.结果示本组均有恐惧、焦虑、无助感并害怕死亡,其中拒绝治疗14例,情绪低落压抑24例,有脾气暴躁执拗12例.
-
巨和粒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血小板减少的体会
2003~2005年,笔者对5例白血病化疗血小板(PLT)减少患儿采用皮下注射巨和粒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托烷司琼在防治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中的疗效观察
目前,恶性肿瘤仍以多学科综合治疗为原则,化疗则占很大比重.对于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化疗则显得尤为重要.绝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导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不少患者因此拒绝或中断有治愈或姑息效果的化疗.为探讨托烷司琼对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的疗效,笔者对60例(次)ALL化疗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
小儿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Ⅳ期的临床护理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长期正规的联合化疗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但化疗药物副作用大,其副作用所致的各种并发症是化疗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减低并发症的产生,除要求医生制定出合理的化疗方案及保护措施,更重要的是要求护士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症状,以精心严密的护理使并发症的发生尽可能降到低,从而使化疗顺利进行,提高患儿的长期存活率.在此,总结了80例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Ⅳ期患儿的临床护理经验,80例患儿分期诊断均依据AnnArb0r分期标准[1],报告如下:
-
普鲁卡因在口腔溃疡护理中的应用及观察
口腔溃疡是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儿科患儿由于惧怕疼痛,常拒绝进食,口腔护理和局部用药不合作,对患儿康复带来不利影响.我科从1997年6月至1998年6月对22例伴有口腔溃疡的恶性血液病化疗患儿,使用0.5%普鲁卡因药液[1]湿润口腔,局部麻醉后再行口腔护理和局部用药,取得满意的护理和治疗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姜片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姜片神阙穴穴位贴敷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患儿62人分成3组,托烷司琼组(托烷司琼静脉注射),穴位贴敷组(姜片神阙穴穴位贴敷),穴位贴敷加静点组(姜片神阙穴穴位贴敷联合托烷司琼静脉注射),观察止吐效果.结论:穴位贴敷加静点组治疗化疗后恶心、呕吐效果满意,且无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