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的临床研究分析

    作者:李中华

    目的:研究分析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我院近期实施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患者46例作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行支架植入术后未发生胸痛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相关因素对比分析引发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再发胸痛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中相关患者通过治疗后再次发生管腔狭窄的发生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年龄因素、吸烟情况、糖尿病合并情况、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等相关因素比较也具有较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通过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后再发生胸痛的临床原因主要是因为支架内再狭窄引起的,除此之外与患者年龄、生活习惯、合并疾病类型等相关因素也均在较大关联。

  • 干预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影响

    作者:王旭辉;郑欢;沈艺;罗明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干预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estence,IR)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急性心血管事件以及冠脉支架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对97例冠状动脉病变接受PCI术并发IR的非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片(0.5 g,3次/d,口服)作为试药组,另一组仅作基础治疗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支架植入术后一年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因性死亡)及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术后1年11例失访.86例随访中,试药组(n=41)5例发生心绞痛,无心肌梗死发生,造影复查47处植入支架发现再狭窄6例,即再狭窄发生率为13%(6/47);对照组(n=45)14例发生心绞痛,2例发生心肌梗死(ST段抬高、非ST段抬高各1例),造影复查53例植入支架发现再狭窄10例,另有2例出现新的冠脉狭窄(病变的狭窄程度≥50%),即再狭窄发生率为30%(16/53).急性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试药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在非糖尿病患者伴IR行PCI术后应用二甲双胍进行干预可以降低患者的急性心血管事件以及冠脉支架再狭窄发生率.

  • 直接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42例分析

    作者:唐发宽;林先和;张同欣;谭小玉;钮炜西;冯会成;肖军;黄沁;张军芝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直接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42例,其中单支血管病变21例,双支血管病变占11例,三支血管病变10例.结果:42例患者病变血管73支,病变长度为18±13 mm.其中B型病变占45%,C型病变占21%.共植入71个支架,成功率97%.结论:直接冠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心脏介入性治疗技术.

  • 经肱动脉冠状动脉瘘弹簧圈封堵及前降支支架植入术1例

    作者:王明新;刘艳;薛霞;陈原;蒋敏;党从莉

    1 对象和方法 患者,男,60岁,因心悸2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脉搏平均为130次/min,脉律不齐,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界向左下增大,心率14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心音低钝.心电图示:心房纤颤、ST段在Ⅱ、Ⅲ、aVF压低>0.1 mV.

  • 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志寿;杨瑞蜂

    本文就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发生率、解剖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临床意义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老年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造影、支架置入术4例分析

    作者:李德伦;张小平;许徐新

    去年我所有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军队中心医院行冠状动脉内造影,支架植入术各2例.1 临床资料男、女各2例,平均年龄76岁.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术前常规用药,插管成功后,首先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后确定是否需要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2例因分支狭窄小于20%而放弃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另2例有主干,右冠状动脉梗阻病变,成功置入支架.置入支架平均直径3.22 mm,平均长度18.90 mm.术后口服阿司匹林0.3 g/d,氯比格雷75 mg/d,持续服用3个月.

  • 支架植入与内膜剥脱治疗颈动脉狭窄临床评价

    作者:魏福庆;黄风雷;董智强

    目的:探讨支架植入术与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颈动脉支架植入组和颈动脉内膜剥脱组,两组均行相应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颈动脉支架植入组术后通畅率高于颈动脉内膜剥脱组(100% vs94.3%),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再狭窄发生率相近(14.3%vs17.1%),p >0.05,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支架植入组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与内膜剥脱术相比,效果更加显著,术后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优先选用.

  • 一次性使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引起桡动脉闭塞2例原因分析及对策

    作者:赵喜枝

    2013年10月我院开展心血管造影及介入术以来,对56例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经桡动脉入路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PCI)具有对患者损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一次性使用动脉止血压迫器主要应用于经皮动脉介入术后的血管施压止血,可直视穿刺点出血情况,便于观察。开始由于经验不足,其中2例由于充气压力大,压迫时间长,致使桡动脉闭塞,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病例1,男,52岁,主因10年前患心肌梗死,近日来,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后背部不适,于2013年11月7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11月8日完成各项辅助检查,经右侧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 PCI 术,术后应用一次性使用动脉止血压迫器压迫止血。于术后2h,放气一次,以后每小时放气一次,每次放气2ml,并观察局部动脉搏动情况,于8h 放气完毕,12h 解除止血压迫器,穿刺处局部皮肤无异常,穿刺肢体活动自如,11月11日夜班护士早上测生命体征时发现患者右侧桡动脉无搏动,即刻通知值班医生,行 B 超检查,诊断为桡动脉闭塞。

  • 介入治疗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作者:刘凤民

    本文首先就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发展现状及其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其次又回顾性分析50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方法。认为介入法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急诊动脉溶栓必须遵循严格的神经影像筛查标准。支架术后应控制血压,预防出血及其他部位血管的梗死。

  • 一例PCI术中支架脱载的处理及术中护理

    作者:赵勤俭;刘艳茹;王建英;王颖

    PCI术中,支架脱载虽然少见,约0.32%~1.7%[1],但如果不及时取出,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风险和危害[2-3],我院介入导管室成功将一枚脱载支架取出,不但为患者挽回了损失,化解了风险,也为今后的PCI手术意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体现了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及时心理疏导的重要性.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3岁,以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收住院,经桡动脉冠脉造影显示三支病变(右冠状动脉中段弥漫性狭窄,重70%左右,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中远段弥漫性狭窄,重80%左右;回旋支近端可见斑块,中段狭窄50%)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行左冠前降支支架植入术,经桡动脉应用JL4指引导管到位后,BMW导丝通过病变部位,分别用球囊NC SPR1.5×20mm、Pioneer2.0×20mm预扩张前降支病变处,Firebird2支架2.75×33mm不能通过病变处,又用球囊NCSPR3.0×12mm扩张LAD病变处后,支架仍不能通过病变部位,结果支架在反复撤退时,其后端与指引导管开口碰撞,使支架近端张开,不能回收入指引导管内,于是将指引导管、支架一同收回上肢血管内,到桡动脉近段时,支架脱落.

  • 食管支架置入术联合平消胶囊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作者:冀润利;刘军彩;王春燕;许威

    目的:观察平消胶囊配合食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将选择食管支架植入术适应证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支架植入术后即开始配合平消胶囊治疗,对照组不服用平消胶囊治疗.结果: 治疗组KPS评分提高率为86.67%,对照组提高率为60.0%,两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平消胶囊配合食管支架植入术治疗进展期食管癌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

  •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口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泪囊炎

    作者:蒲思思;张黎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辅助下鼻腔泪囊造口(endoscopic endonasal dacryocystorhinostomy,EN-DCR)联合支架植入术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04/2015-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收治的急性泪囊炎患者31例32眼.31例32眼患者术前24h全身及局部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在此种情况下对急性泪囊炎患者行EN-DCR联合支架植入术,术后3 ~ 12mo随访.观察术后泪道通畅情况及是否出现炎症扩散等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48h内泪囊区的皮肤红肿消退,且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日在2~8(平均3.8±1.6)d.术后3 mo取出支架后,31眼泪道冲洗无阻力,鼻内窥镜下观察造口处宽敞,无溢泪、流脓等症状;1眼泪道冲洗有阻力,造口处相对狭窄,偶有溢泪.本组患者治疗痊愈31眼,好转1眼,治愈率为97%.结论:患者术后无感染扩散、眼眶脓肿、脓毒血症等并发症发生.EN-DCR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急性泪囊炎不仅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急性炎症症状,缩短患者住院时长及整个治疗周期,节约治疗成本,维持液泵系统功能,还避免了颜面部瘢痕形成.因此,在急性炎症期行EN-DCR联合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急性泪囊炎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

  • PVF系列医用海绵填塞治疗泪小点狭窄、粘连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静平;李建明;郑红彬

    0 引言溢泪是眼科门诊的常见症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泪道狭窄或阻塞等,其中泪小点狭窄、粘连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原因.目前鼻腔泪囊吻合术、泪道植管、泪道支架植入术\[1\],对泪总管和鼻泪管阻塞引起的病症效果较好,术后很多患者在行泪道冲洗时泪道通畅,但始终反复流泪,这些患者很大一部分伴有不同程度的泪小点狭窄、粘连.

  • 支架植入和黏膜瓣保留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的影响

    作者:Evelyn Tai Li Min;Jessica Mani Penny Tevaraj;Wan Hazabbah Wan Hitam;Ramiza Ramza;Baharudin Abdullah;Adil Hussein

    目的:研究支架植入术和黏膜瓣保留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结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间在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校医院所有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病例。25例鼻泪管阻塞患者参与此研究。术后1,6,12mo,通过泪溢症状缓解、泪道冲洗通畅、鼻内窥镜下造瘘口通畅三个标准来评估手术结果。术后1a内三个标准都通过时手术才算成功。采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研究支架植入和黏膜瓣保留与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25例患者中13例采用支架植入术,此方法同样适用于黏膜瓣保留。术后1a内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成功率是64%。支架植入与否与术后成功率之间的无关联(P=0.694),然而黏膜瓣保留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调整后OR=7.926;95%CI:1.172~53.620, P=0.034)。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局部粘连,50%的病例有此症状表现。支架植入或黏膜瓣保留与并发症之间无关联。
      结论:在鼻泪管阻塞治疗中,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成功率与黏膜瓣保留有着重大的关系,而与支架植入无关。支架植入和黏膜瓣保留与并发症发生率无关。

  • 盐酸哌替啶联合山莨菪碱在梗阻性黄疸介入干预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红霞;孙殿敬;宫玉;柳海华;刘延军

    目的 探讨盐酸哌替啶与山莨菪碱配伍应用在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及支架植入术(PTB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因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及PTBS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0例.研究组于术前30 min联合分别肌注盐酸哌替啶100 mg与山莨菪碱10 mg,对照组术前术中不用镇痛药及解痉药,观察患者血压和心率,记录胆心反射发生率及手术时间,应用疼痛评分量表评定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盐酸哌替啶与山莨菪碱配伍应用能稳定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胆心反射发生率、缓解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结论 盐酸哌替啶与山莨菪碱配伍应用于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PTCD或PTBS介入术中,可缓解疼痛,节省手术时间,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费用低廉,可以作为PTCD或PTBS介人手术前的常规用药.

  • 经皮胆道射频消融治疗恶性黄疸的近期疗效

    作者:申淑群;张一军;杨业发;葛乃建;梁军;伍路;于晓河;石志勇;吴孟超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8例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近期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经联合治疗后2 d,患者除白蛋白下降外,其他主要肝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术后1月肝功能进一步改善,白蛋白升至治疗前水平。18例患者均未发生肝功能不全,无患者在30 d 内死亡。严重并发症中,胆管穿孔0例(0.0%),胆漏1例(5.5%),出血1例(5.5%),术后胰腺炎0例(0.0%);轻微并发症中,胆道感染3例(16.7%),疼痛7例(38.9%),呕吐3例(16.7%)。结论经皮肝穿刺胆管内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是安全有效的。

  • 气管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气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志宏;盛冬生;黄乃祥;陈溯

    恶性气管狭窄主要因气管原发性恶性肿瘤或支气管肺癌腔内生长至管腔狭窄引起,少数与气管周围脏器或淋巴结压迫有关,如甲状腺癌压迫颈部气管、肺门淋巴结转移压迫支气管均可导致狭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常伴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引起低氧血症,常为临床急症,需要及时有效处理。其治疗方法除了原发病的治疗外,针对狭窄的治疗包括冷冻治疗、热消融治疗(激光、高频电刀、微波)、近距离放疗(腔内后装放疗、放射粒子植入)、光动力治疗、支架植入,其中在已失去其他治疗的可能,气管内支架仍是治疗气管狭窄的有效方法[1-4],它能迅速缓解气短症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但支架植入术对肿瘤所致的狭窄仍只是一种姑息性的治疗方法[5]。本科针对20例恶性气管狭窄患者放置各类气管支架,对支架设计、放置方法、适应证选择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384例的近期疗效

    作者:李成祥;贾国良;郭文怡;李伟杰;栾荣华;王小燕

    目的探讨广泛应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 -1/1999-12我院连续进行的384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 50 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22例;多支及左主干病变226例.围术期联合应用阿斯匹林、噻氯匹啶、低分子肝素抗血栓治疗.结果病变561处尝试植入支架614个.病例成功率98.7%,病变成功率98.4%.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6%,其中死亡率0.8%,支架血栓发生率0.8%;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2.6%.结论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的近期疗效良好,联合应用阿斯匹林、噻氯匹啶、低分子肝素抗血栓治疗,支架血栓、局部血管并发症少见.

  • LDL-c/HDL-c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

    作者:刘晓唤;马维冬;郑阳;贾珊;范雅洁;姚智会;张春艳;张岩;胡艳超;葛淼;王聪霞

    目的 探讨LDL-c/HDL-c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7年内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支架术后造影的216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影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再狭窄组(73例)和非再狭窄组(14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并按照LDL-c/HDL-c的值,将216例患者分为3组,记为T1、T2、T3组,探讨LDL-c/HDL-c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 ①支架内再狭窄组的LDL-c/HDL-c水平显著高于非再狭窄组(P<0.01);②高水平LDL-c/HDL-c组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低LDL-c/HDL-c组(P<0.05);③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DL-c/HDL-c、糖尿病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④ROC曲线分析显示,LDL-c/HDL-c可预测支架内狭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50%,曲线下面积为0.66 (P<0.01).结论 LDL c/HDL-c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密切相关,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护理

    作者:蔺春梅;王林

    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期冠状动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加支架植入术(PCI),因其危险性高,技术难度大而限制临床应用.

652 条记录 30/33 页 « 12...25262728293031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