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冰锡合剂含漱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近年来,急性白血病(AL)的发病呈上升趋势,其治疗仍以西药化疗为主.口腔溃疡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据报道,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并发口腔溃疡、感染的发病率占66%[1],它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者继发感染,危及生命.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
近年来血液病在老年人群中有增多趋势,其中15%左右为老年急性白血病,在老年急性白血病当中,又以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居多,约占80%,其治疗棘手,预后较差[1].笔者于1996年1月~2000年12月,用MxA(米托蒽醌和阿糖胞苷)方案和养血补肾中药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21例,近期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川芎嗪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性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考察川芎嗪注射液作为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逆转剂用于临床的可能性,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按急性白血病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阳性表达标准选择病例,治疗组在化疗同时伍用川芎嗪注射液,并与单纯化疗组对照,按急性白血病临床疗效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川芎嗪可下调MRP阳性表达率、降低骨髓幼稚细胞百分率、提高白血病临床缓解率.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可作为低毒的耐药逆转剂用于克服急性白血病(肿瘤)多药耐药.
-
IL-1β、IL-6、IL-10变化规律与温病营分证病机关系研究
目的 观察营分证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变化规律,探讨温病营分证的病机实质.方法 将104例患者按不同病种分为急性白血病、非急性白血病.根据中医辨证,急性白血病分为卫分证组(白卫组)10例,气分证组(白气组)12例,营分证组(白营组)20例;非急性白血病分为卫分证组(非白卫组)20例,气分证组(非白气组)24例,营分证组(非白营组)18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15例为健康对照组.观察不同病种营分证与卫分证、气分证患者IL-1β、IL-6、IL-10变化规律.结果 在营分证阶段,急性白血病、非急性白血病IL-1β、IL-6的表达显著升高,而IL-10显著下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种间IL-1βD无差异(P>0.05),而IL-6与IL-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1β、IL-6、IL-10的变化规律可为营分证病机实质提供客观指标.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治疗初发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Ⅱ(rhIL-Ⅱ)治疗初发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结束后rhIL-Ⅱ1.5mg/d皮下注射,连用7-14天,对照组23例同期住院的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后不用rhIL-Ⅱ,对比观察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注射rhIL-Ⅱ后血小板恢复至≥30×109/L、≥50×10<'9>L、≥100×10<'9>L的平均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输注机采血小板数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肌肉关节酸痛,水肿、发热,乏力、恶心.程度较轻.停药后消失.结论:rhIL-Ⅱ治疗初发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后血小板疗效好,安全,可缩短血小板恢复的时间,减少血小板量的输注.
-
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在小儿急性白血病(AL)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8年6月-2010年10月确诊并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初诊患儿20例为A组,经治疗完全缓解患儿20例为B组以及20例身体健康的志愿者20例作为C组,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数量和所占比例.结果:在CD4+T细胞的表达率上C组明显低于A、B组的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D4+CD25+T细胞表达率上,A组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之间数值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数量会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病时增加治疗后下降,可以根据次特点指导临床上制定治疗方案.
关键词: CD4+CD25+Treg细胞 急性白血病 -
不同产地长春花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fus L.G.Don为夹竹桃科长春花属一种重要的药用植物.长春碱是长春花中百余种生物碱类成分之一,广泛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恶性淋巴肉瘤、绒毛膜上皮癌等[1,2];长春质碱有一定降血糖作用,文多灵有镇痛和利尿的功效,二者是合成长春碱的前体[3].
-
大剂量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和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剂量黄芪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诱导扩增为树突状细胞(DC)及对DC抗原呈递功能的影响.方法44例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期患儿分为黄芪组与对照组,黄芪组20例,对照组24例.黄芪组于常规化疗同时应用大剂量黄芪(90g/d)1个月,对照组仅常规化疗.提取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贴壁获得单核细胞,加入白细胞介素-4(IL-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培养7~8天,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DC的表型鉴定,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鉴定DC的抗原呈递能力.结果黄芪组与对照组从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生成的DC形态学差异无显著性;黄芪组DC的细胞数量平均为4.4×106/2.5×106MNC,对照组DC的数量平均为2.6×106/2.5×106MNC,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黄芪组DC可较强地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大剂量黄芪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生成DC的数量并增强DC的抗原呈递功能.
-
参附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疗效及对细胞免疫、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1例初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注射液加化疗组(简称参附组,31例)及单纯化疗组(简称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缓解率和治疗前后外周血成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变化及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参附组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第3周开始,两组外周血成熟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回升,但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CD4、CD4/CD8均明显提高,但治疗组提高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1),但参附组下降幅度更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改善、调节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免疫功能,增进疗效.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严重感染的临床观察
急性白血病(AL)容易并发各种感染,感染又是AL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AL合并严重感染临床治疗非常棘手。近年来,我院对AL合并严重感染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515抗瘤方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25例
2000年6月-2002年6月,我们采用515抗瘤方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25例,并与单用联合化疗治疗的24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
新癀片辅助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发热患者60例
1999年1月~2001年1月,笔者采用常规抗生素同时加服新癀片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感染发热患者6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姜夏脐疗法防治急性白血病化疗反应的临床观察
急性白血病应用化疗发生胃肠道反应给患者带来痛苦,是放弃化疗的原因之一,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必要的,但止吐西药价格较贵,且常有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2001年9月-2003年12月,我们应用姜夏脐疗防治白血病化疗反应,并与应用格拉斯琼作对照,现总结如下.
-
三氧化二砷治疗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2例临床观察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白血病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因其易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故早期病死率较高.临床上应用维甲酸(ATRA)治疗APL,虽然完全缓解率(CR)率能大大提高,但存在CR持续时间短,极易复发,且易产生耐药等缺点.自2000年以来,我院采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对12例复发的APL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砷剂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是长期积累的多重突变作用于造血干/祖细胞,造成以骨髓无效造血、难治性多系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为特征的恶性血液病.MDS的发病率1976-1990年间从1/10万增加到4.1/10万,1991-2001年发病率约为4.9/10万[1],这种发病率的增高主要反映了诊断水平的提高.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带状疱疹21例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由于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组织器官使正常造血功能受到抑制.临床上除常见进行性贫血及出血外还常合并各种类型的继发感染.带状疱疹即是因机体抵抗力下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沿神经纤维末梢发生的一种特殊皮肤感染.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易合并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病情重,恢复时间长,易于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而且严重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1例急性白血病合并带状疱疹的患者,现就其临床特点和疗效、对急性白血病的治疗的影响报告如下.
-
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
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全血细胞减少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强烈化疗的常见并发症.2001年11月-2003年12月我院血液科对12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大剂量联合化疗的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并与合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6治疗的102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
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特征及治疗
老年急性白血病的年龄界限并不统一,从≥50岁到≥70岁都有学者采用,但在多数临床研究中采用≥60岁作为老年白血病的年龄界限.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白血病并发重症肝炎1例
2005年3月我们收治了1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在化疗缓解后并发重症肝炎,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50天,重症肝炎得以康复,AL完全缓解,已无病生存2年,现报道如下.
-
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与胎儿保护1例报道并附文献分析
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的发病率约1./75 000妊娠妇女,白血病的化疗与孕妇保胎之间的矛盾始终难以解决.自从1958年Miasnikov N. N.提出"对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应尽早中止妊娠"[1]以来,临床上遇见妊娠合并白血病动辄人工流产(引产)的观念至今未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