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胰十二指肠术后并发DGE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李桂霞;潘改芹

    胃排空延迟(DGE)是胰十二指肠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障碍.此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000~2005年,我们收治胰十二指肠术后并发DGE患者53例.现报告如下.

  • 食管癌胃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31例分析

    作者:李庆华;肖建军;淮宗让;常乐

    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多见.分析其发生原因对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我科1994-01~2004-04行食管癌切除、主动脉弓上胃食管吻合术1925例中,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者31例(发生率1.61%),回顾性分析如下.

  • 16例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治分析

    作者:谢良宝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16例临床资料,对其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16例中15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另1例误行手术治疗,于再次手术后20天恢复.结论:①腹部手术合并严重营养不良、糖尿病,术前胃流出道梗阻以及毕Ⅱ式胃肠吻合的病人发病率较高;②X线检查和胃镜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③保守治疗效果肯定,应予首选;④本病在术后3周左右多能恢复,应避免再次手术.

  • 阿托品对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疗效分析

    作者:苏广林;张定业

    上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时有发生[1],特别是十二指肠及胆管下段术后,其发病率更高.虽属可逆性并发症,但可延长患者的住院周期,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临床上此类病例报道较少,且多认为是胃平滑肌收缩无力所致.

  • 8例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对策

    作者:丁敏;邓志勇;王伟亚;张阳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常见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针对调查与测试发现的心理问题,剖析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心理干预对策.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对策的实施能够有效的解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焦虑,紧张心理,平静的接受和配合治疗.结论: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 消化道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治体会

    作者:张中汉;陈双军

    目的 总结消化道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治体会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根据临床表现对16例拟诊为消化道手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行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镜检查.确诊后均给予保守治疗并对诊治资料进行小结.结果 16例患者消化道稀钡造影见胃无蠕动,呈松驰、扩张状态,吻合口无狭窄但通过欠佳.其中9例行胃镜检查,提示胃无蠕动,胃黏膜水肿、充血,可见胆汁反流.经保守治疗,均于第2次放置胃管后16~62 d恢复胃肠道功能,症状和体征消失.随访3个月~1a,无复发病例.结论 消化道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时确诊、坚持正规保守治疗措施,效果可靠.

  • 胃切除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鉴别与处理

    作者:高振兴

    目的 探讨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胃切除术后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选择以及非手术治疗的措施.结果 经保守治疗后26例好转;手术探查6例.术中证实为机械性因素引起梗阻4例;2例未发现明显机械性梗阻因素,其中1例做Braun's吻合,1例仅做探查空肠造痿术,除1例术后仍出现排空障碍自动出院外,其余病人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 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可能是功能性引起,也可能是机械性梗阻造成.应根据其临床表现、X线钡餐及胃镜检查的特征加以鉴别.如没有绞窄现象,应先行保守治疗,在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可加用胃肠动力药,如排空障碍是功能性原因引起,大多症状在2~3周内缓解,若无缓解征象,应考虑手术探查.

  • 食管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综合征9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玉忠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2月行食管癌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病发生于术后5~13 d,经保守治疗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迷走神经切断及胃解剖位置的变化是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X线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一般为功能性所致的胃排空障碍,行保守治疗.

  • 腹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宋文新

    胃排空障碍(DGE)是一种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的胃排空延迟症候群,表现为胃肠功能恢复开始进流质饮食后再出现胃潴留症状.我院2005-01~2009-11腹部手术后共发生胃排空障碍26例,均经保守治疗后恢复胃肠功能,报告如下.

  •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21例

    作者:李跃成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21例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病例进行分析;食管胃颈部吻合者17例,胸内吻合者4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者15例,机械性胃排空障碍者6例.结果治愈18例,死亡3例.结论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多数为功能性,少数为机械性.因治疗方法不同需强调二者的鉴别诊断.手术中准确规范的操作,可减少胃排空障碍的发生.

  •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32例临床分析

    作者:肖锡昌;魏琳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3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率8.1%,显著高于毕Ⅰ式的2.6%(P<0.01).32例患者确诊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后,给予非手术综合治疗10~64d,平均23.4 d治愈出院.随访22例,6个月无复发.结论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毕Ⅱ式吻合术为易发因素,经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可确诊,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多可治愈.

  • 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8例分析

    作者:张伟峰;雷素扬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8例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经保守疗法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若诊断及时,非手术疗法多能治愈.

  • 胃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治分析

    作者:李东亮

    目的 探讨胃部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因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驻马店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胃部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因素,并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 给予胃排空障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以及经胃管的持续性胃肠减压治疗后,肠内营养支持14 d内治愈9例,14~20 d内治愈12例,20~40 d内治愈2例,且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结论 给予胃部手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的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和经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胃排空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 肠内营养支持在胃排空延迟症病人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凌尊让;霍平均;宋院彬

    胃排空延迟症的主要特征是胃动力紊乱,常见于腹部手术以后,尤以胃部手术及上腹部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多见.既往在治疗上采用禁食、胃肠减压及静脉营养支持,但长时间的肠外营养支持可加重胃排空障碍,高热量的肠外营养支持可抑制胃内固体食物的排空延迟[1].为避免静脉营养支持的缺点,自1998年5月至2004年5月,作者对19例胃排空延迟症病人施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就其对机体蛋白质代谢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旨在了解胃排空延迟症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的流程管理

    作者:方小萍;许勤

    目的 缩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入选患者分成对照组(96例)、干预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专科疾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流程干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日显著缩短,焦虑程度显著降低、舒适度评分显著提高(均P<0.01).两组患者胃管留置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规范地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患者进行流程管理,可减轻患者不适,促进患者康复.

  • 13C-辛酸呼气试验测定促动力药物对胃排空功能障碍疾病的疗效评价

    作者:王永席;翟红兵;王莎莎;苏利萍;贾泽博

    目的 应用13C-辛酸呼气试验及症状评分评价促动力药物对胃排空障碍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经13C-辛酸呼气试验测定有胃排空功能障碍及临床表现的23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84例,基础组68例.基础组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治疗,治疗和对照组分别加给莫沙比利分散片、多潘立酮片.治疗14 d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胃半排空时间(T1/2),延迟相时间(TIag)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基础组3d后的腹痛缓解率分别是46.0%、35.3%、30.2%;腹胀缓解率分别是48.6%、33.8%、5.9%早饱缓解率分别是53.8%、30.4%、25.8%;烧心缓解率分别是48.8%、36.%、27.8%,P值均<0.01,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服药7d,14d后,前两组以上症状及T1/2 、TIag,P>0.05,无显著性差异,服药前后两组T1/2 、TIag,P<0.01,有显著性差异.而基础组治疗前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莫沙比利分散片和多潘立酮片对胃排空障碍性疾病均有显著的疗效,前者起效更快,能更早地缓解症状,效果更好.

  • 舒丽启能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胃排空时间作用研究

    作者:张运贵;张钢锋;王桂荣;张红霞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发病机制尚未明了的常见病。胃动力障碍可能是其主要发病机制之一[1,2]。近年研究表明[3],利用放射技术食用标准试餐加固体小钡条观察胃排空时间为诊断胃排空障碍的可靠手段。1999年6月~2000年7月,我院消化科对40例FD患者进行了胃排空时间测定,同时比较了服用舒丽启能前后的胃排空时间。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 纳络酮治疗重症患者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立平;曹雯;李培杰;孙晓曼;张英杰;何囡囡

    目的:观察大剂量纳络酮治疗重症患者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需要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385例患者,其中因61例病情变化而被删除,将324例分为4组:甲氧氯普胺组76例(10 mg,静脉注射,q8h);红霉素组83例(0.25g,静脉滴注,q12h);甲氧氯普胺联合红霉素组(联合治疗组)84例(用法同上);大剂量纳洛酮组81例(5 mg,静脉滴注,持续1h,q8h).4组患者均在入住ICU 24 h后的第一个8 am给药,记录每日胃液潴留量及胃肠喂养情况.结果:①第1~7天联合治疗组的胃液潴留量明显少于甲氧氯普胺组和红霉素组(P<0.01,P<0.05),第3~7天大剂量纳洛酮组的胃液潴留量明显少于甲氧氯普胺组和红霉素组(P<0.05,P<0.01),但与联合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联合治疗组喂养成功率在第3天以后明显高于甲氧氯普胺组和红霉素组(P<0.01),大剂量纳洛酮组喂养成功率在第4天以后明显高于甲氧氯普胺组和红霉素组(P均<0.01),但与联合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纳洛酮有较好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尽管其起效较慢,但作用持久、明显.

  • 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模型大鼠胃排空障碍与胃平滑肌超微结构的关系

    作者:王垂杰;姜巍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障碍与胃平滑肌细胞及Cajal间质细胞(ICC)超微结构的关系.[方法]运用夹尾刺激法制备FD肝郁动物模型,采用定量方法观察模型大鼠胃排空情况,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胃平滑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日饮水量、进食量[(50.56±5.04)ml,(19.86±2.14)g]比正常组[(55.79±2.67)ml,(23.14±1.05)g]明显减少,而胃内色素残留率(30.15±3.12)%比正常组(2.30±1.88)%明显增加(P<0.05).胃平滑肌细胞之间及平滑肌细胞与ICC之间的缝隙连接松弛,ICC数目减少.[结论]FD肝郁模型大鼠胃平滑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可能是导致FD胃动力减慢的重要原因.

  • 保留幽门及Witzel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邱钧;孙礼侠;马仁桂;李志贵;唐国华;郭盖章

    目的 探讨保留幽门及Witzel引流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采用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保留幽门及Witzel引流)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12例术后恢复良好,未发生胰瘘,仅发生胃排空障碍1例.结论 采用改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式,术后胰瘘发生率低,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该术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363 条记录 13/19 页 « 12...10111213141516...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