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临床分析

    作者:庞国富;何深流;林正友;谢乃胜

    目的:探讨胃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6例FDGE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例中有12例(46.1%)于治疗后7~14d内恢复胃动力,8例(30.8%)于15~21d内恢复胃动力,4例(15.4%)于22~28d内恢复胃动力,2例(7.7%)于29~32d内恢复胃动力.结论:FDGE的病因是多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FDGE方便、可靠的方法,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可有效治愈FDGE.

  • 老年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与防治

    作者:张中兴;李保东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DGE)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7例FDGE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FDGE多发生于术后5~11天.经保守疗法治愈16例,死亡1例.结论:手术、迷走神经切断及胃解剖位置的变化是FDGE的主要原因.手术规范操作,围手术期恰当处理,可减少FDGE的发生.

  • 胃大部切除术后排空障碍原因与治疗

    作者:潘宝信;苏寿培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的原因并进行分类、分析和讨论,提出治疗方法.方法: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行胃手术1 062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062例中并发胃排空障碍36例,发生率3.4%,经治疗3~21天内痊愈.结论:吻合口水肿、功能性排空延迟及输出袢梗阻综合征是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而年龄、营养不良、水电解失衡、腹腔感染则是诱因.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

    作者:袁光梅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PGS)是一种术后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等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此病发生率3%~4%,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该病预后良好,但病程长,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较重的经济负担.本文对7例胃瘫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护理干预

    作者:李荣;郭云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辅助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3月~2010年9月期间收治的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并发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8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且并发残胃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后均给予常规药物及护理,而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全面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完全依从的比率显著提高,而不能依从的比率则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研究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评分值均显著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辅助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的临床推广和应用.

  • 幽门成形术预防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作用分析

    作者:何金涛;李强

    [目的]探讨幽门成形术在预防术后胃排空障碍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403例纳入研究,将病例分为幽门成形(P)组:99例,非幽门成形(NP)组:304例,全组病例术后胃排空障碍68人(16.8%),幽门成形组18例(18/99,18.2%),非幽门成形组50例(50/304,16.4%);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3例(3.2%),幽门成形组4例(4%),非幽门成形组9例(3%);肺部感染29例(7.2%),幽门成形组7例(7%),非幽门成形组22例(7.2%);全组死亡3例,其中2例死于吻合口瘘,1例死于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结果]幽门成形组胃排空障碍的发病率有略高于非幽门成形组的趋势,但P>0.05;幽门成形组和非幽门成形组两组间吻合口瘘或胃瘘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在幽门成形组与非幽门成形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食管术中幽门成形在预防术后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瘘或胃瘘以及在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方面未见确切优势.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致吸入性肺炎的探讨

    作者:陈琳;雷蓉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越来越被胸外科医护人员所重视,但对术后排空障碍所导致的吸入性肺炎认识尚欠深入.川北医学院1995-06/2005-04间共完成食管癌、贲门癌手术2 657例,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致吸入性肺炎29例.现就诊治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5例胃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

    作者:罗文中

    胃术后胃瘫是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症,常见于术后3~10d,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嗳气、反酸、呕吐大量胃内容物或宿食等.常影响病人术后康复和增加经济负担,近年来已引起临床的重视.现将本院2001年~2003年诊治的5例胃术后胃瘫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

    作者:吴传有;刘长安;李生伟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由德国外科医生Kausch在1909年首次实施[1].Whipple等[2]于1935年报告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病案之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就成为壶腹部肿瘤外科治疗的选择方式.而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已经作为胰头癌和壶腹周围癌治疗的标准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术后管理的提高,已经使胰腺切除术后死亡率减少到5%以下,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却改变很小,仍然在30%~40%范围[3-4].术后胰瘘、腹腔出血、腹腔脓肿形成以及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时有报道.术后胰瘘依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严重的并发症[5],其发生率从2%~40%不等[5-6].而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往往需要药物或再次手术干预,以致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 SSPPD和PPPD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明杰;王怀涛;谭晓冬;刘畅;高峰;张小薄;周磊;杨一帆;黄冠龙

    目的 系统评价保留近全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SPPD)与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的疗效差异,重点分析比较术后胃排空障碍(DGE)发生率的差异,以探讨SSPPD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SSPPD与PPPD疗效比较的文献.按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首先比较所有纳入研究中SSPPD组和PPPD组的疗效差异,再比较符合国际胰腺外科研究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Pancreatic Surgery,ISGPS)中DGE标准的研究中SSPPD组和PPPD组总DGE发生率和临床性DGE(包括B级和C级)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804例患者,其中SSPPD组433例,PPPD组371例.纳入所有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SSPPD组与PPPD组的DGE发生率[OR=0.33,95% CI为(0.17,0.63),P=0.000 9]、术后留置胃管时间[MD=-2.65,95% CI为(-4.49,-0.80),P=0.005]和开始进流食时间[MD=-4.13,95% CI为(-7.35,-0.91),P=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SPPD组的术后DGE发生率较低,留置胃管时间和开始进流食的时间较短;但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开始进普食时间、重新留置胃管率、胰瘘发生率、腹腔感染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后出血发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符合ISGPS DGE标准的8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SSPPD组和PPPD组患者的总DGE发生率[OR=0.31,95% CI为(0.15,0.65),P=0.002]和临床性DGE发生率[OR=0.13,95% CI为(0.05,0.40),P=0.000 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SPPD组的DGE发生率和临床性DGE均较低.结论 SSPPD术后的DGE发生率要比PPPD低,同时SSPPD术后留置胃管时间和开始进流食时间要比PPPD短,而其他方面两者未见明显差异.

  •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附12例报告)

    作者:刘忠;关风林;陈海龙;尚东;李克军;金实;王长淼;闻庆平;倪晓光;王海波

    目的探讨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的手术适应证、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特点及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方法 12例均行PPPD,消化道重建按Child法,胰肠吻合均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结果除1例术后第21天并发切口裂开、肺栓塞死亡外,其余11例均顺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4 d,随访1年,1例术后8个月死亡,余均健在.结论 PPPD是治疗胰头癌及壶腹周围癌的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术式,捆绑式胰肠吻合有望作为胰肠吻合的标准术式.

  • 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六例

    作者:周美宏;刘伦旭;智会先

    从1991年10月至2001年6月,我科经颈胸腹三切口行食管癌切除术421例,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6例(1.43%),其中功能性和机械性各3例,现报告如下.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祁付珍;郑翔翔;张平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7年1月到2001年12月五年间施行1861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的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生胸胃排空障碍27例,发生率1.45%,其中机械性胸胃排空障碍6例,功能性胸胃排空障碍21例,均发生于术后3天~12天,再次手术治疗8例;治愈26例,死亡1例.结论:鉴别胃排空障碍是由机械性还是功能性引起的尤为重要,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是鉴别两者的重要方法.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应采取保守治疗,而由机械性原因所致,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

  • 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胃排空障碍的诊治

    作者:李方洪;杨振德

    胃排空障碍是食管癌切除术后一种早期发生但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0.10%-1.31%[1],自1986年3月-2003年8月我们共施行食管癌切除术1065例,术后早期发生胃排空障碍9例,发生率0.84%,现报告如下: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及护理

    作者:陈琳;雷蓉;文红英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42例的诊治及护理措施.结果 42例并发胃排空障碍死亡5例(死亡率11%).治愈34例.结论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并发胃排空障碍与手术方式、病变部位有关,多数为功能性,少数为机械性.准确地鉴别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死亡率,缩短治愈时间.

  •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预防及处理

    作者:王建良;邱志强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对1994年2月至2004年2月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患者胃瘫发生于术后5~10天.全部经非手术治疗15~36天治愈,平均恢复时间24天.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是胃手术后的近期并发症,BillrothⅡ式吻合后易发.其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应以预防为主.确诊后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多可治愈.

  •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杨贵祥;杨静兆;吴大勇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4年至2005年收治的215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3例,发生率6%,均发生于术后3~15天.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出院,均于31天内治愈.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 食道癌及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分析

    作者:税跃平;詹福生;周飚

    食道癌,贲门癌切除,胃或胃代食管后胸胃排空障碍发生率较高,据报告发生率约为0.4%~1.3%[1,2].我院自1983年以来发生术后胸胃排空障碍患者9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对胃排空障碍的原因进行分析.

  • 上腹右胸两切口食管中下段癌切除术(Ivor Lewis)后胃排空障碍及其病因探讨

    作者:何金涛;朱江;李强

    目的:探讨食管癌Ivor Lewis 手术术后胃排空障碍的相关原因.方法:根据手术方法将1250例食管癌患者分为Ivor Lewis组和左胸手术组,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比较Ivor Lewis手术与左胸一切口手术,观察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胃肠减压量及胸腔引流量,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Ivor Lewis手术组患者中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胃肠减压量、胸腔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左胸手术组比较有增加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Ivor Lewis手术组患者中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0).结论:吻合口位置相对较高,胸胃下坠并扭转,食管裂孔太小可能是Ivor Lewis手术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

  • 采用超声引导下导丝位移法对胃排空障碍危重患者置入三腔喂养管的经验分享

    作者:陈培服;唐时元;曹钰

    目的 评估使用超声引导下导丝位移法置入三腔喂养管的效果.方法 以2016年1月8日-5月18日期间在宁波市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22例存在胃排空障碍的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采用超声引导下导丝位移法对胃排空障碍危重患者置入三腔喂养管时的评估指标,包括是否采用胃内注射温开水、导管通过幽门前手法推进次数、引导置管是否成功、引导置管时间、置管深度等.分析该方法在临床使用的优劣以及是否空腹对置管时间的影响.结果 在22例患者中,置管成功20例,成功率91%.三腔喂养管推进时,分别以1次、2次及≥3次通过幽门的例数为4例(20%)、5例(25%)、11例(55%).其中超声下可见十二指肠水平部导管影9例(45%).置管成功患者的引导置管时间为(20.35±12.93) min.其中空腹患者11例,引导置管时间(15.00±9.87) min;非空腹患者9例,引导置管时间(26.89±14.45) min,两组置管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导丝位移法在胃排空障碍的重症患者中置入三腔喂养管的成功率高.而患者空腹状态下置管,可能有助于减少操作时间.

363 条记录 16/19 页 « 12...11121314151617181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