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药学管理系统2.0的处方点评模块警示及判定用药医嘱的准确性研究
目的:分析药学管理系统处方点评模块警示及判断用药医嘱准确性,为药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医医院2015年1~3月门诊处方16268张,利用药学管理系统2.0处方点评模块进行点评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人工审核软件点评结果.结果:共抽取门诊处方16268张,1月份5907张,2月份5394张,3月份4967张,门诊处方分布10个科室,主要为专科门诊,药学管理系统2.0软件点评处的警示处方共包括1699张,占10.4%,人工审核软件点评结果、存在配伍禁忌和可能有影响的警示处方占2.06%,软件判断错误处方123张,占7.24%.结论:药学管理系统2.0处方点评能够节省人力物力,但是需要完善,需要加大点评审核力度,加强警示处方的管理,确保用药安全.
-
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前置审核系统的设计与初步应用
目的 建立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前置审核系统,提高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审核率. 方法用药医嘱前置审核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与客户/服务器(C/S)混合架构,编程采用JAVA语言,与医院信息系统及数据集成平台相连,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成功运行的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的基础上改进了审核模块,在处方合理用药审核智库中新增相关规则2万余条,实现了适应证、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的严重错误拦截,中成药适应证的适配性转译,配伍禁忌精细化,用药过敏风险审核,疼痛用药适宜性审核,以及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检验值相关的合理用药审核,形成医嘱合理用药审核智库,奠定了用药医嘱的智能审核基础.未通过智能审核的医嘱则传递给前置审核药师进行二次审核.通过比较医嘱前置审核系统上线前后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审核率以及上线后前4个月医嘱审核合格率,初步评价其应用效果. 结果 用药医嘱前置审核系统于2017年6月上线后,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审核率由上线前的42.53%(61139/143756)提高至100%(上线后前4个月医嘱生成数分别为69183、74072、99816和184184条).系统上线后的前4个月用药医嘱审核合格率分别为69.02%(47753/69183)、84.27%(62416/74072)、92.69%(92516/99816)和97.21%(179040/184184),第4个月的审核合格率与第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2548.86,P<0.001).结论 成功建立了住院患者用药医嘱前置审核系统.应用该系统可实现全部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的智能审核,有助于提升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
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
超说明书用药又称“药品说明书外用法”、“药品未注册用法”,是指药品使用的适应证、剂量、疗程、途径或人群等未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药品说明书记载范围内的用法。临床药物治疗中,超说明书用药普遍存在。在美国,有21%已批准药物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其中,在成人用药中占7.5%~40%,在儿科用药中占50%~90%[1]。一项针对欧洲5国儿科病房用药的调查发现,46%的处方中存在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的情况[2]。另一项针对英国利物浦妇女医院17695份用药医嘱的研究显示,该院孕妇用药中有84%的药品品种和75%的用药医嘱存在超说明书用药情况;58%的药品品种和55%的医嘱用药属于孕妇慎用或禁用,其中超说明书用药分别有16%的药品品种和10%的医嘱用药属于食品和药品管理局( FDA )高危药品目录中药品[3]。超说明书用药在各个治疗领域广泛存在,由此引发了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医疗责任和伦理学等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
-
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遵照医嘱、按给药方案用药以及坚持完成整个用药疗程称用药依从性.人们患病后,通过用药可以解除疾患、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在正确的诊断与治疗方案确定后,用药医嘱的执行与否也就是用药依从性的高低,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患者病情转归的关键步骤.然而患者用药依从性并不乐观,研究表明,用药不依从所占的比例更高,有的资料报道为50%,更有报道为70%.
-
利用PASS系统对我院住院用药医嘱的监测与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用药医嘱中潜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我2009年5-11月共3980例住院患者的163696务用药医嘱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有11148条,不合理用药发生率为6.81%.绝对禁止黑灯医嘱179条,主要为药物配伍禁忌(占30.73%)、药物相互作用(占22.35%)、用药剂量不合理(占18.99%)等.结论:PASS系统能有效监测医嘱中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应用PASS系统有利于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
57例住院患者单日用药分析
本文对摆药医嘱进行同步审查,提取计算机程序中神经内科、骨科共57例住院病人的单日医嘱用药情况,并应用PASS系统对用药医嘱进行相互作用分析.32例神经内科病人医嘱236条,涉及药物88种,出现频率排名首位是盐酸雷尼替丁;26例骨科病人医嘱81条,涉及药物27种,出现频率排名首位是达力新.分析结果表明药物相互作用发生数与用药品种数之间呈正相关.
-
肿瘤住院患者使用中药注射剂的相关用药分析
目的:调查我院肿瘤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规范中药注射剂在肿瘤患者中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5年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肿瘤患者病历,记录与中药注射剂相关的用药医嘱,包括药品名称、用法用量、使用时间、溶媒、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结果:我院肿瘤住院患者使用的四类中药注射剂中,使用频次高的分别是康艾、生脉、丹红和痰热清注射液。抗肿瘤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时间基本符合疗程的规定。非糖尿病肿瘤住院患者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丹红注射液溶媒的比例为91.89%,生脉注射液的比例为97.37%。中药注射剂稀释后静脉滴注浓度过高的比例为86.21%。多种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占所有中药注射剂使用病例的5.89%,记录不良反应报告15例。结论:我院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溶媒选择不当、配置药液浓度过高、过度使用辅助用药和重复用药等,需要药师干预调整,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
临床药师对我院960份住院患者病历用药医嘱点评及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状况,规范病区用药医嘱,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13年960份住院患者病历,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处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对病历用药医嘱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所抽查的960份住院患者病历中,用药合理医嘱有864份(占90%),有96份(占10%)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用药与临床诊断不符、用法与用量不合理、给药途径错误、联合用药不合理、溶媒选择不合理等方面。结论:通过对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的点评,分析和评价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可监督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
我院开展病区用药医嘱点评模式探讨
目的:探索适合我院病区用药医嘱点评的模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我院用药与临床药师水平实际情况,初步制定医嘱点评模式及干预措施,并对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月使用金额排序前十位且异常增长的药品选两种随机抽取一时间段架上病历进行点评。结果:共点评病区用药医嘱单487份,涉及药品30种,39品次,平均不合理医嘱率为30.0%,其中,不合理医嘱主要为超说明书适应证用药(54.1%),不良反应预防及监测不当(20.6%),品种选择不当(11.6%),用法用量不适宜(11.0%),超禁忌证使用(2.7%),医务科每月将不合理结果纳入医疗质量整改通知书发至各科室,要求各科室进行整改回复,各个科室将整改情况于规定时间内反馈至内网专栏。结论:该模式可有效评价不合理医嘱,丰富临床药师用药经验,借以引起临床医生警惕,减少不合理医嘱的产生。
-
临床药师对医院2014年住院用药医嘱点评分析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对2014年抽取的住院用药医嘱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分析,了解医院住院病区不合理医嘱情况,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每月随机抽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江西省九江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医嘱60份进行点评分析.结果抽取的720份病历中,其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医嘱病历192份,占总抽查病历的26.7%,主要表现在无指征用药、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当、给药浓度不合理、给药途径不合理、配伍禁忌、溶媒选择不合理等.结论 医师应重视药品说明书的了解,药师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加大药学服务力度,医师、药师相互协作,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
用药分析程序研发与应用
目的:帮助临床药师了解临床药物应用情况,对临床用药处方和医嘱进行合理性分析、总结,提出用药建议,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基于本院数据库系统和网络资源,使用Oracle创建电子药历信息数据表,以PowerBuider9.0为基本开发工具.结果:用药分析程序协助临床药师,了解临床用药情况,并进行在线点评,指导医师提高用药安全性.结论:系统采用网络化信息服务模式,具有快速、准确、自适应、可扩充的特点,适用于开展药学信息服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
基于临床大数据的儿童呼吸道感染与抗菌药物应用分析的效果研究和疾病模式分析
任何疾病的治疗都是一个科学决策过程,遵循着医学普遍规律,但更需要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专门决策,才能保证满足不同个体间的差异需求,保证每一个患者治疗的安全,这就大大增加了药物治疗决策过程的复杂。
当前的病历记录绝大部分内容是非结构化的,虽然人工评估受到主观因素影响,但是对于合理用药多指标、文字表述多样的现状情况下,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方法。大数据条件下,对临床数据中用药医嘱的分析,描述临床用药的群体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住院病历用药医嘱点评工作表的研制与应用
住院病历用药医嘱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1].2010 年5 月-2011 年12 月,我们对住院病历用药医嘱点评模式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住院病历用药医嘱点评工作表,经过将近2 年时间的应用,对不合理用药起到了有效的干预作用,医疗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用药医嘱 -
临床药师对手足口病患儿提供用药指导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常见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部分患儿可累及心脏、肺、脑等脏器,并发心肌炎、肺炎、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若救治不及时,会导致少数患儿死亡[1]。对这类患儿的治疗和用药既要注意疗效,更要注意药物易导致的不良反应,作为临床药师需要对此做些深入的研究,以促进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临床药师需参加手足口病患儿的整个药物治疗过程,从而确保临床用药的正确、合理,还需按照医生用药医嘱指导患儿用药,对用药种类繁多的患儿,需要指导用药,保证用药的正确,提高临床疗效。
-
静脉配置中心对临床用药干预体会
静脉配置中心(PIVAS)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临床医师用药医嘱,经药师审核其配方的合理性后,在百级净化条件下无菌操作,于静脉输液内添加其他注射药物,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入或锁骨下静脉穿刺滴入的药液.1 集中配置药物的工作流程医生开方→处方传递→药师审核→确认相容性→打印标签→排列输液顺序→排药→护士核对→配置→药师复核、包装→送入病区.
-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医嘱情况分析
我院于2004年9月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TVAS),目前为26个病区(包括儿科病区和成人病区)每天提供输液近3000袋.药师负责审方、安排批次、排药、核对等工作,若发现疑问,及时与病区沟通,使大部分的不合理医嘱得到纠正,有效地减少不合理用药,从而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践静脉用药集中混合调配的探索
静脉用药调配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用药医嘱,经药师审核其合理性,由经专业培训的药士或者护士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的超净工作台上对静脉用药进行集中调配,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注射的药液的工作.
-
护理管理工作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
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临床观察者,护理在合理用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要加强护理管理工作,争取获得药物的佳效应.我们通过对我院静脉用药配置中心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护理管理工作对于临床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作用[1].
-
住院病历用药医嘱点评模式的研究
住院病历用药医嘱点评(简称病历点评),是对住院医师给患者用药合理性的科学评价.卫生部在2007年5月颁布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中,制定了"处方评价表";在2010年3月颁布实施的《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制定了"处方点评工作表".明确了门诊处方点评标准,但对住院病历用药医嘱的点评还没有制定统一的、规范的、系统的标准模式.针对这一"合理用药"问题,本文探索出了切实可行的病历点评模式,能够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有效地干预,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
山西省某三甲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及改进分析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用药医嘱,经药师审核其合理性,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士或者护士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的层流工作台上对静脉用药进行集中调配,使之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注射的药液[1]。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流程为:医生开出医嘱→护士核对后录入电脑传递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审核医嘱的正确性并设定批次→打印标签→药师排药→入仓前药师核对→洁净区配置输液→出仓前药师核对→下送人员送成品至病区→护士接收核对→给药。其中任一个环节的疏忽与纰漏均可造成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