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68例
我们自1997年3月~2003年11月,先后用自拟益气养血、补肾健骨之中药方剂结合针刺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与现代医学非手术疗法对照观察,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7例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临床评估
目的探讨60岁以上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的病变特点.方法对7例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分别采用患腕关节夹板周期性制动加超短波疗法(2例)、局部用药(4例)和月骨切除术(1例)治疗.通过随访(平均2.9年),分析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变特点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60一70岁,常见于手工业工人的优势手,尺骨变化的阴性率较低,所有患者均有腕骨塌陷的影像学表现.结论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学不同于普通的月骨无菌性坏死,康复性治疗及外科处理效果好.
-
第4、5伸肌鞘管动脉桡骨瓣转移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以第4、5伸肌鞘管动脉为蒂的桡骨远端骨瓣转移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6年6月~2013年6月诊断为月骨无菌性坏死的15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X线片显示月骨不同程度囊性变、密度增高或边缘硬化.采用第4、5伸肌鞘管动脉桡骨瓣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术后10周拆除外固定架后行功能锻炼.腕关节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定,并对活动度进行评价,腕关节功能按Krimmer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腕部疼痛、无力症状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6个月随访X线片显示月骨形态正常,坏死区消失9例,明显缩小4例,部分缩小2例,桡腕关节间隙正常.腕关节疼痛程度、活动度较术前改善,腕关节功能按Krimmer评分: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达86.7%.结论 第4、5伸肌鞘管动脉桡骨瓣转移联合外固定架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效果确切,术后腕关节功能良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学和手术治疗的研究
1.目的:月骨无菌性坏死是腕关节痛的主要病症之一.因病因不清、诊断发现晚,尚无确切满意的治疗方法,而多发生病变晚期月骨的塌陷、碎裂、创伤性关节炎,导致病人手的握力低下、腕关节剧痛和功能完全丧失、致残率极高.本课题在腕关节机能解剖、月骨内微组织结构和X线影像学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阐明病因;并针对病因及病变特点,为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早、晚期治疗分别提供一种符合腕关节机能解剖和生物力学原理的新型手术方法.
-
Kienbock病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病因、诊断与治疗
Kienbock病是以腕月骨无菌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到目前为止,此病的病因、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较多的争议.早在1843年Peste就报告了腕月骨进行性骨软骨病的病例,但直到1910年,Kienbock[1]才较为系统地描述了此病的临床特点和X线表现.
-
肌腱团填塞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临床分析
目的 探析采用肌腱团填塞术方法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外科收治的月骨无菌性坏死行肌腱团填塞手术患者4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选取月骨无菌性坏死Ⅲ、Ⅳ期病例,术后观察、比较并记录x线片动态愈合进程.结果 术后6周X线摄片检查,腕骨骨性愈合29例,术后10周愈合12例,总愈合率97.61%.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效果,优30例,良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5.71%.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性(P<0.05);出院随访24-36个月,全部患者均关节活动良好、无关节疼病和掌骨后移.关节活动略受限2例,占4.76%.结论 采用肌腱团塞术治疗月骨无菌坏死Ⅲ、Ⅳ期病例能有效地缓解患者腕部疼痛症状,提高握力,保持正常腕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硅橡胶假体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病人的护理
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Kienboeck's病,为上肢常见的一种骨缺血坏死症,本病治疗较为困难.我科自1991年-1997年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硅橡胶假体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11例.通过对病人实施恰当的护理及康复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病因学分析
目的分析60岁以上月骨无菌性坏死病人的病因学特点.方法调查7例病人的患腕关节,腕关节第一次疼痛时间为发病年龄,应用Dornan标准评估临床结果.基于放射学结果确定本病的发展进程(参照Lichtman分级)、尺骨的变化及腕高比.测定血清Ca2+、P3-值和进行骨密度检查.结果本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常见于手工业工人的优势手,尺骨负向变异率低.所有病人血清Ca2+、P3-值与正常同龄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平均骨密度测量结果与同龄正常人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均有腕骨塌陷的放射学表现.结论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学不同于普通的月骨无菌性坏死病人,骨质疏松症可能为主要的诱发因素.
-
桡侧腕短伸肌腱团填塞术治疗月骨坏死远期疗效
目的 探讨使用桡侧腕短伸肌腱团填塞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我科自2004年8月至2011年8月月骨无菌性坏死住院患者46例,按照Lichtman分期标准分为Ⅲa、Ⅲb、Ⅳ期组,分别行月骨摘除桡侧腕短伸肌腱团填塞术,各组分别进行术前腕关节功能与术后远期(术后3年)腕关节功能的对比,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66个月(36~96个月).Ⅲa期组术前患腕掌屈、背伸幅度平均值分别为34.0°、30.0°,术后3年分别为42.0°、47.5.;Ⅲb期组术前患腕掌屈、背伸幅度平均值分别为34.0°、26.0°,术后3年分别为39.0.、45.0°;Ⅳ期组术前患腕掌屈、背伸幅度平均值分别为22.5°、21.5.,术后3年分别为29.5.、35.0°.Ⅲa期组术前患腕功能优良率为46.15%,术后3年为92.30%.Ⅲb期组术前患腕功能优良率为50.00%,术后3年为80.00%.Ⅳ期组术前患腕功能优良率为30.43%,术后3年为43.47%.结论 桡侧腕短伸肌腱团填塞术治疗晚期月骨无菌性坏死,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是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Ⅲ、Ⅳ期病例的较好方法.
-
腕骨摘除腱团填塞术后填塞物的组织学观察
腕骨摘除腱团填塞术广泛用于月骨无菌性坏死、第一腕掌关节炎及舟骨近端陈旧性骨折的治疗.填塞腱团取材比较广泛,包括掌长肌腱、桡侧腕屈肌腱、环指指浅屈肌腱以及阔筋膜等,其目的在于以腱团填充腕骨摘除后的空间,以阻止关节塌陷.
-
舟骨环形征在腕月骨无菌性坏死X线片分期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阐明Lichtman ⅢB期中舟骨环形征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例Lichtman Ⅲ期腕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术前X线平片,分别测量其腕高、腕高比值及桡舟角;以判断Lichtman ⅢB期腕关节是否较ⅢA期进一步塌陷及舟骨是否进一步掌屈.同时,在5侧新鲜腕关节标本上观察稳定腕舟骨的韧带的走行、起点和止点. 结果在Lichtman ⅢA期、ⅢB期,腕高和腕高比值的测量值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而桡舟角的测量值ⅢB期较ⅢA期明显增大(P < 0.05).解剖发现,舟骨近极对腕舟骨起稳定作用的3条韧带为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及舟月骨间韧带.结论舟骨环形征是舟骨旋转半脱位的X线片表现,代表舟骨的近极向背侧移位,在治疗时应注意矫正.
-
硅橡胶月骨假体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11例
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Kienboeck病,表现为月骨进行性退变,治疗以手术为主,但至后期疗效均不甚满意.我们自1991年至1996年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硅橡胶月骨假体治疗了11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诊治研究进展
腕月骨无菌性坏死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疾病,是腕部疼痛的主要病因之一,好发于15~40岁的男性体力劳动者的优势手腕,1843年由Peste所发现,1910年Kienbock详细报道了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故被称为Kienbock病.现将其诊治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带蒂腕豆骨移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11例初步观察报告
1 解剖学研究观察取上肢标本腕关节掌侧弧形切口进入,摘除月骨测量其横径及纵径.解剖尺动脉寻找尺侧发出至豌豆骨桡侧血管支,测量纪录其长度及血管蒂直径,切取豆骨及其营养支血管蒂转位至月骨定点缺损处,观察血管蒂紧张度及结扎占据空隙紧张度,据情况取部分尺侧腕屈肌及简单包绕月骨固定几针填塞月骨空隙稍紧张为止,记录肌腱切取长度.
-
月骨无菌性坏死的治疗体会
月骨无菌性坏死,也叫月骨软化症或金伯克氏病,在腕关节疾病中较为常见.作者自1993年以来,对17例不同分期的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满意疗效.
-
以背侧腕骨间弓为蒂头状骨整体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
月骨无菌性坏死,早是由Peste[1]在1843年描述,1910年Kienb(o)ck[ 2]对月骨坏死做了系统性描述,故被称为Kienb(o)ck病,是手外科临床治疗中的难题之一.因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故诊断时间较晚.我们在头状骨解剖学的基础上,设计了以背侧腕骨间弓为蒂整个头状骨向近端月骨位置移位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自2005年2月至2008年10月将此法应用于临床3例患者,术后随访评估手术效果,疗效满意.
-
西宁地区桡骨远端髓芯减压治疗月骨无菌性坏死一例并相关文献综述
月骨无菌性坏死早是由前奥地利放射学会主席Robert Kienbock于1910年报道该疾病[1].该病属于罕见疾病,发病率约万分之五[2],该病主要导致腕部疼痛和腕关节功能障碍,如果不能及时处理,终将导致腕关节塌陷和严重的腕关节炎[3].时至今日,已经过去100多年,对该病的认识仍旧不能统一,特别是在病因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上争论还比较多.我院2013年3月收治月骨无菌性坏死1例,经4年随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同时对相关文献做一综述.
-
掌背侧联合入路行月骨摘除肌腱填塞术治疗月骨坏死
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们采用掌背侧联合入路月骨摘除后游离肌腱填塞术的方法治疗10例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其中7例经过6~50个月随访,腕关节活动障碍、疼痛明显改善,术后腕关节骨性关节炎发病率明显降低,疗效满意,现分析报道如下.
-
人工月骨置换术4例报告
月骨无菌性坏死又称Kienbock病,较为少见,多有外伤史,治疗较困难.
-
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治疗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NT-STTAC)治疗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例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3例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入院后均使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行舟骨、大小多角骨局限性腕骨融合术(scapho-trapezio-trapezoeid arthrodesis,STT 融合术).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术后患手握力、腕关节活动范围、腕关节疼痛程度、腕关节X线检查.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评估腕关节疼痛程度;采用Krimmer腕关节评分表对腕关节总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平均握力为(32.49±6.21)Kg,恢复至健侧的80.8%;术后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到健侧的53%以上;X线检查未见骨不连病例;无伤口感染病例.VAS评分腕关节疼痛值休息状态下:术前为(4.46±1.27)分、术后为(1.31±0.95)分;负重状态下:术前为(7.00±1.41)分、术后为(2.62±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rimmer腕关节评分值为79分.术后优良率为84.6%.结论 应用镍钛记忆合金舟大小融合器进行舟大小融合术能保存大部分腕关节功能,是治疗慢性、静态性舟骨旋转性半脱位和月骨无菌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