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复合造模法模型评价

    作者:任金刚;杨洋;瞿先侯;尹璐;杨敏;严宁娟;刘涛;魏玮

    目的 评价慢性萎缩性胃炎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复合造模法的稳定性及对动物肝脏的影响.方法 60只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及造模1组、造模2组各26只.造模1组用MNNG复合高盐热淀粉糊法、造模2组采用MNNG复合乙醇灌胃法制备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模型,正常组正常饲养.造模时间28周.造模后比较造模1组、造模2组大鼠胃黏膜病理程度,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肝脏病理改变. 结果 造模1组大鼠24周出现腺体异型增生,26周出现灶性肠化生.造模2组大鼠26周出现个别腺体异型增生,28周出现灶性肠化生.模型1组死亡率为26.9%,模型2组为15.4%.造模后造模1组、造模2组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造模1组、造模2组血清PG Ⅰ、PGⅠ/PGⅡ降低(P<0.05).28周造模1组及造模2组大鼠肝脏细胞均出现水样变性.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MNNG复合造模法造模时间较长,模型死亡率较高,并且对大鼠肝脏组织有一定影响.

  • 亚硒酸钠对实验性胃癌形成的作用及对P53和P16表达的影响

    作者:苏衍萍;唐军民;唐岩;高慧英

    目的探讨亚硒酸钠对实验性胃癌形成的作用及对p53和p16表达的影响.方法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20mg/kg)给大鼠灌胃,每天1次,连续10 d,以诱导大鼠胃癌形成.观察到实验的第43d,用HE染色病理诊断和AB-PAS方法探讨了硒在MNNG诱导Wistar大鼠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了在此过程中p53和p16蛋白的表达及其变化,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定性、定位、图像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饮水中加入2 mg/L和4 mg/L的亚硒酸钠加重胃黏膜的糜烂、出血,促进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P<0.05),在MNNG诱癌过程中发生了浆膜下平滑肌瘤,亚硒酸钠可以增加平滑肌瘤的发生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53阳性产物定位在胞核和胞质,主要在胞质;实验对照组、低硒组、高硒组的p53蛋白染色的平均光密度(M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p16蛋白阳性产物表达在大鼠胃腺和胃上皮细胞核内;实验对照组、低硒组、高硒组的MA值比正常对照组略有升高(P>0.05).结论在MNNG所致胃癌的过程中,饮水中加入2 mg/L,4 mg/L亚硒酸钠可以促进胃黏膜的糜烂、出血、肠上皮化生,提示亚硒酸钠并不能降低大鼠胃癌的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抑癌基因p53的突变与p16的异常表达有关.

  •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诱发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浓度探讨

    作者:马林;李素荷;王坤;刘嘉杰;陈奇钰;苗方

    目的:探索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诱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模型的佳浓度.方法:60只SPF级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进行为期26周的试验造模.大鼠被施以不同浓度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溶液自由饮用,分别为80μg/mL组、100 μg/mL组、120μg/mL组,同时配合饮食饥饱失常进行造模.于实验第8周开始,每组随机抽取2只大鼠送检,对其胃黏膜进行光镜检测,检测是否成模,模型复制成功即停止检测,但是继续按原浓度及饲养方式喂养余下大鼠.同时记录大鼠外在体征,质量、饮水、进食量,大鼠死亡情况.结果:80μg/mL组大鼠经过为期26周的喂养未成功复制慢性胃炎模型,100μg/mL组大鼠于第22周成功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120μg/mL组大鼠于第17周成功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剂量越高组大鼠组表现出体重偏轻,皮毛散乱,黯淡发黄,蜷缩少动喜扎堆,舌质暗淡等表征.结论:欲在有效的时间内建立安全而稳定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的佳浓度建议介于100 ~ 120μg/mL之间.

  • 低浓度MNNG诱发FL细胞应答反应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金静华;高志华;杨军;余应年

    目的:研究低浓度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对人羊膜FL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以助于阐明环境致癌物引起细胞早期应答反应的分子机制.方法:FL细胞分别用MNNG和DMSO(溶剂对照)处理后,提取细胞总蛋白,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组成分,银染染色后用相应的分析软件分析数字化的凝胶图像,找出在MNNG处理后表达有差异的蛋白斑点,用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鉴定.结果:在MNNG处理后有60多个蛋白斑点出现质和量的变化,其中18个蛋白斑点只能在MNNG处理的细胞中检测到,13个蛋白斑点则在MNNG处理后消失;同时检测到30个蛋白斑点在表达量上有显著变化,其中16个点表达升高,14个点则表达降低.通过数据库的检索,初步的鉴定了一批结构和功能各异的蛋白.结论:在低浓度烷化剂攻击后,FL细胞中的蛋白表达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POLH基因反义阻断细胞系的建立及POLH在MNNG引起的非定标性突变中的作用

    作者:罗月球;杨军;余应年

    目的:通过建立POLΗ反义阻断细胞系FL-POLΗ-,研究POLΗ的功能.方法:将POLΗ基因的1473~2131片段反向克隆到哺乳动物细胞表达载体pMAMneo-amp-中,将重组表达质粒转染FL细胞,G418筛选,获得POLΗ基因被表达阻断的哺乳动物细胞系FL-POLΗ-.采用穿梭质粒pZ189介导的突变实验,观察在POLΗ基因表达被阻断细胞系中进行复制时的自发突变频率和MNNG引起的诱发突变频率.结果:成功建立细胞系FL-POLΗ-.穿梭质粒pZ189在FL-POLΗ-细胞中复制后,其SupF tRNA基因的自发突变频率为13.5×10-4,而对照细胞FL和FL-M分别为4.9×10-4和3.7×10-4 .同时,质粒在接触过MNNG的FL-POLΗ-细胞中复制,其SupF tRNA基因的非定标性突变频率不发生.结论:POLΗ在维持哺乳类细胞的遗传稳定性中起重要作用,且参与哺乳动物细胞中MNNG引起的非定标性突变.

  • 低浓度MNNG诱发非DNA损伤依赖的细胞信号通路

    作者:王政;王谷亮;杨军;高志华;余应年

    目的:研究基因组DNA损伤与细胞信号通路激活的关系以及低浓度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对细胞膜表面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来检测蛋白激酶A(PKA)的活性,不连续梯度密度离心法完成细胞脱核,以及免疫荧光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受体聚集情况.结果:0.2 μmol/L MNNG能在脱核细胞中引起PKA活性升高2.3倍,并可在5 min内引起vero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受体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受体的聚集;在脱核细胞中,表面受体聚集现象与在完整细胞中一样.结论:低浓度MNNG对PKA的激活和诱导细胞表面受体聚集均不依赖于基因组DNA的损伤,表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起源可能位于细胞膜或者细胞质中.

  • 人REV3基因启动子区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对MNNG的反应

    作者:朱峰;杨军;徐方;余应年

    目的:了解人REV3基因对化学致癌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转录上调的机制.方法:根据BLAST序列比对、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结合部位预测软件,对人REV3基因促进子区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巢式PCR技术克隆了人REV3基因启动子区;用瞬时转染二重荧光素酶报道基因系统检测人REV3启动子对化学致癌物MNNG的反应.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人REV3基因启动子区位于6号染色体PAC克隆RP3-415N12,假设的启动子区有启动子序列、富含CpG岛和包括AP-1/c-Jun/c-Fos、AP-2、STAT、CREBP和NF-κB等的转录因子识别部位.将启动子区2 582 bp的片段插入荧光素酶报道基因载体pGL3-Basic中,构建了重组体质粒pGL3-2582.瞬时转染检测显示,该假设的启动子区确有启动子功能,对MNNG发生反应.结论:成功地克隆了人REV3基因启动子区,并证明其对MNNG发生反应.提示当细胞处于基因毒应激状态下可在转录水平调节REV3基因.

  • 化学诱变剂诱发基因非定标性突变的分子机理研究

    作者:余应年;杨军

    应用将突变靶基因与哺乳细胞基因组DNA相分离的实验体系,证明化学诱变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诱发的基因突变可发生在损伤碱基以外的正常序列中(非定标性突变),并有突变谱特征和突变好发的序列特异性.它的发生在于化学诱变剂诱发的基因表达改变.应用mRNA差异显示和反义核酸技术分离到2个基因表达序列标识,阻断其相关基因表达,可分别促进和抑制化学诱变剂诱发的非定标性突变.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有60多个蛋白质斑点在MNNG处理后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肽质指纹图对其中大部分蛋白作了鉴定,发现了很多新的参与应答的蛋白质.用体外DNA复制技术证明,其发生基础是化学诱变剂引发细胞DNA复制保真度的下降,而细胞错配修复功能未发现异常,但DNA聚合酶酶谱发生改变.用反义核酸技术,证明POL ζ、POL κ和POL η可能参与非定标性突变形成.其发生可因细胞应激信号通路激活剂所促进,在化学诱变剂作用后有蛋白磷酸化谱和蛋白酪氨酸残基磷酸化谱的改变以及应激激活蛋白激酶的激活,提示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参与了非定标性突变的发生.研究还证明调节POL β表达的cAMP-PKA-CREB通路在MNNG处理后激活;MNNG还可诱发细胞表面受体的聚簇,但其发生并不依赖于MNNG对基因组DNA 的损伤作用.提出了哺乳细胞非定标性突变形成分子机制的工作假说.

  • 胃上皮细胞经亚硝基化合物MNNG短时刺激后细胞形态、功能特性的变化

    作者:蔡洁;王梅

    目的 观察胃上皮细胞GES-1经亚硝基化合物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短时间刺激后细胞所发生形态和功能特性的变化.方法 将MNNG刺激GES-1细胞0、4、8、12 h后,应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穿膜细胞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结果 GES-1细胞随着MNNG刺激时间延长,细胞边缘变得不清晰,细胞变细长、变大.GES-1细胞经MNNG刺激0、4、8、12 h时,其细胞克隆数分别为(82.00±1.16)、(89.67±3.28)、(81.33±1.76)、(85.67±1.45)个,各时点GES-1细胞克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穿膜细胞数分别为(83.00±2.89)、(149.00±5.20)、(265.70±6.06)、(491.00±8.74)个,刺激时间越长穿膜细胞数越多(P均<0.05);随着MNNG刺激时间延长,GES-1细胞E-cadherin表达逐渐降低而N-cadherin表达逐渐升高(P均<0.05).结论 以亚硝基化合物MNNG短时刺激能使胃上皮细胞的形态和迁移能力发生一定变化,并且促使胃上皮细胞发生EMT.

  • 单独高胃泌素血症及其与MNNG合用时对大鼠胃黏膜的影响

    作者:李雨文;周丽雅;林三仁;金珠;邓凯

    目的 探讨胃泌素及其与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合用时对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共24只,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6只):自由饮用纯净水;胃泌素组(G组,6只):连续每天皮下注射胃泌素300 μg/kg共90 d;MNNG组(M组,6只):饮用含MNNG 100 μg/ml的自来水;胃泌素与MNNG合用组(M+G组,6只):饮用含MNNG 100 μg/ml的自来水,同时连续注射胃泌素每天300 μg/kg共90 d.第90天取材,比较各组胃的组织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bcl-2(即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和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在不同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4个组动物胃黏膜层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964.70±170.5) μm及M+G组(817.68±109.5) μm与A组(785.43±98.3) μm和M组(713.50±92.3) μm相比,胃黏膜层增加.G组、M组及M+G组ki-67及bcl-2的表达量均增加,且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泌素能促进胃黏膜生长增厚且增加ki-67及bcl-2的表达量,提示单独高胃泌素血症有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及抑制细胞凋亡而终导致肿瘤的形成.

  • MNNG诱导胃癌前病变模型的探讨

    作者:周晶;黄柳向;喻斌;伍玉南;李小鹏;胡莉;匡秀青;李玲

    近年胃癌发病率升高使人们对胃癌前病变研究更为关注.目前胃癌前病变模型的建立主要包括[1]生物造模、化学诱变剂造模、免疫损伤造模及反复胃黏膜理化刺激造模法,但以化学诱变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为主的造模方法更为常用.现结合其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部分问题,进行探讨.

  •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胃癌前病变大鼠造模联合因素的探讨

    作者:魏玥;杨晋翔;李志钢;孟捷;韩海啸;彭继升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是目前使用广泛的胃癌癌前病变(PLGC)大鼠模型的造模用药,但造模时间过长.多种因素联合造模可缩短造模时间,促进造模效果.国内外文献中,除MNNG外,还有其他多种理化造模因素可供选用,是否适合与MNNG联合造模,笔者探讨如下.

  •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对哈萨克族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尹东;黄思语;邓彦超;陈艳

    目的 探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对哈萨克族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及N-亚硝胺类化合物致癌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哈萨克族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NNG (0,0.75,1.5 and 3μg/ml)培养液中,0μg/ml MNNG为对照组.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MNNG对哈萨克族食管正常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NNG对细胞周期的影响、Annexin Ⅴ-FITC/PI双染法检测MNNG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暴露于不同浓度的MNNG 24 h后,四组哈萨克族食管正常上皮细胞抑制率分别为0、12.880%、28.414%、44.401%,后三组与对照组0 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和G2/M期,细胞比值分别为(26.000±1.808)%、(29.867±3.769)%、(37.833±3.782)%、(47.100±2.427)%和(10.867±1.747)%、(16.133±1.498)%、(18.533±1.115)%、(14.267±1.84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率分别为(0.533±0.252)%、(1.767±0.252)%、(11.033±2.173)%、(26.767±1.95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NNG抑制哈萨克族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及诱导细胞凋亡.

  • 亚硝基胍复制胃癌癌前病变大鼠模型的研究概况

    作者:陈晓东;潘华峰;蔡甜甜;赵自明;赵金媛;林钟宇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是一种化学诱变剂及致癌剂,人类在长期摄入MNNG后易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许多学者将MNNG作为诱发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动物模型造模制剂,以制备出符合实验要求的PLGC动物模型.本文通过搜索近年来使用MNNG复制PLGC动物模型的相关研究,根据使用MNNG造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造模方式分类,比较构建PLGC大鼠模型的多种方法,探寻更为简单易行的PLGC动物模型造模方式,为深入开展该病的相关研究提供更符合科研与临床实际要求的模型支撑.

  • MNNG诱导TERC基因沉默的16HBE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的建立

    作者:朱俊峰;黄小荣;冯宇鹏;周俊宜

    目的:建立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诱导的人端粒酶RNA组分(telomerase RNA component,TERC)缺陷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恶性转化细胞模型.方法:将靶向TERC基因的shRNA干扰质粒载体转染16HBE细胞,G418抗性克隆筛选得到稳定转染的16HBE-1细胞,RT-PCR检测16HBE-1细胞TERC mRNA的干扰效率;用1 mg/L MNNG对16HBE-1细胞进行隔代染毒,每次染毒1 h;直到染毒27次转化灶的出现.分离扩增转化灶细胞并命名为16HBE-T,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鉴定细胞的转化程度.结果:从转化灶分离培养的细胞能在软琼脂中生长,且转化细胞能在裸鼠体内成瘤,HE染色后光镜下显示为鳞癌.结论:成功建立MNNG诱导的TERC基因缺陷的16HBE细胞恶性转化模型.

  • 仁青常觉治疗MNNG致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魏盛;朱德豪;张克升;薛玲

    目的:研究仁青常觉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致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自由饮用8周170 mg·L-1 MNNG水溶液制备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胃复春组),仁青常觉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模型组外分别灌胃给予相应浓度药物进行治疗,连续给药8周。另取8只正常大鼠设为空白对照组。于末次给药后麻醉解剖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并测定胃游离黏液量、pH值及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仁青常觉各剂量组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清中TNF-α、NO、MDA水平及胃游离黏液pH值显著降低,胃游离黏液量显著增多(P<0.05, P<0.01)。结论仁青常觉能有效治疗MNNG所致GAG,增加胃游离黏液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TNF-α、MDA、NO水平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