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125Ⅰ粒子植入在直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
将125Ⅰ粒子通过手术或微创方式植入患者病变体内或瘤区,实现对病变组织的低剂量、持续性、长时间的放射治疗,可达到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的目的.自2003年12月~2004年8月,我院有直结肠癌患者81例,男49例,女32例,平均年龄为61.3岁(32~81岁);其中直肠癌53例,升结肠癌7例,乙状结肠癌10例,横结肠癌2例,盲肠和降结肠癌各2例,直肠癌术后复发3例,大肠多原发癌2例接受125Ⅰ粒子植入治疗.
-
颅脑血吸虫病误诊1例
患者,男56岁,已婚,农民,住院号:140414.因腹胀、腹泻,大便带血6个月来本院就诊.经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癌和血吸虫虫卵侵润病灶.于1999年7月12日入院,当月15日行结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结肠中分化腺癌,癌肿侵犯结肠全层,肠系膜淋巴结转移(1/5),结肠标本中见血吸虫虫卵18枚.术后4 d患者突发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发生昏迷.
-
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1例结肠癌根治术+胃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
目的 研究应用罗伊适应模式护理结肠癌根治术+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效果.方法 对1例结肠癌根治术+胃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应用罗伊适应模式的6个步骤进行护理,即一级评估、二级评估、诊断、制定目标、措施和评价.结果 护士通过降低护理对象受到的刺激强度或频率,扩大护理对象的适应范围,促进适应性反应,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应用罗伊适应模式能够引导护士对降结肠癌术后患者实施全面的健康评估及建立护理计划.
-
双侧转移性附睾癌一例报告
双侧转移性附睾癌罕见,我们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75岁.因左侧阴囊内隐痛、肿胀、不适1个月,右侧阴囊内隐痛、不适1周于2003年9月2日入院.既往有痛风病史30年余,高血压病史10年余,半年前曾行降结肠癌根治手术.
-
降结肠癌精索转移一例
患者男,66岁。2008年2月因“大便次数增多3年,反复便中带血1年”入院,肠镜提示“(距肛门45 cm)降结肠肿物”。术前检查未见肿瘤转移,行“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见降结肠近脾曲处肿块,约7 cm×8 cm大小,侵出浆膜,侵犯邻近空肠和横结肠,周围系膜可及多枚肿大淋巴结。
-
大肠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严重并发症的诊治
本院于1995~1997年共行大肠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PTAC) 46例,出现了多例包括肠坏死在内的严重并发症,现总结如下. 资料和方法 1.资料:46例大肠癌患者分成两组,即根治性切除组(A组)及肿瘤无法根治的肠造瘘组(B组).A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51.5岁,直肠癌29例与结肠癌5例(Dukes A~C2期);B组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9.8岁,均为Dukes D期,直肠癌10例,升结肠癌及降结肠癌各1例. 2.方法:两组PTAC均采用Seldinger法,经皮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动脉插管,右半结肠行肠系膜上动脉插管,左半结肠及直肠上段癌行肠系膜下动脉插管,直肠中下段癌行髂内动脉插管.肿瘤供血动脉插管成功后,缓慢注入化疗药物:5-Fu 1.0g,顺铂50mg,表阿霉素50mg,动脉化疗2周手术.
-
Marlex网片修补多次复发的巨大腹壁切口疝一例报告
患者,女性,75岁.因降结肠癌于1997年4月在某医院行左半结肠切除术.术后半年于切口在左下缘出现一可复性肿物,诊断为疝并行疝环缝合修补术.
-
降结肠癌脾转移1例报告
肿瘤转移对于患者预后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探索肿瘤转移规律在临床实践中有重要的意义.脾脏不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器官,尤其是癌的转移率更低[1].
-
结肠癌术后并Wernicke脑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Wernicke脑病(Wernicke encephalopathy,WE),于1881年由Carl Wernicke首先发现,是一种维生素B1(硫胺)缺乏引起的代谢异常性脑病,俗称"脑型脚气病".发病年龄多为30~70岁.男性多于女性.一旦漏诊、误诊,将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生命危险,病死率达50%以上.1 病例介绍患者,女,48岁,主因"腹痛腹胀偶伴腹泻呕吐一周"于2008年1月22入住本院胃肠外科.结肠钡灌示:降结肠远端狭窄伴不全性肠梗阻.结肠镜示:降结肠癌(中分化腺癌)并梗阻.遂以降结肠癌并不全性梗阻收入院.入院时神志清楚,精神稍萎靡,生命体征平稳.查体:心肺无明显异常,腹明显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左下腹压痛,未及反跳痛及肌紧张,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较活跃,偶及过气水声.与体检无异常.
-
肿瘤性肠梗阻临床诊治体会
1.临床资料近年来我院经手术治疗因肿瘤引起的肠梗阻60例,发生在结肠的52例,其中盲肠癌13例,升结肠癌6例,肝曲结肠癌12例,横结肠癌5例,脾区结肠癌2例,降结肠癌4例,乙状结肠癌10例,发生在小肠的6例,病理诊断嗜酸性肉芽肿、平滑肌瘤、脂肪血管瘤,乳头状腺瘤,网织细胞肉瘤,恶性肿瘤各1例.
-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误诊分析
1病例资料例1女性,68岁.因降结肠癌于1997年6月7日行左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后13d,出现腹胀并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但腹痛及腹部压痛不明显,X线腹部平片示肠腔扩张,中腹部有一中液平.
-
腹腔镜辅助下直降结肠癌根治术(附12例报告)
治疗直、降结肠癌以行根治性切除手术为主,腹腔镜辅助下直、降结肠癌根治术时日尚短,关于适应症尚无一致意见,手术技巧等今后要解决的问题也较多.我们利用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的优点,于2004年1月至今,我院施行腹腔镜辅助下直、降结肠癌根治术12例,现报道如下.
-
68例高龄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由于高龄患者各种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术后将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应引起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将我们多年来护理经验和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70~80岁52例,80岁以上16例.肿瘤部位:直肠癌42例、其中下段22例、中段12例、上段8例;结肠癌26例,其中降结肠癌12例、升结肠癌9例、横结肠癌5例.手术切除术90%,伴发病为8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8%,无1例手术死亡,均痊愈出院.
-
充分结肠减压行结肠Ⅰ期吻合6例体会
我科从1998~1999年共收治结肠癌、结肠梗阻患者6例,术前行钡剂灌肠,肠镜诊断降结肠癌,结肠闭瓣性梗阻,急诊行手术探查。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45~7 2岁。1 手术方法 全麻后,行左侧经腹直肌切口入腹,术中可见结肠近端高度膨胀,直径约8~10cm远端肠管空虚。6例中,4例结肠脾曲癌,2例乙状结肠癌。常规游离左半结肠,结肠系膜双重结扎,然后距肿瘤远端5cm切断结肠,断端肠管用肠钳钳闭。如果切除段结肠较长,可将近端肠管中粪便减压至切除段结肠,可减少术区污染。如果切除段结肠容纳不下,可行肠外减压,膨胀的近端肠管中一般约1500~2000ml稀便,有的是稀便和气体混合。减压时一定要使近端结肠内的稀便全部吸出,使结肠处于完全空虚状态,减压时,盲肠和升结肠内的粪便吸出可能有困难,此时一定要耐心,用手反复推挤结肠,一定要将结肠内减压干净,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此时,切除结肠肿瘤,可见结肠断端的近、远端粗细均等,仔细检查结肠的周边动脉血运是否良好,在无张力条件下行结肠端端吻合。
-
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I期切除吻合17例临床分析
笔者近几年来,对梗阻性左半结肠癌行术中结肠灌洗,Ⅰ期根治性切除肿瘤,结肠直肠端端吻合术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40~70岁,其中大于50岁10例,平均年龄55岁,术前诊断左半结肠癌并肠梗阻10例,7例以肠梗阻行急诊剖腹探查.术后诊断:降结肠癌8例,乙状结肠癌7例,直乙交界处癌2例.
-
盲肠癌42例临床分析
盲肠癌并不少见.据统计,国外发病率占全部结肠癌的4.2~21.5%,国内为5~13%,居第三位,仅次于直肠乙状结肠癌和降结肠癌.而误诊率相对较高,推究其原因,一是解剖上的特点,不易发现早期病变;二是鉴别上有困难,不易确定病变性质.
-
遗传性息肉病并恶变2例报告
例1,女,39岁,长期腹泻,偶有腹疼,按普通肠炎治疗,时好时坏.1991年春,出现大便带鲜血,黏液,误诊为痔疮治疗半年,疗效差,继而便血量逐渐增加,腹疼加重,行气钡双对比灌肠检查,发现乙状结肠,降,横,升结肠可见散在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息肉状隆起,直径数毫米到2cm不等,黏膜皱襞紊乱,几乎无正常黏膜背景,并于降结肠中段见腔内充盈缺损及龛影,局部管腔狭窄,壁僵硬.X线诊断:①降结肠癌;②结肠多发息肉病.经手术,病理报告为结肠多发性息肉病并癌变.2年后脑、肺、腰椎广泛转移而死亡.
-
82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
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们对8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了结肠镜检查.现将检查结果如下分析.临床资料:82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男50例、女32例,年龄35~70岁.直肠癌43例,乙状结肠癌12例,降结肠癌6例,横结肠癌17例,升结肠2例,回盲部癌2例.术后2 a内每半年做一次结肠镜检查,2 a以后1次/a,5 a后每2 a复查1次,如有症状随时检查.采用日本奥林巴斯CF-V70型电子结肠镜,每例患者尽量进镜至回盲部.均行活检病理检查.
-
急性阑尾炎合并降结肠癌漏诊一例报道
病人:男性,25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4d”入院,入院前因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后逐渐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伴恶心、呕吐、发热,既往无特殊病史.体检:T 37.3℃,P90次/min,R 20次/min,BP 120/70 mm Hg,腹部稍膨隆,腹肌稍紧张,右下腹压痛(+),反跳痛(+).血常规:WBC 17.1×109/L,N0.85.腹部X线示:中腹部多个小液气平.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阑尾化脓穿孔,盆腔及右下腹大量脓性渗液,予阑尾切除并腹腔清洗引流,术后出现伤口感染,腹部不全性肠梗阻,予以对症支持处理,不全性肠梗阻始终不能缓解.2个月后予以钡剂灌肠提示:降结肠狭窄,不排除占位性病变.再次予以剖腹探查术,发现降结肠肿瘤并肠梗阻,行左半结肠切除、肠减压、横结肠造瘘术.术后病理检查示:中分化腺癌.术后恢复良好,半个月后出院.
-
一例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第四次手术
患者,男,43岁,因左下腹隐痛不适半月余入院。体格检查中发现患者左上腹、右上腹、下腹分别见3条各15 cm 左右陈旧性手术瘢痕,左下腹轻微压痛,直肠指检未及异常。肠镜检查中发现距肛缘70 cm 处见一扁平隆起隆起,大小约1.8 cm ×2.0 cm,弹性差,质地稍硬,接触易出血。距肛缘55 cm 有2枚息肉样隆起,大小约0.5 cm ×0.6 cm 及0.3 cm ×0.3 cm,表面呈乳头状。病理示:(距肛缘70 cm)可见呈不规则腺管状分布的癌组织,浸润性生长。(距肛缘55 cm)息肉。CT 全腹部增发现直肠上段管壁增厚,大径8 mm,明显强化,近端结肠扩张,无腹水。直肠上段管壁增厚。患者15年前行降结肠癌手术,14年前行升结肠癌手术,5年前行乙状结肠癌手术,术后均行正规化疗。有明显家族史:患者弟弟、姨、舅舅、外公、表弟、表妹有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病史,其母亲仅诉有子宫肌瘤病史。患者生活习惯不佳,第一次发病前饮酒200 ml/d,术后未戒酒;吸烟二十余年1~5支/天,第一次术后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