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高剂量HBeAg引起e系统双阳模式
乙肝标志物检测中出现e系统双阳模式(即在同一份HBV感染者血清中同时检出HBeAg和HBeAb的现象)的机制,一直缺乏基于实验依据的定论.作者研究发现,高浓度钩状效应是引起e系统双阳模式的根本原因,而不是HBeAg的血清转换.
-
胶体金试纸检测尿HCG的钩状效应及对策
胶体金免疫结合试验是在酶免疫结合试验的基础上的一种固相标记免疫分析技术,其特点是单份测定、操作简单(一步操作)、快速、准确性高和重复性好,除商品试剂外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几分钟即可用肉眼观察结果,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妊娠妇女与滋养层细胞肿瘤患者HCG的检测.
-
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识别免疫比浊分析中的钩状效应
目的探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识别钩状效应的方法.方法以IgG为检测对象,在HITACHI-7170A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抗原抗体反应10分钟,利用定时监测-时间反应进程曲线,分析其变化特征,选择钩状效应的识别参数.结果以反应时间(读点)20点的反应完成率(ABS20/ABS34)>0.90为限额参数,可自动识别钩状效应.结论?免疫比浊测定分析中的钩状效应,可通过正确的参数设置自动识别.时间反应进程曲线是识别钩状效应的基础,反应率是识别钩状效应的有效方法.
-
乙肝五项检测中易引起临床误诊的钩状效应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五项标志物(俗称两对半)的检测是乙肝患者必做的检验项目。医院检验科通过颜色深浅用肉眼或用酶标仪读数来得出结果,但这些结果并不一定总结表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甚至有时会导致临床医生误诊。1 在临床中可见到以下几种类型的检验结果 见表1。
-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一步法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
卫生部下发的<血站管理办法(暂行)>中规定,对献血者血液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的质量标准是"HBV表面抗原(HBsAg)酶免疫吸附法(ELISA):阴性",但未要求用一步法还是二步法检测.目前,国内检测HBsAg绝大多数采用ELISA中的双抗体夹心双位点一步法.用该方法检测HBsAg,当标本中的HBsAg浓度过高时,会因钩状效应(Hook)现象出现假阴性,而造成漏检,增加输血传播HBV的风险度,严重威胁输血安全.HBVe抗原(HBeAg)和HBV核心抗体(HBcAb)两项阳性时,大多数HBsAg都为阳性,但HBsAg阴性也可能存在漏检问题.为此,我们将对HBeAg和HBcAb两项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不同比例稀释后,再用一步法和二步法进行分别检测及比较,以探讨一步法试剂的HOOK在HBsAg检测的漏检情况和二步法的临床应用意义及价值.
-
胶体金法检测妇科肿瘤患者高浓度HCG所致钩状效应的解决方案
钩状效应是影响定性和定免疫学检测准确性的一种现象,常导致检测结果呈假低值和假阴性的错误[1-2].高浓度HCG由于钩状效应易使定量检测结果偏低.我们发现3例滋养层细胞疾病患者的HCG浓度超过200 000 U/L,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时结果严重偏低,现报告如下.
-
高值钩状效应引起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2抗体初筛试验假阴性一例
患者男,53岁.2个月前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乏力,伴头痛,当地诊断感冒,青霉素等治疗,仍发热,乏力加剧,体重下降.1个月前,于当地中医院住院,经查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初筛试验阳性,经广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HIV-1型抗体阳性,给予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于2003年5月入我院.患者曾患淋病,后治愈.查体:体温37.5℃,脉搏7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70mm Hg,心率110次/min.神智清醒,慢性消耗病容,全身皮肤巩膜中度黄染,颌下、腋下、腹股沟等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
-
如何正确认识HBeAg和抗-HBe同时阳性
编辑同志:阅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8年第31卷第1期专家答疑栏目中毛远丽教授撰写的"为何在临床工作中会遇见同一份标本的对应抗原、抗体同时阳性,如何解释?"一文~[1],文中毛远丽将HBeAg和抗-HBe同时阳性仅归于检测敏感度的提高,笔者认为此说法是不全面的.被检测血清中存在高浓度的HBeAg,其浓度范围处于剂量-反应曲线的下降区域,此时可检出HBeAg.同时平行的竞争法ELISA检测抗-HBe的试验中,由于混入了含有高浓度HBeAg的中和试剂,混合样本中的HBeAg总剂量就可接近或超过高剂量钩状效应的临界浓度,出现反应信号降低或无反应信号.
-
关于《如何正确认识HBeAg和抗-HBe同时阳性》的答复
编辑同志:张晓宁读者就2008年第1期专家答疑栏目"为何在临床工作中会遇到同一份标本的对应抗原、抗体同时阳性,如何解释?"一文中关于HBeAg和抗-HBe同时阳性的解释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现就来信中所提出的观点进行探讨.关于读者提到的第一点,即高剂量HBeAg因钩状效应有可能导致抗-HBe假阳性的解释是合理的,但是关于宿主免疫反应激活过程以及突变或抗病毒治疗造成HBeAg和抗-HBe同时阳性的解释十分牵强.宿主免疫反应激活过程机制与测定HBeAg和抗-HBe结果同时阳性没有关联性,而G1896A或A1762T/G1764A的位点突变主要是造成HBeAg的低表达或不表达,也不是引起HBeAg和抗-HBe结果同时阳性的主要原因.
-
ELISA法检测HBsAb产生钩状效应2例临床分析
ELISA检测抗原抗体因其成本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被实验室广泛应用。由于目前多采用一步法检测,当血清中抗原抗体浓度过高时可能会产生钩状效应(HOOK效应),而引起假阴性[1-14]。在采用一步法检测时,钩状效应很难被发现。对此效应的报道主要集中在HBsAg的检测。本课题组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两例体检者,应用ELISA一步法检测结果均提示HBsAb阴性,但被检测对象均对结果表示异议,自述3个月前曾检测HBsAb为弱阳性,并于当时分别注射过10μg乙肝疫苗。后经倍比稀释[15]用ELISA一步法检测,确认其HBsAb为阳性,现报告如下。
-
因钩状效应导致HIV抗体检测假阴性1例
钩状效应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一步夹心法中因被检样品中抗原或抗体浓度过高,而不形成夹心复合物,从而导致测定结果低于实际含量或假阴性的情况.现将用一步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出现钩状效应导致假阴性的情况报告如下.
-
关键词:
-
关键词:
-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一步法试剂的钩状效应分析
目的:探讨一步法试剂的钩状效应(HOOK)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的漏检情况和二步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两项阳性,而HB8Ag阴性的血清标本进行不同比例稀释,分别用一步法和二步法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在10份HBeAg和HBcAb两项阳性的血清样品中,二步法检测8份HBsAg阳性,而一步法在不同稀释度时,则检出不同的结果.结论:用一步法检测会因HOOK出现假阴性导致漏检,建议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用二步法替代一步法.
关键词: 双抗体夹心双位点一步法 钩状效应 二步法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
酶联免疫一步法试剂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钩状效应及其对策
目前,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酶联免疫一步法试剂因其操作省时简便而在医院和血站系统得到广泛使用,尤其在大批体检时.
-
免疫浊度分析中钩状效应防范的讨论
在免疫浊度分析中,抗原、抗体形成的沉淀量起初随着样本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样本浓度过高时,沉淀量随着样本浓度的增加反而减少,使反映信号弱化,信号-剂量(浓度)曲线呈钩状现象,而仪器是据沉淀量蝉翼的浊度计算结果的,因此当样本浓度过高,测出的结果必然不准确.为此,我们以ApoAl为例,通过对仪器试剂测量范围极限值上限和仪器自动稀释重做功能进行设置,探讨免疫浊度分析中钩状效应的防范.
-
血清HBeAg单纯阳性36例结果分析
病毒性乙型肝炎(Hepatitis B,HB)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病,据有关资料报道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超过2亿人.我国属HBV感染的高发区,感染人数约有1.2亿.HBV是HB的病原体,具有高度传染性和严重的致病性.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准确的检测结果对乙型肝炎的防治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在大部分医院检验科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乙肝5项标志物(HBsAg、Anti-HBs、HBeAg、Anti-HBe、Anti-HBc)的检测[1-4].在目前工作中,会见到某些少见检测模式,给乙肝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困难,从而导致错误的临床结果,给病人造成身体及经济上的损失.我们科在进行乙肝5项指标的检测中,发现36例HBeAg单纯阳性的病例.其血清经稀释后,重新检测HBeAg,仅有8例阳性,现报告如下.
-
催乳素免疫测定法和钩状效应
血清催乳素(PRL)免疫测定法存在高剂量钩状效应,主要是由于较高浓度的抗原饱和抗体,阻止抗体-抗原-抗体夹心复合物的形成,产生假性低值.临床上已报道许多侵袭性巨催乳素瘤的病例因PRL钩状效应而被误诊,中年男性多见,稀释前PRL水平呈轻、中度升高,主要表现为垂体占位效应,手术或放射治疗效果不佳.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能使PRL水平下降,使肿瘤缩小.可通过血清稀释后测定PRL或采用其他不存在钩状效应的测定方法等避免假性低值和错误治疗.
-
钩状效应致被动凝集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假阴性
目的:探讨钩状效应致被动凝集试验检测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 pneumonia,MP)抗体假阴性的原因及对策,提高检验工作者对钩状效应的认识。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对1例男性患儿被检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加致敏粒子混匀后静置3 h观察结果。结果该患儿1∶(40~160)稀释倍数反应孔为阴性,1∶(320~5120)稀释倍数反应孔为阳性,1∶(10240~20480)稀释倍数反应孔为阴性,复检后结果同前。结论钩状效应致被动凝集试验检测MP抗体假阴性少见,易发生漏诊或误诊。实验室工作人员对检测结果有疑问时,应结合患者病史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
比较两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
目的:分析比较乙肝表面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一步法和二步法的检测结果,评价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血站收集的1100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样作为初检样本分别采用一步法和二步法进行检测;并对可能存在钩状效应的5份样本采用一步法检测.结果:一步法与二步法分别检测到的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样本数为26份、31份;5份可能存在钩状效应的样本分别按照1∶5,1∶10,1∶30,1∶60的比例稀释后再进行一步法检测,检测之后结果转为阳性的分别为5、5、3、2份.结论:对血样进行稀释后进行一步法或者二步法检测可以克服钩状效应造成的假阴性结果,提高了检测结果的灵敏度.